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群地圖集》發布

2020-11-26 澎湃新聞

《中國城市群地圖集 》

方創琳主編.北京 : 科學出版社, 2020.6

ISBN 978-7-03-062662-2

點擊封面一鍵瀏覽

方創琳研究員率領的中國科學院城市群研究團隊,近20年來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等項目支持下,通過研究揭示了城市群形成發育與空間成長的基本規律,提出了城市群空間範圍的識別標準,從推進國家新型城鎮化的政策角度出發,提出建設由五大國家級城市群、九大區域性城市群和六大地區性城市群組成的「5+9+6」的中國城市群空間結構新格局,於2010年和2016年連續兩次發布了《中國城市群發展報告》,進一步結合國家批准實施的各類城市群發展規劃,編制完成了由300多幅地圖組成的《中國城市群地圖集》。該地圖集是目前國際上首部城市群地圖集,對於促進我國及世界上其他國家學者進一步開展城市群研究與發展具有突出的意義。

《中國城市群地圖集》分別從自然基礎、戰略地位、人口與城鎮化、經濟發展、社會發展、空間格局、發育程度、環境汙染與減排等方面,採用遙感、GIS和大數據等先進位圖手段,詳細記述了不同規模、不同類型城市群形成發育的自然變化過程和人文變化過程。製圖數據翔實,設計框架科學,技術結構合理,具有可讀性與實用性;同時,大量的城市群地圖是首次發布,具有創新性。該圖集對推動我國城市群的健康發展和各類城市群規劃的順利實施具有重要意義和借鑑價值,對世界城市群的發展也提供了有益借鑑!

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9年10月5日

城市群是指在特定地域範圍內,以1個超大或特大城市為核心,由至少3個以上都市圈(區)或大城市為基本構成單元,依託發達的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網絡,所形成的空間組織緊湊、經濟聯繫緊密、並最終實現同城化和高度一體化的城市集合體。是城鎮化和工業化發展到高級階段的必然產物。正如德國空間規劃大師 Klaus R. Kunzmann 教授所言,城市的未來就是城市群,就是多中心連綿城市區域,具有國際影響意義的城市連綿地帶。當一個特定區域的多個城市之間為化解日益嚴重的城市病,由競爭轉為競合,通過規劃同編、產業同鏈、城鄉同籌、交通同網、信息同享、金融同城、市場同體、科技同興、汙染同治、生態同建的十大「同城化」過程,實現了區域性產業發展布局一體化、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區域性市場建設一體化、城鄉統籌與城鄉發展一體化、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一體化、社會發展與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共六大「一體化」時,可以判斷城市群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城市群。但城市群不等於城鎮群。

城市群擴展的基本過程

在經濟全球化、信息化、新型工業化、交通快捷化、政策扶持和文化等驅動因素的綜合影響下,城市群空間範圍的拓展理論上沿著從城市—都市區—都市圈—城市群(大都市圈)—大都市帶(都市連綿區)這樣一條時空演進主線,經歷了四次拓展過程,體現出城市群梯度演進和多層次性結構。每一次擴展結果使得城市群成為輻射帶動能力更強的區域增長中心、國家增長中心和國際增長中心,成為主導國家和世界經濟發展格局和城鎮化發展格局的核心區,成為世界經濟重心轉移的主要承載地。

城市群範圍的界定標準

中國城市群空間範圍識別的10大定量標準如下:① 城市群內都市圈或大城市數量不少於3個,其中作為核心城市的超大城市(市區常住人口大於1000萬人)或特大城市(市區常住人口介於500萬~1000萬人)至少有1個;② 城市群內人口總規模不低於2000萬人;③ 城市群內城鎮化水平大於60%;④ 城市群人均GDP超過10000美元,工業化程度較高,一般處於工業化中後期;⑤ 城市群經濟密度大於1500萬元/ km⊃2;;⑥ 城市群內形成高度發達的綜合運輸通道和半小時、1小時、2小時經濟圈;⑦ 城市群非農產業產值比重超過70%;⑧ 城市群內核心城市GDP中心度大於45%,具有跨省際的輻射帶動功能;⑨ 城市群的經濟外向度大於30%,承擔著世界經濟重心轉移承載地的功能;⑩ 城市群內各城市的地域文化認同感大於70%以上,具有相似的地理環境和地域文化環境。

▲ 中國城市群空間範圍圖

城市群建設的國際地位

城市群作為國家參與全球競爭與國際分工的全新地域單元,正在肩負著世界經濟重心轉移和「一帶一路」建設主陣地的重大歷史使命,成為全球經濟重心轉移承載的重要擔當,成為世界進入中國和中國走向世界的關鍵門戶。全國95%以上的城市群處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上,這使得中國城市群成了「一帶一路」建設的主陣地,成為我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的主要平臺,其發展深刻地影響著我國的國際競爭力。全球城市群的研究與發展已經進入21世紀的中國新時代。

