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三聯生活周刊
一個北京大學高材生李雪陽,如何變為網紅李雪琴,又變成脫口秀演員。
脫口秀新人
9月1日晚,上海,《脫口秀大會》第三季錄製決賽。6位選手裡,李雪琴將第四個上場。她穿了件牛仔連衣短裙,深灰色,胸前兩個兜閃著流蘇。頭髮很黑,過去兩年,她頭髮的顏色變過粉紅,變過淡綠,還染過半紫半白,今天是本來的顏色。做完造型後,她癱在一條紅沙發上,等待節目開錄。
李雪琴說,北大給她的東西是「底氣」,「有一天不想幹了,我拿著畢業證、這些年的經歷,我能找到非常好的工作」(蔡小川 攝)
這位25歲的姑娘是「一個網紅」,爆紅髮生在2019年1月。大明星吳亦凡發了條抖音,說 「李雪琴你好,別管我在哪兒,你看這燈,多亮」。呼應幾個月前李雪琴那條「成名作」,字字對仗,「吳亦凡你好,我是李雪琴,今天我來到了清華大學,你看這清華大學的校門,多白」。她之後因此獲得投資,創辦了自己的公司。但熱度持續大約一年後,李雪琴沒做出有影響力的新東西,公司數據也不好看了。《脫口秀大會》的比賽現場,也是這個年輕女孩尋求自己事業突破的戰場。
李雪琴就勢「葛優躺」,仰望天花板。紅沙發挨著一把綠椅子,不斷有人坐下來跟她聊幾句,像在大考前對考生送上最後的秘訣。她手裡拽著一沓手卡,比賽的稿子就粘在上面,但很緊張,看也是看不進去。由於這種緊張,她對上海幾乎有了過敏反應,一下飛機就習慣性嘔吐。
被淘汰的脫口秀演員來了不少,他們也將參加錄製,坐在側臺觀戰。開錄前,他們吃起工作餐——這間屋子20多平方米,一半是食堂,一半是休息室。交匯處擺一臺大電視,挨著牆,食堂簡易桌椅與休息室的沙發坐滿了人,當電視同步播放錄製畫面,所有人都側頭觀賞。
上海一處脫口秀表演場地外的閒聊群(蔡小川 攝)
李誕在場內巡視,也坐到綠椅子上。我問他「李雪琴怎麼樣」,他說這個李雪琴有天賦。節目第一期突圍賽,50位演員車輪戰,只有一半能晉級。李雪琴當時與全職脫口秀演員趙有成PK,輸給他6票,被淘汰後,李誕「復活」了她。沒想到這一復活她就比到了決賽。許多與李誕所在公司籤約的全職脫口秀演員,都有豐富的線下演出經驗,都沒有李雪琴走得遠。而這個李雪琴,在第一期之前,從沒上臺講過脫口秀。或許只能用天賦來解釋。
「在絕對的天賦面前,技法不堪一擊。」李誕說完又轉頭問李雪琴,「這個回答你滿意嗎?」李雪琴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她還沒學會當面面對如此直白的誇獎。
「笑果」公司裡的脫口秀排練室(蔡小川 攝)
晚上7點,錄影棚裡導演正在訓練觀眾,大意是,鼓掌要熱烈一些,好笑不好笑的,都只管笑就是了。休息室裡演員們聚到大電視跟前,考察觀眾,他們手握投票器,演員票數幾乎掌握在此。鏡頭慢慢掃過觀眾席,停留在一位漂亮姑娘臉上,但演員們不關心,他們在討論另一位男觀眾,「這相貌,一看就是南方人」。李雪琴扭頭瞅了幾眼電視,也嘀咕,太怵了,這麼多南方觀眾。
李雪琴用東北方言表演,編劇鬼顧達說她是「以東北語流出梗」,「語流」算是脫口秀圈常用「黑話」,意思是李雪琴的稿子別人改不動,因為她的笑點很多都跟東北話的語音與節奏有關。李雪琴喜歡家鄉語言,她在北京上了4年學,沒學說普通話,這大概是鐵嶺人的文化自信。
1995年,李雪琴出生在遼寧省鐵嶺市,4年後,她的老鄉趙本山在央視春晚表演《昨天、今天、明天》,其中有句臺詞傳播挺廣,「出去旅旅遊,走走比較大的城市,去趟鐵嶺」。「大城市鐵嶺」成為一個梗。通往鐵嶺的高速公路邊,曾懸掛大幅廣告牌,上書「大城市歡迎你」。趙本山那些小品,李雪琴從小就在電視上看過很多遍,成年後,在北京聽老鄉講起這塊廣告牌,擊節稱是,東北人幽默感的精髓全在這塊廣告牌了。
