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文博會上邂逅「楊貴妃「 還能AR觀賞文物

2020-12-06 華商網

  

  昨日上午,第十五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開幕。如何讓文化更好的傳承,本次文博會陝西團給出了答案,讓皮影人物跳芭蕾、手機掃一掃足不出戶看盡國寶、文創產品潮流化,文化工作者們利用科技、創新、產業化讓陝西文化活了起來。

  皮影跳芭蕾 發展衍生文創產業

  展館入口處,非遺傳人現場描畫皮影,即興唱一段皮影戲《桃源借水》。桌上擺放的皮影文創產品得到很多觀展者青睞,皮影擺件製作精美,文創產品如皮影書籤、摺疊小扇等銷售火爆。

  「很漂亮很特別,充滿地域文化特色。」深圳市民劉女士和朋友每人購買了一個小的皮影人物、金屬書籤。

  華州皮影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薛宏權14歲學藝,從製作皮影到排演劇目,37年的堅持和探索讓他摸索出一套傳承非遺的成功經驗。薛宏權說,非遺傳承要做到「歷史有遺存,現代有空間」,將非遺進行現代化的表現和傳播,才能更好地傳承下去。薛宏權的團隊大都是80後、90後,在劇目創新上更符合年輕人口味。他們將芭蕾舞和皮影戲相結合,找來專業的芭蕾舞老師進行培訓,劇目《喜迎新春》讓《白毛女》中的喜兒來跳芭蕾舞,皮影人物活靈活現,腳尖都可以動。因為不斷的改進,目前華州皮影人物可以做到80%的真人動作。

  今年薛宏權團隊製作的皮影大戲《哪吒傳奇》將孝道、掃黑除惡貫穿其中,利用雷射投影儀、3D等技術,希望能夠打造一部讓年輕人喜愛的劇目。

  除了劇目演出,薛宏權還積極發展皮影文化產業,讓皮影藝術走進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如皮影壁燈,兼具實用與美觀,很受歡迎。皮影文創產品如指甲剪、首飾、書籤、小扇子等,均和北京、上海等地的商家長期合作。

  數字博物館 近距離了解文物故事

  用科技手段表現歷史文化,建立數字博物館,也成為本次文博會展覽的一大亮點。

  0.7米×1米的文物畫冊「巨著」將陝西秦漢時期5000多件文物展現在讀者面前,就連文物旁邊的土壤都清晰可見,現場感十足,配以文物介紹,知識性和可讀性強。來自四川政府部門的參展方現場諮詢,表示想要借鑑這種文化展示方式。

  「我們想利用數字科技手段讓文物活起來。」西鹹新區秦漢新城新絲路數字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市場部負責人李泊明說,出版畫冊前他們做了大量的數據採集工作,建立了文物資料庫,目前共有1萬餘件文物的相關數據,這為文物數位化產業鏈奠定了基礎。

  展覽現場的另一件作品為會跳舞的漢代拱手女俑,史學家判斷其為一名舞女,他們根據舞女體態設計成三維動畫,真正讓文物活了起來。「秦漢新城是遺址保護帶,大批建設開發不現實,這種方式既可以讓我們的歷史文化更好地傳播,也能守護文物遺存。」李泊明說。

  「用手機掃一掃文物的圖片,就可以了解文物背後的故事。」展會現場,項目負責人、陝西新昆互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李斌說,他們參展的「網際網路+文物平臺」利用VR、AR等設備,可以進行文物全息欣賞、虛擬觸摸和歷史事件沉浸式體驗,足不出戶看盡國寶。

  文創造IP 傳統文化潮流演繹

  在文博會陝西館中,華商報記者看到了幾個熟悉的形象,由昭陵六駿創意的文創擺件「唐富貴」,以及由王寶釧、薛平貴、唐明皇、楊貴妃等秦腔戲曲人物創意的「戲寶萌」系列動漫手辦、鑰匙鏈,都萌趣可愛,在今年「西安年·最中國」活動的大唐不夜城步行街上,它們曾集體亮相,成為代表陝西文創的大IP。

  「戲寶萌」系列文創產品的研發單位、西安凱創韻風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負責人韓寒介紹:「我們目前研發了11個人物系列,計劃做到30-35個,希望用動漫卡通的元素將戲曲潮流化。當年輕人了解人物形象之後,會更加關注戲曲。比如說戲曲裡有《天河緣》,可能大家不知道是什麼故事,但是說到牛郎織女大家都知道。戲曲是國粹,服飾、臉譜等都很漂亮。演唱秦腔的老師是戲曲傳承者,我們給自己定位為戲曲傳播者。我們希望中國文化用潮流的方式獲得更多傳播和宣傳,發揚光大。」華商報記者 趙瑞利 路潔 鍾夢哲


來源:

華商網-華商報

編輯:張佳萌

相關焦點

  • 深圳文博會參展側記:燕趙文華之美傾情綻放鵬城
    5月11日,被譽為「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的深圳文博會再度如期而至,河北代表團集中展示了河北省文化產業發展和文化體制改革的輝煌成就,燕趙文華之美,華麗綻放鵬城,迷醉南海之濱。曲陽定瓷、蔚縣剪紙、易水硯、河北梆子戲服臉譜……這些獨具特色、創意十足、彰顯燕趙氣韻的文化產品成為本屆文博會上一道靚麗的風景。河北展區人氣十足,參觀者絡繹不絕。
  • AR、VR技術走進文化遺產 「消失的文物」復原
    日前,由微信平臺「AR醬」「文博圈」主辦的科技與文保系列沙龍——文保領域AR、VR案例分享與交流會在北京舉辦,業內專家學者攜國內外AR、VR在文博領域的應用案例,向公眾展示了新技術如何讓「看不見、摸不著、體驗不了」的傳統文化轉化為情境化、可視化的數字文化形態。
  • 鄭同修:讓文物說話,是每一個文博人的責任
    原標題:山東博物館館長鄭同修:讓文物說話,是每一個文博人的責任「因為博物館,愛上一座城,愛上齊魯大地。這是我們博物館人應該努力的方向。」山東博物館黨委書記、館長鄭同修說。從考古界大咖到博物館「新銳」,鄭同修跟文物打了幾十年交道,儘管工作有調整,心中的那份感情卻從未改變。
  • 文博安防:文物博物館及文物保護單位安防工程現場勘察指南
    因此建議在文博安防工程方面使用」勘察報告「。如果你不注意使用了」勘查「,那就通篇全用,不能混用。文博系統的安防工程必須去由設計師現場進行細緻、實地勘察,這個」工程勘察「不是去看一看就行了,也不能沒去過現場就把全套設計方案編制好。這也涉及到初步設計方案能否通過專家組的評審,項目現場勘察報告,有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現狀照片,不是早期拍的,也不是宣傳拍的、不是風光照。
  • 長三角文博會|出圈破陣,在文博會看到多元化的上海報業集團
    上海報業集團將這座武康路上的網紅老建築搬進了文博會展區。從百年前的海派歷史,到最新潮的科學技術,在本屆文博會上,上海報業集團以500平方米的超大展位面積,打造了一處沉浸式未來觀感空間。據悉,上海報業集團已連續三年參展長三角文博會。今年是上海報業集團與東方網聯合重組後,首次亮相文博會。
  • 讓實幹擔當在文物系統蔚然成風
    4月9日,市文物系統舉行「時代新人說——改革創新、奮發有為」先進典型報告會。市文物局局領導、各縣(市、區)文物部門負責人、局屬單位班子成員、局機關全體公務員聽取報告。報告會上,文物系統李姣娜、常一民、於灝三位奮發有為先進典型分別作了「讓文物活起來把文化帶回家」「往事知多少」「帶發的修行者」為題的精彩報告。
  • 國際博物館日 喜馬拉雅聯合多家博物館打造「雲逛」文博大餐
    「雲逛博物館」系列文博大餐。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喜馬拉雅推出「雲逛博物館」系列文博大餐。喜馬拉雅 供稿當天,喜馬拉雅攜手雲南省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山東省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河南博物院、青州市博物館精心挑選鎮館之寶,由館長撰寫並播講發刊詞,邢昭林、周潔瓊、沈月、木子洋、王嘉、安悅溪等知名青年演員、歌手化身「文物推薦官」,聯合推出《把國寶講給你聽》特別專輯。
  • 文博看長治|蝶翼「繪」美人
    這種畫作具有特殊質感和美感,栩栩如生,獨具匠心,具有很高的觀賞和收藏價值。「萌生創作蝶翅畫這個想法,緣於一次雲南之行。」李建軍介紹,雲南當地有很多人工養殖蝴蝶園,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但由於蝴蝶的生命比較短暫,看到大量死去的蝴蝶深感可惜。「我希望定格這些美,化蝶入畫,就是變短暫為永恆的藝術。」蝶翅又薄又脆,製作難度很大,一幅上好的蝶翅畫是作者大量時間和精力的結晶。
  • 國家文物局聯手百度百科共建權威文物百科平臺
    國家文物局聯手百度百科共建權威文物百科平臺 2017-12-05  文物百科網絡平臺將以百度百科為載體,將詞條、問答、圖片、視頻等多種內容形式呈現在平臺上,為網民提供權威可靠的知識信息。百度百科將對可移動的文物數據製作專題頁面,對文物詞條做特型頁處理,對可移動文物普查內容進行展示,向廣大網友宣傳和傳播我國燦爛的歷史文化。據了解,百度百科還將協助國家文物局完善文物資源的主題詞表建設工作,首批100萬文物信息詞條計劃3年內完成。
  • 「文化湘軍」亮相深圳文博會 3大展館展示文創成果
    中新網深圳5月11日電 (記者 鄧霞)萌萌的「新時代雷小鋒」文創人偶、會唱新版《劉海砍樵》的智慧機器人小Q、一刀能剪出八個漢字的剪字藝術家……在10日開幕的第十四屆中國(深圳)國家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文化湘軍」精彩亮相,各種文化創意產業、產品引來觀者如潮。長沙館內的「黑石號」航船模型上滿載長沙銅官窯瓷器。