城市群發展的國家地位

中國城市群是國家經濟發展的戰略核心區和國家新型城鎮化的主體區。改革開放初期,正當全球城市群發育經過100多年後進入成熟階段的時候,我國城市群的發育才剛剛起步,比全球城市群發育整整晚了80年左右。從最初不知道城市群到底為何物,到今天城市群被黨中央、國務院以中央文件的形式確定為國家新型城鎮化的空間主體。黨的十八大、十九大報告,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2013年首次召開的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2015年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等都把城市群作為推進國家新型城鎮化的主體;《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等提出把城市群作為推進國家新型城鎮化的主體。中國城市群是建設美麗中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的重點區,是實現我國「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戰略核心區,對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非常重要的支撐作用。

▲ 中國城市群發展的國家戰略地位變化圖

城市群發展的國家貢獻

中國城市群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大貢獻者。到2016年年底,中國城市群以佔全國29.12%的面積,集聚了全國75.19%的總人口、72%的城鎮人口和67.32%的全社會從業人員,創造了佔全國80.05%的經濟總量和91.19%的財政收入,集中了全國91.23%的外資。城市群發展表現出來的高密集集聚、高速度增長和高強度運轉特點,形成了強大的吸管效應,集聚效應越來越強,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戰略核心區,主導著國家經濟發展的命脈。與全球其他城市群相比,中國城市群比西方發達國家要晚80年左右,但成長速度很快,在短短40年時間裡拉動中國經濟快速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城市群建設的空間格局

根據城市群發育程度併兼顧國家戰略地位,從推進國家新型城鎮化的政策角度出發,推動形成由五大國家級城市群、九大區域級城市群和六大地區級城市群組成的「5+9+6」的中國城市群空間結構新格局,形成「以軸串群、以群託軸」的軸群式國家新型城鎮化發展戰略格局。其中,五大國家級城市群包括京津冀城市群、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長江中遊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九大區域級城市群包括遼中南城市群、山東半島城市群、海峽西岸城市群、哈長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江淮城市群、關中平原城市群、北部灣城市群和天山北坡城市群;六大地區級城市群包括晉中城市群、滇中城市群、黔中城市群、蘭西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和寧夏沿黃城市群。

城市群發展的問題診斷

我國城市群在選擇培育中存在的問題包括:城市群作為推進國家城鎮化主體的戰略地位被誇大高估;城市群空間範圍一擴再擴,違背了國家建設城市群的基本初衷;城市群的選擇受制於政府主導,脫離了發育的最基本標準;城市群選擇過多地遷就了地方利益,影響到了國家戰略安全大局;城市群成為霧霾等生態環境問題集中激化的敏感地區和重點治理地區。我國城市群在發展中存在著發育程度低、緊湊程度低、投入產出效率低和資源環境保障程度低等「四低」問題;存在著缺失統一的城市群識別標準、缺失規範的統計數據、缺失明確的歸口管理機關、缺失公認的規劃編制辦法與執業制度、缺失權威的城市群規劃法律地位等「五缺」問題。

▲ 京津冀城市群PM2.5、O3空間分布圖

城市群地圖集的編制意圖

編制城市群地圖集的主要意圖在於:一是貫徹落實《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和《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等國家文件中把城市群作為推進國家新型城鎮化主體的精神;二是從全局性和整體性的宏觀戰略層面將國務院和省級人民政府批准實施的各類城市群發展規劃集中落實在「一張圖」上,確保全國城市群「一張圖紙」繪製到底,「一張圖紙」實施到底;三是通過各類城市群發展現狀與發展願景的集中對比分析,促使各類城市群相互取長補短,形成競合共榮發展新格局;四是填補全球沒有城市群地圖集、中國沒有城市群地圖集的國際國內空白,推動全球及中國城市群的研究與發展邁向更高更新的發展階段。

城市群地圖集的編制依據

中國城市群地圖集編制的主要依據是《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等。單個城市群地圖編制的主要依據分別是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覆實施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國務院批准實施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長江中遊城市群發展規劃》《哈長城市群發展規劃》《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呼包鄂榆城市群發展規劃》《蘭州—西寧城市群發展規劃》;省級人民政府批准實施的《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規劃》《黔中城市群發展規劃》等。

