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三,印度儲備銀行發布公告稱,印度經濟可能在本財年第二季度首次進入衰退,預計GDP將萎縮8.6%。
從技術角度上講,當一個國家的GDP連續兩個季度或更長時間出現負增長時,該國的經濟就會被定義為陷入衰退。受新冠疫情大流行以及國內突發事件影響,印度經濟在本財年第一季度曾史無前例地下滑了23.9%,再加上第二季度的萎縮,印度這個發展速度,曾排名全球前列的國家也遭遇了發展難題。
印度央行根據887家非金融類上市公司申報的季度業績,預測了二季度印度經濟的萎縮情況。印度央行表示,統計局將於11月底正式公布第二季度GDP數據。除了經濟收縮外,印度央行還提示了未來幾個月高通脹的下行風險,儘管央行已經採取了相關措施,但通脹依然沒有減弱的跡象。
本周四,印度反對黨領導人拉胡爾-甘地表示,對印度的經濟狀況感到痛心,他將罪魁禍首歸結為總理莫迪的政策,聲稱是莫迪害印度陷入衰退。他在推特上說:「印度有史以來第一次陷入衰退,莫迪的舉動使印度從強國變成了弱國。」
實際上,在印度經濟的問題上,很多專家都站在了甘地這邊。他們也認同是莫迪政府的經濟和外交政策沒有抓住要害,導致整個印度朝錯誤的方向一去不返。
印度經濟衰退的背後當然有一些不同尋常的因素,比如對疫情處理不力。儘管經歷了全國封鎖,但印度的抗疫措施卻絲毫沒有起到效果,不但沒能阻止病毒蔓延,反而一不小心成了確診病例數第二高的疫情大國。
由於病毒蔓延,國內消費,私人投資和出口都出現了停滯,這已成為印度人「難以承受的重擔」。
除了天災,還有人禍,前幾個月在莫迪的煽動下,抵制中國商品的活動搞得沸沸揚揚,至今也沒有停下來,給印度經濟帶來了沉重的打擊。
一些經濟學家和越來越多民眾對莫迪的這項政策表示不滿。他們認為,莫迪禁止200多個中國應用,打擊中國企業來印度投資,根本無助於解決印度國內的經濟問題和中印邊界的對峙問題。等到有一天,民眾意識到這只是印度政府的宣傳手段,就會對莫迪的這些把戲越來越厭倦。
而隨著時間的流逝,更多的印度人將會理性看待對中印關係,不再理會莫迪的挑唆。有理智的人們會意識到,靠一時衝動無法解決印度的經濟問題。一些印度經濟學家指出,如果印度想發展,抵抗中國將無濟於事,相反印度可以從中國的經驗中學到很多東西。合作才是唯一的道路,希望莫迪能夠迷途知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