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娟,也不知道你感冒好了沒?我給你買了點藥,放床頭柜上了……」
「全忠,元旦我和丫丫玩的美得很,吃的也美得很,美中不足,少了你……」
這是一對鐵路工作者結婚24年夫妻間的日常交流。
在蘭州鐵路局蘭渝車隊隊長任亞娟家中,有23本家庭日記本,上面留下了她和丈夫的820多條隻言片語,長達24多萬字。
丈夫李全忠,是蘭州客運段寧波車隊副隊長,夫妻倆同在一個單位上班,但由於工作車次不同,兩人在家碰面的機會少之又少。他們把家裡需要辦的事情寫在紙條上交代給對方,為方便留存,紙條換成了筆記本,沒想到,這一習慣保留了24年。
1995年,夫妻倆剛結婚時,丈夫李全忠在廣州車隊,上四天班休四天,妻子任亞娟在北京車隊,上三天休三天。「經常是他回來了我已經走了,他走了我才回來。即使我倆同時到家,過不了兩天我又要提前走了。」任亞娟告訴記者,最長的時候兩人半個多月都碰不到一次面。
「全忠,這兩天武威溫度下降得厲害,你的毛衣毛褲我洗好放在臥室第一個衣櫃裡了。記得穿上,保重!」
「最初留字條是為了照顧孩子,後來就在上面記一些瑣事。」任亞娟說,如今的留言本更像是家庭生活的記錄,裡面有柴米油鹽的平凡生活,有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也有工作中的相互勉勵……夫妻倆平時說不出口的牽掛和愛也都浸潤在對話的字裡行間。
「亞娟,昨晚在列車上沒合眼吧?一回來就趴在沙發上睡著了,看著好心疼。你最喜歡的冬果梨湯熬好了,在茶几上,醒來記得喝,我先出乘去了。」
在任亞娟眼中,生活裡老實憨厚的丈夫不善言辭,而在留言本裡,他卻變得柔軟而深情,還常用「親愛的娟」稱呼自己。「每次看見這幾個字心裡就暖暖的。」任亞娟說。
1月3日是任亞娟的生日,李全忠忘記了,回來時,妻子已經走了,便在筆記本上留言,「對不起親愛的娟,把你生日給忘了,等你回來咱們一起給你補上。」
在任亞娟的印象中,這是丈夫為數不多的情感表達,「現在想起來心裡還覺得挺溫暖。」
任亞娟將23本留言本整整齊齊地碼在一起,珍藏在一個精緻的木匣子裡。「再寶貴的記憶也有被遺忘的時候,現在想來,這些筆記對我們來說真是一筆財富。」
因為工作繁忙,任亞娟生完孩子剛休完產假,便把孩子送到遠在陝西寶雞的老姨家照看。然而,任亞娟身上的擔子沒有減輕,反而更忙了。
「孩子送走後,總感覺心裡空蕩蕩的,就想著哪怕自己苦一些,也要多看看孩子。」任亞娟說,那段日子,她從北京出車回來,便接著收拾東西,給孩子買上些衣服和零食,又坐上趕往陝西的火車。「在那待上兩天回來,又該走車了,基本一直都在路上奔波著。」
時間太匆忙,任亞娟每次回去都來不及換下藍色工裝。「我姨告訴我,有一次村裡來了個穿著藍西裝的婦女,我那剛學會走路的孩子就跟著人家一直跑,邊跑邊喊,媽媽!媽媽!」
任亞娟後來才明白,在一歲多孩子的認知裡,穿藍色制服的就是媽媽了。
女兒長大後,也會通過筆記本識字、認字,偶爾也給爸媽留些小便條,卻從不在筆記本上亂塗亂畫。「女兒說,你們的本子我不動,不影響你們倆。」
「忠,告訴你一個好消息,我調到西安二組當班長了。我很開心。現在咱倆可以齊肩並戰了。咱倆都要努力一下,看看誰先考上列車長。」
「娟,這趟車出去吃飯,有人聊起你,對你讚賞有加,我打心眼裡高興,老婆,我還挺自豪的!」
「蘭州到北京西這趟車,全程運行1872千米,一來一回就是三天。我們兩個列車長輪班,每人每天要站12個小時,一天下來走個幾萬步再尋常不過,回到家感覺腳都不是自己的了。」
這幾天,一部短片《三分鐘》刷爆了朋友圈。短片中,即將上小學的兒子想念母親,便拜託姑姑,趁著母親的列車在站臺上短暫停留的3分鐘,見一面。在任亞娟的印象中,一家三口有過無數次這樣的站臺短聚。「孩子小的時候,我倆就趁著火車停站的幾分鐘,把孩子帶到站臺交接給對方。」
一次生日,任亞娟在站臺忙完後,即將搭乘前往北京的列車。遠遠的,任亞娟望見丈夫帶著女兒站在寒風中,女兒手裡提著蛋糕,凍得瑟瑟發抖。
「與同事交接完工作,離開車已經沒幾分鐘了。我快步走過去,姑娘遠遠就喊,媽媽生日快樂!」任亞娟拿過蛋糕,匆忙蹲下來抱著女兒的臉親了一下,便轉頭上了火車。「當時好多同事看到這一幕都哭了,他們都說,你看咱這工作,真的太不容易!」
在任亞娟家顯眼位置,有一張泛黃的照片,只簡單裱了框,相框被擦得乾淨透亮。這是一家人遊長城時的照片,也是一家三口唯一的合影。
「女兒上小學的時候,一直問我,媽媽,你一直跑北京,北京到底長什麼樣?」任亞娟便跟丈夫商量,趁著女兒考完初中,無論如何也要一起休個年假,帶她去北京玩一趟。
「那是我們三人唯一一次一起旅遊,在北京玩了五天。」回來的時候,任亞娟提議,一年到頭盡在鐵路上奔波了,也沒坐過飛機,這次咱們一家三口坐飛機吧,「於是我們就花了幾千塊錢奢侈了一把。」
李卓蔚現在也報考了乘務員,就是想看看爸媽到底在忙什麼,為什麼顧不上管自己。走上工作崗位,李卓蔚很快體會到了鐵路職工的艱辛,也逐漸開始理解父母。
春節馬上就要到了,請大家對加班加點護送乘客回家的鐵路工作人員多一份理解!是他們的護送讓我們的回家路變的溫暖!
動圖來了!冬奧會開幕式,朝韓選手攜手站上聖火臺感動全場
臺當局拒絕大陸援助震災,卻向日本求助,臺網友怒批!
朋友圈刷屏的3分鐘短片原型找到了,現實更令人心酸……
來源:央廣網
記者:高藝寧
本期編輯:魏文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