▲ 《中國城市群地圖集》框架結構

城市群地圖集的編制內容

根據中國城市群「5+9+6」的空間組織格局,將城市群地圖集編制的內容框架分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為中國城市群總論,分別從自然基礎、戰略地位、人口與城鎮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與發育程度、社會發展、環境汙染與減排等7個方面組圖109餘幅,城市群空間範圍採用了學術界研究的現狀範圍;第二、三、四部分分別為重點建設五大國家級城市群、穩步建設八大區域級城市群、引導培育六大地區級城市群,分別從空間範圍、遙感影像、數字高程、人口與城鎮化、經濟發展、創新網絡、空間格局、交通通道、環境汙染等方面組圖60幅、82幅和60幅,城市群空間範圍採用了城市群規劃範圍。四大部分共由311幅圖組成。

原標題:《《中國城市群地圖集》發布》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中國城市群發展潛力排名:2019
    發布時間:2019年7月23日摘要: 城市群是支撐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平臺。目前大部分城市群依舊需要進一步的發展和培育。城市群更具生產效率,更節約土地、能源等,是支撐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平臺,是中國當前以及未來發展的重點。
  • 我國首部3D中國地圖集在哈爾濱問世
    新華社哈爾濱8月15日電(記者楊思琪)記者15日從哈爾濱地圖出版社獲悉,《立體視界三維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3D地圖集》日前發行。這是我國首部3D中國地圖集,以精湛的製圖技術、立體的視覺效果展現了我國當前地圖製作技術的創新與突破。
  • 歐洲海洋地圖集
    文章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地圖可視化,版權歸原作者及刊載媒體所有。為了更好的保護海洋,可持續地利用海洋資源,我們首先要從了解海洋知識開始。前不久,「歐洲海洋地圖集」正式發布,為我們提供了一次很好地拓展視野的機會。
  • 我國首部3D中國地圖集龍江問世
    本報訊(陳妍記者桑蕾)近日,由哈爾濱地圖出版社製作的《立體視界三維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3D地圖集》出版發行,該地圖集是我國第一部3D中國地圖集。
  • 高解析度完整小鼠大腦三維地圖集發布
    在5月7日發表於《細胞》上的一篇論文中,美國艾倫腦科學研究所科學家描述了這一製圖壯舉——艾倫小鼠大腦通用坐標框架第三版(CCFv3),一個完整的、高解析度的小鼠大腦三維地圖集。研究人員表示,該框架將成為神經科學領域的一個參考。  小鼠被廣泛應用於生物醫學研究,其大腦包含大約1億個細胞,每個細胞分布在數百個不同的區域。
  • 首部3D中國地圖集出版 裸眼可見其效果
    首部3D中國地圖集出版 裸眼可見其效果科技日報哈爾濱8月15日電 (記者李麗雲 通訊員陳妍)記者15日從黑龍江省測繪地理信息局獲悉,由哈爾濱地圖出版社製作的《立體視界三維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3D地圖集》近日出版發行。
  • 首部3D中國地圖集出版:裸眼可見其效果
    科技日報哈爾濱8月15日消息,記者15日從黑龍江省測繪地理信息局獲悉,由哈爾濱地圖出版社製作的《立體視界三維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3D地圖集》近日出版發行。據介紹,該地圖集是我國第一部3D中國地圖集,集合了當前各種製圖領域的高科技融合創新而成,不僅保留了傳統地圖宏觀整體的統一性,還為二維平面地圖直觀展示三維空間提供了一個全新途徑。該圖集利用全球海陸地形數據,運用計算機處理和光柵3D顯示技術,以高精密光柵材料為載體,最終通過特殊的印刷工藝印製完成。裸眼便可領略從高空俯瞰中國三維地貌景觀的視覺效果。
  • 《Cell》發布高解析度完整小鼠大腦三維地圖集
    在5月7日發表於《細胞》上的一篇論文中,美國艾倫腦科學研究所科學家描述了這一製圖壯舉——艾倫小鼠大腦通用坐標框架第三版(CCFv3),一個完整的、高解析度的小鼠大腦三維地圖集。研究人員表示,該框架將成為神經科學領域的一個參考。小鼠被廣泛應用於生物醫學研究,其大腦包含大約1億個細胞,每個細胞分布在數百個不同的區域。
  • 最新版中國地圖發布 高清標準中國地圖電子版下載地址
    最新版中國地圖發布 高清標準中國地圖電子版下載地址  8月29日是全國測繪法宣傳日。自然資源部發布2020年標準地圖,標準地圖服務系統新上線55幅公益性地圖和1幅自助製圖底圖。一線一界,都是國家行使主權的疆域;一點一段,都代表著祖國的壯美河山!一起規範使用地圖!
  • 打造世界級城市群,北京這些新提法值得關注
    10月28日晚,北京市發改委發布《關於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實施方案》,分別就2020年、2035年和本世紀中葉三個階段制定總體目標:到2020年,初步形成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新局面;到2035年,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構架基本形成;到本世紀中葉,推動建成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
  • 最新版標準中國地圖發布
