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土內摩擦角的兩種試驗方法對比

2020-11-28 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

  摘要:眾所周知,土的抗剪強度指標(C、φ)是用於計算建築物地基的穩定性和確定地基承載力的主要參數。由於土的成因、顆粒級配、地基土的應力歷史和強度試驗方法等不同而產生差異。但從理論上認為,在有效應力條件下各類土的強度參數應該比較接近。目前國內外勘測試驗單位也包括高校在內,直剪試驗和三軸試驗是確定土的強度參數主要手段,然而對三軸儀價格比較昂貴,結構比較複雜,操作繁瑣,試驗周期較長,因此通常採用直剪試驗進行,對重要工程或試驗研究必須採用三軸試驗。考慮到這兩種儀器的共性和特殊性以及他們的優缺點,我們以傳承和創新的思想實現了人工智慧優化設計與生產,在主要技術指標和技術要求方面均滿足符合國家土工試驗方法標準的條件下,開展了對標準砂在有效應力條件下的對比試驗。通過對比試驗和資料整理,兩種儀器試驗數據的重複性、穩定性較好,為此進一步了證明標準砂的強度規律符合庫倫定律τf=σtanφ,但這兩種試驗中由於土樣應力狀態和儀器結構不同,因此得到的強度指標有很大的差異。

  0  引言

  在工程實踐中,建築物地基和土工構築物產生破壞情況,是因為土體在自重應力和附加應力作用下,土體剪應力達到土的最大抗剪強度。該土體處於所謂的極限平衡狀態。當外部荷載不斷增大,最後連成一個滑動面,也就是一部分土體對另一部分土體產生相對移動,即為土的剪切破壞。因此土的強度問題的研究一直在工程實踐或在土力學研究中,作為重要的課題之一。

  土的內聚力和內摩擦角是土的強度的重要指標,本文首先選用鬆散的、單一的標準砂(砂的幹密度為1.57g/cm3,風乾含水量0,比重為2.65,孔隙比為0.688,砂的粒徑為0.07-0.25mm)進行兩種儀器的對比試驗,因為標準砂的強度試驗方法比較簡單,土的性質比較穩定,試驗時間比較短促,邊界條件容易控制,可比性強。

  1  試驗儀器和試驗方法

1  四聯氣壓式直剪試驗儀

  1.1四聯直剪試驗

  1.1.1  儀器介紹

  採用本公司研發生產的四聯氣壓式直剪儀(見圖1)。固結壓力的施加採用高精度的調壓閥,通過滾動膜片和定向的活塞在氣缸中施加固結壓力,固結壓力範圍0~800kPa。剪切力的施加利用步進電機通過機械傳動四個剪切盒剪切土樣,剪應力的大小由力傳感器經過單片機採集儲存,剪切位移由步進電機轉角計算,剪切速率0.001~4mm/min,剪切位移0~6mm,能夠滿足快剪、固結快剪、慢剪等試驗。根據土的性質和試驗要求,剪切速率可以任意調整。本次標準砂的試驗的剪切速率為0.048mm/min,完全滿足在有效應力條件下的試驗要求。

  1.1.2  試驗方法

  稱取四份94.2g的風乾標準砂,通過漏鬥分別向剪切盒中徐徐注入試樣,製備成高度20mm,面積30cm2的試樣,並在剪切盒頂部加設透水板和傳壓活塞,調節調壓閥,按100、200、300、400kPa施加固結壓力。固結時間兩小時後,按0.048mm/min的剪切速度,施加剪應力直至位移達到5-6mm。

  在本次試驗中,直剪試驗一共做了21組,每組試驗四個土樣,分別施加100、200、300、400kPa固結壓力。21組試驗結果見表1,內摩擦角最大值31.67°,最小值27.43°,平均值為29.88°,均方差1.214,變異係數0.04。

2  四聯多功能三軸試驗儀

  1.2四聯三軸試驗

  1.2.1  儀器介紹

  所謂四聯三軸試驗(見圖2),是指四個不同圍壓的土樣壓力室,在同一個等應變控制條件下進行軸向加壓直至破壞。

  四個土樣的圍壓分別由四個液壓控制器加壓,壓力範圍0~1600kPa;壓力室置於同一個加荷平臺,由機電驅動加荷平臺向四個壓力室施加等應變剪切位移,由於四個壓力室承受四個不同圍壓,因此由四個力傳感器所產生的剪應力與四個不同圍壓建立相應的應力應變關係,得到四組莫爾圓,獲得了一組莫爾包線和強度值。