在「幽默表演」這一塊,25歲的李雪琴已是資深前輩,她從2018年就開始做搞笑視頻,上《脫口秀大會》前,她在抖音上有434.7萬粉絲,所有視頻點讚總量高達5000萬。但在脫口秀領域,李雪琴是新人。國內公認最出色的脫口秀演員周奇墨說,這位新人給她一種大智若愚的感覺,「能這麼快抓住舞臺上這種誠懇的表達方式,非常天才」。零脫口秀表演經驗的李雪琴,一路講進了決賽。看上去,她不只是迅速「掌握了脫口秀」,更是迅速掌握了「如何在節目裡炸場」,贏得現場觀眾的心。
「東北一女的」
李雪琴本名李雪陽,「李雪琴」這三個字第一次亮相,是在一個短視頻裡。那是2018年,她剛從紐約回北京,加入一家短視頻創業公司。同事拍條視頻,需要一位東北大媽,李雪琴就給扮上了。
新名字取意於她曾用過的專欄筆名「一把破琴」,聽上去有點土,但李雪琴挺喜歡這土土的感覺,把自己的抖音帳號也改成這個名兒。2018年9月,李雪琴發布了她的第一條抖音短視頻,標題叫《這些牌子的英文你會讀嗎》——抖音當時挺流行這類內容,一些端正的人,教讀奢侈品品牌的標準發音。
李雪琴版本則是東北味兒譯製腔,「瓦薩奇」(Versace)、「幾凡希」(Givenchy),她邊讀,邊展示幾張A4紙,上頭是品牌logo與中英文對照。按照她後來講脫口秀學習到的喜劇技巧,這叫「預期違背」。想學習奢侈品品牌的正確讀音?不,這只是對消費主義的無釐頭嘲笑。上傳完這條,李雪琴沒滿足,她把一個奢侈品包列印在A4紙上,帶著這個「一維包包」,去到北京大學校內的破工地。一張破紙配破工地,適宜於為一個奢侈品包營造「高大上」氣氛。
這是雪琴式幽默,以一個「鄉下人」看「城裡人」的姿態嘲諷時代,但又不是憤怒和激烈的樣子。她為自己琢磨了一個說不上人設的人設:「一個好笑的女的,講生活裡有意思的事兒。」
她規定李雪琴只分享高興的事兒,她還發現,高興這個東西,不能太用力,有時高興發生時沒來得及錄,事後重現,拍出來效果只會糟糕。粉絲數量達到100萬之前,帳號李雪琴更新極頻繁,幾乎每天都有高興的事,有時一天能高興兩回。一個半月後,她在抖音上擁有了100萬粉絲。
這個帳號的第四條內容,就是對明星吳亦凡喊話的視頻,她後來還因此獲得網際網路封號「追星錦鯉」。李雪琴實際不追星,只是喜歡吳亦凡。因為看他的綜藝節目,李雪琴感受到一個家境優越,從小被保護得很好的男孩,看上去很快樂。她羨慕這種快樂。
「吳亦凡你好」這條視頻上傳後不到半小時,就被20多萬人點擊。李雪琴挺興奮,第一反應是得再傳一條吳亦凡的,「萬一吳亦凡看見了呢」。第二天她去了圓明園,還是在門口,李雪琴說:「吳亦凡你好,我現在在圓明園門口——你吃飯了沒呢。」
幾天後,李雪琴到三裡屯。這回她化了點妝,穿著體面了些,又喝了點酒,借著酒勁兒,她第三次跟吳亦凡打招呼。已經借他獲得了如此多的關注與粉絲,「事不過三,不能再有了」,所以這段視頻整得跟告別似的,她說:「吳亦凡,祝你身體健康。」
這些問候語簡單樸素,但李雪琴一演繹,頓挫的東北口音與面無表情的誠懇態度,使「純樸」獲得奇妙的感染力和傳播力。即便其他和吳亦凡無關的短視頻,也有挺多人喜歡。有些視頻她一上來就說,「牛海波你好,啥時候還我褲子」,沒有前後文,沒人知道誰是牛海波,褲子怎麼借出去的。有時候回應網友,「最近老有人說我拍抖音穿黑絲襪,我鄭重申明一下,那是秋褲,有點緊,撐露肉了」。說完自己在那兒憋著笑。
她確實有點胖,從小就這樣,因此有很多與這相關的心理陰影。上小學時,就有小朋友排斥她,「你這麼胖,不要坐在這裡」。到了中學,也有喜歡她的男生,可是他們會因為喜歡李雪琴而遭受嘲笑。大學,她跟一個心儀的男生示好,得到答覆,「我想找一個基因優秀一點的」。殘酷的話語會在人心裡埋下種子,李雪琴後來錄了一個短視頻,講「我想整容」,講著講著就要落淚,她甚至認為,她的短視頻被喜歡,是因為大家認為這個女的「彪,虎,長得也不好看」。
