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爸爸,自從您選擇奔赴前線,您已經很久沒回家了……我非常想您,想和您一起討論奧數題,一起看電視,一起做遊戲……」這是小學生羅婧文寫給在呼吸科工作的醫生父親的一封家書,表達了對父親的思念。
    「我為爸爸的行為而驕傲,為我的自私道歉,爸爸,對不起。」這封真情流露的道歉信,來自內江市第二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李顯勇的兒子。因為疫情,李顯勇未能與家人團聚。面對無法回家,也時常不接電話的爸爸,李顯勇的兒子從生氣、抱怨到理解、擔心,在信中吐露了對爸爸的歉意和關心。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許多人的過年計劃。醫務工作者辭別家人,逆行而上,一往無前,抗擊疫情。工作之餘,他們抽空給家人寫信報平安;他們的家人也用一封封家書,表達對逆行者的支持,期盼他們平安歸來。
    籌辦《戰疫——四川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專題展》的時候,川博的工作人員從社會各界徵集到了很多信件,有情真意切的家書,有言辭懇切的入黨申請書,也有發自肺腑的感謝信,這些手寫的書信讀起來感人至深。在這個特殊的春節,家書抵萬金,川博的展廳裡也對部分信件進行了陳展。
    值得一提的是,展廳裡還有一張川博自主研發的國寶AR明信片。AR技術讓文物「活起來」,生動傳情。觀眾打開手機,掃描明信片上的二維碼,就能看到一段由國寶「戰國牛鼠紋銅矛」演繹的動畫。國家一級文物「戰國牛鼠紋銅矛」,為青銅質地,系間飾牛鼠紋,寓意金鼠乘矛,斬破不順。距今千年的文物穿越而來,藉助科技的力量表達戰疫必勝的信心,並為抗疫「逆行者」送上祝福。
    你有多久沒有手寫書信了?看完展覽上的書信,你是否很想提筆,向逆行而上的醫護人員表達感謝,或者向許久沒有見面的朋友表達想念?
    展覽期間,觀眾可以到展廳前臺免費領取文物AR公益明信片,每人限領1張,蓋上「見字如面文物傳情」的專屬印戳,現場即可投遞到中國郵政的信箱,寄送給你最想見的人。
    目前,川博「見字如面文物傳情」AR公益明信片活動已走進了醫院、學校、社區、消防等單位,近萬人手寫明信片。如果你也想參與其中,看完展覽之後不妨停下腳步,親自領取、書寫明信片,將善意與愛,寄給或遠或近的人,疫情過後共同奔赴美好未來。
    展覽期間,四川博物院還為公眾準備了有獎互動,觀眾可以通過微信、微博參與互動,贏取限量版AR明信片和專題展紀念胸針,數量有限要比手速哦。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曾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