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鬱系作品一直以其極為悲情的劇情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在眾多致鬱系作品中,其本質不外乎就是可望而不可得的愛情,悲歡離合的親情以及中途失敗的事業,這種悲傷的劇情能夠引起我們心中最柔軟的部分,因此給我們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而在眾多日漫作品中,有一部作品卻仿佛另闢蹊徑,劇情非常的致鬱,但是隱藏在致鬱的劇情之下,卻是作者關於佛教的獨特理解與追求,今天南風就來和大家講一講《寶石之國》這部作品。
很多人知道《寶石之國》這部作品的原因在於2017年的動漫,這部作品當時被改編成為一部動漫一度引發了人們關於三渲二技術應用於動漫的熱議,《寶石之國》的動漫交由動畫製作公司Orange負責,這個動畫製作公司成立於2004年,主要項目是製作外包CG動畫,在這10幾年間以其出色的三渲二技術在業界站穩了腳跟,而《寶石之國》則是這個動畫製作公司第一次完全獨立以三渲二技術製作的動漫。
事實上大家也都見識到了,這部動漫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閃閃發亮的鑽石小姐、帥氣又悲情的南極石,孤獨的辰砂以及那個從天真走向成熟的磷葉石,這些寶石人給我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同時也由於動漫結局太過悲慘,使得這部動漫被定義為了一部致鬱系作品。
其實在動漫中大家也能夠發現,這部作品中關於佛教的元素非常多,月人形象,月人的飛船以及動漫中的op和ed,這些都蘊含著濃濃的佛教氣息,不過由於動漫篇幅的原因,但是僅憑動漫這些設定是還是很難察覺出佛教對於這部作品重要性,而從原作漫畫之中,細細品嘗之後我們能夠體味到原作者市川春子對於佛教的獨特的理解與追求。
01主要角色的佛教元素
《寶石之國》的主角是磷葉石,一個硬度只有3.5非常易碎的寶石人,但是在經歷多種事件之後,她的身體部件經過了破碎和重組,原本的雙腿換上了瑪瑙,手臂換上了合金,頭也換成了青金石,而她的左眼也換成了月人的人工珍珠,可以說,現如今的磷葉石其實不能被稱之為磷葉石了,她原本的身體所佔的比例不到一半。
然而為什麼磷葉石會遭受這種頻繁更換身體的對待呢?原因在於磷葉石自身,就象徵著佛教的一個重要元素,那就是佛教七寶。
佛教七寶指的是佛教經典之中的頻繁出現的一個名詞,指的是世間珍貴的七類寶貝。不過各大佛教經典關於佛教七寶的解釋都略有不同:
《佛本行經》講七寶為: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頗黎。《恆水經》則稱金、銀、珊瑚、真珠、硨磲、明月珠、摩尼珠為七寶。《般若經》講七寶為: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硨磲、瑪瑙。《法華經》講七寶為:金、銀、琉璃、硨磲、瑪瑙、赤珠、玫瑰。而在鳩摩羅什譯的《阿彌陀經》所說七寶為:金、銀、琉璃、珊瑚、硨磲、赤珠、瑪瑙。
不過以上的佛教七寶都不是《寶石之國》中採用的佛教七寶,原作者市川春子採用了最為複雜也是最為難以理解的佛教七寶,這是由玄奘翻譯的《稱讚淨土經》中講述的七種世間珍寶:金、銀、吠琉璃、頗胝迦、牟娑落揭拉婆、赤真珠、阿溼摩揭拉婆。
金和銀組成的合金構成了現如今磷葉石的雙臂,吠琉璃指的是青金石,組成了磷葉石的頭,而牟娑落揭拉婆組成了磷葉石的雙腿,頗胝迦是由月人安裝在磷葉石左眼的眼球,赤真珠是一種極其難見的紅色寶石,有的時候會用辰砂來代替,而阿溼摩揭拉婆很多人猜測為紅竹石,也就是日本佛教中供奉的一種神石。
在《寶石之國》漫畫最新卷封面中,在故事開始時兩個有著千絲萬縷般聯繫的朋友——磷葉石和辰砂終於拔刀相向了,無論是從人物行為分析還是從佛教七寶這一暗線分析,磷葉石和辰砂勢必反目成仇,磷葉石終究要從辰砂這裡獲取一些東西,正如她最初的時候給予辰砂希望一般。
除了磷葉石身上蘊含著韻味十足的佛教元素,《寶石之國》中的另一主要人物金剛老師也是蘊含著濃濃的佛教元素,從初登場的時候,一身袈裟的和尚打扮以及他的本來的工作,淨化月人為虛無,都把金剛老師塑造為了一個佛門信徒。
不過將金剛老師身上的佛教元素髮揮的最耀眼的一話,是出自於原作漫畫的第77話,在磷葉石呼喚金剛老師為其祈禱的時候,她突破了金剛老師的資格認證,讓金剛老師差一點發動了祈禱,這個時候的金剛老師的形象,非常接近於佛教中的地藏菩薩。
