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環境之變:世界經濟步入全面衰退

2020-12-06 網易新聞

一般來講,「經濟衰退」,「經濟危機」,一直是各國,各界,甚至是媒體都會慎重使用的詞彙。因為一旦公眾對「經濟危機」的想像達成一致,光是悲觀情緒,就能造就一場金融危機。即使是2008年金融危機已經衝擊到實體經濟時,最終都沒能用到「經濟危機」這個詞。

但今年,無論是世界組織還是各國政府,都不約而同地明確使用到它。即使作為世界上第一個控制住疫情的國家,也在昨天出現了如下隱約的表述:

那麼,經濟衰退與經濟危機真的來了嗎?

01 經濟衰退與經濟危機真的來了嗎?

定義上來講,經濟衰退,指的是經濟連續兩個季度負增長。

就全球而言,經濟增長低於2.5%,屬於溫和衰退。低於0%,就必須警覺。

目前來看,據美銀全球經濟主管Ethan Harris表示,「今年全球經濟預計將增長1.6%,約為1月調查時預測3.1%的一半,為2007~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

而具體從各國目前的經濟增長數字來看,更加低於這個全球的1.6%。

美國,高盛預計,一季度-9%,二季度-34%。

歐洲多國,在去年四季度0增長徘徊的局面已經全面改變,深受疫情衝擊的德國、法國、義大利以及西班牙各類參數也表明,已在一季度進入負增長區域,連續兩個季度負增長的衰退已經無法扭轉。

中國,一季度雖然很多經濟學家分析,大約+4%甚至更低,不過主要影響,將體現在二、三季度。而研究公司TS Lombard稱,中國全年預計將僅僅+2%。

所以全球在2020年陷入經濟衰退,毫無疑問。

而所謂經濟危機,指的是在此宏觀數字下,經濟基本面發生嚴重問題後,造成的企業破產,員工失業,影響社會穩定等問題。

舉目前全球國力最強的兩個國家的例子。

3月初,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對新冠病毒導致的失業人口數進行了預估,認為全球可能新增2500萬的失業人口。這是按照2019年全球1.88億失業人口基準推算的。

但到了3月中,美國財政部部長穆努欽警告,美國的失業率可能會飆升至20%,大約3200萬人口失業。

光美國一個國家,就超過了聯合國對於全球的預期。

再看中國,上個月公布的2月份城鎮調查失業率是6.2%。以13.95億總人口算,就至少是8649萬人失業。一樣超過聯合國對全球的預期。

至於企業破產,僅我們前段報導過的外貿企業,據天眼查數據顯示,從春節至3月30日,全國範圍內註銷的外貿企業達到11660家。更別提無法開門的消費、餐飲、娛樂等。

發達國家尚且如此,發展中國家更糟。

企業破產,員工失業,經濟危機愈像要來臨。

其實在3月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已直接出面捅破了大家不願意捅破的事實:2020年經濟發生衰退,是板上釘釘的事了。而這一次,肯定會比金融危機的時候更嚴重。

02 有沒有辦法救?

那既然如此,有沒有辦法救呢?

最近,各國都在採取前所未有尺度的措施,QE、降息降準、降稅、復工、補貼、消費券等等,針對宏觀、行業、企業、弱勢群體的政策,層出不窮。

而全球範圍內,全球貨幣基金組織,也將拿出1萬億美元給成員國提供幫助。

但看似很多,卻是僧多粥少。

一方面在於,發達國家尚且困難,低收入國家更是十萬火急。

3月,世界銀行主席戴維·馬爾帕斯在G20峰會上呼籲,給最貧困的國家減債,讓貧困國家留出足夠資金,用於防控新冠肺炎的大流行,世界銀行也開始為貧困國家提供救助。

截至3月底,世界銀行落實的新冠肺炎相關項目總金額,達到28億美元,目前已經開啟了140億美元快速道機制,以幫助困難國家面對這次的疫情。

但據聯合國貿易機構此前發布的報告顯示,從現在到明年年底,發展中國家將不得不償還約2.7萬億美元的債務。通常情況下,他們有能力將大部分債務轉為新貸款,但突然的資金外流促使投資者對新貸款收取更高的利率。

就像聯合國貿易部全球化與發展戰略司司長裡查德·科祖爾·賴特說的,「我們對發展中國家的最大擔心是,在健康衝擊開始發作之前,多數國家就已經在面臨經濟衝擊了。」

另一方面則在於,僧多肉少還搶食。

中國自不必說,只要你要,只要我有。只是其他國家,歐洲國家彼此截留物資,恐慌性囤積加劇醫療用品稀缺,越來越多的國家對醫療產品實行出口限制等等,被世界銀行稱之為「病毒保護主義」。

在歷經截胡後,你怎麼相信外貿,甚至是外來援助物資,是可靠的呢?

