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嘴·藤壺·老婆牙

2021-01-09 溫州日報甌網
雀嘴·藤壺·老婆牙

2019/12/26 07:11 來源:溫州日報甌網 編輯:遊歷 瀏覽:7990

本文導讀:蒼南擁有168.8公裡黃金海岸線,沿途海島星羅,海岸悠長,礁巖嶙峋,潮溫適宜,陽光充沛,海洋生物極為豐富,雀嘴就是其中一種。3

陳漢莉

蒼南擁有168.8公裡黃金海岸線,沿途海島星羅,海岸悠長,礁巖嶙峋,潮溫適宜,陽光充沛,海洋生物極為豐富,雀嘴就是其中一種。

雀嘴,學名藤壺,浙南一帶也叫雀咀、曲嘴,明弘治《溫州府志》載:「[~公式~],其大者名為『老婆牙』,殼叢生如蜂房,肉含紅膏,一名[~公式~]頭,以其簇生,故名。」民國《平陽縣誌·食貨志》載:「藤壺,俗名[~公式~],大者曰虎[~公式~],附著海濱巖石及蟹類具類殼上,漁人去殼加鹽食之,曰曲嘴。」《浙江省岱山縣藥物志》中稱雀嘴為「白脊藤壺」,謂別名「銼」「銼殼」,「常成群附著於海岸巖石或其他海產動物體外。固殼近於圓筒狀的圓錐形,殼口大,殼板厚,殼口上面有能活動的左右兩對殼板。」《岱山縣誌》則謂之為「觸」。《嘉靖太平縣誌·物產》記載台州一帶則稱「衝」或「蛐」,或 「蛩」(音)。葉大兵編著的《溫州民俗》提到瑞安四珍包括「龜腳、紅蛋曲、神眼、雪鰻」四種水產,「紅蛋曲」即雀嘴。其實,這些文獻資料裡的叫法,都是指雀嘴,概為浙江各地方言口音上的差別。

雀嘴,是生長在浙南沿海潮間帶礁巖或物體上行固著狀的一種海生節肢動物,外形上確實有點像麻雀嘴,並且大多是一簇簇、一片片密集地生長在一起,大小不等,個體飽滿,外殼是由複雜的石灰質組成,呈圓錐形,表面粗糙有裂紋,上端開口呈灰白色,像極了一座座微縮版的「火山」。這小小的「火山』之內有四個活動殼蓋,由肌肉牽動開合,在潮水漲沒時,殼蓋就會徐徐張開,許多呈羽狀的蔓足從裡面伸出,開始捕食海裡的浮遊生物;在潮水下退後,殼蓋就會慢慢緊閉,儲蓄必備的生活水份,防禦其它天敵侵襲。

這種奇醜無比的海產鮮有人知,不過,它的鮮美卻能徵服每一位食客。宋人羅大經的《鶴林玉露》記載了一則佚事,南宋兩位著名的文學家周必大、洪邁曾經侍宴,當宋孝宗問到各自家鄉特產時,洪邁是江西鄱陽人,回答道:「沙地馬蹄鱉,雪天牛尾狸」。周必大為江西吉安人,則對曰:「金柑玉版筍,銀杏水晶蔥」。這時,孝宗順口問身邊的侍從,侍從是浙江人,脫口而出對答:「螺頭新婦臂,龜腳老婆牙」,此四者皆海鮮也,因此「上為之一笑」。浙江人好海鮮,對家鄉特產如數家珍,由此可見一斑。

據說,「螺頭」指的是辣螺,「新婦臂」則指的是蟶子肉的白膩潤澤(也有人說是吹沙魚);「龜腳」即石蜐,蒼南海邊人常吃的觀音手,也稱「龜足」「佛手」,長在海邊巖石臨水縫隙處,密集成簇狀生長,青苔色的爪狀石灰質外殼,呈倒三角形側扁,柄部外裹一層似蛇皮的黃褐色粗糙表皮,內藏白淨肌肉鮮美至極,看外形似烏龜的爪子,故名。此物極為鮮美,但首次吃者很難下嘴,因此惹出很多笑話。蒼南當地有人戲稱此物名為「站起來吃」(閩南話近音),就是說吃的時候要將龜足硬殼部分立起來,象嗑瓜子一樣把殼咬開,再把後部位裹皮剝掉,就可以吃了。都說這玩意有多醜,就有多美味。

最難解釋的是「老婆牙」,它常見於海中巖石、閘門、船底甚至稍大體形的貝類的外殼上,灰黑色,歐洲人甚至稱之為「來自地獄的佳餚」,可見對其味之鮮美形容到了極致。龜足和老婆牙都是形醜而味美,實為海味中之奇葩。

