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麼一個群體,他們身患殘疾,只能靠國家最低保障維持生計;有這麼一個群體,他們從小就失去父母,只能靠高齡的爺爺奶奶救濟;有這麼一個群體,只能靠打零工來維持一家溫飽,這樣一群原本就身陷絕境的家庭,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更是雪上加霜,他們的生活安全保障也成為了鐘山區黃土坡街道黨工委最牽掛的事。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黃土坡街道黨工委邀請轄區黨建聯盟成員單位、公司企業,共商共議、群策群力,採取黨員個人「多幫一」單位企業「一幫多」的方式,共同助力轄區特殊群體和困難家庭89戶走出絕境,戰勝「疫情」、消除貧困。
疫情無情,社區有愛。在黃土坡街道曹家灣社區黨支部書記工作室組織的倡導下,六盤水中屹置業有限公司、貴州漢華房地產開發公司等21家民營企業,30名黨員個人、愛心群眾,共同募捐籌集資金13500元。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身體力行書寫人間真情,六盤水中屹置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說:「能夠參加曹家灣社區組織的募捐活動,我作為轄區企業,感到非常高興,也非常榮幸能夠為幫助困難群眾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幫助他們渡過難關,也是我們企業應盡的社會責任」。
雪中送炭,春暖花開。正當我們特殊困難家庭揭不開鍋,為生計發愁時,黃土坡街道曹家灣社區幫扶救助組人員將現金、米、油等生活物資送到困難家庭人員手中。「你是我們社區的苦難群眾,是我們最牽掛的人,今後我們將採取多幫一的方式,對口幫扶救助你家,你要是有什麼困難就直接給我們打電話,我們將竭盡全力幫助你們渡過難關。」幫扶救助組人員這樣說道。
黃土坡街道建興社區一低保家庭共4口人,兩個孩子在上學,母親因殘疾沒有收入來源,父親體弱多病,平時靠打臨工維持生活,近期受到疫情影響無法打臨工,沒有生活來源,區域化黨建聯盟單位市機關事務服務中心黨支部得知消息後立即組織了黨員進行了結對幫扶,送去了米、油等生活用品,開展多元化,精細化服務。
康樂南社區黨支部與黨建聯盟單市實驗二幼黨支部採取「多幫一」的形式,幫助暫住在康樂一巷旅社裡的王剛,25歲的他,半年前回到六盤水照顧病重的父親,一個月前父親因癌症晚期不幸去世,後被迫離開父親生前組建的新家,現由叔叔租一間約10平方米大的活動板房給他居住,每月租金30元由叔叔支付,生活上由叔叔或嬸嬸每天為他送上一些,在叔叔的幫襯下他每天過著等待的日子……等待疫情結束。
為解決問題,康樂南路社區黨支部讓王剛參與社區志願服務活動,一來可以為抗擊疫情出份力,二來可以磨鍊一下年輕人的意志。社區黨支部與黨建聯盟單市實驗二幼黨支部進行商議,由市實驗二幼全體黨員為王剛解決一些生活上的物資米、油、電飯鍋,並捐贈500元現金作為生活補助。「沒有黨的關心,不曉得這日子如何過了,現認識到今後要走的路,等疫情結束後,先找一個合適的工作……」王剛說。
據了解,首批幫扶救助21戶70人,送去幫扶救助現金8300元、大米68袋、油40桶,社區黨支部的幫扶救助照亮了整個困難家庭,為他們點燃了希望,指明了未來。幫扶救助只有起點,沒有終點。黃土坡街道黨工委表示:「接下來,我們要持續推進黨員個人『多幫一』,單位企業『一幫多』工作舉措,加大幫扶救助力度,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戶,不掉一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脫貧攻堅雙重戰役」。
通訊員 謝雄 田有利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陳江南
編輯 謝勇勇
編審 陳詩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