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學地理的時候,老師告訴我們,印度人是白種人???
原諒我知識淺薄,因為我們眼裡的印度人好像是這樣的:
印度美女
還有這樣的:
印度大叔
印度美女
以及這樣的:
印度人在一起過節日
至於白種人嘛——應該是這樣的:
白人女子
和這樣的:
白人男子
呃——那如果和黃種人放在一起比呢?
好像是這樣的:
中印邊境的中國軍人和印度軍人
天哪!印度人哪裡白了?哪裡?!那麼黑都能算是白種人,那俺們中國人兒豈不是「雪白種人」?!
好吧,又有朋友說了,印度人骨子裡是白種人,那麼黑,完全是靠近赤道給曬的!你沒看人家非洲人也黑嗎?鐵定是曬的!
那麼問題又來了,人家印度人可是從頭到腳、從出生到老都是一個顏色!
其實,白種人這一說法,還真不是按膚色來的。歐美人在殖民地擴張時期來到印度半島,賦予了印度人「白種人」這一概念。這種「白」並非膚色的白,而是文化上的「白」。
接觸過語言學的小夥伴應該都知道,在漫長的人類語言發展史上,「印歐語系」這一名詞可是無人能忽略。原因就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發現,印度人的語言構造和體系,簡直和英語、法語、德語等語言「同根而生」!
除此之外,印度的宗教、政治制度、文化等方面也與歐美極為相似。
既然咱倆有共同語言,那就是一家人唄!道理就是這麼簡單。所以,和大部分亞洲人——包括中國、日本、韓國等黃種人相比,就算再黑,他們也是白種人了。
事實上,除了文化間的認同以外,印度人的生活水平和國力還是無法和發達資本主義強國相提並論。或許所謂的「白種人」設定,對於他們來說,也是淪為殖民地時留下的傷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