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青青 陳茜
ID:BMR2004
李雪琴紅出圈了。謝哥知道這天會來,但是沒想到會這麼快。
在冬日溫暖的午後,北京國貿附近的一個咖啡館裡,李雪琴的創業合伙人謝哥向《商學院》記者聊起他與李雪琴初識的故事。
那是2018 年 9 月的一個晚上,謝哥喝了點酒,腦子不甚清明。醉意之中,他在一個女孩的直播間打賞了 1000 元。她就是今天的李雪琴。
他覺得這個女孩很有意思,李雪琴也覺得很吃驚,竟然有位大哥給刷了這麼多錢。隨後二人結識,謝哥得到一個寶藏搭檔,李雪琴擁有了一個「半夜三點打電話」的老闆。
「半夜三點打電話」的梗來自《脫口秀大會》,李雪琴在節目上吐槽老闆謝哥:「凌晨三點沒有回消息以為我死了,想要報警。」實際上,謝哥是李雪琴合伙人而不是老闆,只是謝哥往往成為那個決策者,硬生生活成了一副「無情」的老闆模樣。
結識2年多,正式合夥創業短短1年多,謝哥與李雪琴的喜劇事業發展,可以用飛速來形容。其中點滴,憂傷與歡喜,都在李雪琴又喪又搞笑的視頻中,變成觀眾的大笑一場。
一對有趣的「謝謝李」cp
「我把老闆150萬的奔馳燙了個洞,老闆沒有良心,但他卻沒說讓我賠,那他是不是喜歡我?」近日,李雪琴以「老闆暗戀我」為主題的脫口秀節目爆紅,甚至將老闆謝哥也送上熱搜。
截至2020年12月20日,「李雪琴老闆」的微博話題閱讀量達到1.2億,討論次數1.3萬,不少粉絲甚至嗑起了「謝謝李」CP。
相識於直播間後,2018年10月,兩人第一次見面,一見如故。
而在那時候,抖音還沒有那麼火,李雪琴也默默無聞,只在自己的視頻中給各個明星打招呼,抖音粉絲不過8萬。彼時,謝哥作為抖音早期內容創作者,粉絲數已經達到20多萬——這已經是比較難得的數據。
值得一提的是,李雪琴像一個揣著夢想的孩子,長期在視頻輸出的路上蹦躂,而謝哥卻並不是算是一個「單純」的內容創作者。
據了解,謝哥本名謝田飛,從2013年就開始在電子競技領域創業,投了幾百萬卻以失敗告終。在經歷社會的「毒打」之後,謝哥仍然念叨著創業,只是準備「曲線救國」,先把自己打出來再去尋求資源,將做內容也作為創業的一個途徑。
謝哥選擇了做網際網路內容。2016年,《謝同學趣說英國史》開始在喜馬拉雅音頻欄目上連載,此後《謝同學趣說美國史》《謝同學趣說歐洲史》等也相繼出爐。
這滿是政治博弈、歐洲文化、種族及宗教介紹的「歷史連續劇」竟然成功了,目前,《謝同學趣說英國史》播放量已經超過千萬。直到現在還有人在網上發帖追問,為什麼《謝同學趣說英國史》不更新了?
因為謝哥又跑去創業了。
回頭來看,選擇網際網路內容是非常成功的選擇,而再次創業也是。
2019年1月,李雪琴喊話吳亦凡得到回覆,李雪琴爆火;3月,李雪琴來到北京,與謝哥、凡姐和另外一個朋友成為合租室友;4月,李雪琴得到第一筆天使輪融資,邀請謝哥成為合伙人,但被拒絕;同年10月,在「三顧茅廬」之後,謝哥同意成為合伙人,正式入夥……
李雪琴火得突然,創業也飛速成型,而第二次「出圈」來得更快。2020年3月,笑果文化第二次邀請李雪琴參加《脫口秀大會》,在疫情壓力和謝哥的勸說下,李雪琴走上了脫口秀舞臺,再次迎來「破圈」。
李雪琴的爆紅路徑一目了然,從2019年初喊話吳亦凡紅遍各大網絡平臺,到2020年參加《脫口秀大會》第二次破圈,李雪琴的成功堪稱順風順水。而在她背後的謝哥,不僅因為當初結識打賞失去了1000元,而且還停止了自己的音頻節目創作。
「目前《英國史》都更了四分之三了,還有15集沒有更完,對於粉絲們有些愧疚,同時也對自己感到抱歉,因為我沒有把這件事完成。但是目前公司的發展不允許,當面臨必須把精力投入到最重要的事情上時,我自己的那點事就顯得微不足道了。」對此,謝哥有點遺憾又有點釋然。
不過,謝哥的粉絲並沒有「放過」他,而是持續催更。隨著李雪琴的爆火,再有人問「謝哥(謝同學)什麼時候更新」的時候,總會有人回答「這得問李雪琴」。如今,回答又變成了「這得問老闆娘李雪琴了」。
