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企業研發出環保塑膠袋遇溫水即溶 破解行業難題

2020-12-05 大眾網

  我市企業研發出國際領先的生物降解複合材料,破解行業難題

  濰坊新聞網10月25日訊 白色方便袋,見到溫水立即溶解,這是什麼材料做的?答案是膨潤土改性澱粉生物降解複合材料(BMSC)。10月24日,在中國包裝聯合會支持,大眾報業集團、青島科技大學、山東省環境保護研究設計院、濰坊綜合保稅區管委會聯合主辦的「綠色未來降解新材料創新研討會」上,這種由濰坊企業自主研發的產品,經過專家鑑定,填補了國內空白,技術處於國際領先。

  產品 記者實驗效果不錯

  記者從研發企業濰坊華濰膨潤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白色塑膠袋上剪下一段,放進杯子裡加入些許溫水試驗。不一會兒,這些塑料便自動溶解,成了一些麵糊狀物體。

  「這就是我們研發的生物基環保複合材料,在自然界中可以自然融化,對環境不會造成任何汙染。」該公司董事長趙玉梅說,企業創業之初是做膨潤土生意,之所以進行新材料研究,是因為她和丈夫王松之在看到塑料製品「白色汙染」越來越嚴重的現狀後,就想研製一種可以代替那些無法降解的塑料的產品,解決困擾全球的「白色汙染」問題。

  趙玉梅說,有了這個想法後,他們決定用膨潤土作為原材料生產塑料,走上研究之路。查資料、記筆記、做實驗……幾乎沒有一天空閒。經過多年潛心研究,該公司與中科院、青島科技大學等多家科研院校合作,成功突破了澱粉完全塑化技術,開發了具有優異生物降解性能的BMSC,並經過歐盟降解標準檢測認證。

  記者了解到,一般可降解塑膠袋普遍存在承重能力低,無法提過重物品;色澤暗,透明度低,給人不潔感以及價格偏高的問題。一直以來,很多生產企業都無法解決這三個困難,隨著BMSC的問世,問題隨之迎刃而解。記者嘗試用這種方便袋裝了幾本書,因為拉伸度較好,塑膠袋並未出現撕裂的情況。

  鑑定 技術填補國內空白

  10月24日,中國包裝聯合會在濰坊對其進行了成果鑑定。經現場考察,聽取匯報,答疑諮詢,專家委員會經過討論認為「產品技術填補國內空白,處於國際領先」。

  BMSC是通過膨潤土的熔融插層工藝,利用特有的高效塑化劑對澱粉進行完全塑化,提升了澱粉的塑化性能,解決了BMSC複合材料熱塑加工性、製品成品性的技術難題。製備的生物基降解環料實現了注塑、吹塑、吸塑、發泡、雙向拉伸等多領域的全面覆蓋,可廣泛應用於工業、農業、醫藥、化妝、食品、汽車、電子等領域。

  目前,該公司已在遼寧朝陽、浙江溫州等地建設基地,並與黑龍江一家生產汽車內飾的企業合作。此外,北京一家公司生產一次性餐盒、杯子等也用這種材料。「我們將通過建立與上下遊企業的良好合作關係,為傳統塑膠廠家產品升級換代提供服務,並為眾多優秀企業提供完善的全生物降解塑料產品解決方案。」趙玉梅說,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濰坊市民用的塑料製品都會以BMSC為原材料。

  在此次「綠色未來降解新材料創新研討會」上,青島科技大學降解材料學產學研基地揭牌,正式落戶濰坊。中國葛洲壩集團基礎工程公司和濰坊華濰膨潤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戰略合作協議籤約儀式同時舉行,省內外的六名專家學者作了主題演講。記者 齊英華