    最新版標準中國地圖發布 2020-08-30 11: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國首部3D中國地圖集出版 三維城市躍然紙上
    在當代生活中,地圖已成為必備的生活工具,不論是傳統的紙質地圖,還是現今配備人工智慧大腦的在線地圖,始終圍繞真實還原現實世界、為人類決策提供輔助的本質在前進、發展。即使是智慧型手機指引人們走遍天下的年代,實體地圖仍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 我國首部以中國地理環境為研究對象的地圖集出版
    近日,我國首部以中國地理環境為研究對象的專題地圖集——《中國地理圖集》由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發行該圖集由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王靜愛和中國地圖出版社編審左偉合作主編、國內數十位業界專家學者聯合編著。    《中國地理圖集》的讀者對象為國內外高校從事「中國地理」教學和科研的廣大師生,從事地理、資源、環境等相關專業的高校師生和中學地理教師,從事區域管理、企事業管理和區域科學研究的人員,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廣大讀者。
  • 中國三大灣區:酒店、文旅新版圖城市群「角鬥場」
    1.中國灣區旅遊史在當下的國際經濟版圖中,灣區經濟的力量不容小覷,成為創新與聚集輻射的引領者,而作為灣區經濟的一部分,灣區旅遊顯然承載了灣區的優勢,又是反哺城市群的重要力量。國內的「灣區經濟」,最早可追溯到2014年,深圳市政府在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及,而到了2015年,一帶一路頂層設計提出要「深化與港澳臺合作,打造粵港澳大灣區」。
  • 《廣東省地圖集》通過驗收
    今日,由省自然資源廳主導,省地圖院承擔的《廣東省地圖集》編制項目(下稱《圖集》)驗收會在省地圖院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家耀教授作為《圖集》項目驗收會專家組組長,武漢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華南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廣東省測繪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廣東省國土資源測繪院、廣東省科學院廣州地理所、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院測繪新技術應用研究所等相關人員組成專家組。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楊林安同志出席會議,廳測繪處、地信處、地圖院負責人以及項目技術人員參加會議。
  • 2020年標準地圖發布,如何下載高清中國地圖和各省市高清地圖
    自然資源部在2020年發布2020年標準地圖,標準地圖服務系統新上線55幅公益性地圖和1幅自助製圖地圖。中國全圖的標準地圖有JPG、EPS兩種數據格式,地圖幅面分為64開、32開、16開、8開、4開等。如果要列印,建議下載jpg格式的;需要編輯EPS格式地圖時,建議使用Adobe Illustrator軟體。
  • 中國測繪丨2020:從應變到求變
    截至2020年10月底,煤航獲準專利25件,其中發明專利16件,專利質量較往年大幅提高;獲準軟體著作權26件;獲科技獎5項,其中獲測繪科技獎一等獎1項,煤航獲中國測繪學會科技創新型優秀單位獎;獲工程獎14項,其中金獎2項;獲裴秀獎4項,其中金獎1項,銀獎1項。這些獎項的獲得充分肯定了煤航科技創新取得的成績。
  • 美國十大城市群:波士華城市群最厲害!加州擁有兩大世界級城市群
    郊區湧現出若干功能較為完備的邊緣城市,使得美國城市由單一中心向多中心格局演變,並促進了大都市區和城市群的形成。美國有十大城市群(部分在學界被延伸到了加拿大),我們逐一看看,這十大城市群的綜合實力和城市特色。
  • 世界六大城市群排名 長三角被稱中國經濟最發達地區
    城市群作為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建設的「主體形態」,成為2014年最為關注的城市話題。2014年12月30日,由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和《瞭望東方周刊》等聯合承辦的「《中國城市群發展報告2014》發布會」在上海舉行。   報告顯示,中國六個城市群綜合指數水平的排名依次為: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山東半島、中原經濟區、成渝經濟區。
  • 我國出版首部北極航行參考地圖集
    新華網天津11月24日電(記者周潤健)記者24日在交通運輸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我國首部全面反映北極航行相關知識的大型綜合性圖集《北極航海地圖集》出版發行。  交通運輸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副主任柴進柱介紹說,由天津海事測繪中心牽頭組織編制的《北極航海地圖集》分序圖組、北極概況圖組、北極航道圖組、北極港口圖組、北極海圖目錄圖組、北極助航資源圖組和附錄7個部分組成,系統地展示了北極地區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北極航道、北極港口、海圖覆蓋、助航與搜救服務資源、極地航行要點、法律體系、國際組織等方面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