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小文
每到四月份,我國的南方地區就會進入「雨季」,大大小小的雨會伴隨著我們每天的日常,但中國的南方並不是地球上降雨量最多的地方。
在地球上,有一個名為乞拉朋齊的地方,這裡的年降雨量可以達到2萬毫升,一年265天幾乎都在不停地下雨,因此乞拉朋齊也被人們稱作是「雨極」。
下雨是地球水循環系統的一個重要環節,地球雖然被超過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水所覆蓋著,但水資源的分配卻極不平衡,如果沒有水循環系統,地球的內陸將會變得更加乾旱。
但長期降雨的地區卻要面臨著城市地下水道堵塞、洪災甚至是海平面上升的威脅,因此,過多的雨水並不是好事,而在距今約兩億年前,地球就下了一場持續500萬年的雨,直接導致過半的生物滅絕了。
在距今約2.3億年前,地球的大陸還是連成一片的,科學家把地球的原始大陸稱為「盤古大陸」,當時地球的環境非常惡劣,地表上遍布著火山和巖漿。
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含量豐富,而潮溼悶熱的環境更是直接把地球變成了一個「大蒸籠」,正是在這樣一個環境當中,地球開始了連綿不絕的大雨。
但關鍵在於,火山爆發將大量的酸性有毒氣體混進了空氣當中,而降下的雨水則變成了酸雨,在今天看來,酸雨就是指pH值小於5.6的雨,每當酸雨落下時,人們都會聞到一股刺鼻的、類似硫磺一般的味道,酸雨對於建築物的腐蝕性很大,最重要的在於它們還會毀壞植物。
而在二疊紀的末期,大量降下的酸雨不僅導致地球溫度不斷上升,而且還殺死了植物,失去植物的草食動物首先受到牽連,其次便是肉食動物,最終整個食物鏈逐漸崩潰,這也是為什麼地球會迎來大滅絕事件的主要原因了。
在近代以來,由於人們大力發展重工業,導致有毒有害氣體被排放到了空氣中,酸雨的次數也在不斷增加,而科學家提醒人類,保護環境才是人類持續發展的根本,破壞環境則百害而無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