舊時,打雀嘴有兩種操作方式:一種用雀鍬鏟,一種用鐵榔頭敲。每逢大水潮時,等潮水退落,婦女們成群結隊,手提木桶,足穿草鞋,帶著榔頭來到海邊巖頭上敲雀嘴。把雀殼敲碎,再把雀肉拾進碗內,等碗滿了就倒入桶中。用榔頭敲速度慢,數量少,只供自己家裡當菜蔬食用,因此很少出售。敲到一兩碗雀嘴,拿回家清水落鑊一爨,即可佐酒下飯招待客人。

敲雀嘴雖然看起來不需更多的技巧,其實是較為驚險的活——最重要的是要躲避海浪的襲擊,以及小心手腳被雀嘴鋒利的邊緣刮傷。另外,由於市場需求而過度敲食,導致如今雀嘴資源慢慢枯竭,個體也變得越來越小。因此,人們不得不將目光投向那些個大肉肥卻生長在臨潮臨崖上的雀嘴,而這些地方又往往非常陡峭險峻,不僅攀爬困難,而且惡浪無常,也就驟增了敲雀嘴的不安全係數。據沿海一帶老人們回憶,因為海邊巖石長期被潮水浸沒,巖面往往非常溜滑,人們要穿草鞋才可便於行走,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葬身海底。

每到農曆三五月份雀嘴最肥壯的季節,村裡婦女一般選在初一、十五前後潮汐落差大的大水潮,被淹沒的礁石此時都能露出海面,因此更容易敲到量多、個大、肉肥的雀嘴。她們雖熟記潮汐的習性,但有時又往往受了雀嘴的誘惑而疏忽了危險的存在,夾在巖縫裡被淹死,或在巖壁上被潮水卷帶走的事也屢有發生。因此,老人們有時會嘆氣地說:一顆雀嘴就是一條命啊。

敲了雀嘴回來,最經典的吃法是:連湯帶水裝盤來個隔水清燉,稱「燉雀」。除撒一丁點鹽外,無需任何調料,以保持它的原汁原味。燉熟揭鍋,一層富含蛋白質的似蛋花又像豆腐花的物質被蒸出來,色澤白嫩、肉質細膩——原來那小小的火山之下,蘊藉著那樣鮮美無比的雀肉,此時噴發出來的是雀嘴特有的鮮香,如龍捲風般襲過口腔。將雞蛋打散加入少許黃酒放入洗淨的雀嘴中清蒸,雀嘴的鮮甜浸潤了黃酒的醇和,足以令人食慾大動。另外,雀嘴也可醃製,稱為「醉雀」,醉雀還可生醉和熟醉,將新鮮的生雀嘴洗淨後加黃酒、白糖和鹽,密封保存後一周左右即可食用。若換成半熟雀嘴,以同樣加工方法即為熟醉。生醉比熟醉保存得更久,風味也更原始更生猛。

以前,漁民們敲到大量的雀嘴後,因為無法保鮮,又一時吃不完,通常就加鹽曬成「雀幹」,即《平陽漁業志》所謂的 「重鹽醃之,能久藏」。雀幹跟其新鮮時的風味自然不可同日而語,但可用於給其他菜餚提鮮,做羹做湯時放幾顆進去,純天然的那種鮮味是味精、雞精等調味品無法媲美的。記得那時家家都備用雀幹,以應不時之需。取一小把雀幹和家鄉特有的酸筍一起燒,即成一道美味的海鮮湯,既酸爽又鮮美,很是下飯。

隨著雀嘴的產量逐年減少,如今漁民們有時候根本就是乘興而去敗興而歸,敲不到幾粒雀嘴。等到連鮮吃都已完全供不應求,那麼小時候所熟知的「雀幹」就成了一種封存於記憶裡的「奢侈品」。有時候,在歲月深處輕輕觸動那小小的「火山口」,記憶的味蕾就被深深觸動,於是,那一股久違的鮮美便瞬間噴湧而出……

