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科技較量正酣,物理天才入美籍!為什麼科學家扎堆兒往外跑?

2020-07-20 我是科學人

從2013年起,「物理天才」的尹希身上突然多了許多爭議,且每隔一段時間都會被翻舊帳。

大國科技較量正酣,物理天才入美籍!為什麼科學家扎堆兒往外跑?

天才少年,12歲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17歲入哈佛大學讀博,31歲打破記錄成哈佛最年輕華人正教授……一路開掛,尹希成了國人驕傲,直到他加入美國國籍。

科學家改國籍不是新鮮事。尹希不是頭一份,也不會是最後一個被罵「沒有家國情懷」「失了良心」的。

之所以被群起攻之,起因在2013年被問及「為何加入美國國籍」時,他表示「科學無國界」。

科學無國界嗎?都2020年了,為什麼華為、中興等企業還在被抵制?國外華裔科學家還在被辭退,甚至被拘捕?…

顯然,現實擺在眼前,很難說服人們相信這句話。他們看到的是,一眾高精尖人才留在海外,國內留不住人。

「走出去」容易,「走回來」難

在談留住人才之前,我們先來看中國是如何輸送人才的。

根據教育部官網發布的2017年中國學生出國留學相關數據:2017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已經突破60萬大關,同比增長11.74%,持續保持世界最大留學生生源國地位。

大國科技較量正酣,物理天才入美籍!為什麼科學家扎堆兒往外跑?

Frost&Sullivan報告也顯示,中國出國留學人數仍在增長,複合年均增長率約為7.2%。若非2020年疫情影響,留學人數將達到83.05萬人,且留學低齡化趨勢明顯。

但同時,我們也得看到:根據教育部統計,1978年—2018年,中國出國留學人員累計達到585.71萬人,其中完成學業的432.32萬人,學成歸國的365.14萬人,學成歸國率接近85%。

回國發展人數遠高於留在國外的,那為什麼國人覺得有太多人不回來呢?原因就是頂尖人才的流失。

大國科技較量正酣,物理天才入美籍!為什麼科學家扎堆兒往外跑?

以尹希所在的中科大少年班為例,可以看到一個有意思的現象:

截止到2018年,少年班共招收31期學生總計1620人,已畢業1327人。這些優秀人才大都繼續深造讀碩、讀博,成為高學歷的人才。但據統計,少年班校友在中國大陸的僅僅只有41%,而在美國的卻佔了51%。

其中,百度前任總裁張亞勤、美國科學院院士駱利群、「麥克阿瑟天才獎」獲得者莊小威……他們和尹希一樣,均是從中科大少年班走出去,也無一例外,都成了美籍華人。

美國,成了阻礙中國高精尖人才回流一塊「巨石」。

不僅如此,以2017屆清華、北大畢業生去向為例,也有個有趣的現象:清華超過67.8%的畢業生、北大超過62.81%的畢業生,首選地區為美國。

雖然近年來從整體形勢看,人才回流問題不大。但回來了是一回事,留不留得住,又是另一回事。

「海歸」又入海

不能否認,為了吸引高層次人才,國家和院校確實出臺了不少引進計劃、優惠政策。但是,除了「領」進國門,還有一大關鍵是:留住人才。

2017年,回國10年的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家顏寧,選擇再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不再擔任清華大學的全職教授。

這一舉動讓她陷入長時間的爭議當中。

顏寧很大方地予以回應,稱一方面在最愛的母校待得太舒服,害怕自己的才智不知不覺浪費,想換一個環境重新挑戰自己;另一方面,有大批的留學生出國做學生,自己是到頂尖的學校做先生。這是很多老一輩科學家的夢想。

這個解釋還未下沉1年,回國6年的北京大學青年數學家許晨陽也做出相似的選擇。他再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表示自己還要與國際同行多交流,「不管在哪裡,我做出來的工作,都會被別人看作是一個中國人做出來的工作」。

兩位重量級「海歸」再次入海,激起層層水花。網上討論不一,疑問卻趨於一致:他們是否映射了中國青年學者的普遍現象?

