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浩瀚宇宙,茫茫星河。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地球的「衛士」——月球。
眾所周知,太陽的直徑是139.2萬公裡,月球的直徑是3476公裡,也就是說太陽直徑是月球的400倍,地球與月球的平均距離是384401公裡,而地球與太陽14960萬公裡,而地球到太陽的距離恰好是地球到月亮距離的400倍,所以在地球上看月球和太陽的幾乎大小一樣,當月球擋住太陽照射到地球的光束時,會完全和太陽重合。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天文奇觀「日食」。
實際上,太陽系的各大行星的衛星中,幾乎都可以形成日食景觀,但只有月亮才可以形成完美的「日全食」,這在天文學上叫做「天文學事故」,是巧合中的巧合。
但是,這種巧合的意義在哪裡?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在天文學中,有一個洛希極限,是指兩個星球可以保持平穩運行的最短距離,而最遠距離被稱為希爾球,月球可以距離地球最近和最遠的距離分別是2萬和150萬公裡,超過這個距離,月球要麼會被撕碎,要麼會飄遠。但為什麼月球偏偏只在距離地球的38萬公裡處呢?
在地球初期,地球的自轉速度是極快的,自轉一周不到一個小時,而地球捕獲到月球,也就是月球成為地球的衛星後,利用月球對地球的潮汐力,使地球的轉速不斷放緩,直到現在自轉一周需要24小時,可以說月球是地球速度的穩定器、壓艙石。同時月球的力使地軸指向北極星附近,並且使地球與公轉平面保持66度34分的角度,這就使地球有了春夏秋冬。 更重要的是,月球的潮汐力,使地球的海洋有了潮汐起伏,從而帶來了巨大的摩擦力,這種摩擦力使地球內部溫度劇增,帶電荷的地心熔巖融化,從而形成強大磁場,地球磁場的存在為地球提供了一個無形的護盾,阻擋了來自宇宙射線的侵擾,從而保障了生命的延續,也就是說,沒有月球,就沒有生命的存在,所以38萬公裡這個距離,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有道理的。
但這些,好像還不足以成為月球成為地球衛星的理由,那月球究竟為什麼會存在?
讓我們一起回想一下地球上曾經出現的五次生物大滅絕:
一、奧陶紀大滅絕:開始於距今5億年左右,延續了大約6500萬年,原因是地球溫度突然下降了200到300萬年,除此之外,奧陶紀末期4億多年前還發生了3次大規模8級火山爆發,可能也導致了全球變冷,並殺死了大量生物,最終導致了85%的物種滅絕。
二、泥盆紀大滅絕:距今約3.77億年前,78%的海洋物種滅絕。該滅絕事件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最早的陸地脊椎動物海納螈登上了陸地。如果沒有海納螈,就沒有今天的人類。
三、二疊紀大滅絕:距今約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大滅絕事件,估計地球上有90%的物種滅絕,其中96%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陸地脊椎動物滅絕。但這一次的滅絕也使地球的生態系統得到的徹底的更新,陸地面積增大,為後面恐龍等爬行生物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四、三疊紀大滅絕:始於距今2.5億年至2.03億年,延續了約5000萬年,75%的海洋生物滅絕,原因是超大規模火山爆發。
五、恐龍滅絕:發生在6500萬年前,這也是人類最熟悉的一次生物滅絕,同時也造成了恐龍家族的團滅,80%的生物滅絕,現在學界普遍認為原因是當時一個直徑十公裡的小行星撞擊地球。
我們可以來推斷一下,這幾次的生物滅絕,好像是為了淘汰某些生物,從而誕生更高級的生物,或者說是為了誕生像人這樣的高級生物。大家設想一下,地球是個培養皿,或者是生命試驗場,造物主為了誕生人類這樣的高級物種,他就不得不一次次改變環境,淘汰物種。那改變環境,淘汰物種的方法是什麼?或者說,滅絕生物的武器是什麼?核武器?雷射武器?都不是,那些只會破壞地球,使地球更加不適合生物居住。最合適且最強大的武器就是自然的力量。利用月球的力量去影響地球的生態環境,從而達到改善環境,淘汰生命,進化生命的目的。所以,我們可以大膽猜想:月球是一件宇宙武器!
這件武器,只要改變地球和月球的距離,地球上的生態環境就會發生劇變。月球離地球近一些,就會引起大規模火山爆發,離地球遠一些,就會引起氣溫驟降,從而冰封地球。等到地球生物毀滅差不多,月球再回到適合生物發展的距離。
恐龍的滅絕,學界普遍認為原因是當時一個直徑十公裡的小行星撞擊地球,使地球的自轉軸發生移動,但大家可以設想一下十公裡有多大,雖然十公裡的小行星撞擊足以毀滅地球上大多生物,但還不足讓地球自轉軸發生變化,能夠使地球自轉軸發生變化的原因只有一個——月地距離的變化。科學家發現,地球自誕生以來,就發生過很多次自轉軸偏移,但都沒有證據表明原因,現在看來,月球可以很好解釋這一現象。
根據這些,我們可以推斷出月球作為地球的衛星,它不是宇宙飛船,不是監視器,而是被用來作為控制地球生態的武器!但這個武器是天然形成的,還是其他外來生命用來控制地球的,甚至是何時還會再次啟動,這些我們都不得而知了。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珍惜和保護地球,否則,或許某天這件超級武器就會被再次啟動。
如果喜歡本文,歡迎留言、點讚、轉發,關注我,讓我們一起解密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