老謝是李雪琴現在的老闆,說起她時帶有一種嚴厲的兄長立場,「不是個孩子了,但還是女生」。「女生」的意思是,如果網友對她的評價涉及外形,她心裡非常在意。有一回工作群裡有同事發了個截圖,標題裡有「最土網紅」字眼,老謝一看嚇壞了,立刻打電話過去讓同事撤回。不過,老謝發現,參加《脫口秀大會》後,讓人不開心的評論少了很多。《我想整容》也上傳到了B站。當她小時候的照片放出來時,「好可愛」的驚呼聲刷滿整屏。在網絡世界裡,李雪琴就是有點土有點胖有點可愛有點樸實的「東北一女的」,既真實又可愛。
石林是李雪琴大學時代的好友之一,在北大深造,研究網絡傳播。他意識到自己的朋友真的紅了,是發現他老家做協警工作的表哥都知道李雪琴是誰。石林分析李雪琴被更多人喜歡的原因:「市面上那些打清華北大標籤的意見領袖或網紅,他們營造距離感,本身也需要拉開(與大眾的)距離以維繫標籤。但李雪琴具有親和力,內容又足夠無釐頭。」
不快樂的高材生
《脫口秀大會》裡,李誕介紹李雪琴,「這是一個網紅」。大張偉問,「對不起我學淺了,您是在哪個網紅過」,李雪琴在臺上回,「網際網路」。後來一期,李誕又介紹說李雪琴是北大畢業的,大張偉立刻坐直了身子。
「北大」是李雪琴在網紅界讓人肅然起敬的一個標籤。她從小就是學霸,初中三年幾乎都是第一,但凡考次第二,都會在外面哭完才回家。高中考進本溪高級中學,這是遼寧省數一數二的高中,每年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有四五十人,李雪琴考進北大新聞傳播學院,學廣告。
考上中國最好的大學並沒有讓她更快樂。她不喜歡自己的專業,石林記得整個大學4年,李雪琴只對一件事非常上心。大二那年準備迎新晚會,她與石林負責做開場視頻。想按韓國「running man」節目的思路來拍,那時中國版「跑男」還沒開播,這個創意挺讓人激動。那天早上,他們二人起大早坐地鐵一個多小時去市場買指壓板。下午在學院樓裡,跟拍了5組人。李雪琴獨自剪出十多分鐘視頻,晚會開場一播,立刻有同學發朋友圈批評說「官僚的遊戲」。付出很大的努力,卻得到陰陽怪氣的評論,李雪琴立刻就崩潰了,哭著離開了晚會現場。那是石林看到她哭得最慘的一回。
大四那年冬天,李雪琴嘗試「割腕」。不是真想自殺,是心裡有個迫切聲音,想要疼痛,刀落在胳膊上,劃了幾次。這一幕她拍了照片,發到一個三人微信小群,另外兩個人是她最要好的朋友。小凡是其中之一,她看到的這張照片,血跡斑斑,觸目驚心,嚇了一大跳,趕緊打電話過去。她知道李雪琴狀態不太好,沒想到已經到了這麼嚴重的程度。在她看來,這張照片是種求救。李雪琴後來自嘲,「矯情了」。那是個跨年夜,她在當時的對象家裡,對象又自己出去了,屋裡頭冷,她獨自一人,打算回自己住的地方去。離地鐵站遠,捨不得花錢坐車,於是走回去——又冷又孤獨,回去就爆發了。
身邊的朋友能感覺到她不快樂。說她長著一張「會說話」的臉,這句話有時是「我不高興」,有時是「我不想和你說話」。她高中時有兩個要好的朋友,熟悉起來都是因為對方「膽大」。朋友後來告訴李雪琴,他們很想接近她,認為她是一個很幽默的人,學習好,不跟人來往,很酷,可是他們不敢主動找她說話。
大學畢業後,李雪琴去了紐約大學,學教育。開學沒多久,她發現這個專業挺水的,學不到東西,小凡那段時間與李雪琴聯絡挺多,她感覺到李雪琴的壓力,「她心思重,可能會想這麼水的課程,一天卻要花多少人民幣」。李雪琴住在皇后區,學校在曼哈頓,坐地鐵要一個多小時。紐約天氣不好,常陰沉個臉,有時候抬頭望天,只能在兩棟高樓間隙瞥到一瞬。
