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世界的一定是天才科學家,顏寧就是這樣的天才科學家!她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生物系博士畢業後,回到自己的母校清華大學當教授,攻克了膜蛋白研究領域內多年來沒有解決的問題,被評選為&34;。但不知為何2017年顏寧從清華辭職,回到了普林斯頓大學,成為了終身教授。什麼原因使顏寧辭職,網上有很多猜測,最為常見的是顏寧落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不過這一原因被顏寧否定了。其實不管顏寧怎麼講,院士被否肯定是個重要原因。
顏寧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僅僅兩年就獲得了&34;。接著一路獲獎,在世界頂級學術期刊《PANS》發表論文,未來可能獲得諾貝爾獎。為什麼這樣的天才科學家不在國內效力呢?這裡固然待遇的問題,但更多的是別的東西。
一、對於科學家,尤其是天才科學家更看重的是自由和尊重。
誠然,我們國家已經在努力改善學術環境,給科學家更大自由和尊重,可是還是遠遠不夠。華為老總任正非最重視人才,他的公司有很多大科學家,為什麼這些大科學家願意在任總的公司工作,待遇肯定是最好的,但僅僅給待遇就留得這些科學家嗎?其實除了待遇還有寬鬆的學術環境,自由以及最大的尊重。從央視對任總的採訪可知,他呼籲國家重視教育,讓最優秀的人當老師才能教出優秀的學生。他尊重科學家,給科學家最好的待遇、最好的學術研究環境。
顏寧在一次採訪中,道出了去美國的緣由,她說,那邊更自由。其實我覺得自由裡應該有尊重,因為她選的課題得到的是支持,而不是否定。這就是對科學家最大的尊重。
二、其次是與學術研究配套的團隊和物資。
任何一項偉大的發明和創造都不是一個人獨立完成的,尤其是現在分工越來越細,可研究的領域越來越尖端,不是一個能完成的,需要組織團隊共同完成。這需要大量的財力和人力,而這一切準備不是容易有的。
在財力方面,國內不容易申請到,而在歐美發達國家在這方面比較成熟,有專門的財團提供資金支持,有專門的學術機構提供必要的團隊合作。有資金、有團隊、加上天才科學家的引領和組織就容易成功。這可能是很多天才科學家去國外效力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只有在美國等國家才有機會搞自己的研究,在國內可能很難。
三、科學家很看重研究成果是否完全歸自己所有。
科學家看重自己的學術成果是否完全歸自己。大家知道:一個科研單位,如果哪個科學家研究出什麼東西來,科研所的領導必定要在研究成果上署名,更要命的是領導要掛名第一作者,這是很多研究員、科學家所不能容忍的。這種陋習必須改變!
在歐美國家,科學家的研究成果是受法律嚴格保護的,不會出現被領導掛名的現象,是誰的就是誰的,這方面分得很清楚!
其實還有很多原因,但我想主要是以上幾個方面,我相信國內的學術環境如果和美國一樣好,不會有哪個中國科學家願意在美國效力的。希望我們抓緊改善,否則我們將失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