李雪琴的創業CP 謝哥
我們沒思考過「東北文藝復興」
李雪琴和謝哥都是東北遼寧人,一個鐵嶺的,一個瀋陽的。兩位「老鐵」一見如故、並肩作戰,卻同時對當前的「網絡東北形象」感到無奈。
近年來,帶著濃濃東北味兒的作品湧現,幾乎「佔領」視頻「高地」。「沒毛病」「老鐵雙擊666」「你瞅啥」等等熱詞在各大平臺流行,但是有些「東北內容」衝破網絡限制,出現在其它地區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東北不是只有鐵鍋燉自己,一些低俗視頻也不能代表東北人就是這樣的。」謝哥對《商學院》記者表示,「這怎麼會變成東北形象呢?」
對於近年來關於「東北文藝復興」的概念,李雪琴和謝哥都沒有深入思考過,但是這兩個東北文藝「新生代」確實能夠反駁東北人被加深的低俗、「社會搖」的印象——一個是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紐約大學研究生;一個長年在海外生活,熟悉英、法、德、意等歐洲國家歷史。
如果這還不夠的話,如今李雪琴已經成立公司,走向喜劇創作,而謝哥不僅講得一口好歷史故事,其本人還是個高富帥,並持續創業。
與此同時,這兩個擔憂東北文化形象的東北青年,還將捍衛東北形象的宏願融進了企業方向。據了解,謝哥負責整個公司的運營以及商務部分,在2019年末提出把公司搬到瀋陽,「當時我們探討在瀋陽可能有機會成為一個頭部的網際網路內容公司,去代表新東北的一種文化,而不是提到東北就是『精神小夥』、『社會搖』。」
謝哥表示,目前希望去做一些幽默、接地氣的喜劇,讓大家了解東北和東北年輕人並不是目前很多視頻展現出來的樣子。這也衍生出做李雪琴風格的新喜劇。
體現在未來發展上,謝哥認為,作為一家網際網路內容公司,沉澱出來的東西有兩方面,一方面是資本的沉澱,另一方面就是精神層面的沉澱。「我們希望精神層面沉澱下來的就是東北文化的沉澱,這種精神文化,資本可能不會認可,所以要創造能承載精神的產品。李雪琴公司未來可能會呈現出一個『非常東北』的產品,而這個產品是可以一直走下去的,甚至是可以支撐上市。」
不過,沉澱出這樣一個產品將是公司第三輪、第四輪融資之後的事情了。目前階段要聚焦的還是廠牌的孵化,不斷地輸出李雪琴的內容和風格,打造「李雪琴」這個IP。
溫吞女孩和果敢老闆的「互相拉扯」
「謝謝李」東北CP有著共同的願景和很多相似之處,但也存在著很大的性格差異。
謝哥連續創業果敢堅定,李雪琴性格溫吞猶猶豫豫。前者包攬公司運營和商務,與合作方互相試探、商場上「短兵相接」時,後者才能全身心投入內容創作。
以致於在工作生活中,常常是謝哥衝在前面,李雪琴得拉著他:「哥,你跑慢點!跑得太快,容易卡倒!」而李雪琴躑躅猶豫時,謝哥會幫忙推一把,就像在2019年、2020年兩次勸說李雪琴上《脫口秀大會》那樣。
不過,在創業過程中,兩人仍然是以飛奔的速度上升。尤其是,雙方都十分信任對方,當謝哥成為決策者時,公司整體節奏就有了創業者的果決。
2020年5月,「喊話吳亦凡」的熱度完全褪去,有家公司想籤下李雪琴核心團隊,開價是每月30萬元,連合同都已經擺在面前,只差自己籤字蓋章。最後謝哥給否了,李雪琴表示同意:「我們必須得要強。」
堪稱經典的是,這起令人心動的籤約只談了不到一個星期就以「拒絕」告終。整個過程乾脆利落、瀟灑爽快。
當然還有更利落的。2020年6月,李雪琴接到一個大型綜藝節目的邀請,兩人一起到了上海見導演組及各工作室的人。這是李雪琴團隊此前談了很長時間的項目,碰頭後卻意見不合。聊了5分鐘,沒聊妥,5分鐘之後李雪琴起身就走。接下來,李雪琴去了《脫口秀大會》,爆火。
但如果把李雪琴和謝哥分開,李雪琴就更容易被發現她的柔軟。