這將會直接導致,那些國力不強的國家,很快會淪為病毒的炮灰。那些強大的國家,也會在未來失去弱國的信任、人力和資源供給,陷入不可挽回的衰退。

或許2008年,以及去年的中美貿易摩擦,和今年相比,雲淡風輕。

換句話說,各項國內措施,的確在救。各項國外援助,也在進行。但各項對外措施,讓這件事難上加難。

03 中國能否獨善其身?

最近也有樂觀的觀點認為,中國一方面第一個控制住了疫情,另一方面修復也已在進行中。如果中國工廠恢復生機,會給全球帶來影響,產生對臺灣製造的晶片、尚比亞開採的銅和阿根廷、巴西種植的大豆的需求。

但就像經濟學家羅格夫的疑問,「如果中國製造業恢復了,他們到底要賣給誰?全球增長如何不受長期打擊?」

全球一盤棋,千絲萬縷。這是一個淺層次的解讀。

深層次的解讀是,按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的原話來說,「其核心原因不僅僅來自於經濟社會停擺帶來的直接損失,更重要的是在各國民粹主義泛濫和地緣政治衝突加劇的時代,要重啟已經停擺的全球分工體系、產業鏈和供應鏈必將帶來超級成本,各國經濟重啟的不同步必然導致恢復期十分漫長。」

從目前的疫情來看,除中國已成功步入疫情恢復期,其他國家都還沒有出現拐點。特別是美、英、法、意、德和澳大利亞等國,剛剛步入加速期。全球疫情大流行,已成定局。

在這樣的局面下,各國也開始轉變對疫情的策略,從原先「群體免疫」保經濟的目標,在慢慢轉向保疫情。

此前,英國衛生大使和美國總統川普已明確發出策略轉變的信號,特別在美國重啟QE之後,依舊無法挽救美國股市的情況下,這讓美國決策者終於意識到:如果短期內不控制住疫情蔓延,也就無法挽救美國經濟。

因此,各國紛紛開始改變疫情策略。學習中國前兩個月的全面管控,將成為大概率事件。

而如果全球管控模式趨同,帶來的世界經濟停擺,原則上,會超過一般以及2008年時的金融危機。因為當前全球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體系的連接程度,比此前更緊密。

而導致這全球經濟重啟成本劇增的,正是目前在各國泛濫的民粹主義和加劇的地緣政治衝突。

老矛盾的美國不談,加拿大、印度、伊朗等國,最近也在不斷指責中國「瞞報疫情」、「世衛組織偏袒中國」等。而這些指責,只會加劇全球經濟與技術與中國的脫鉤。

而作為自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以來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且如今已是密不可分的重要參與者,孤立,成為了最難受的挑戰。

在 此前文章《》討論菜價問題時,也有讀者評論 過,「了不起你閉關鎖國我也閉關鎖國,中國又不是沒經歷過」。

但就如中國工信部此前表態過的那樣,剛剛國家表示要大力推動新基建建設,這也是中國救市計劃的重要一部分,甚至可以說是提振經濟信心的旗艦項目,但現在中國高端製造的零件供應都成了問題。電子、集成電路、元器件、電容電阻的主要生產國美國、日本、韓國、荷蘭現在疫情都正吃緊,根本沒法保證元件供應。

其中的重點在於,這看似是宏觀產業問題與經濟問題,但經濟問題往往就是民生問題。不是你不在嚴重依賴外貿的行業範圍內就完事了,而是你生活中的每一個部分,都已深入骨髓地契入到這個地球村當中。

我記得千禧年前後,好像是因為中國要加入世貿組織,地球村這個詞又被媒體提及,一片歡欣。不過與此同時,對於世貿組織本身的思考,也在美國出現——即全球化不可能三角:經濟全球化,國家主權,民主,三者最多只能選兩個。

去年貿易戰的時候看,美國選的是國家主權和民主,而中國選的是國家主權和全球化。

今天再看,這個全球化的三元悖論或許可以變為:全球化,國家主權,病毒防控,三者最多只能選兩個。

今天美國選的是國家主權和病毒防控,其他國家選的也是國家主權和病毒防控,中國前兩個月選的也是國家主權和病毒防控。只是最近,中國選了國家主權和全球化。

但這並不代表著,中國 不重視病毒防控了。就如我上一篇文章《 》中談到的,中國今天的策略,是「嚴控」與「群 體免疫」相結合,是硬打與順應相結合,也是病毒防控與全球化相結合。

這是否違背了全球化三元悖論呢?