相關焦點

  • 華工教授研發環保塑膠袋遇水即溶,水質無毒無害能養花養魚
    記者昨日從華南理工大學了解到,該校高級工程師崔躍飛用聚乙烯醇原料研發出「能溶解於水中的塑料」,還是一種綠色、環境友好型塑料。這種塑料不僅可以溶於水,而且對水質還沒有汙染,完全無毒無害,養魚養花養草都完全沒問題。新塑膠袋能溶於水輕滑、柔順,是記者接觸到該塑膠袋時的感覺。
  • 入水即溶,能喝的塑膠袋啥樣?
    很多人去超市購物、到菜市場買菜時,都會使用塑膠袋。但普通的塑膠袋極難降解,造成的「白色汙染」成了全球性環保難題。近年來,多國開始實施「限塑令」、「禁塑令」。拿什麼替代塑膠袋呢?最近,智利一家公司給出了一種解決辦法。
  • 遇水可溶解塑膠袋 在加博會大放異彩
    ■塑膠袋放進寬口杯子中,往其中注入溫度超過90攝氏度的熱水,經過1分鐘等待,塑膠袋逐漸化解成膠質狀態 記者 鄭志波 攝  撕不爛的衣服、刀劃不破的皮包、遇水即溶的塑膠袋……這些產品,不是電影裡的特效,而是第十屆加博會上的展品。
  • 世界首款「新型塑膠袋」10秒溶於水,無毒無害喝掉都沒事
    出門在外,不管是買菜還是購物,只要拎回家,就得用包裝袋,可你知道塑膠袋的危害有多大嗎?每一分鐘,人類就會消耗超過100萬個塑膠袋。而最為要命的是,使用完畢後,塑膠袋通常會被埋入土裡或被燒掉,然而不可降解的塑膠袋自然腐爛需要200年以上,燃燒則會釋放有害氣體,更大一部分則會成為海洋垃圾。面對白色汙染這個全球性環保難題,智利兩位工程師開發出了一種「神奇」塑膠袋,遇水即溶還能喝。
  • 鋼鐵廠來了「新員工」破解廢鋼定級行業難題
    廢鋼利用節能環保,但中國廢鋼利用率遠低於世界水平。記者今天獲悉,山西晉南鋼鐵集團已在業內率先上線廢鋼AI定級系統,該系統由阿里巴巴達摩院合作研發,對廢鋼的定級準確率達95%,扣重準確率達90%,有望破解廢鋼利用的行業難題。
  • 環保但昂貴,日本研發出可在海水中降解的塑膠袋
    文章導讀7月28日,據媒體報導,日本三菱化學和一家包裝材料製造商共同研發出一種可在海水中降解的塑膠袋,這將為削減海洋塑料垃圾做出貢獻。報導稱,這種購物袋由甘蔗等植物成分製成,應用了土壤中的微生物降解垃圾的原理,主要靠微生物來分解。即使海水中的微生物含量比土壤中少,這種購物袋在海水中也容易被降解。
  • 塑膠袋背後是一場聲勢浩大的「環保戰爭」
    「如果超薄塑膠袋列入淘汰產品目錄,禁止銷售和生產,那麼出口的業務還能做嗎?」自從《通知》頒布,經營一家出口型塑膠袋生產企業的負責人就為這個問題頭痛到現在。不僅僅是生產企業,社會各界在對國家出臺「限塑令」是推行環保、節約資源的一個重要舉措,初衷是好的,但能否如願執行?很多人充滿了擔心。
  • 科普| 遇水即溶的面料你見過嗎?
    科普 | 遇水即溶的面料你見過嗎?
  • 新型塑膠袋問世,遇水即化,被譽為「可以吃的塑料」
    提起塑膠袋,大家就會想到它會給我們的環境造成「白色汙染」。為了降低塑膠袋帶給環境的壓力,我國還專門出臺了「限塑令」,只是效果有限,更有專家坦言,「限塑令」只是延緩了塑料危害,並未從根本上解決這一難題。可是,大家的生活又實在離不開塑膠袋。
  • 塑膠袋消耗大戶農貿市場已經更換為環保塑膠袋
    ,鄭州、洛陽、濮陽、許昌等4個試點市建成區禁止、限制不可降解塑膠袋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全省範圍餐飲行業禁用一次性塑料吸管……我省升級版「限塑令」的首個關鍵節點已過去半月,執行成效如何?1月13日一早,河南商報記者來到鄭州中原區冉屯路電廠路附近的白莊生活廣場,大門東側就是一個水果店,消費者絡繹不絕,大量塑膠袋掛在商鋪門口兩側供人取用。水果店老闆告訴河南商報記者,門口掛著的塑膠袋有兩種,都是環保塑膠袋,「比以前的貴一點。」一家蔬菜店的老闆說,自己早在兩個月前,就已經購買環保塑膠袋了,環保塑膠袋比普通塑膠袋貴一些。
