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說一個帥氣的女人,她叫李雪琴北大網紅,不久前剛落幕的脫口秀大會的新人!
不知道倒數第二期的《脫口秀大會》大家看了沒,建議補看一下。
哈哈哈,李雪琴那場表演成了表白現場。
多次cue搭檔王建國,還在結尾宣告:「你有你的選擇,而我選擇王建國。」
「月老」楊天真問:「你看上他啥?」
姑娘也答得耿直:「王建國就是『鐵嶺』(李雪琴老家),他有燻雞架、鍋包肉、鐵鍋燉大鵝,而且他讓我快樂。」
李誕問:「你們是真的(處對象)嗎?」
她一臉正經:「這個事決定權,在王建國手裡。」
現場炸了,觀眾看熱鬧不嫌事兒大,一頓撮合。
當然,《脫口秀大會》最不缺的懟人,她也掌握得遊刃有餘。
那次比賽,導演組給出的主題是「遺憾離場」。
李雪琴哭笑不得地懟道:
「我們都進半決賽了,為啥讓我們講遺憾呢?你讓那淘汰的40個人上來講啊。」
她說自己回老家鐵嶺了,李誕好奇:「離開北京去鐵嶺,會影響以後的工作嗎?」
她反問:「我的工作就是創作喜劇,哪個地方比鐵嶺更合適?」
一句話,讓李誕意識到自己也說錯話了。
表白、懟人,有語言天賦又敢言的人碰上合適的舞臺,光芒便擋不住了,別人只有退避三尺的份兒。
她是真的很能槓。
從北大光環裡走出來,找到真正的自己,是她一直在堅持的事。
對於北大身份,李雪琴絲毫沒有「天之驕子」的優越感,她坦言自己是分數不夠北京大學文學院,才選擇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有很多同學都是踩著分數線來這裡的,「社會上對我們也沒啥期待。」
畢業後,她留學紐約大學學英語,原因很實在:當個英語老師,可太賺錢了。
那個圈子崇尚社會精英,狼性競爭、優勝劣汰,而她本能地排斥那種氛圍。跟周圍環境格格不入讓她抑鬱,於是潦草辦了休學,「逃」回國。
後來,跟同是北大、清華的畢業生一起工作,別人都把工作上升到價值觀層面,她卻反感:「我就是個普通人,到點兒下班,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價值觀,也不想影響別人。」
後來乾脆辭職,想就做點兒自己喜歡的——生活太艱難,她想讓大家開心,哪怕三分鐘都行。她覺得那是好事一樁。
於是,慢慢做起搞笑短視頻,開始還是自娛自樂,沒想到趕上短視頻風口,一夜之間人盡皆知,她成了熾手可熱的網紅。
後來,索性跟幾個朋友一起創業,用短視頻記錄自己不起眼的快樂生活:東北最豪華澡堂子,春遊野餐一日行,人狗忠誠度PK……
而李雪琴對於自己的北大標籤,對於網友「北大網紅、墮落」的議論,則直截了當地在微博開懟:「北大就不能出個廢物嗎?」
身為網紅,要被格外嘈雜的輿論所質疑,而李雪琴能堅持對自己誠實,更顯清醒,無疑也更需要勇氣。
李雪琴自嘲她是碰瓷紅的。吳亦凡一句回應,讓她一夜之間全民皆知。
李雪琴曾在清華大學校門前,操著樸素的東北普通話隔空喊話吳亦凡——「吳亦凡,你好,我是李雪琴。今天我來到了清華大學,看,這是清華大學的校門,多白。」
隨後吳亦凡錄製視頻回復,「李雪琴,你好,我是吳亦凡,別管我在哪,你看這燈,多亮。」之後球星郭艾倫、百度李彥宏紛紛錄視頻回復,李雪琴一躍成為「追星錦鯉」,新晉網紅。
而喜歡吳亦凡的原因很簡單:「看他的樣子應該是從小就被保護得很好,沒啥煩惱,因為我沒有過這種生活,我從小就生活在一種漩渦裡。」
偶像被生活善待的溫潤樣子,她沒有。
她被生活狠狠地「欺負」過,她選擇槓回去:既無法對學校泯滅個性說不,也無法對脆弱的母親放之任之,於是更加小心翼翼,神經緊繃,永遠保持第一名的成績。
一位採訪過她的主持人說她二十歲的年紀,心態像「四十歲的男人」,她說自己就連看電影都喜歡《模仿遊戲》、《美麗心靈》這類揭示生活「血淋淋真相」的片子。
生活在磨鍊她,也在一次次試探她的承受力。
未來什麼樣她不知道,但在過往無數次與生活的短兵相接中,她幾乎赤膊上陣,甚至傾其所有。
也許對別人情緒的過分敏感,正是她喜劇創作的過人之處。
對於觀眾笑點的捕捉,對於大眾情緒的感知,想帶大家開心起來——對於做事兒很槓的李雪琴,卻憑這份善意和溫柔,脫穎而出,被大眾認識和喜歡。
她成了脫口秀大會上的一匹黑馬,觀眾就喜歡看她慫拉著臉的「喪言喪語」:抱怨老闆苛刻,吐槽網紅的煩惱,坦誠交代自己在北京混不下去,乾脆打道回府回老家。
李誕曾評價李雪琴:「生活很糟糕的人,是不需要(喜劇)創作的。」她信手拈來把生活編進段子,展示自己的生活,通過笑的方式,跟更多的人產生連結。
被生活「欺負」過,她選擇狠狠懟回去,跟周圍反對的聲音背道而馳,不被輿論的聲音綁架,找到真正喜歡的生活方式,忠於自己。
而對於那些還沒被時間消化掉的生活的刺,她慢慢承受其苦,但也並不因此而對外界的未知關上心門——她始終都對朋友保持善意:她感謝北大的包容,她願媽媽一直做她的小姑娘,她願逗笑觀眾,哪怕三分鐘。
面對生活給出的為難,李雪琴是勇敢且寬容的。
而我們每個人作為自己生活的主人公,也難免要與生活的苦惱打個照面,但願,你我也有她那樣的勇氣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