或許跟這三個月以來中國每一次與病毒的作戰一樣:最後的成功,來自科學的進步,領導的藝術,和一點點運氣。

作者 / 龐克

排版 / 小裡

- End -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裸泳立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Interstellar FX星際:美國經濟衰退是必然
    降息會推動企業貸款擴大再生產,鼓勵消費者貸款購買大件商品,使經濟逐漸變熱。那美聯儲第三次降息意味著什麼?1、經濟環境對降息的緊迫性要求不高。歷史上的預防性降息的背景有海外市場動蕩等因素導致美元升值預期強烈,而今年的三次「預防性降息」,看似背景一致,但是細究起來卻並不相同。
  • 積極營造良好外部環境
    「十四五」時期對外工作要胸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辦好發展安全兩件大事,按照《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的部署,開拓進取,奮發有為,積極營造良好外部環境,為實現新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力作出應有貢獻。
  • 如何認識和把握當前我國面臨的外部環境
    認識和把握當前我國面臨的外部環境,最重要的是與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關於國內國際形勢的分析研判對標對表。2020年4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時指出:「國際疫情持續蔓延,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劇,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多」,「面對嚴峻複雜的國際疫情和世界經濟形勢,我們要堅持底線思維,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
  • 積極營造良好外部環境(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十四五」時期對外工作要胸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辦好發展安全兩件大事,按照《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的部署,開拓進取,奮發有為,積極營造良好外部環境,為實現新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力作出應有貢獻。
  • 大國關係「新常態」及良好外部環境營造
    對此,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應繼續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新型國際關係,積極運籌穩定均衡的大國關係,發展與周邊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合作,為中國未來發展創造良好外部環境。
  • 朱民談疫情後的世界經濟和金融:長尾、「日本式衰退」和政策新邊界
    來源:新浪財經意見領袖丨朱民一場突如其來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在速度和規模上,都以遠遠超出人們想像的力度衝擊全球經濟金融,深刻地改變著世界。疫情還在指數級蔓延,危機遠遠沒有結束,未來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我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曾經寫道:「危機開始之時,也是思考啟航之點。
  • CF40:疫情全球蔓延 經濟會衰退嗎
    全球經濟再次衰退的前夜?今年農曆大年初一,我開始思考新冠肺炎對經濟的影響,2003年我就跟當時花旗的同事韓龍(Don Hanna)一起寫過一篇關於非典經濟影響的論文。他們還認為,雖然短期內看不出有什麼因素會觸發新的經濟衰退,但如果發生,無論是財政政策還是貨幣政策,都已經沒有2008年時的政策空間。值得關注的是,新冠肺炎的傳播是不是正好提供了一個引發衰退的導火線?資產價格下調10%,會使得本來相對溫和的風險比如資金錯配變得十分嚴重。當然,我並不確定全球經濟在2020年一定會發生經濟衰退。
  • 「十四五」時期我國的外部環境及影響
    從世界經濟來看,疫情的短期重大負面衝擊已經顯現,並正在加速世界經濟、政治、科技和治理格局的深刻調整和演化。在此背景下,國際環境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將大大增加,「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也將因此面臨新的困難和挑戰。同時,只要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實做細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準備,我們就能化危為機,為未來創造更大發展機遇和空間。
  • 日本經濟:浴火重生還是長期衰退?——解讀大地震之經濟影響
