離開清華的一流科學家:獲得科研自由的顏寧,能獲得諾貝爾獎嗎?

2020-09-06 教育短評

我們需要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這需要人才,需要傑出人才或者一流人才。客觀地說,要建設「雙一流」大學,最需要培養出一批一流的人才。沒有一流人才的支撐,怎麼行?所以關鍵是培養一流人才,留住一流人才。

有論者認為,在高校「雙一流」建設中,人才是除高樓、設備等硬體條件外最關鍵的「軟實力」,也成為各大高校競爭的資源。

人才流動是正常的現象。我們覺得,需要注意的是,國內有些一流的人才不是在國內流動,而是流向了國外名校。所以要建設雙一流大學,我們必須解決人才流失的問題。

資料


看到網上談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兼職教授顏寧的網文,有些想法想說說。顏寧博士後出站後於2007年任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77年出生於山東的她當年才30歲。37歲率團隊攻克困擾結構生物學界半世紀的科學難題。

顏寧曾在其微博裡提到,30歲那年入職清華正教授時年薪為10萬元,從來沒考慮過柴米油鹽的問題,之後也沒有被這些問題困擾過。有人覺得,那時教師的工資普遍不高,顏寧能拿到10萬不算低。而有人覺得,按照科研貢獻看這個年薪低了。

還有網文談到,根據一些數據,清華大學的正教授平均月薪達到1.5萬人民幣左右,包括基本工資、獎金、補助和其他收入等等組成。但這不包括發表論文的獎勵、項目收入等等。

資料


2016年顏寧受邀在央視開講時談到科研經歷和人生感悟。在此次演講時她談到對金錢的看法,其看法融進了對學生的反問:難道金錢就變成了衡量自己的幸福感的一個標準了嗎?

意思是金錢不是衡量幸福感的唯一標準,而她只喜歡科學。她認為,人生的意義在於你為世界留下什麼。也就是區別每個個體的是你給這個世界留下了什麼,是你創造的能力大不同。

有人疑惑,顏寧曾任清華大學教授,為何後來辭職去了普林斯頓大學並成為終身教授?其實,這個問題早有答案:她接受採訪時表示,最吸引她的是職業自由,即時間自由,思維自由,學術自由。

資料


在談到人生成就時,她認為真正有意義的成就在於,「我提升了批判性思維的能力,養成了自信、樂觀的心態」,而「我的職業生涯,迄今為止最值得稱道的成就大概就是我培養的一批才華橫溢的年輕學者了。」

2016年彥寧被《自然》雜誌評為「中國科學之星(總共有10位)」,2017年入選中科院院士候選名單,但是最終結果是她落選了。也就在當年5月,顏寧接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邀請,受聘為終身講席教授職位。

顏寧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是我們國家的損失,是我國大學沒有留住一流人才。有人分析認為,就科學研究能力和成果看,顏寧最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獎。對此,你怎麼看?