堅持了一年,李雪琴感覺到自己的狀態越來越糟糕,不想出門,不想見人,不想說話,睡不著覺,這是抑鬱症發作的跡象。壓垮她的最後一根稻草來自一位白人老太太,是她的專業課老師,她一直感覺這位老師不友善,之前假裝看不見。直到有一天上完這位老太太的課,李雪琴心一橫,決定回北京。
2019年1月9日,吳亦凡在他的抖音帳號發布那條回復短視頻後,李雪琴火了,出現在微博熱搜。找她的人劇增,她描述自己成名後的一天,「每天從睜眼睛開始回微信,回到後半夜睡覺,還沒回完,第二天睜眼再回」。幾天後,李雪琴情緒崩潰,又將手腕割破。小凡第二次收到李雪琴發的「割腕圖」,這一回,她感覺到李雪琴的壓力更有形了,因為關注度與網上的批評,也因為對自己有期許。
一位北大學長找李雪琴聊天。對方用循循善誘的語氣告訴她,你太不快樂了,我給你投點錢,你去做點讓自己快樂的事。李雪琴猶豫了一個春節,決定接受投資,成立公司。
創 業
24歲的李雪琴,正兒八經成了一個創業者,註冊成立「十斤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小凡加入了,老謝也加入了。一開始她想做訪談節目,平民版《圓桌派》,「一個人有意思不夠有意思,跟另一個有意思的人碰撞更有意思」。她去找了三四個平臺,都被拒絕,理由是李雪琴「只是一個網紅」,他們問她,「你有啥優勢,節目競爭力在哪兒」,李雪琴答不上來。
節目只好作罷,但廣告視頻沒少接。2019年上半年,借著吳亦凡回復她的餘溫,加她微信的人非常多,名目繁雜,每天都被手機纏住。朋友們注意到她越來越經常將自己關在房間裡。有一天,她拿起手邊的錘子——拍廣告視頻的一個道具,猛砸手機,手機屏碎得扎手,是老謝撲過去奪下了錘子。
小凡也在場,她分析,當時公司幾個人,工作都是圍繞李雪琴展開,如果她心裡沒有發展方向,會覺得這是在耽誤大家。公司帳面上的錢一旦無法維持所有員工兩年薪水,她就會慌。更現實的是,作為整個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一個網紅,一位搞笑視頻博主,一個在抖音擁有400多萬粉絲得到過5000多萬個贊的紅人,李雪琴2020年上半年的數據已經不好看了。
今年「6·18」,李雪琴沒接到一個廣告。有電商詢價,老謝還是按去年的價格報,對方一聽就說有點貴,只能算了。另一家電商,直接把李雪琴的名字從清單上拿掉了——對比去年「雙11」,下單李雪琴的廣告可是「接到不行了」。與此同時,與李雪琴同時期火起來的博主,有些粉絲已經上千萬,「千萬粉絲博主月入百萬」,老謝有時會把這些數據講給李雪琴聽,試圖激勵她。
老謝年長李雪琴十多歲,在短視頻領域從業多年,總的來說經驗更豐富,但很多時候他說服不了李雪琴。老謝問她:「你沒發現嗎?你的廣告已經少了,你這部分已經賺不到什麼錢了,因為你沒有熱度了,你已經(涼)透透的了。」他想刺激她去參加《脫口秀大會》。
去年節目第二季,李雪琴其實去上海看了一場「殘酷開放麥」。那季賽制是,每期都是所有演員參加比稿,勝出者才有資格上節目正片。李雪琴看的那場,第一季冠軍龐博都被淘汰了,李雪琴心想,「那完了,那我來幹啥」。立刻打退堂鼓,認為自己去參加就是叫人看笑話。老謝堅持希望她參加。李雪琴認為自己做短視頻也挺忙碌,幹嘛去比賽承受那麼大壓力,兩人沒談攏。
今年不一樣了,刺激奏效,「與其在家閒著,不如去(《脫口秀大會》)搏一搏」。
「我也不喜歡你」