大國科技較量正酣,物理天才入美籍!為什麼科學家扎堆兒往外跑?

像顏寧、許晨陽這樣的科研人才,究竟是主動選擇再度啟程,還是被「推」向海外?

學術環境,尷尬了誰?

說「推」,是有跡可尋的。

顏寧曾透露過國內科學界的一些古怪。她在採訪中提到,女性的角色沒有成為她科研的阻礙,反而是年齡一再把她擋在門外。「他們總是說,你還小,等下次吧。有的人今年再不評上,到明年就超過項目規定的年齡限制了,先把機會讓給他們。」

無獨有偶,許晨陽在回答「中國和美國的學術機構相比,國內還有哪些需要完善和提高的地方嗎?」時,很直接:科學家的這種工作,應該減少行政領導,大家建立科學共同體,關於數學方面的很多決定應該由科學家來做,而不是由行政領導來做。

這種現象非個例,在知乎問答中,某計算機工程博士也直指國內行政管理「越權」。

大國科技較量正酣,物理天才入美籍!為什麼科學家扎堆兒往外跑?


而且早在2010年,施一公與饒毅在《科學》雜誌發表的《中國的科研文化》一文就曾指出,「在中國,為了獲得重大項目,一個公開的秘密是:做好的研究並不如與某些人拉關係重要。」

作為「海歸」的代表性人物,饒毅、施一公等人撐起中國生命科學的半邊天。但這樣的學術大佬,也直言「我最大的痛苦來自於中國的人際關係」。

所以,為什麼大批科學家選擇落戶國外?為什麼「海歸」還要再次出國?難道不是身在學術圈的人,最有發言權?

大國科技較量正酣,物理天才入美籍!為什麼科學家扎堆兒往外跑?