地藏菩薩是日本佛教中備受信仰的一個菩薩,其名字含義為「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象徵著拯救世人於苦難,在漫長的時光中慈悲柔忍,不畏艱苦。《寶石之國》中的金剛老師本來的工作,也應該是如此,淨化所有的身處痛苦中的月人,引導他們走向虛無。
除了磷葉石和金剛老師,《寶石之國》還有一名關鍵角色,就是月人王子,作為統領所有月人的王子,他是策劃讓月人前往地面捕捉寶石人的幕後黑手,也是引導磷葉石走向背叛金剛老師這條道路的罪魁禍首,而在《寶石之國》的最新話中,揭示了月人王子的另一個身份,同樣與佛教息息相關。
月人王子的本名為艾曼,這個詞語在日語中音同閻魔,這裡的閻魔存在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是大家腦海中的那個可怕的閻魔,也就是如今佛教中的閻魔形象,掌管地獄的恐怖神靈,使用酷刑來折磨不肖死者,我們熟知的「打入十八層地獄」中的十八層地獄指的就是閻魔的十八個手下分別掌管的十八個區域。
而閻魔的另一個含義,更加接近於月人王子的對待月人的所作所為,在早期的佛教中,閻魔並不是一個恐怖的神靈,而是一個善良且具有引導性質的神,他是第一個死亡到達天界淨土的人類,而且他是自願死亡,為了引導人們平安抵達天界,在日本佛教說話集《日本靈異記》中也指出,閻魔的形象並不是大家心目中的惡魔死神,而是一個充滿人情味且又不拘泥於私情的天國引導者。
月人王子本可以在金剛老師出故障之前就接受祈禱前往虛無的,但是在他見證庫美拉地區的殘破不堪的月人後,他自願的留了下來,領導他們走向正常並給予庫美拉地區的月人前往虛無的希望,正如早期佛教中描寫的,閻魔是第一個自願死亡的人類,而月人王子也是唯一一個自願留在庫美拉地區的高級月人,閻魔引導著人類抵達天界,而月人王子也是引導著庫美拉地區的月人走向虛無,這一切的行為都在指出,月人王子在《寶石之國》的形象,就是根據閻魔這一佛教神靈而設計的。
02劇情上暗含的佛教文化
除了幾位主要人物的設計上是由佛教元素演變而來,很多關鍵的劇情也是根據著佛教中關於神佛的行為行徑所描寫的。磷葉石剛剛誕生的時候,是一個硬度只有3.5非常易碎的寶石人,同時她也是擁有著無比天真無邪的性格,對待一切都充滿著熱情,同時也是傻的可愛。
但是從現如今的劇情中,這個果斷無情、對待曾經的隊友毫不手軟全部砸碎,甚至說出了要將他們磨成粉末再也恢復不過來的磷葉石,以及完完全全看不出曾經的天真無邪了,有如此巨大的變化是源自於她所經歷的磨難,喪失大部分身體、失去親密信賴的友人、遭遇同伴們的集體背叛這些種種磨難,促使磷葉石走向墮落。而這一切磨難,對應於佛教中成佛的過程,就是對應於自身的修行,經受無比的磨難而不退讓,讓自己頓悟一切從而成佛,磷葉石現如今經歷的即為修身,就看她之後是頓悟成佛,還是徹底墮落。
很多場景中也蘊含著佛門元素,在漫畫第85話中,那幅讓嚇人的場景,滿天都是月人大軍的末日場面,然而這一幕其實是《寶石之國》這部作品誕生的緣由,蘊含著作者市川春子對於佛教的獨特理解與構想。
03作者市川春子的佛學經歷
為什麼這樣一部動漫作品卻充斥著如此大量的佛教元素呢?原因便是在於作者自身了,《寶石之國》的原作者市川春子就讀於日本的一所佛教高中,日本的高中和我們國家的高中不同,不只有關注學業升學的綜合性高中,也有一些諸如農業、護理學、家事以及上文提到的佛教等一些職業科高中,就讀於佛教高中的經歷,使得市川春子有了自身對於佛教的理解並運用於漫畫之中。
在佛教高中讀書念經的市川春子,了解了佛教中所謂的極樂淨土遍地布滿寶石,然而卻沒有寫出這些寶石究竟是自然誕生的,還是佛教諸佛們到處收集的。在《寶石之國》中,市川春子給了我們一個答案,就是「為了裝飾極樂淨土,諸佛下界狩獵寶石」,在起初構建《寶石之國》劇情的時候,市川春子便是在諸神下凡採集寶石這一點上擴展而來的。
在佛教高中念了3年經的市川春子,最後考入了北海道的一個教育型大學並就讀於美術科,從小對於漫畫的耳聽目染,以及高中這段長達3年的佛學經歷,塑造了市川春子一個以佛學為骨架的世界觀並運用在漫畫之中,同時讓她對於生與死的思考、靈與肉的探索都有了不同尋常的思考,這也為《寶石之國》的骨肉魂核心設定做好了鋪墊。
04結語
雖然《寶石之國》的劇情非常的虐心,曾經的那個給人以歡笑的磷葉石再也回不來了,墮落成為了一名喪心病狂的復仇者,而這一切還是月人王子暗中計劃好的,這個磷葉石變成了一名工具人。但是這一切虐心的劇情,是由於原作者市川春子其對於佛教的獨特理解並帶到了這部作品之中,磷葉石的一切經歷,都直指她將在最後頓悟一切超度成佛,而月球上經歷無限生命的「神佛」們,也將在月人王子的帶領下,成功走向他們所嚮往的地方——虛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