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友人在表演舞蹈。
機關黨員進社區,大家歡聚一堂。
公職人員「沉下去」,治理水平「浮上來」。走出辦公室,走入百姓中,對科學決策大有裨益。此次廣州市委宣傳部機關黨員開展的「圓夢行動」,就是一次很好的實踐。
圓夢行動
心願卡
如果您是獨居老人需陪伴和照顧,
如果您是貧困、殘障人士希望得到援助和關愛,
如果您希望孩子得到正確的思想教育並學會綠色上網,
如果您是外國友人希望能夠學習中國的語言文化和傳統禮儀……
請把您的心願寫在這張「圓夢行動」心願卡上,交回給我們的志願者。
「如果您是獨居老人需陪伴和照顧,如果您是貧困、殘障人士希望得到援助和關愛……那麼請把您的心願寫在這張『圓夢行動』心願卡上,交回給我們的志願者。」7月11日下午,廣州市委宣傳部機關黨員志願服務隊與洪橋街社區結對儀式暨「我在洪橋 我愛廣州」洪橋地區中外文化聯誼活動在天秀大廈廣場舉行。一封深情並茂的信,看得街坊心裡暖暖的。
本次活動由市委宣傳部機關黨委主辦,越秀區洪橋街黨工委、辦事處承辦。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文明辦主任馮建標,市直機關工委副書記華珊,團市委副書記安建國,市委宣傳部副巡視員司徒華森及越秀區委宣傳部和街道的有關領導出席了活動。市委宣傳部各黨支部(志願服務小隊)的代表、社區工作員、居民群眾和外國友人代表近100人參加了現場活動。
「菜單式」定製服務
儀式上,市直機關工委副書記華珊為越秀區洪橋街掛牌為「廣州機關黨員志願服務基地」,作為市委宣傳部機關黨員今後開展志願服務工作的主要陣地。隨後,市委宣傳部各志願服務小隊代表與社區負責人共同籤署結對協議,協議約定市委宣傳部志願服務小隊在結對社區每月開展志願服務活動不少於1次,每人每月參與志願服務時間不少於2小時,每次參加支部活動的人數在3人以上。
團市委副書記安建國為開展「文明交通」行動的市委宣傳部志願者代表授了「大拇指」標誌牌。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文明辦主任馮建標為學生代表、社區居民代表、外來務工人員代表、企業代表、外國友人代表贈送了《廣州市文明禮儀手冊》等書籍。儀式最後,由市委宣傳部的志願者代表和外國人進行了文藝表演。
儀式結束後,各志願服務小隊隨即赴結對社區開展關愛長者、愛心家教、安全文明崗巡查、文明交通引導等志願服務行動。活動中,志願者們還向社區居民派發了「圓夢行動」心願卡和《給洪橋街社區居民的一封信》,向群眾宣傳開展志願服務的目的和意義,並呼籲群眾一起加入到志願服務活動中來。現場還徵集了群眾對志願服務的需求,為下一步「菜單式」為群眾制定志願服務項目做好基礎工作。
「志願時」確保常態
據悉,市委宣傳部支隊下設12支志願服務小隊,每支小隊在「志願時」系統內均開通了組織帳號,包括支隊帳號在內共有13個組織帳號。目前,市委宣傳部在「志願時」系統註冊的志願者已有94人。各志願服務小隊通過「志願時」的組織帳號完成志願服務項目的發布、志願者的招募、錄用和考勤等相關工作。通過「線上+線下」的結合,促進本單位志願服務工作的制度化、規範化和常態化。
記者了解到,今後市委宣傳部機關黨員將在結對社區長期開展扶貧濟困、衛生清潔、文體活動、社區教育、家政服務、心理輔導、親情陪伴、鄰裡守望、交通引導、控煙宣傳等涉及民生的社區志願服務。旨在大力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志願精神,進一步發揮機關黨員在服務社區、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的先鋒模範作用,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走群眾路線,密切聯繫群眾,切實轉變機關黨員幹部作風。
活動項目一覽
● 「關愛長者 清涼一夏」活動
舉辦地點:洪橋街長者服務中心
志願服務小隊到洪橋街長者服務中心,陪老人聊天、健身、下棋,讀報等,並現場製作愛心蛋撻,為德源裡社區當月生日的長者一起慶祝生日。
● 「我和孩子一起成長」活動
舉辦地點:越秀區三眼井社區居委會
為外來工子女免費授課,包括文化課、成長心理輔導、興趣活動等。
● 關愛老人志願服務活動
舉辦地點:法政路社區
在社區工作人員的引領下,走訪慰問社區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幫助老人打掃衛生,陪老人聊天娛樂,為老人帶去關愛。
● 關愛社區少年兒童暑期安全知識講座
舉辦地點:越秀山社區
結合青少年的特點,從宣傳、學習、遵守有關法律法規的重要意義,從交通安全標誌的識別以及如何遵守交通規則等方面為青少年上交通安全知識課。
● 「安全文明崗巡查」活動
舉辦地點:小石新街13號洪慶坊居委會
為進一步提高居委各住戶的安全防範意識,排查安全隱患,共同營造和諧文明安全的社區環境,組織市委宣傳部宣傳處志願服務小隊和理論處志願服務小隊,重點從安全用電、安全用火等方面,對洪慶坊社區安全設施進行檢查、對存在安全隱患的地點及設施提出改進建議。
● 以茶會友——北園社區「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活動
舉辦地點:越秀區洪橋街北園社區居委會
以「中外文化交流」為主題,共同營造中外文化交流的氛圍,促進外國小朋友對中國文化、禮儀的了解和認識。邀請2~3名外國人子女及家長參加活動,圍繞茶文化,結合廣州本地茶文化特點,介紹相關知識、禮儀,讓外國小朋友感受日常生活中的中國禮儀文化。(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