相關焦點

  • 城市常見鳥類之領雀嘴鵯(火星人原創)
  • 去海邊遊玩,不小心被藤壺劃傷了 巖石上密密麻麻的藤壺能吃嗎?
    如果藤壺可以吃的話,那麼我們就不用擔心在海邊無法生存了。深圳的海邊到處都是這種密密麻麻的藤壺。鵝頸藤壺藤壺首先是個動物,雖然我一直沒見他們有移動過的痕跡。常見的藤壺主要是灰白色,有石灰質外殼的,常常吸附在海邊溼潤的巖石上,主要以浮遊生物為食。藤壺不僅僅吸附力極強,同時外表堅硬。有時候赤腳在巖石上,碰到了藤壺區域,總會被劃傷,鋒利無比。
  • 綠鸚嘴鵯,別名「藍頭公」,屬雀形目,鵯科,鸚嘴鵯屬
    綠鸚嘴鵯,別名「藍頭公」、「青冠」。屬雀形目,鵯科,鸚嘴鵯屬。綠鸚嘴鵯體長約20釐米,體重約45克。嘴短厚且呈灰黃色,上喙向下彎曲似鸚鵡嘴,額基部為石灰色,喉部及頭側呈黑褐色。綠鸚嘴鵯上胸有一半圓形白環,繞到頸的兩側,上胸和體側呈橄欖綠,腹部為黃綠色,有一黑褐色寬端,尾下覆羽鮮黃色,腳褐色。綠鸚嘴鵯棲息於平原和山地的樹木和草、灌叢中,尤其是在近溪澗的樹叢間。大多結群活動覓食。鳴聲顫動婉轉,而富於音韻,有如笛聲。綠鸚嘴鵯體長17-21釐米,體重35-50克。嘴形短,和鸚鵡相似。額的基部有一個白斑。頭頂黑色,略雜以灰白色。
  • 藤壺,礁石上的海鮮,鵝頸藤壺的替代品!
    藤壺一種十分小眾的美食,在北方的海域中生存很廣,渤海和黃海的礁石上就長著這些小海鮮,藤壺是一種價格相差很大的海鮮,常見的藤壺成片的生活在礁石上因為數量很多捕獲也很容易所以價格也很便宜很多人都喜歡直接生吃或者水煮以後食用,價格昂貴的就是藤壺中的明星海鮮了——鵝頸藤壺,也叫做龜爪、佛手螺是一種在國外十分昂貴的一款海鮮
  • 鵝頸藤壺怎麼吃? 鵝頸藤壺的正確吃法了解一下
    鵝頸藤壺怎麼吃? 鵝頸藤壺的正確吃法了解一下時間:2018-12-04 15:04   來源:趣味百曉僧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鵝頸藤壺怎麼吃? 鵝頸藤壺的正確吃法了解一下 鵝頸藤壺怎麼吃?鵝頸藤壺有很多別名,佛手螺、海雞腳、鬼爪螺、九爪螺但在中國他就叫做狗爪螺。
  • 禾雀花,開了!
    禾雀花,開了!政務 近段時間,浠水綠楊鄉亂石河村的山澗裡上千顆野生禾雀花陸續開放了
  • 裝臺大雀兒結局是什麼 原著小說中大雀兒最後怎麼死的
    據悉,《裝臺》原著結局中,大雀兒得病去世了,在預告片中也可以看到這一幕。大雀兒是一個靠出賣身體健康換錢的人,非常極端,這個人為了省幾塊錢就洗涼水澡,幹活大晚上不睡覺去出大力,白天也是一個人幹兩個人的活,總是在透支自己的健康,為後來得病埋下了伏筆。
  • 為什麼鯨鯊沒有藤壺寄生, 藍鯨身上卻密密麻麻都是藤壺、鯨蝨?
    鯨鯊,是體型最大的鯊魚,它們有著不輸於鯨魚的體型,但是相比於鯨魚,它們身上乾乾淨淨,沒有藤壺以及鯨蝨的寄生,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鯨魚為什麼會有鯨蝨和藤壺寄生在一些鯨魚身上,我們會看到它們的皮膚上有許多凹凸不平的凸起物,這些凸起物就是令人討厭的藤壺。
  • 為什麼鯨鯊沒有藤壺寄生,藍鯨身上卻密密麻麻都是藤壺、鯨蝨?
    鯨鯊,是體型最大的鯊魚,它們有著不輸於鯨魚的體型,但是相比於鯨魚,它們身上乾乾淨淨,沒有藤壺以及鯨蝨的寄生,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鯨魚為什麼會有鯨蝨和藤壺寄生 在一些鯨魚身上,我們會看到它們的皮膚上有許多凹凸不平的凸起物,這些凸起物就是令人討厭的藤壺。
  • 這些美食讓嘴享福牙受罪!吃的時候一定要注意
