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正解局
二十世紀初,印度掀起反殖民運動。
其中的領袖人物,就是國人非常熟悉的甘地。他推崇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即採用非暴力的手段,進行罷工等不合作行為,以此來抗議英國的殖民統治。
甘地聲望很大,被譽為「聖雄」。但在部分印度人看來,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太懦弱,犧牲印度教徒利益以討好穆斯林,是一個兩面派。
1925年,國民志願服務團(RSS),應運而生。
RSS主張保護並弘揚印度教文化,強調印度是以印度教為核心的國家,號召民眾為重振輝煌的印度文明而貢獻力量。
RSS成立之初,宣稱自己是「純潔的」文化組織。不久後,就搞起了準軍事化訓練了,組織青少年學習使用棍棒、匕首、標槍、長劍等武器。
RSS組織
二戰期間,RSS曾以希特勒為公開崇拜對象。RSS特有的敬禮方式,深受德國納粹法西斯的啟發。
RSS與德國納粹的敬禮方式
RSS宣傳印度教極端主義,多次參與宗教衝突。1947年印巴分治前後,印度教與穆斯林爆發大規模流血衝突,RSS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1948年,RSS成員、印度教徒納圖拉姆·戈德森,更是刺殺了甘地。
早期的RSS,是一個狂熱的、強烈排他並帶有濃厚軍事色彩的印度教團體。
現在的RSS,應該算得上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非政府組織」。
資料顯示,RSS的成員數量有500萬人。有專家稱,實際數字至少在10倍以上。
別看只是個非政府組織,RSS的管理卻很嚴格。內部實行嚴格的家長制統治,要求信徒具有鐵的紀律,絕對服從領袖意志。
所有成員必須統一著裝:身穿白色上衣和經典卡其色短褲,頭戴黑色小帽。2016年,為了跟上時代潮流,將有著91年歷史的經典卡其色短褲造型改為棕色長褲。
每天早上,RSS的成員都要舉行名為「沙卡」的基層集會。
集會上,成員們聚集在一起,唱聖歌,向團旗敬禮,組織軍事訓練,開展主題討論,做瑜伽……
據統計,截至2017年,印度的沙卡點已經達到5.7萬個,RSS的發展目標是建團100周年時(2025年)達到10萬個。
規模之大,可見一斑。
政治影響力
國民志願服務團,名字裡又是「志願」,又是「服務」,但其自誕生之日起,就與政治裹挾在一起。
說到RSS,就不得不提印度人民黨。
印度政黨體制為多黨制,雖然政黨林立,但是,長期以來主要是印度國大黨一黨執政。
1996年,印度人民黨首次成為議會第一大黨並短暫執政,後多次執政,成為後起之秀。
現在的印度總理莫迪,便屬於印度人民黨。
印度人民黨,正在是RSS的支持下成立的。
RSS宣揚的「只貢獻,不索取」「為了國家的繁榮不惜犧牲一切」「為他人而非為自己生活」等信條,塑造著印度人民黨的價值觀。
RSS不僅是印度人民黨的精神支柱,還為其培養了大量的精英。
印度人民黨的創始人、前總理瓦傑帕伊,現總理莫迪,都來自RSS。
莫迪在一次接受採訪時表示,「8歲即跟隨國民志願服務團晚間操練,從而磨練出紀律性以及為他人奉獻的精神」。
莫迪參加RSS活動
早年,莫迪在火車站幫助打掃衛生,照顧RSS精神導師的生活起居。RSS不贊成成員結婚,莫迪還放棄了自己的包辦婚姻。
後來,莫迪在RSS從事宣傳方面的工作,後以此為跳板,負責印度人民黨古吉拉特邦支部的工作,成長為政治明星,最終登上總理寶座。
從草根到總理,RSS無疑是莫迪逆襲的最大助力。
除了莫迪,現在的印度人民黨主席,現任印度財政部長、內政部長、外交部長、國防部長,都出自RSS。
RSS的另一大貢獻,是幫助印度人民黨拉選票。
2015年4月20日,莫迪在其微博稱,印度人民黨黨員破億,成為世界最大政黨。
印度人民黨其實個鬆散的組織,只要撥打一通電話,就可以直接入黨。
到了投票這樣的關鍵環節,RSS的基層組織優勢就凸顯出來了。
2014年,在印度人口最多的邦——北方邦,每10個選區,RSS設總負責人;每個選區,又設了選區的負責人;每10個投票站,再設一個負責人。
各個負責人,除了組織印度人民黨的支持者投票,還要去說服搖擺不定的選民。為了防止選民變卦,負責人甚至將選民一路「護送」到投票站,直至投票結束。
正是靠著這種「層層布局」的打法,RSS幫助印度人民黨拿下關鍵的北方邦,最終獲得壓倒性的優勢。
影響全印度
最近幾年,RSS在印度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漸漸超出了宗教、政治的範疇。
原因有三:
其一,公益服務。
既然名字裡有「志願」「服務」字眼,國民志願服務團還是要做點公益活動的。
印度政府的公共服務經常缺位,RSS興辦學校、援助鄰裡、救援救災,藉機積累好名聲,也擴大了影響力。
2014年,RSS幫助人們對抗洪災
就拿這次新冠疫情來說,RSS也沒閒著,多次在首都新德裡舉行了飲牛尿活動。
二、群眾路線。
群眾路線是RSS的看家本領,近年來,RSS更是將其發揮到極致。
靠著莫迪撐腰,RSS成立「全印學生聯合會」「印度婦女服務委員會」「印度農民協會」等社團,又滲透到「印度歷史研究理事會」「印度社科研究理事會」「全國教育研究與培訓理事會」機構。
這些社團、機構,早已超越了宗教的範疇,要麼涵蓋某個群體,要麼專注某個領域,大大增強了RSS的影響力。
三、國民情緒。
在《「印度是亞洲最強大的國家,中國人知道嗎?」》一文中,我分析了印度的驕傲與自大。
就莫迪個人而言,他希望帶領印度實現經濟騰飛、獨霸亞洲。
這是莫迪的野心,又何嘗不是印度國民的野心。
印度要想達成這個野心,有很多優勢,也有很多劣勢,最大的軟肋可能是:
印度不是一個國家概念,而是一個地理概念。
印度有10個大民族和眾多小民族,最大的民族斯坦族只佔總人口的46%,遠遠達不到主體民族的標準(比例至少要在65%以上)。
印度的語言也紛繁複雜,多達1652種語言。印地語為國語,另有14種語言為各邦的官方語言。
這就導致,印度沒有一個真正意義的「印度文化」,進而缺少大國崛起中必須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如果非要找一個「印度文化」,印度教可能算一個。
這是因為,80%以上的印度人信奉印度教,印度教被認為是維持印度在當下統一的核心支柱。
作為規模最大的印度教團體,RSS不僅宣揚宗教主義,還擎起了民族主義、愛國主義兩面大旗。
2014年12月11日,聯合國第69/131號決議宣布設立每年的6月21日為「國際瑜伽日」。
印度民眾為之興奮不已,認為這是國際社會對印度文化的肯定,大國自豪感油然而生。
RSS正是「國際瑜伽日」的主要倡議者,完美契合了當下印度的國民情緒。
在印度人看來,RSS不再是一個激進的宗教主義組織,而是一個愛國組織。
披著愛國主義的外皮,RSS影響全印度。
目前看來,凝聚印度這盤散沙,印度教及RSS靠的不是文化,而是雞血。
經濟騰飛也好,大國夢也罷,要想實現,還得腳踏實地。
雞血打多了,不但無益於強身健體,反而可能產生幻覺,走上了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