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在電影中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故事情節:男主或女主為了完成特殊任務,在臉部做了特殊處理,假扮成另外一個人,這種處理方式便是我們今天要講到的「第二皮膚」。
第二皮膚是一種廣義概念,是指能賦予人類近乎完美的模擬天然肌膚力學等理化性能,同時在感官上貼合真實皮膚,生物相容性優異的生物材料及其配方。像是一種肌膚替代品的存在。
設想一下,當你擁有了這樣一款產品:在有皺紋或者有瑕疵的地方塗抹上一層薄膜後,會呈現出與肌膚幾乎完美貼合的狀態,自然、仿真的顏色又很難讓人察覺到有任何異樣,甚至在微笑時薄膜也會隨著肌膚一同自然舒展。眼袋以及肌膚上的任何瑕疵似乎都可以被這層薄膜遮蓋。看到這,相信大家都會好奇這種第二肌膚真的真實存在嗎?如果真的存在,美妝產品中的遮瑕、粉底液諸如此類的修飾皮膚的產品似乎都無法和「第二肌膚」一爭高下了。
隨著現有技術的發展,上述畫面已經不僅僅存在於想像之中,但若想真正實現理想效果,對配方的要求就會更加苛刻和嚴謹:比如,是否具有透氣透溼性,薄膜做到和皮膚緊密貼合的同時還要保證皮膚可以正常呼吸;是否可以長效地粘合在肌膚上,在遇到一些極端撕扯力道時還能保證其不掉落;是否可以迅速塗開,形成薄膜;不需要時,揭下薄膜是否沒有痛感……
這些都是需要考慮在內的問題。
那麼在現階段的化妝研發技術中,是否真的存在這種材料呢?
2016年3月,《NatureMaterials》雜誌刊出了麻省理工大學(MIT)RobertLanger團隊的一片文章:「An elastic second skin(一種彈性人工第二皮膚)」,詳細介紹了他們研發出的一種新型隱形可揭膜的開發和應用過程,文章中列出了這種可揭膜的理化性質和臨床試驗數據表明:「第二皮膚」XPL形成的這層薄膜可緊密貼合在皮膚上超過16小時。具體原理是表面光學粒子和底層交聯聚矽氧烷網絡產生鏡面和散射反射會接近年輕的皮膚的外觀,形成仿真皮膚。
臨床試驗表明:這種「第二肌膚」可以有效恢復皮膚原有的力學性能,能有效消除使用者臉部的眼袋,除此之外,其中的成分還有助於保溼肌膚,可用於醫用皮膚。
然而XPL是一種合成材料,生物相容性是其最明顯的短板,並且還尚不能確定使用過後不會對肌膚和人體健康產生不良反應。該材料和配方還處於研發中,更大的可能性是用於透皮吸收的給藥載體。
現存的材料中,有沒有可能滿足親膚性並且安全級別很高的材料呢?
絲素蛋白是從蠶絲中提取的天然高分子纖維蛋白,含量約佔蠶絲的70%~80%,含有18種胺基酸,其中甘氨酸(gly)、丙氨酸(ala)和絲氨酸(ser)約佔總組成的80%以上,其中亮氨酸可加速細胞的新陳代謝,絲氨酸、蘇氨酸可延緩皮膚老化,色氨酸、酪氨酸能吸收紫外線,因絲素蛋白具有突出結構和組成,與人體肌膚極相似,其製成的薄膜,有人體「第二皮膚」的美稱。相對來說,蠶絲護理產品前景廣闊,符合新世紀人類的綠色消費觀念。
目前化妝品的應用中,小分子量絲素蛋白更多是作為添加劑使用,高科技含量的成膜工藝和人體生物學研究都還處於初級階段,但已有的一種還處於初級開發階段的絲素蛋白隱形可揭膜,也已經顯示出巨大的潛能。
這種技術開發出的絲素蛋白可揭膜,最大的優勢在於生物相容性,可以完美契合肌膚,無毒不刺激;同時樣品展示也符合上述提出的各個條件,比如快速成膜,透明可揭,還具備一定的抗紫外功效。
這種技術在將來也應適用於局部面積使用的「第二皮膚」和藥物領域中的藥物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