帶著「天才」標籤、明星效應的科學家,去留十分轟動。但不得不承認,大部分科研人員在默默選擇。從整體來看,中國的人才流失,是一個思考起來格外焦慮的問題。

《我是科學人》紀錄片由長安信託特約贊助。

相關焦點

  • 中國物理天才加入美籍,從未計劃回國效力,給出的理由被網友圍攻
    ,中國有沒有霍金這樣的天才呢?在中科大深造5年後,本應是他報效祖國的時候,他卻遠走海外去到美國哈佛大學,從未回報中國還娶了個美國人為妻,這個人就是物理天才尹希。談起尹希這個人,中國人對他又羨慕又恨,羨慕的是他異於常人的天分。
  • 中國石墨烯超導天才曹原,放棄美籍戶口,堅持中國籍:我是中國人
    面對美國拋出的橄欖枝——美籍戶口,中國石墨烯超導天才曹原霸氣回應:我是中國人,我選擇回到祖國的懷抱裡。曹原此舉可謂是當今留學生中的一股清流,堪稱當代的「錢學森」,與此同時,也贏得了網友的大力支持和點讚。
  • 物理天才尹希放棄國籍!科學家待遇不如戲子,難怪留不住人才!
    關注物理天才尹希放棄國籍!科學家待遇不如戲子,難怪留不住人才!然而,隨著我國的進步和發展,環境是越來越好,但大多數青年人才卻開始往外流失,這是為什麼?有著「物理天才」稱號的尹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1983年出生的尹希是河北保定人,父母都是地質大學的高材生,受家庭的影響,尹希在小時候就展現出了很高的物理天賦。隨後,年僅9歲半的尹希就考入了北京八中的「智力超常實驗班」。據了解,尹希所在的這個班是個「天才少年」班,裡面的學生基本都是智力超常的孩子。儘管是在這樣一個班級裡,尹希的天賦也能夠名列前茅,12歲時,他就考取了中科大少年班。
  • 物理天才放棄國籍:科學家待遇不如唱戲的,難怪留不住人才
    然而,隨著我國的進步和發展,環境是越來越好,但大多數青年人才卻開始往外流失,這是為什麼?有著「物理天才」稱號的1983年出生的尹希是河北保定人,父母都是地質大學的高材生,受家庭的影響,尹希在小時候就展現出了很高的物理天賦。隨後,年僅9歲半的尹希就考入了北京八中的「智力超常實驗班」。據了解,尹希所在的這個班是個「天才少年」班,裡面的學生基本都是智力超常的孩子。
  • 最具爭議科學家,獲諾獎後入美籍,晚年改回中國籍,82歲娶嬌妻
    但是中國有位科學家,獲諾獎後入美籍,晚年改回中國籍,82歲娶嬌妻,堪稱最具爭議的科學家。因為在他獲得諾獎的兩年前,即1955年,中國的另一位天才科學家錢學森回國。這也導致不少美籍華人學者紛紛回國探親,開始中美科技文化交流。當時在中美關係緊張的情況下,楊振寧這樣做無疑是擔當一定風險的,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
  • 中國物理學天才加入美籍,24歲成哈佛教授,受訪時說:科學無國界
    古往今來,天才二字從來不是什麼新鮮字眼,各個時代都會出現那麼幾個驚為天人的傑出人才。他們是時代的頂峰,更是時代的幸運。例如漢代發明地動儀的張衡,大唐時期將詩歌推向繁榮的李白,又如明代撰寫《本草綱目》的李時珍,再如明代運籌帷幄料事如神的劉伯溫。他們有的博古通今,有的專精一門,有的璀璨,有的默默無聞。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都在屬於自己的那個時代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物理天才尹希入美國籍成哈佛終身教授?科學真的無國界?
    今天看到新聞,說國家花巨資培養出國深造的物理天才尹希加入美國籍,並成為哈佛終身教授。他曾說:科學是無國界的。內容大概是這樣子的。看到這則新聞,我突然想到鄭強教授(人送愛稱我強哥)在某次演講時候的講話,科學無國界,但是科學家是有國界的。
  • 微重磅:物理天才尹希放棄國籍!科學家待遇不如戲子,留不住人才
    然而,隨著我國的進步和發展,環境是越來越好,但大多數青年人才卻開始往外流失,這是為什麼?有著「物理天才」稱號的尹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1983年出生的尹希是河北保定人,父母都是地質大學的高材生,受家庭的影響,尹希在小時候就展現出了很高的物理天賦。
  • 物理天才尹希放棄國籍!科學家待遇不如戲子,難怪留不住人才
    然而,隨著我國的進步和發展,環境是越來越好,但大多數青年人才卻開始往外流失,這是為什麼?有著「物理天才」稱號的1983年出生的尹希是河北保定人,父母都是地質大學的高材生,受家庭的影響,尹希在小時候就展現出了很高的物理天賦。隨後,年僅9歲半的尹希就考入了北京八中的「智力超常實驗班」。據了解,尹希所在的這個班是個「天才少年」班,裡面的學生基本都是智力超常的孩子。
  • 為什麼火山爆發會扎堆兒? 是不是存在「火山爆發季」?
