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寫生已成往事,其奇觀異景卻歷歷在目

2021-01-11 笑取說事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儘管流火季節已過,但我仍回味著自己曾在暑期有過一段難以釋懷的黃山寫生經歷黃山原名黟山,位於安徽省南部黃山市境內,海拔為1864米,被世人稱其天下第一奇山。黃山的獨特風光不僅是遊人嚮往的極佳旅遊勝地,其雄姿美景也是藝術創作採擷素材的天然境地,自古以來就深受畫家們所鍾愛。明末清初著名畫僧弘仁長期居住在黃山,深詣此處山光水色,縹緲煙雲之景,所繪的五十幅黃山真景冊成為傳世佳作。當代繪畫大師劉海粟先生潛心於潑墨法與潑彩法探索表現黃山雲海變幻、山峰峻峭壯觀景色,曾先後十次登臨黃山,九十高齡仍樂此不疲,終於成就了個人的水墨淋漓、色彩絢麗描繪黃山的獨特畫風。我雖然一直嚮往黃山卻沒能有機會去那,恰巧暑期學校組織了一次去黃山的寫生活動,於是我就早早打點好了行裝,準備到黃山後好好地畫上幾幅畫。因當時自己還得先去廬山和九華山等地寫生,故一人先行。在結束廬山和九華山的寫生後,我又頂著酷暑匆忙趕至久仰已久的黃山。到黃山找家旅館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一早便背著畫夾踏上了登山旅途。

為節省自己的時間和體力,我先乘纜車直達始信峰。始信峰一帶雲蒸霞蔚,旖旎獨秀,可謂是一步一景。相傳明代有一高人遊至此處時方信黃山風光奇絕並在此題名始信,故始信峰由此得名。在此處可遠眺黃山西海和北海,這一帶有夢筆生花、清涼臺和猴子觀海等著名景點。北海獅子峰一平曠之處有一奇石如猴蹲坐靜觀雲海之狀,人稱為猴子觀海。此石自然造化,維妙維肖,為黃山奇石之首。有詩曰靈猴觀海不知年,萬頃紅雲鑲碧天。坐看人間興廢事,幾經滄海變桑田。我在始信峰畫了一幅水墨寫生,刻意用皴法表現黃山的紋理效果。正當自己傳神貫注繪畫時,忽聽身後傳出一陣輕微唔唔之音。我不禁回身望去,只見身後站著五、六位日本女遊客,想必正是她們是在欣賞我作畫時發出的贊唅聲。另一處還站著兩位男遊客,其中一位中國導遊模樣男性走來對我指著另位男性說那位日本先生很喜歡你的畫,是否願意出售?見我婉言拒之後,那位日本遊客竟一時怏怏不悅。

在始信峰寫生完畢天色已晚。附近北海僅有的一家旅店駐客已爆滿,晚上住宿成了麻煩事。無奈之下我只得向旅店租地毯和大衣在外露天過夜了。此時在外過夜遊客不計其數,人們彼此席地而擁,相識交流倒也別有番情趣。夜至深眾人方入睡。凌晨時分,我竟被寒冷凍醒!待起身環視四周,只見一片寂靜,已空無一人。正當驚詫時,恰見一遊人過往,我對他訴之異狀,遊人告知眾人皆至光明頂觀日出去了。聽遊人言畢我一躍而起,趕緊將地毯和大衣還給旅店,背上畫夾匆忙奔至光明頂。