  • 環保但昂貴!日本研發出可在海水中降解的塑膠袋:由甘蔗等植物成分...
    環保但昂貴!日本研發出可在海水中降解的塑膠袋:由甘蔗等植物成分製成  Winnie Lee • 2020-07-28 18:07:53 來源:前瞻網
  • 日本研發出可在海水中降解的塑膠袋 完全分解需要一年
    而隨著限塑令的出臺,一些企業也在研發一種可降解的塑膠袋。據最新消息顯示,日本研發出了可在海水中降解塑膠袋,這是真的嗎?下面一起來了解下。日本公司開發出了可在海水中降解的購物袋,有助於減少海洋中的塑料垃圾。據 NHK 報導,三菱化學和一家包裝材料製造商借鑑微生物溶解土壤中垃圾的機制,研發了這種塑膠袋。
  • 20萬平方米供暖僅需兩口井,地熱能否破解供暖環保之困?
    近日,記者在河南多地採訪了解到,在供暖需求不斷增長和環保約束不斷加碼之下,隨著新技術的突破,一種利用地熱能供暖的新型清潔供暖方式正在各地大力推廣。  那麼,這種利用地球內部熱能作為「天然大鍋爐」的新型供暖方式能否走進千家萬戶,破解供暖的環保之困?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 普通塑膠袋遇熱可能釋放有害物質
    4月10日,記者走訪萊西市多家農貿市場和餐飲單位發現,免費塑膠袋的使用隨處可見,不少市民打包用的塑膠袋上無任何環保和食品用標誌,可降解標誌更是寥寥無幾。   市場上免費塑膠袋依舊很多   4月10日,記者走訪萊西市多家農貿市場看到,一些攤點前就懸掛著不少塑膠袋,市民買菜時,免費贈送塑膠袋。
  • 濰坊青州:環保酵素,讓垃圾變廢為寶
    這是困擾垃圾分類的一個難題。歷經近一年的探索,大福地社區通過環保酵素尋找到了解決家庭廚餘垃圾的回收難題。走進大福地社區轉一轉,細心的你會發現這裡的塑料桶特別多:每個樓道口,社區垃圾桶旁邊都放置著一個藍色桶,上面寫著「堆肥桶」三個字。
  • 塑膠袋_食品塑膠袋_包裝袋塑膠袋_塑膠袋廠家定做
    自從塑膠袋出現後,人民群眾生活起居便捷性就得到 十分大提升 。與市場銷售上的傳統橡塑製品比照,新型環保塑膠袋發生了本質的變更。現如今很多 橡塑製品都是運用環保原料製成的,在保證 人民群眾運用身體健康的此外,還可有效避免 生態環境保護難題。
  • 全球禁塑令來襲 塑膠袋及相關製品替代商機凸顯
    【中國環保在線 固廢處理】繼中國、法國、美國、澳大利亞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相繼推出禁用、部分禁止或管控塑膠袋使用的政策之後,2017年8月25日,肯亞法院判定該國政府「禁塑令」合法有效,自8月28日起強制實施,在肯亞境內禁止使用、製造和進口所有用於商業和家庭用途的手提塑膠袋和平底塑膠袋
  • 環保塑膠袋成巨大商機?最終仍被送進填埋場或焚燒場
    10年裡,當「限塑令」將「環保有價」的理念推向公眾時,科技也不斷追逐消費者的環保需求,名目繁多的「環保塑膠袋」上了貨架、 篩選塑料比重法、降解再生的化學手段等成為大熱的環保課題。很少有人知道這些項目是否真正落地,那些「環保塑膠袋」被丟棄後又去了哪裡。10年過去了,裹上層層面紗的塑料從來都沒有缺席。今年年初,國家發改委在官網邀請社會各界人士就塑料垃圾汙染防治建言獻策。
  • 貴陽:800萬個環保塑膠袋躺在倉庫少人問津
    近日,記者在貴陽多家超市及農貿市場發現,環保塑膠袋遭到超薄塑膠袋的「頑強抵抗」,一些商家和消費者仍在悄悄使用超薄塑膠袋,導致環保塑膠袋「滯銷」。這不僅使「限塑令」的執行大打折扣,而且讓環保塑膠袋的生產廠家面臨困境,不得不採取特殊手段,推銷環保塑膠袋。  一個開工率不足40%的車間  7月17日,記者來到貴陽市匯林降解塑料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