    原標題:這些美食讓嘴享福牙受罪!吃的時候一定要注意   天氣一冷,火鍋、板慄、燒烤等應季美食又暢銷了起來,然而品嘗美味的同時,如果不關注口腔保健,不僅破壞了享受美食的心情,更是對健康造成不小的影響。近日,南京市第二醫院口腔科就接診了多位因「貪吃」引發不適的患者。
  • 迷失的馬航與神秘的藤壺
    首先是德國科隆大學的研究者發現一條重要線索:這塊殘骸上附著了一種有柄目的藤壺,學名「澳新界茗荷」(Lepas australis),分布在南半球偏冷水域。由於藤壺的生長附著並非一朝一夕完成,它們最初的聚生地很可能就是墜機點。但法國和馬來西亞的兩位海洋學專家卻斷定,這種藤壺是經常大量群集在浮物表面的「茗荷」(Lepas anatifera),分布在攝氏18至20度的熱帶與副熱帶水域。
  • 「媽媽,我要養蠟嘴雀」,「行,養兩隻」,「謝謝媽媽!」
    今天為大家介紹一種非常好玩的寵物鳥—蠟嘴雀,蠟嘴雀是家庭觀賞鳥和調教技藝鳥,具有比較高的玩賞價值,它可以說是中國比較傳統的籠養鳥種了,蠟嘴雀雄雌異形異色,無論雄雌的形象都憨態可鞠非常惹人喜愛,蠟嘴雀分為黑頭蠟嘴雀、黑尾蠟嘴雀和錫嘴雀。
  • 鵝頸藤壺多少錢一斤 吃鵝頸藤壺油什麼好處你造嗎?
    鵝頸藤壺多少錢一斤 吃鵝頸藤壺油什麼好處你造嗎?時間:2018-12-04 15:07   來源:趣味百曉僧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鵝頸藤壺多少錢一斤 吃鵝頸藤壺油什麼好處你造嗎? 鵝頸藤壺多少錢一斤?
  • 《怪物獵人世界》特產藤壺鮑魚在什麼地方 特產藤壺鮑魚位置一覽
    導 讀 怪物獵人世界特產藤壺鮑魚在哪,可能有一些玩家還不知道獲取位置,為此,下面小編來為大家介紹一下特產藤壺鮑魚位置,感興趣的一起來看看吧。
  • 來自地獄的海鮮-鵝頸藤壺
    鵝頸藤壺是藤壺類生物,在中國被稱為狗爪螺,屬於海洋貝類,因其形狀酷似狗的爪子而得名,又名海雞腳,有「來自地獄的海鮮」之稱。
  • 雀鳥口喙之謎
    在加拉帕格斯群島上,達爾文發現在不同島嶼的雀鳥都具有短尾、羽毛色、相同的習性和相似的居住環境,但它們的品喙卻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如某座島嶼上的雀鳥具又強又厚的品喙,以便嚼碎果核;另一座島嶼上鳥雀的口喙卻變小以便它從頭啄食蟲子;到了第三座島上,雀鳥的品喙形狀又變得剛好可以啄水果和花朵。即使島嶼只距離五、六十英裡。
  • 家庭籠養鳥中最常見的雀科鳥類及特點
    2021-01-09 05:46:20 來源: 生活妙招姐 舉報   家庭籠養鳥最常見的雀科鳥類有
  • 鯨蝨、藤壺、巨鯨背負著的「微世界」
    鯨藤壺(Coronula spp.)就是這裡的佼佼者。鯨藤壺的幼蟲和普通的藤壺幼蟲沒有什麼區別,甚至和普通的蝦蟹都十分類似,畢竟藤壺也是甲殼動物門蔓足類的成員,只不過它很早就長出了底部的基盤,上面帶有如膨脹螺絲上的花紋——依靠這些花紋,鯨藤壺搶先佔據了最有利的位置。
  • 動物知識普及——褐頂雀鶥
    褐頂雀鶥,拉丁學名Alcippe brunnea,Dusky Fulvetta,屬於脊索動物門、鳥綱、雀形目、鶲科、畫眉亞科的一種動物,命名人為Stresemann,命名時間是1923年。其平均體重約為16.0克。體型略大的褐色雀鶥。
  • 藤壺:海洋中「最難」擺脫的寄生蟲
    它們的名字叫作藤壺,是一種灰白色、有石灰質外殼的節肢動物。因為長相酷似馬的牙齒,又稱「馬牙」,人們對它最大的印象就是它的吸附能力極強,因此,藤壺也被公認為是海洋中「最難」擺脫的寄生物。為什麼藤壺喜歡在海龜和鯨魚等各種動物身上寄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