光明頂為黃山第二高峰,據說明代曾有一和尚因供奉觀音菩薩在峰頂建大悲院,後當地政府在其院址修建氣象站時覺得大悲院稱呼不雅,故將其改稱為光明頂。此處狀如覆缽,旁無依附,高曠開闊,日光照射長久,為黃山看日出和觀雲海最佳點。置身此處,黃山秋水銀河,長空一色奇景盡收眼底。遊人在此若一睹日出之奇觀,實為幸運;而錯失這一奇觀,倒又是遊黃山一大遺憾。也許是霧氣較重或是時辰較早之原因,當我行至光明頂時,只見此地遊人雲集,個個身披大衣或裹一毛毯,翹首待睹黃山日出之奇觀異景。此時的黃山早已沒有了白日山巒起伏、風光綺麗的壯美景色。除了能隱約看清附近的幾座山巒外,周圍的一切都被灰濛濛的霧氣籠罩著。我在此處等候片刻,無奈要急於趕至其它景點寫生,只得放棄此時觀日出的絕佳機會。待我行至光明頂對面鰲魚峰時,忽聽身後光明頂方向傳來人們一陣歡呼聲。回身望去原來是日出了!只見東方廣袤無際銀白色的蒼穹間浮現出一輪橘紅色圓球,其景象十分壯觀。

我曾在人民大會堂見到過關山月和傅抱石兩位先生創作的江山如此多嬌山水畫,畫面所描繪的日出磅礴景象令我深為震撼。我還讀過清人姚鼎登泰山記和現代散文家劉白羽日出兩篇文章,也曾被他們觀日出的描述所感染。然而此時此刻我卻有了一次親眼目睹黃山日出的機會,這也是自己有生以來第一次所見之景。我趕忙停下腳步取出了畫本,因為我此時不僅能細細地觀賞日破雲濤萬裡紅壯觀景象,而且還且持畫筆繪奇景,將這一景色完美地描繪在自己的畫本中。儘管是夏日,但由於黃山峰頂清晨氣溫偏低,故云層凝聚,寒氣襲人。我全然不顧寒冷,只是全神貫注地在畫本上描繪著著眼前的景象。此時天空開始放亮了。太陽由最初的橘紅色逐漸變成了金黃色,下方的雲層也慢慢染成了金黃色並且還有一種輕微的流動感。遠處的山巒在雲層中時隱時現,宛如雲海中行駛的一艘艘航船。

近處的山峰雖然被霧氣籠罩,但在黛青色的巖石上仍清晰可見虯枝崢嶸、蒼翠屹立的青松。遠眺光明頂宛如一座聳立在雲海中的仙山,峰頂上氣象站的那座原形建築物此刻也披上了耀眼的霞光,十分惹人眼帘。此時聚集在峰頂觀看日出的人越來越多,時而能從他們那傳來陣陣歡呼聲。當我畫好光明頂的氣象站時,太陽已變得十分耀眼。剛才寧靜廣袤無際的天空間已浮現出一片片橘黃色雲霞,群山也在雲海中逐漸顯示出了自己崢嶸的輪廓。此時雲霧繚繞,山巒競秀,黃山已將自己宏偉壯觀的日出景象完美地展現了出來。在寫生日出的時候,我的身旁不時有遊人過來觀看。他們都被眼前的景象所感染,更羨慕我能用手中的畫筆描繪出黃山日出的壯觀景象。有一位女大學生在我身看了很久,甚至發誓回去後一定好好學學繪畫。直至中午時分,我終於心滿意足地完成了這幅黃山日出的寫生畫。

合上畫本,收拾好行囊,我又開始向下一個景點進發。恰值中午時刻到達了天都峰。此峰海拔1810米,險峭雄峻,與蓮花峰、光明頂並稱為黃山三大主峰。有言道不上天都峰,等於一場空,其意為遊黃山而不登天都峰等於虛此一行。上天都峰並非易事,必須經陡峻奇險的天梯、鯽魚背和三個石洞後才能抵達峰頂,其中以鯽魚背之處最為險峻。正當我躍躍欲試登此峰時,有遊人告知夏日期間峰頂常伴有雷雨,為避免遊人招致雷擊,天都峰中午時分已禁止遊人登峰,無奈之下,我只好怏怏不悅放棄了登天都峰的打算從天都峰旁一線天下山迎面即能見到三座參差不齊石峰相擁而立。石峰似劍,形態各異,雖無土壤覆蓋卻有奇松挺拔。若雲霧連綿索繞時,峰巔恰似海中島嶼,猶若蓬萊仙境,故人稱此處為蓬萊三島。我在蓬萊三島一處畫了幅速寫後便去飛來石景點。

