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屬於東陵(Tanglin)地段,舊時為丘陵起伏、青山綠水的地段,Tanglin為福建方言音譯。1859年當植物園開闢的時候,毗鄰的泰瑟地段小山丘上屹立著頗具規模的豪宅(佔地約24公頃),為威廉·納皮爾(William Napier, 1804-1879) 所有。威廉是新加坡首位律師,為阿布巴克(Abu Bakar)的法律顧問。當時,後者剛繼承天猛公的榮銜,意欲在新加坡依舊保有據點,於1862年買下此豪宅。
1885年英國承認阿布巴克為新任柔佛蘇丹,此後多年,柔佛新王室一直住在新加坡,活躍於休閒與社交圈子,並與英國總督加文納合作無間。(《新加坡史》,A History of Modern Singapore 1819-2005)
1890年泰瑟樓遭祝融光顧,同年蘇丹決定重建。聘拿督芽雅(Dato Yahya)為設計師,紅瓦屋頂的英倫科林斯式(Corinthian style)風格建築,中央有座70英尺高塔樓。據說設計構思主要來自蘇丹後花蒂瑪(Sultana Fatimah,阿布巴克的第三任夫人)。新皇宮建於一小丘上,當年從植物園的演奏臺(位於33米的小丘)位置,可遠眺見此宮殿建築。
建築承包商為黃亞福,一位來自廣東省的農家子弟,因家鄉社會動蕩,17歲時南來獅城。他起初從事木匠工作,遇見同鄉胡亞基(植物園創辦人);後者為他引見一些社會賢達,商界領袖,以及結識了阿布巴克蘇丹,成為日後柔佛蘇丹主要的建築商,逐漸成為知名企業家、慈善家,曾籌辦廣惠肇留醫院。
新泰瑟皇宮於1892年落成,取代之前火災燒毀的泰瑟樓。同年12月10日舉行隆重開幕禮,主賓為總督金文泰(Cecil Clementi)。可惜一手策劃、注入許多心思的的蘇丹後花蒂瑪在1891年去世,無緣目睹美侖美奐的新皇宮。
盛大晚會慶祝開幕。殖民地官員、清朝使節、華人領袖,柔佛星洲兩地的上流社會賓客,齊聚一堂。《華人百年史》中作者宋旺相也對此盛會作了詳盡報導。
1905年9月10日凌晨,新皇宮再次發生火患(電線走火所導致),之後被棄置。據悉,日侵時此處築有印度軍醫院,遭轟炸起火,死傷約700人。經歷戰火蹂躪後,此處遂為森林所覆蓋。
1990年新加坡政府取回此地段,清理廢墟,如今已無跡可尋。唯有舊地圖標記著兩處宮殿建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