相關焦點

  • 離開清華的一流科學家:獲得科研自由的顏寧,能獲得諾貝爾獎嗎?
    顏寧博士後出站後於2007年任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77年出生於山東的她當年才30歲。37歲率團隊攻克困擾結構生物學界半世紀的科學難題。顏寧曾在其微博裡提到,30歲那年入職清華正教授時年薪為10萬元,從來沒考慮過柴米油鹽的問題,之後也沒有被這些問題困擾過。有人覺得,那時教師的工資普遍不高,顏寧能拿到10萬不算低。
  • 顏寧再獲大獎,我很慶幸她離開了中國
    為什麼我會慶幸顏寧離開中國對一個科學家來說,顏寧希望大家關注的是她的科研成果和學術理論,而不是揪著性別、單身不放。難道你們稱呼男性科學家為男科學家嗎?這帶有一種歧視女性的意思。自由兩個字,這可能也是普林斯頓吸引顏寧的最大地方吧。
  • 科研女神:顏寧在美國又獲大獎,我們真的失去了一位偉大的科學家
    很多人常常說,中國人多,唯一不缺的就是人才,但顏寧這樣的科學家是普通的人才嗎?人家是天才,天才有幾個,放眼世界也沒有幾個人,說白了,天才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天才的研究是可以改變這個世界,改變人類命運的。也許未來某一天顏寧的成就會非常的高,獲得諾貝爾獎也不過分。
  • 顏寧離開清華大學,施一公辭去清華副校長,師徒2人都曾落選院士
    能夠獲得院士的稱謂,是奮鬥於科研事業的科學家們一生的榮譽,也是他們一生所追求和奮鬥的目標。院士的項目設置有3個,分別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和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院士評選的申報和審核程序複雜,能夠被選為院士的都是在科學技術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學者、專家和科學家等。
  • 顏寧在美國又獲大獎,我們真的失去了一位偉大的科學家
    我說這麼多,就是想說,我們真的失去了一位非常偉大的科學家,也許未來的某一天,她就是諾貝爾獎的獲得者。第一:天才都是百年不遇的,也是改變世界的人。很多人常常說,中國人多,唯一不缺的就是人才,但顏寧這樣的科學家是普通的人才嗎?人家是天才,天才有幾個,放眼世界也沒有幾個人,說白了,天才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天才的研究是可以改變這個世界,改變人類命運的。
  • 大名鼎鼎的女科學家顏寧,13年前毅然回國,如今卻為何又棄國歸美
    並且在同一年,她選擇離開了清華,回到普林斯頓。有人說,她這是「負氣出走」。在她回到美國之後,不僅在普林斯頓大學擔任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還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她在美國獲得了在中國從未有過的榮譽與地位,有人說,她這是「追名逐利」。顏寧13年前懷著以科研報國的赤子之心,毅然棄美回國,可如今卻又棄國赴美,真的是因為自己一片熱誠卻不為國家所看重而感到委屈嗎?
  • 顏寧在美國又獲大獎,我們是否失去了一位偉大的科學家?
    我說這麼多,就是想說,我們真的失去了一位非常偉大的科學家,也許未來的某一天,她就是諾貝爾獎的獲得者。也許未來某一天顏寧的成就會非常的高,獲得諾貝爾獎也不過分。我們真的不會感到可惜嗎? 通過華為被制裁,我們該清醒了,中國在很多領域遠遠沒有什麼高科技,我們距離發達國家還遠得很,像顏寧這樣的人才如果能為我國所用,對未來社會的發展意義是非常重大的。
  • 顏寧在美國又獲大獎,我們真的失去了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上)
    我說這麼多,就是想說,我們真的失去了一位非常偉大的科學家,也許未來的某一天,她就是諾貝爾獎的獲得者。第一:天才都是百年不遇的,也是改變世界的人。很多人常常說,中國人多,唯一不缺的就是人才,但顏寧這樣的科學家是普通的人才嗎?
  • 施一公的高徒顏寧,離開清華赴美國任教,無懼爭議
    上了大學以後的顏寧,成為了那名「迷花了眼」的自由少女。各種活動中,她都喜歡摻和一下,桌球、國標舞、遊泳,甚至還競選了學生會主席。不過顏寧仰仗自己的天賦,她在大學也算是順風順水,科研也做得不錯,在大四時甚至還得到了著名生物公司的邀請,不過一心投入科研的顏寧,當場婉拒了邀請。
  • 清華兼職教授顏寧獲國際榮譽,17年離母校,是為諾貝爾獎努力嗎?
    不過,就在近日,媒體報導了一則新聞,還是將學術界的注意力,聚焦在了清華大學,以及在23年前考上了清華大學的學霸——顏寧。提起顏寧,勢必要提到另外一位重量級的生物學家,在90年代之前考入到了清華大學,並且成功地於95年獲得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博士學位的施一公院士。
  • 顏寧在美國又獲大獎,我們真的失去了一位偉大的科學家-SA