來石是黃山一大景觀,到黃山不見此景亦為一大遺憾。此石聳立在黃山天海西端峰頭一座基巖平臺之上,與下方基巖截然分開,令人感其似從天外飛落崖上,故名飛來石。若從南向北側面觀看此石又形似一巨桃,故此石又被稱為仙桃石或仙桃峰。相傳此石為女媧補天所剩兩石之一,後來飛落黃山成此奇石,故電視劇紅樓夢曾將此石作為片頭畫面。其實飛來石並非天外飛來,只不過是大自然鬼斧神工而已。據科學考證它最初與下方基座花崗巖構造原系一體,後因地殼表面風化剝蝕和冰川流水等外力運動,最終形成了飛來石奇觀。大凡遊人觀此石時無不為其嘖嘖稱奇。明人程玉衡驚嘆此石賦詩道策杖遊茲峰,怕上最高處。

知爾是飛來,恐爾復飛去我在飛來石一處寫生時恰巧與幾位一起寫生的同學相會,驚喜之餘彼此交換欣賞著此次寫生畫作,儘管風格各異,但我們卻共同用手中畫筆描繪出了黃山的奇景異色。大家對我描繪的黃山日出一景格外讚賞,都羨慕我捕捉到了一個十分難得壯觀畫面,著實不枉此行明代著名旅遊探險家徐霞客遊黃山後曾感言道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我對此深有感悟然黃山集泰岱之雄偉、華山之險峻、衡嶽之煙雲、匡廬之飛瀑、雁蕩之巧石、峨嵋之清秀景色令吾人非若之乎?光陰荏苒,逝者如斯。雖黃山寫生已成往事,其奇觀異景卻歷歷在目,印象至深。黃山不僅深深地銘記在我的記憶裡,而且也將成為我永遠發掘的創作源泉。