    日本經濟:浴火重生還是長期衰退?——解讀大地震之經濟影響 主持人(搜狐財經高級編輯魏喆):各位嘉賓、媒體、搜狐網友大家好。歡迎大家參加朗潤-搜狐經濟學人論壇。相信在過去的一個月中,大家都非常關注日本大地震,以往我們更加關注的是地震的災情,今天我們將從經濟的角度來解讀這場地震所帶來的影響。
  • MISES: 20世紀7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經濟衰退
    結果導致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現象:嚴重的經濟蕭條,同時伴隨高通貨膨脹率和高失業率。上世紀 70 年代末的危機屬於近代經濟史,這裡便不再贅述。只需明確在世界範圍內進行必要的調整的代價是相當高昂的。或許在經歷這段痛苦的時期之後,隨著經濟逐漸復甦,西方金融和經濟當局本應被要求採取必要的預防措施,以避免未來信貸廣泛擴張,從而避免衰退。很遺憾,情況並非如此。
  • 世界經濟論壇報告:經濟衰退與自動化加速就業市場變革
    新華社日內瓦10月21日電(記者凌馨)世界經濟論壇21日發布的《2020年未來就業報告》說,新冠疫情導致的經濟衰退和不斷加速的自動化將促使就業市場的變革速度遠超預期。 報告顯示,到2025年,自動化和人機之間全新的勞動分工將顛覆全球15個行業中的8500萬個工作崗位。
  • 深刻認識四川發展的外部環境和階段性特徵
    □王小剛  省第十次黨代會報告對當前和未來五年我省發展的外部環境和所處發展階段的判斷,順應發展大勢,遵循客觀規律,踩準時代步點,符合省情實際,堅持發展這個硬道理,把握髮展的歷史方位,抓住發展的主要矛盾,對於我們深刻認識四川發展的戰略機遇與面臨的挑戰,堅定實現今後五年奮鬥目標的決心,推進我省在科學發展軌道上跨越提升,加快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 巴西經濟開始走出技術性衰退
    巴西經濟開始走出技術性衰退 2020-12-16 09:19:09 來源:經濟參考報
  •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正式籤署,世界上人口數量最多、成員結構...
    原標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正式籤署,世界上人口數量最多、成員結構最多元、發展潛力最大的自貿區就此誕生——經濟全球化增添新動能歷經8年談判,亞太地區15國參與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於11月15日正式籤署。
  • 溫室效應危害堪比世界大戰 可致全球經濟大衰退
    溫室效應危害堪比世界大戰  —— 英國政府即將公布的一份報告稱,如果各國政府在未來10年內不採取行動遏制溫室效應,那麼全球將為此付出高達6.98萬億美元的經濟代價,這將超過一戰、二戰和上世紀30年代的美國經濟大衰退付出的代價,而且還會造就兩億「環境難民
  • 世界銀行預測:中亞國家經濟今年將整體衰退
    中新社努爾蘇丹6月12日電 (記者 文龍傑)世界銀行近日發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對世界經濟進行了預測。關於中亞地區,報告認為,2020年該地區國家將面臨整體衰退。報告對包括俄羅斯、中亞和南高加索地區等26個經濟體的年度經濟走勢進行了預測。預測指出,歐洲中亞地區(ECA)經濟增速今年將下滑至-4.7%,其中,克羅埃西亞(-9.2%)、保加利亞(-6.2%)、俄羅斯(-6%)三國較不樂觀。
  • 貝侖貝格:美股仍有上漲空間,經濟衰退可能性非常低
    要聞 貝侖貝格:美股仍有上漲空間,經濟衰退可能性非常低 2018年6月27日 07:13:50
  • 被黑人毀掉的發達國家,白人被驅趕到貧民窟,經濟在瘋狂衰退
    所以黑人在世界各國的地位都不怎麼高,而不少人由於先入為主的概念對黑人的印象還停留在髒亂差階段。畢竟曾經的黑人生活在難民窟中,就連基本的溫飽問題都不能夠很好的解決,更何況是個人衛生。不可否認的是黑人的生活環境依舊很差。非洲作為黑人當下最大聚集地,不僅物資極度匱乏,國家整體經濟也十分落後。各個方面的發展相較於落後國家也相差了十萬八千裡。
  • 準確把握我國經濟發展新的戰略方向——訪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歐陽優取於勢,明於變。進入新發展階段,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經濟如何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黨中央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V型、U型、W型、J型、L型經濟衰退了解一下
    美國疫情的蔓延似乎並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二季度GDP的出爐又將引發市場對經濟復甦型態的何種猜測?V型、U型、W型、J型、L型經濟衰退了解一下?經濟復甦的型態從技術上將,經濟衰退的定義是連續兩個季度經濟錄得萎縮。就此而言,若美國經濟在2020年第二季度深入暴跌,但第三季度卻錄得微弱的反彈,那麼這就不符合技術層面對經濟衰退的定義。當然這比較荒謬,因為我們剛剛見證了美國經濟活動歷史上最急劇的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