「雪琴其實是個討好型人格,她想顧全所有人。」謝哥提到了李雪琴接受採訪時的一段話,那是北野武的:「明明大家都笑得前仰後合,但我還會覺得某個方向氣味不對,然後朝那裡掃一眼,就會看見一個沒有發笑的觀眾。無論如何要讓那個人笑起來,於是我就使出渾身解數,似乎只在為那一個人表演。」
在謝哥眼裡,李雪琴是個理想主義者,天真地希望員工都能掙到錢、客戶都高興、平臺都喜歡她、網友也都能尊重她,大家一起把事情做好,大家不要不開心。
從網際網路內容的創作過程中,謝哥總是要思考內容的出口,考慮最後沉澱的、留下的是什麼,並且已經設想幾輪融資之後的產品了。
「如果是雪琴,一定會說『只要剩下一個情懷也OK了,我把全國網友對東北的理解顛覆了就算成功,我這輩子就OK了。』但是我作為一個公司管理者,肯定要兼顧更多,不光是考慮情懷,搞情懷的人也是要恰飯的吧?」謝哥表示。
打造「李雪琴」廠牌
2020年,謝哥36歲了,李雪琴才25。提到李雪琴,謝哥滿口的「雪琴這孩子」,仿佛一個驕傲的老父親,或者是操心的大哥哥。
不過,隨著李雪琴的躥紅,兩人都變得更加忙碌。2020年10月左右,謝哥甚至給李雪琴又找了個經紀人,自己好將更多精力放在公司的整個發展執行上。
現在,「半夜三點打電話」的謝哥正忙著第二輪融資,從10月份開始之後,基本上1個月和搭檔李雪琴可能就見兩三回。儘管公司目前資金並沒有壓力,連第一輪融資的「老本」一分錢都沒有動過。
據了解,目前第二輪融資的進展已經完成大概80%,融資完成之後,李雪琴的主要公司主體北京十斤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下稱「十斤文化」)可能就要迎來股權變更。
企查查數據顯示,十斤文化還全資控股瀋陽嗨趣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瀋陽大鵬展翅文華傳媒有限公司、瀋陽大顯神通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瀋陽大海無量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此外,目前李雪琴持有的十斤文化90%股份當中,實際上也有不少是給其他合伙人代持的。
謝哥告訴《商學院》記者,目前重點還是繼續輸送李雪琴的思想和風格,而且會繼續堅守視頻陣地,因為李雪琴是從短視頻和微博的中長視頻起家的,這部分才是核心業務。擴大影響力方面,除了李雪琴繼續輸出內容,也會培育其他垂直類藝人。
而更重要的是打造李雪琴喜劇模式的廠牌。在接下來的短綜藝和短劇這部分李雪琴團隊期望形成一個新的喜劇風格——就是李雪琴喜劇風格。它可以代表新東北的一種喜劇演繹形式,要理解的話,可以對標成脫口秀、相聲、小品、舞臺劇、二人轉等。
「就好像趙本山老師的作品代表了東北二人轉和東北小品的傳統喜劇形式,而李雪琴風格的網際網路短劇或短綜藝就是我們想發展和塑造的新喜劇形式。」值得一提的是,趙本山和李雪琴都是遼寧鐵嶺開原人,而李雪琴的廠牌下,也會更偏向去籤一些東北人。
至於李雪琴作為嘉賓在直播間表現的「帶貨天賦」,謝哥表示,李雪琴一直在做內容創作,從小到大的經歷中就沒有過銷售屬性,是不會去直播帶貨當主播的。而且李雪琴最主要的東西就是她的思想、她的幽默,那麼,直播帶貨至少目前是不適合李雪琴的整體發展定位的。
而李雪琴出現在直播間,只是整個公司旗下一個小小業務線,或者說是「李雪琴體系」下沉澱出來的可能有價值的產品,不過這些產品的一種銷售渠道可能是直播帶貨。
顯然,曾經同樣是內容創作者的謝哥,並不擔心李雪琴的持續創作能力,只是對於李雪琴本人,則予以更多的期盼和關懷,一邊守護這個柔然、溫吞的女孩,一邊構建「李雪琴體系」的形成。
而市場遐想的,更多的是李雪琴能夠走到哪一步?以及千萬短視頻創作者當中,還能走出多少個李雪琴?
本文來自《商學院》2021年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