相關焦點

  • 晴嵐煙雨入畫來——讀劉海粟《黃山散花塢》
    劉海粟 黃山散花塢 135×65.6cm紙本水墨設色 1954年 中國美術館藏《黃山散花塢》作於劉海粟58歲之時,是一幅表現煙雨朦朧中黃山霧凇奇石景色的佳作,具有其本人鮮明的代表性風格。劉海粟一生鍾愛黃山,一生十上黃山,其重要作品也多以此為題材,他曾說,「昔日黃山是我師,今日我是黃山友」。上世紀50年代為其黃山題材創作的高峰之一,作品不落俗套,每每抒發新意,此圖繪黃山散花塢煙雨風景。他在《黃山談藝錄》中寫道:「黃山為天下絕秀,千峰萬嶂,千雲直上,不贅不附,如矢如林。幽深怪險,詭奇百出,晴嵐煙雨,儀態萬方。
  •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國畫大家羅建泉寫生藝術
    多年來為了印證山水之色,羅建泉踏遍了三山五嶽,為尋找藝術的真諦羅建泉教授赴新疆、西藏寫生,走太行山、三上廬山、四登黃山、泰山。張家界、九寨溝、武夷山、雲臺山、雁蕩山、三清山、到南嶽衡山、西嶽華山、北嶽恆山、龍門石窟、雲貴川、長江三峽、阿爾卑斯山、美國大峽谷,夏威夷、日本、義大利、俄羅斯、瑞士、西班牙、摩洛哥、德國、法國、奧地利等國內外名山大川寫生採風。
  • 當Borland已成往事:獻給曾經的Borland
    正在閱讀:當Borland已成往事:獻給曾經的Borland當Borland已成往事:獻給曾經的Borland2005-09-09 10:34出處:作者:令狐蟲&冷月無聲>一、當Borland已成往事  老方說偶佔著Borland分類的位子,卻很久沒談Borland,想想也是。不過現在的Borland還有什麼可談的呢?
  • 安徽走運再現「自然奇觀」,黃山「仙境」雲霧縹緲,讓人心曠神怡
    安徽省兩天在這裡,這裡的一大奇觀,安徽省黃山市整個城區中,出現了自然奇觀——平式的景觀,雲海霧一樣,雲起雲湧,走在這裡,仿佛進入了人間仙境一般,但這個仙境生活中的人們,更多是受到了影響,但霧雲,從高空俯瞰,這裡的峰的雲海雲裡,群山起伏,很多城市的建築就像仙境一般站在排隊,但讓人心曠神怡
  • 黃山秋色 閱不盡人間美景
    在這樣一個季節,做這樣一件事,黃山,實在是最好不過的選擇。  山下暑氣未消之時,黃山就已悄然進入秋天,呈現出層林盡染,五彩斑斕的美麗景色。人說黃山四季皆美景,但在我眼中,它的秋天與別時不同,有著獨樹一幟的豔麗、純淨與大氣。這些看似矛盾的氣質,卻在秋天的黃山有了完美的結合。高山流水臥蒼松,落葉飛花映碧空。
  • 業界贊《當愛已成往事》:讓中國音樂劇更上一層樓
    這首李宗盛寫了10年之久的歌曲,12月8日晚,在音樂劇《當愛已成往事》北京站收官場的舞臺上,這首歌曲再次被唱起,又一次把大家唱哭。腫瘤君》等經典電影作品,這一次加盟音樂劇《當愛已成往事》,則是她第一次挑戰音樂劇。雖然是第一次,但是白百何憑藉加倍的練習——演出前開始1小時,她還一個人在臺上把所有獨唱的曲子練習一遍又一遍,只為找到最佳演繹方式,以及紮實的表演功底,成功打動和徵服觀眾。
  • 冰島奇特異景,曾被地震摧毀的村莊,如今快要被詭異苔原吞噬了!
    在冰島駕車,你會收穫美麗而震撼的風景,它已經深深紮根在你的心中,讓你回味一生,或是美麗的風景,或是獨特的文化,或是有趣的事物值得分享,這篇文章分享了當地的奇觀之一——冰島苔原,冰島奇特異景,曾被地震摧毀的村莊,如今快要被詭異苔原吞噬了!
  • 旅遊:天下名山之冠的黃山勝景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1586一一 1641),在遊遍海內名山大川之後,曾謂「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可見,黃山勝景,為天下名山之冠。過去,我看他人所寫的黃山遊記、所攝的黃山景物,早對黃山有嚮往之情。去年暑假,得與友人聯袂往遊,在山中盤桓十餘日,快慰平生。
  • 勿使「寫生」模式化與套路化
    近來,工作室、導師、採風活動、寫生作品展、寫生大賽等主題詞頻頻出現報端。「寫生」似乎成為中國畫的學習的必備途徑,「寫生」類作品成為許多中國畫家的主打作品。其中不乏借「寫生」之名炒作的成份,不乏以「寫生」故弄玄虛的成份,不乏以「寫生」僵化國畫教學的成份。「寫生」的泛濫,帶來大量模式化與套路化的所謂「寫生」作品,千人一面,是對中國畫「寫生」概念與精神的曲解與誤讀。