    為什麼火山爆發會扎堆兒? 是不是存在「火山爆發季」?時間:2016-05-25 15:45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什麼火山爆發會扎堆兒? 是不是存在火山爆發季? 地球旋轉的變化和氣候的變化可能都是導致火山活動增加的原因。
  • 中國物理天才尹希加入美國國籍,成為哈佛大學終身教授
    最近一條科技界的新聞刷爆了國內媒體,物理天才尹希成為哈佛大學終身教授,此消息引發了國內的廣泛關注。尹希是何許人也,他留美不歸為啥會造成軒然大波呢?(兒時的尹希)到2001年,尹希完成了中科大的本科學業,隨後他表示希望去美國留學。為此學校給予他全力支持,以公費留學的形式為他申請了眾多美國名校。
  • 5個院士頭銜,三國爭搶,雖是美籍卻為中國培養了20多個科學家
    如果說印度是世界科技大國,你信嗎?還真別不信,雖然印度平時給我們的印象基本是又髒又窮,但是別忘了印度可是貧富兩極分化超級嚴重的國家,雖然窮的是很多人連家都沒有甚至都沒有廁所可以用,但是富的也是富的流油富可敵國。
  • 盤點幾位祖籍蘇州的美籍華人科學家
    楊培東,1971年8月出生於中國江蘇省蘇州市,納米材料學家,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系S.K.和Angela Chan 傑出能源教授和化學教授,上海科技大學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
  • 愛因斯坦被稱天才,為什麼他的一兒一女卻是瘋子?原因很簡單
    1921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提出廣義、狹義相對論,成功解釋「光電效應」,提出著名的能量守恆公式、宇宙常數,為原子能、核能奠定理論基礎,是現代物理學科的奠基人,被《時代》雜誌評為「20世紀最偉大的人之一」、「20世紀對人類影響最大的人之一」。
  • 他是國家重點培養的物理神童,曾立志報國,如今娶美國妻子入美籍
    如今的中國一躍成為世界強國,離不開的都是那些默默無私奉獻的人,其中包括很多科學家,或許我們一直都在享受他們的成果,卻不知道他們的名字;或許他們丟掉了自己的姓名,可他們卻從未丟掉過自己的信仰,自己的家國情懷。如今我國是以大國的姿態存在,受世界的矚目,享有獨屬的榮光。
  • 物理天才高華健:中美德三國競相爭奪,生於中國的他為何入了美籍?
    對於高華健這一選擇,不少人表示非常不解:為什麼高華健最終入的不是母國的國籍呢?一代物理神童從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之後,物理便開始慢慢地顯現出了它的巨大作用,因此一大批優秀的物理學家湧現了出來。對於物理學家,人們耳熟能詳的有愛因斯坦、錢學森等人。
  • 河南12歲農村少年離家後,入美籍獲諾貝爾獎,晚年坦言後悔了
    12歲那年,他離開河南農村到香港求學,後赴美國深造,加入美籍。為什麼晚年的他卻坦言自己後悔了?1939年2月末,崔琦出生在河南平頂山寶豐縣。他出生時父親已經42歲了,母親王雙賢41歲,家裡有3個姐姐。在那個年代,封建思想依然存在,所以父母在40歲時拼四胎,生一個兒子,讓崔家有一個繼承人。
  • 獲諾貝爾獎共同拒絕回國,李政道更早入美籍,為何只有楊振寧被罵
    後來兩人都選擇拒絕回國,加入了美籍。不過為什麼就只有楊振寧被罵,而卻沒有人罵李政道呢?人生在世,皆為「名利」兩個字,即使是頗有成就的物理學家們也擺脫不了名利的束縛。其實,在獲得諾貝爾獎項之前,兩人的矛盾就已經非常深了,不過是因為兩人當時的研究方向以及目標是一致的,所以產生了惺惺相惜的感情。直到後來因為論文署名的問題,在李政道的堅持下將自己的名字放在了第一位,這樣兩人都十分地不高興。
  • 國家重點培養的天才,出國前立誓學成報國,如今娶外國妻子入美籍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中,英國,法國,德國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已被戰爭傷得滿目瘡痍,而美國則抓住了這一發展機遇,一躍成為世界超級大國,無人與之抗衡。這裡要提的便是美國是怎麼樣發展起來的呢?其中一個重要因素便是美國重視人才,重視科技技術的發展。01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中,德國希特勒大肆屠戮猶太人,而猶太人為了躲避戰爭,許多人選擇逃往美國並在美國定居。
  • 三位科學家在祖國支持下赴美留學,如今都是美籍?
    三位科學家在祖國支持下赴美留學,如今都是美籍?導語:中國,作為數千年來文明未曾中斷的古國,經歷過數不清的風風雨雨殘酷的打擊,卻憑藉著堅韌不拔的心智與頑強拼搏的精神在風雨的洗禮中越來越強大。在這一路上,中華兒女們共享輝煌時刻、攜手笑對滄桑,形成了團結的巨大力量和薪火相傳的愛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