李雪琴找到程璐等人翻譯那本《手把手教你講脫口秀》,書譯得有點晦澀,但李雪琴讀來覺得相當清晰。她讀到的是公式,就像高中時做數學題,公式人人都背,真正解題看各人天賦。她花兩天時間讀完參考書,提煉出要點,作了筆記,心裡對寫脫口秀段子是怎麼回事有了輪廓。又將第二季《脫口秀大會》看了一遍,看完總結出,父母可以講,愛情可以講,工作可以講,好,那麼自己也講這些方面。
餘下就得靠自己。脫口秀這門手藝,本來就是「一個人站在臺上講自己的事」,目的是使觀眾發笑。一個段子要做到令人使勁兒笑,最好多見觀眾,檢驗可笑程度,不斷講、不斷打磨。錘鍊段子的地方就叫「開放麥」。
上海襄陽北路有個酒吧叫「山羊」,節目錄製期間,經常會有演員帶段子來這裡檢驗。這樣的事李雪琴一次都沒幹過,她甚至連線下演出都沒看過。表面上的藉口是,稿子幾乎都要寫到錄製當天凌晨,沒有時間試;真實原由恐怕是她害怕面對觀眾。然而真正面對觀眾時,效果又出奇地好。在舞臺上找到與觀眾的交流感,很多演員都是慢慢練習獲得,李雪琴一上臺,天生有觀眾緣。
單口喜劇演員周奇墨在上海「山羊」酒吧表演(蔡小川 攝)
《脫口秀大會》節目裡,表演之外,鏡頭掃過李雪琴,她不是在打哈欠,就是在走神,「人雖然在臺上,可人格縮在那裡」。那種無所適從與緊張,使舞臺上的李雪琴整體呈現出一股厭世感。別的演員一上臺自我介紹,「大家好我是×××」,尾音總是上揚,停頓一秒,給觀眾鼓掌的機會。李雪琴說「我是李雪琴」,尾音往下掉得厲害,也停頓,觀眾偶爾會愣神,那我鼓掌還是不鼓?這個尾音,總結了她的喪氣與不情願,但她的表演卻總有好的效果,大張偉說李雪琴屬於「一站到臺上光憑氣質就能惹人發笑的喜劇演員」。她每場表演效果都很好,甚至拿過「爆梗王」。
節目第八期,李雪琴開場白是這樣講的,「這期一對一PK,贏了就能晉級,你們沒看見,那些人老想贏了,爭著搶著就要選我,搞得我壓力特別大——我這輩子都沒被那麼多男人競爭過」。話音剛落,現場就沸騰了,觀戰間,《脫口秀大會》首席編劇程璐驚嘆「太猛了,這個開場」,大張偉喊「她又贏了,怎麼辦」。這才是她第四次講脫口秀,淘汰了另一位表演經驗豐富的脫口秀演員,出乎很多人意料。
別人評價她講脫口秀有天賦,這天賦說是喜劇天賦,或許更是對外坦露部分傷口的勇氣。那種真意非常動人,立刻讓人產生親切感,喜歡起來。《脫口秀大會》之後,別人看到的李雪琴,不再只是表面快樂的「追星錦鯉」,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了,她講了父母離異後又各自再婚,她講了對容貌外形的焦慮,講了自己想找對象。北大高材生李雪陽部分脆弱的自我,攀附到快樂的李雪琴身上,「之前堅持李雪琴是一個快樂的形象,後來控制不住,融為一體了」。她不但進入了決賽,還被大家認為是奪冠熱門。尤其是半決賽,「想贏」,並且也展現了她「學霸」式的學習能力,第五次表演又比上一次進步一大截,獲得了180票的全場最高票。
錄完決賽第二天凌晨5點半,她睡不著,琢磨一句話,「也不知道是應該我跟李雪琴道個歉,還是李雪琴跟我道個歉」。她對自己的決賽表現不滿意,但通過這次漫長的戰鬥,北大高材生、網紅李雪琴又有了天才脫口秀演員的新屬性。
這個新身份讓老謝的工作好做了不少。8月底,節目才播出三期,李雪琴的活動就已經排到了半個月後。她對脫口秀表演有新的想法,她打算去開放麥等線下演出場所試試,但希望保持自己那種「無表演痕跡」的風格。她還想做那個訪談節目,現在多了些信心。她還會看網友的評價,但和大學時被批評刺激得哭著離開現場不同,她現在換了個思路。她說:「我想對那些不喜歡我的網友說,我也不喜歡你!」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周刊》2020年39期,感謝李清竹對採訪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