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澎湃新聞9月8日報導,一名搖滾樂手將束著的過肩長發解開,站在酒吧的舞臺中央揮撥樂器,隨重金屬搖滾樂的節奏大幅度地甩著頭,臺下的年輕人沉浸其中,跟著音樂「瘋狂」起來……
他在1998年組建暗瘡樂隊,成為廣州地區重型音樂的開路先鋒,他和樂隊堪稱「南國一霸」,甚至開創性地融合出一種「京劇死亡金屬」的新流派;他在1990年以廣州市第8名的名次考入中山大學,從本科直到博士,再留校任教,38歲成為教授。
操起吉他,他是暗瘡樂隊主唱何廣;拿起粉筆,他是中山大學物理學院教授何廣平。
五六歲就開始聽搖滾
2017年秋季學期已經開始,何廣平忙活起來,他要在這學期教研究生「凝聚態物理學」。若不是親眼看到他文質彬彬地站在講臺上授課,很難將扎著一頭長髮的他跟「物理教授」這四個字聯繫起來。
何廣平告訴記者,他的母親是北京人、父親是廣州人,因此,他幼年呆在北京,中學以後則是在廣州度過。據廣州日報報導,何廣平1990年考上中大後,在這個學校一待就是20多年,從本科生、碩士到博士,再從講師、副教授、教授,何廣平在中大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成長曆程。
雖然是個理科生,但何廣平自幼對搖滾音樂異常「痴迷」。「五六歲的時候就通過短波收音機聽搖滾,中學的時候開始嘗試自己創作,大學的時候開始學習吉他,到1995年就成立了第一支樂隊。」何廣平接受廣州日報採訪時稱。
圖片來源:微信公眾號 紙上聽音樂
圖片來源:微信公眾號 紙上聽音樂
1990年上大學後,何廣平對重金屬的熱愛終於可以自由發揮。1992年開始學吉他,當時外國教材很少,也沒有網際網路,走野路子的他,上課時手指都會在桌子下「指練」。他還找來專門樂理的書,學習對位學、聲學以及作曲技法。這時候,何廣平正蛻變成何廣,一個物理系高材生,逐漸成為一個重金屬狂熱發燒友。
蛻變在1994年完成。這年,他考上研究生,學業盡在掌握,便開始貼海報準備組樂隊。最早貼在飯堂,結果無人應徵。直到1996年,當時中大的校園樂隊開始多起來,他也湊過去玩一玩。後來,何廣找了一個本科同學打鼓,一個學吉他的同學改彈貝斯,暗瘡樂隊雛形初現。而他們的第一次登臺,何廣回憶,那是1998年4月。
如今,何廣平已蓄起長發,工作之餘,何廣平常帶著自己的樂隊參加演出,逐漸在圈子裡小有名氣。但彼時了解何廣平「雙面人生」的學生仍是少數,直到2015年7月初,一段9分鐘的中山大學畢業季快閃刷爆朋友圈:視頻中,何廣平穿藍色T恤衫、牛仔褲,甩著一頭長髮彈吉他。
圖片來源:微信公眾號 紙上聽音樂
寧願走兩次放吉他,不把音樂帶到課堂
何廣平有一條自己的原則:不把音樂帶到課堂。授課時,他是正兒八經的教授,不會像電影《搖滾校園》一樣,把教室當成排練場。看過這部電影的何廣說,自己還是會選擇嚴格地隔離兩重身份。
有一次在校園舞臺上表演,何廣上完課後,再返回家取吉他,寧願走兩次,他也不會把吉他背進教室。何廣認為,學生是否對重金屬感興趣,是學生自己的選擇,作為教師他不想過度影響學生。此前也有學生看到媒體報導以及快閃視頻後來向他求證,「我也不會否認,這也不是醜事,但我也不會主動說」。
他也不會和同事提起自己的樂手身份。何廣說,一直以專業樂手的技術身份要求自己,避免和工作混淆。一方面,是為了避免誤會,讓同事們以為自己「不務正業」;另一方面,也是出於對學生負責的考慮,「作為老師,怎樣才算是對學生最負責呢?個人理念就是,老師無權決定或者過度影響一個人的未來,希望每個學生都有充足的自由選擇權」。
在接受廣東經濟科技電視臺採訪時,他說道:「萬一提了(樂手身份),學生可能對我的印象很深,相對對其他老師印象淺一點,過分影響他的選擇權,這樣不太好。」
「音樂有時會促進工作」
何廣平火了,媒體採訪、各個電視臺的節目邀請紛至沓來。
2017年8月中旬,廣州當地媒體的一則採訪視頻再次讓他引起關注——大學物理教授和搖滾歌手的雙重身份使他成為「網紅」。何廣平對這個稱呼略微有些牴觸:「如果出名能讓自己解答物理世界難題的水平提高,那我希望越早出名越好。」
「我不會向不是通過音樂認識我的人主動談起我的音樂身份,因此我的學生只是把我作為一名教師來看待。」何廣平告訴澎湃新聞,他相信在學生眼中,自己「就是一名老師」,並且「很有自信應是一名稱職的老師。」
圖片來源:澎湃新聞
從1999年畢業留校任教至2015年,何廣平原創歌曲20多首,而他在科研上同樣出色,被SCI收錄了論文30多篇。「事實證明,音樂不僅沒有影響工作,有時還會起到促進作用。」何廣平說,工作中的負面情緒可以通過音樂「釋放」出來。自己多次在科研上遇到瓶頸,長時間找不到突破點時,正好遇上排練或演出安排,一場酣暢淋漓的演唱後,或許忽然就想到了解題方法。
中山大學學生張鑑予至今記得2015年校園快閃中,何廣平一頭飄逸長發在空中隨旋律舞動的場景。「能在『動』與『靜』之間靈活切換,確實是何教授與眾不同的地方。對於這樣『跨界』的老師,我會覺得是一件好事。科學工作者不僅僅是人們印象中的嚴謹與專一,其實也有很多與眾不同的生活。」張鑑予告訴澎湃新聞,這給了學生學術以外的途徑去接近和了解老師。
眼下,何廣平正在利用業餘時間製作新專輯。談及未來計劃時,他說,無論怎樣,自己仍會白天出門上班教書,晚上宅在家裡搞科研推公式、寫歌練琴錄音,或外出演出,不會有什麼改變。「我的人生目標就是要證明,兩種看似不相干的東西,其實可以很好地平衡,融合在同一個人身上。」何廣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