  • 老孫和老方的中國畫寫生
    前 言 李勁堃 「寫生」一詞,在我國的美術詞彙中,似乎屬於近代美術教育興起之後的新語,美術學院中流行寫生,人物,風景,花卉,對著生活中的情景畫畫,就是「寫生」。
  • 東莞出發,觀黃山日出雲海星空,雲霧翻湧成海
    特色行程:第一天:廣州—黃山廣州白雲機場乘飛機前往黃山,抵達黃山後,乘車前往酒店休息。第二天:黃山市—黃山風景區第一站:【黃山風景區】黃山——天之驕子,國之瑰寶,世界奇觀,大自然絕唱。她是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是山嶽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是具有世界意義的天然美景。
  • 歌聲不息、群星閃耀|李宗盛作品音樂劇《當愛已成往事》淄博站首演...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張言麗 淄博報導  在我心中 曾經有一個夢  要用歌聲讓你忘了所有的痛  燦爛星空 誰是真的英雄  平凡的人們給我最多感動……  李宗盛作品音樂劇《當愛已成往事》淄博站首演群星閃耀、精彩詮釋愛與感動, 當ending
  • 我國10大自然奇觀,一個比一個震撼,僅在中國能看到
    一時間,霧凇奇景便把人們帶進如詩如畫的仙境之中,身臨其境, 方能感受到其夢幻。 它擁有世界上喀斯特地貌演化歷史最久,分布面積最廣的古生代巖溶地貌群落石林,被人們讚譽為"天下第一奇觀"。
  • 走進喬木的「百鳥園」,上海中國畫院紀念其誕辰百年
    展覽中,有一幅飛禽寫生長卷《西郊公園寫生》,落款處記「一九六四年春日隨花鳥科同學至西郊公園共寫得翎毛二十種。」喬木的小女兒喬筠憶起半個世紀前的往事,仍歷歷在目。她與喬蘇蘇談起那時幫著父親把每幅小畫用漿糊拼接起來,父親又用小短棍和舊報紙把長卷捲起來帶回。展覽中,那根小短棍被擺放在作品邊。自小耳濡目染的喬蘇蘇後來也走上了藝術道路,亦成為中國畫家和美術老師。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洛陽三合村脫貧:一年幾萬人來旅遊寫生
    「不敢想像俺村能發展成這樣。」10月23日,六旬老漢張星立在自家「寫生小課堂」裡,對澎湃新聞感嘆說。別致的文化牆和農家賓館。「寫生小課堂」約10平方米,屋裡擺著一張舊木椅和十多張小木凳,牆上掛著一圈寫生學生的作品。張星立介紹,因為窮,他一直未能成家。「手繪小鎮」發展起來後,以前連「寫生」什麼意思都不知道的他,成了「模特」。「坐30分鐘,就能賺50元。」
  • 禽鳥的觀察與寫生方法(實用教程)
    因生活環境與習性不同 ,其嘴、腳翅及尾也各有不同的比例與特徵。一般而言,水禽(涉禽、遊禽)大多嘴長而尾短,山禽(鳴禽、 攀禽、雉禽)大多嘴短極尾長,嘴勾者食肉,細尖者食蟲,嘴長者食蝦,食殼者嘴粗而厚,成圓椎形。能長途飛行的鳥翅膀大都較長,且發達,水禽中多長頸者, 以便迅速出擊,啄夾魚類。
  • 他來黃山旅遊,竟偷黃山居民的牡丹樹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月11日黃山風景區警方消息,近日,黃山腳下年逾古稀的居民程某養了二十多年的牡丹樹被人偷挖走了,這是老人最喜歡的樹,難過得吃不下飯。民警立即展開偵查,最終查明,該牡丹樹是外省到黃山旅遊的遊客胡某盜走,並已栽植在自己家的花圃。
  • 「黃山歸來不看嶽,織金洞外無洞天"一一織金洞,中國溶洞之王
    自1980年被發現以來,至今已是"中國十大奇洞"之首,《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稱其為「中國溶洞之王「。素有「黃山歸來不看嶽,織金洞外無洞天"之美譽。織金洞分上、中、下三層。洞內遍布石筍、石柱、石芽等堆積物和石峰、流水、地下湖等溶洞奇觀,規模宏偉、造型奇特。這裡的著名景點:「大力神杯「、「琵琶」、「塔林」等各種象形溶巖千姿百態、爭奇鬥豔,非常值得到此一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