    我說這麼多,就是想說,我們真的失去了一位非常偉大的科學家,也許未來的某一天,她就是諾貝爾獎的獲得者。第一:天才都是百年不遇的,也是改變世界的人。很多人常常說,中國人多,唯一不缺的就是人才,但顏寧這樣的科學家是普通的人才嗎?
  • 顏寧等留美學者的願望能實現嗎?美國人願意嗎?
    而現在中國有很多優秀的留學生到美國後,學成之後不回國,希望能在美國繼續進行科學研究,以期取得重大的科研成果。比如大家熟知的天才少年尹希,也有回國任教十年後重返美國的顏寧,他們都希望能在科研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為全人類做出貢獻,成為楊振寧第二。但是在現今這種中美競爭的形勢下,他們的願望能實現嗎?
  • 顏寧的人生經歷實在太發人深思了!
    她不僅僅人長得漂亮,學習儼然開了外掛,輕輕鬆鬆就讀清華大學,臨畢業時向普林斯頓大學自薦:我希望將自己的熱情投放在有價值的地方,我覺得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符合貴學校大學的要求……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後,顏寧要報效母校清華大學,也要回報祖國,回到清華任教。在清華大學短短幾年,顏寧多項科研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包括國際學術界膜蛋白領域多年無人解決的難題。
  • 著名美女科學家顏寧,13年前毅然回國進清華,如今為何又棄國歸美
    著名美女科學家顏寧,13年前毅然回國進清華,如今為何又棄國歸美推薦語:美好的生活都是靠自己一步一個腳印努力經營出來的,如果我們不努力的話,誰也給不了我們想要的生活,如果我們不上進的話,那麼就意味著我們會停滯不前,在這美好的年華裡面,難道我們就甘願做一個井底之蛙嗎?
  • 離開清華大學後,顏寧教授獲評美國外籍院士,是榮譽還是挑撥?
    施一公得意女弟子顏寧,曾經在清華大學任教多年,帶領著清華大學的科研團隊,取得了很不錯的研究成果,憑藉著突出的研究水平和成果 01 離開清華大學後,顏寧教授獲評美國外籍院士,是榮譽還是挑撥? 顏寧出生於山東章丘,是我國有名的結構生物學家,在19歲的時候,顏寧考上了清華大學,就讀於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從清華大學畢業出來以後,為了能夠在學業上取得更好的成績,她來到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留學深造,並在之後獲得博士學位。
  • 顏寧在美國又獲大獎,國外什麼最吸引她,其實只有兩個字
    很多人常常說,中國人多,唯一不缺的就是人才,但顏寧這樣的科學家是普通的人才嗎?人家是天才,天才有幾個,放眼世界也沒有幾個人,說白了,天才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天才的研究是可以改變這個世界,改變人類命運的。也許未來某一天顏寧的成就會非常的高,獲得諾貝爾獎也不過分。
  • 為什麼像顏寧這樣的天才科學家不在國內效力?僅僅是待遇嗎?
    但不知為何2017年顏寧從清華辭職,回到了普林斯頓大學,成為了終身教授。什麼原因使顏寧辭職,網上有很多猜測,最為常見的是顏寧落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不過這一原因被顏寧否定了。其實不管顏寧怎麼講,院士被否肯定是個重要原因。顏寧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僅僅兩年就獲得了&34;。接著一路獲獎,在世界頂級學術期刊《PANS》發表論文,未來可能獲得諾貝爾獎。
  • 一個從沒得過諾貝爾獎的大學,能夠成為世界頂尖一流大學嗎?
    隨著最新的一屆諾貝爾科學類獲獎名單陸續公布,不出所料,美國又成為最大的贏家,儘管在網上有人說:諾貝爾獎因為評獎的大多是歐美人,所以會對歐美的科學家有所傾斜。
  • 顏寧,一個視自由為生命的女科學家
    今年8月,女科學家組織GWIS(Graduate Women in Science)公布了2020年度的榮譽會員獎(共包含三個獎項),將其中的佛羅倫斯·薩賓傑出研究獎(Florence R. Sabin Award for Research Excellence)授予生物學家、普林斯頓大學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顏寧,以表彰她在科研領域的傑出貢獻。
  • 顏寧在美國又獲大獎,我們真該對國內科學家再好一點
    「誰也不怪」嗎? 在能檢索到的公開採訪中,顏寧是這樣解釋科研理念的問題: ,她的學術科研還會有今日之「高光時刻」嗎? 科研自由、學術自由——這對於科研工作者來說,不談朝聞夕死,也是致命誘惑。 想問的是:在顏寧又獲美國大獎之後,我們,能不能踏踏實實地對國內科學家再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