  • 【討論】AR你懂我的意思吧 一起來捉妖
    而在pokemon go遊戲熱爆全球的時候,ar遊戲也開始進入新的紀元,開發這個遊戲的公司也因此賺得滿盆頗豐,ar遊戲市場還是很有潛力的。接下來小編就來給大家盤點ar遊戲,好玩又有趣。Pokemon Go:點開手機上的《Pokemon Go》,手機攝像頭實時拍攝的現實畫面中,便會出現皮卡丘、小火龍、比比鳥、傑尼龜等寵物小精靈形象。
  • 提高著作權法律意識 做好文博出版傳播文創工作
    文字整理:趙昀提高著作權法律意識 做好文博出版傳播文創工作——中國文物學會法律專業委員會與文博出版傳媒專業委員會共同舉辦《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學習會2020年11月1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修改著作權法的決定
  • 《國家寶藏》第三季將至,九處文博向我們走來:是驚豔、是情懷!
    2017年12月3日,在這個央視文化節目元年的尾聲,一檔大型文博探索節目以強勢的姿態出現在大眾面前。豆瓣9.1分!這就是17年年末登場,但一躍成為17年最受關注大陸電視綜藝,力壓當年爆火的《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的《國家寶藏》。
  • 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的銀質香囊與楊貴妃有關,持平原理就像陀螺儀
    何家村唐代窖藏共出土文物1000多件,包括金銀器皿271件,銀鋌8件,銀餅22件,銀板60件,金、銀、銅錢幣466枚,瑪瑙器3件,琉璃器1件,水晶器1件,玉帶10幅,玉臂環1對,金飾品13件,另有金箔、玉材、寶石、寶玉珍飾和貴重藥材。這次出土的文物被稱為何家村唐代窖藏。何家村遺寶中,還有一件與楊貴妃有關。
  • 「文博會」一鍵看「核心」
    本報訊 黑客現場偽裝成妻子手機號給你打電話,3D動畫一鍵解密量子計算機晶片位置,「雲賞文博」虛擬現場帶你體驗坐進演播室的感覺。今年文博會精彩不斷,超強體驗感讓觀眾感受合肥「黑科技」的魅力。   危險警示教育值得一看   「現在市面上還存在詐騙分子修改號碼進行電話詐騙的手段,受害者不乏受教育程度較高的人。」
  • 深圳文博會一景:廢舊鋼鐵製成「大黃蜂」
    5月13日,第七屆中國(深圳)文博會在會展中心開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劉雲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廣東省委書記汪洋,以及來自海內外參展商、外國駐華使領館官員等嘉賓出席開幕式。中新社發 陳文 攝 中新社深圳5月13日電 (記者 康孝娟)第七屆中國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13日在廣東深圳會展中心開幕。由5噸廢舊鋼鐵打造成的2.3米高的變形金剛「大黃蜂」備受關注。它的主人是惠州一五金廠老闆楊君林,憑著文化創意變廢為寶,宣揚「文化環保」理念。
  • 「肌膚已壞,而香囊仍在」 楊貴妃的香囊久埋地下為何不腐?
    「肌膚已壞,而香囊仍在」 楊貴妃的香囊久埋地下為何不腐?上遊新聞記者 劉力 攝  唐代「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帶著楊貴妃匆忙逃亡。半路上,唐玄宗迫於壓力,含恨賜死了心愛的女人,草草將其埋葬在馬嵬坡。  《舊唐書》裡說,戰亂平息後,唐玄宗思念楊貴妃,派人到馬嵬坡尋找美人屍骨,秘密改葬。人們挖開墳冢,卻見「肌膚已壞,而香囊仍在」。  在人們的印象中,香囊大都是用絲棉織物縫製的,禁不起糟踐。
  • 創意無限悅賓朋 文博會首設寧波和臺中為兩岸主賓市
    第十二屆海峽兩岸文博會昨日在廈門會展中心開幕。(本報記者黃 嶸攝)  明亮  文博會上展出的各種造型的創意小夜燈。寧波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副局長張菊琴表示,希望藉助文博會平臺,推廣寧波特色文化,更歡迎兩岸業界加強交流合作,推動文旅產業發展。
  • 甘肅省「三區」文博人才培養理論培訓階段圓滿結束
    9月24日下午,由甘肅省文物局主辦、國家文物局(陝西師範大學)文博人才培訓示範基地承辦,為期25天的甘肅省「三區」文博人才培養第一階段理論培訓在陝西師範大學舉行結業儀式。結業儀式由國家文物局(陝西師範大學)文博人才培訓基地副主任曹瑋主持。
  • 量子物理學鑑定文物真假?
    普朗克、愛因斯坦等天才物理學家們或許也沒想到,量子物理學可以被「創造性應用」到文物鑑定領域。北京一家公司近日在京發布稱,通過一種量子文物藝術品鑑定儀,能夠對各種材質,諸如青銅器、金銀器、書畫作品等進行檢測鑑定,並得出被鑑文物藝術品生產、製作精確到「年」的準確結論。令人頭疼的文物鑑定問題真的被解決了?對此,業界資深文博專家在接受採訪時直斥這實則是一場「鬧劇」,「『國寶幫』確實需要整頓整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