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鏡頭前,崔躍飛演示塑膠袋的可溶性實驗,隨著玻璃棒的攪拌,塑膠袋慢慢溶解在燒杯的自來水中。信時記者 梁鉅聰 攝
大洋網訊 把塑膠袋放水裡,塑膠袋竟然能自動溶化了?這麼神奇的事情,就發生在華南理工大學。記者昨日從華南理工大學了解到,該校高級工程師崔躍飛用聚乙烯醇原料研發出「能溶解於水中的塑料」,還是一種綠色、環境友好型塑料。這種塑料不僅可以溶於水,而且對水質還沒有汙染,完全無毒無害,養魚養花養草都完全沒問題。
新塑膠袋能溶於水
輕滑、柔順,是記者接觸到該塑膠袋時的感覺。隨後,崔躍飛裝了一大杯水,拿起塑膠袋輕輕放到水裡,沒過幾秒,效果就出現了。只見那塑膠袋在水中逐漸「消失」,與水溶為了一體。一個大的塑膠袋,只在一分鐘左右就完全溶化了,如神奇的魔術一般。
這就是崔躍飛用聚乙烯醇研發的「能溶解於水中的塑料」,這種塑料還是一種綠色、環境友好型塑料,對大自然完全無毒無害,具備環保屬性。崔躍飛表示,這種塑膠袋溶於水後,不會破壞微生物的生長;即便塑料沒有完全溶掉,魚類吃了也不會受到影響。用他的話來說就是:「這杯水,拿來養魚養花養草都完全沒問題。」
曾有人甚至還將水一飲而盡。崔躍飛對此就表示,此材料不是食物,所以即使是無毒無害也不建議吃和喝,因為食品生產和工業產品生產的環境和技術要求是有差異的。
可替代傳統塑膠袋
據了解,用聚乙烯醇製造出來的塑料,應用性非常廣泛,除了可以替代傳統塑膠袋之外,還可以用在包裝薄膜、一次性使用薄膜等方面。崔躍飛舉了一個例子,在洗滌用品方面,國外60%~80%都是超濃縮的,其包裝都是使用遇水即溶的塑料;而國內目前只有5%的洗滌用品是超濃縮的,因此應用空間很大。
與此同時,國內農藥包裝目前基本都是瓶子,然而農藥用完之後,瓶子會有殘留物,如果到處扔,對土地和水的汙染很大。崔躍飛表示,中國的農藥產量非常大,一年用來包裝的瓶子都超過10億個。因此,以後可以使用聚乙烯醇製造出來的塑料,作為包裝,這樣的話遇水即溶,就不會有包裝廢棄物,不會對環境產生影響。農業上的用處非常廣,如飼料和化肥的包裝等都可使用該項成果作為替代。
至於價格方面,目前第三代技術生產的原料單價僅為普通通用塑料的1.5倍左右。通過後續的技術創新和升級,崔躍飛表示,將在第五代技術中實現單價與普通通用塑料價格相近的成本,進入一次性包裝和消費薄膜應用領域,為人類和海洋環保作出一份貢獻。
研發背景
篩選近500種原料取得突破
據介紹,我國生產聚乙烯醇的歷史較晚,其應用領域也較窄。至今,我國聚乙烯醇的年產能已達到100萬噸以上,居世界第二。但傳統的應用領域逐漸被淘汰,開闢聚乙烯醇新的應用領域,就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由於技術相對落後,以及應用領域較窄,目前中國聚乙烯醇出現了產能過剩的局面。不過在崔躍飛看來,這正是開拓新的應用領域和產品升級的基礎。他在研究過程中就發現,聚乙烯醇可以應用在塑膠袋的製造上。為此,他經過15年的持續協同研究創新,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技術創新,完成了由36個(本人均是第一發明人)專利組成的專利池。
過程是艱辛的,其中設備的自主設計開發就花費6年時間。目前,該項技術已經從第一代升級到產業化量產的第三代,期間通過對近500種原料的篩選,最終完全淘汰掉目前常規使用的一些有毒有害物質。
問答
信息時報:這種塑膠袋既然無毒無害,水溶後是否可以直接喝?
崔躍飛:儘管聚乙烯醇材料證明是安全無毒的,但使用聚乙烯醇材料在製備各種產品的時候,需要添加不同性能、不同性質的其他助劑或添加劑,其中可能有有毒有害物質。在此,我們只保證使用我們的技術和原料製備的聚乙烯醇材料和產品是無毒無害,但不能保證市場上其他的聚乙烯醇材料和產品也是無毒無害的。同時,此材料不是食物,所以即使是無毒無害也不建議吃和喝,因為食品生產和工業產品生產的環境和技術要求是有差異的。
信息時報:塑膠袋溶於水,是否已經降解?
崔躍飛:聚乙烯醇材料具有水可溶性,但幾分鐘通過溶解後只是消失在水中,並不是幾分鐘後就實現了生物降解而生產了水和二氧化碳。聚乙烯醇具有水溶和生物降解屬性,但水溶後還是以大分子形式存在於水中,只有在有降解菌或降解酶的存在下才可以實現聚乙烯醇的快速降解。
就降解機理而言,聚乙烯醇具有水和生物兩種降解特性,首先溶於水形成膠液滲入土壤中,更具有土壤改良作用,增加土壤的團粘化、透氣性和保水性,延緩化肥的流失,特別是對鉀肥有增效作用,有利於作物的生長。
(信時記者孫小鵬 通訊員盧慶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