  由於人工智慧型三軸剪力儀自動化程度高,整個過程無需人工操作。在一般情況下土樣直徑為39.1mm,高度為80mm,圍壓0~1600kPa,孔壓0~1600kPa,排水量0~50ml,軸向位移0-30mm,軸向壓力4.8MPa。因此本儀器可以進行不同深度土層的三軸試驗,同時滿足高層、超高層的試樣的研究。

  1.2.2  試驗方法

  稱取四份151g的標準砂,分別通過漏鬥徐徐注入承膜筒的乳膠薄膜內,製備成高度為80mm,直徑39.1mm的試樣,裝好土樣帽,經微型真空泵的抽洩空氣後,拆開對開模施加圍壓100、200、300、400kPa。

  在本次試驗中,三軸試驗一共做了14組,每組試驗四個土樣,分別施加100、200、300、400kPa周圍壓力,剪切速率為0.05mm/min。14組試驗結果見表1,內摩擦角最大值39.31°,最小值36.66°,平均值為38°,均方差0.735,變異係數0.02。

  2  試驗曲線及結果匯總

  2.1部分直剪試驗曲線

(a)剪應力與剪切位移的關係

(b)抗剪強度與垂直壓力的關係

3  第1組直剪試驗曲線

(a)剪應力與剪切位移的關係

(b)抗剪強度與垂直壓力的關係

4  第二組直剪試驗曲線

(a)剪應力與剪切位移的關係

(b)抗剪強度與垂直壓力的關係

5  第三組直剪試驗曲線

  2.2 部分三軸試驗曲線

(a)主應力差與軸向應變的關係

(b)強度包線

6  第1組三軸試驗曲線

(a)主應力差與軸向應變的關係

(b)強度包線

7  第二組三軸試驗曲線

(a)主應力差與軸向應變的關係

(b)強度包線

8  第三組三軸試驗曲線

  2.3直剪試驗與三軸試驗的結果匯總

1  兩種試驗結果匯總表

序號

直剪試驗

三軸試驗

φD

Δhf

φS

εf

1

31.67

3.23mm

37.23

6.1

2

31.55

3.21mm

38.49

6.1

3

29.40

3.40mm

37.47

5.9

4

29.24

3.20mm

36.68

7.8

5

28.74

2.98mm

36.66

7.8

6

31.18

3.24mm

38.53

5.6

7

28.55

3.21mm

38.01

5.6

8

27.43

3.23mm

38.03

5.6

9

30.20

2.99mm

38.40

5.6

10

30.45

2.98mm

39.31

6.7

11

28.74

3.48mm

38.37

7.9

12

30.15

3.24mm

37.75

7.8

13

27.55

3.48mm

38.37

7.8

14

30.48

3.47mm

38.64

6.7

15

30.11

3.29mm



16

30.67

3.13mm



17

30.07

3.78mm



18

29.71

3.72mm



19

31.32

3.58mm



20

31.36

3.40mm



21

28.89

3.44mm



2  兩種試驗結果比較表

直剪試驗內摩擦角

三軸試驗內摩擦角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均方差

變異係數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均方差

變異係數

31.67

27.43

29.8

1.214

0.04

39.31

36.66

38

0.735

0.02

  3  分析意見

  3.1  應力應變關係

  根據21組直剪試驗和14組三軸試驗的結果表明,標準砂的應力應變曲線呈非線性的雙曲線關係,形態穩定,符合客觀規律。

  3.2  強度指標

  從理論到試驗結果表明,無粘性的砂性土(標準砂)的內聚力為0,強度指標主要通過摩擦角反應土的性質。參照《第27屆全國土工測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第二屆平行土工試驗-砂土三軸壓縮試驗」一文,其中有七所高校的試驗結果砂土的內聚力為0,平均內摩擦角為39.3°,與本試驗的三軸試驗結果比較吻合。

  3.3  試驗特徵

  由於直剪試驗和三軸試驗的土樣,在加荷固結和剪切過程中的受力方向和剪切面有所不同,因此試驗結果存在較大差異。

  3.4  人工智慧四聯三軸儀

  四聯三軸儀不僅可以替代四臺單聯三軸儀的所有功能,而且可以獲得較好的試驗結果,結構緊湊、操作簡單、數據可靠、提高工效數倍,推動三軸試驗人工智慧現代創舉。

  4  結論與討論

  本文採用兩種不同的強度試驗儀器,對標準砂進行一系列的比較試驗,通過試驗和資料整理得到以下幾點結論:

  (1)兩種嶄新的強度試驗儀器主要技術指標均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土工試驗方法標準GB/T 50123-2019》

  (2)氣壓式的四聯直剪儀替代了槓桿砝碼加荷,具有結構緊湊、操作方便、無級變速、出力大於原直剪儀的兩倍,滿足不同要求的強度試驗;四聯三軸儀是國內外土工試驗中的創新,通過人工智慧開發,最大圍壓可達到1600kPa,滿足深層土的強度試驗,一次試驗可以獲得四種不同圍壓下的強度值,該儀器可以提高四倍工效。

  (3)兩種不同強度的試驗結果表明,砂土的強度指標內聚力均為0,三軸儀的平均內摩擦角為38°,直剪試驗的平均內摩擦角為29.8°,因此砂土在三軸試驗下的強度指標內摩擦角比直剪試驗高出27%。

  (4)本試驗僅對鬆散標準砂的有效強度試驗,而對於其他各種土性的擾動土和原狀土希望同仁們一起開展有效應力下的試驗研究,期待獲得共識。

相關焦點

  • 解碼教材之0040|摩擦角這個結論講不講?
    摩擦角這個二級結論在教學中講還是不講,一線老師觀點不一致。
  • 運用摩擦角巧解斜面上的力學極值問題
    但是傳統方法是三角函數求極值,過程複雜,易於出錯。如果採用摩擦角進行圖形分析,答案就顯而易見了。一、試題分析三、利用摩擦角求解在涉及到動摩擦力的力學極值問題中,由於滑動摩擦力與正壓力呈正比例,作用在物體上的全反力具有恆向特性,利用全反力的恆向性可以輕鬆破解這類極值問題。
  • 砂土液化判別的標準貫入實驗(Standard Penetration Test)
    如果初步判別無法排除液化的可能性,需要通過標準貫入試驗(Standard Penetration Test)進行進一步判別。標準貫入試驗(Standard Penetration Test)的設備由穿心錘(標準重量63.5kg)、觸探杆、貫入器等組成,如下圖所示。
  • 新版《地基旁壓試驗技術標準》實施,旁壓試驗知識點你都清楚嗎?
    對比舊規範和新規範,最大的改動就是加入了自鑽式旁壓儀,原規範適用於預鑽式旁壓試驗,新規範將自鑽式旁壓試驗納入其中,自鑽式旁壓試驗也得到了越來越多技術人員的重視。  關於旁壓試驗,小編帶著大家一起來看一下都有啥知識點。  1、何為旁壓試驗?
  • 地基的處理方法
    對已選定的地基處理方法,宜按建築物地基基礎設計等級,選擇代表性場地進行相應的現場試驗,並進行必要的測試,以檢驗設計參數和加固效果,同時為施工質量檢驗提供相關依據。  經處理後的地基,當按地基承載力確定基礎底面積及埋深而需要對地基承載力特徵值進行修正時,基礎寬度的地基承載力修正係數取零,基礎埋深的地基承載力修正係數取1.0;在受力範圍內仍存在軟弱下臥層時,應驗算軟弱下臥層的地基承載力。
  • 正循環鑽孔灌注樁適用於黏性土、砂土、強風化、中等到微風化巖石
    正循環鑽孔灌注樁適用於黏性土、砂土、強風化、中等到微風化巖石 2016-01-28 18:02  來源:  字體:大小  列印
  • 14種地基處理方法效果作用以及適用範圍
    2、強夯法適用於處理碎石土、砂土、低飽和度的粉土與粘性土、溼陷性黃土、雜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強夯置換法適用於高飽和度的粉土,軟-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上對變形控制不嚴的工程,在設計前必須通過現場試驗確定其適用性和處理效果。強夯法和強夯置換法主要用來提高土的強度,減少壓縮性,改善土體抵抗振動液化能力和消除土的溼陷性。對飽和粘性土宜結合堆載預壓法和垂直排水法使用。
  • 碎石土和砂土為無黏性土,( )是判定其工程性質的重要指標
    碎石土和砂土為無黏性土,( )是判定其工程性質的重要指標 2014-08-29 16:17  來源:  字體:大小  列印
  • 土壤含水率試驗實施細則
    土壤含水率試驗實施細則1、從原狀或擾動土樣中,選取具有代表性的試樣15~30g或用環刀中的試樣(砂類土為50g),放入稱量盒內,蓋上盒蓋,稱重,準確至0.01g。2、打開盒蓋,將盒放入烘箱內,在105℃~110℃的恆溫下烘至恆重。
  • 方法對比
    小結   水中重法、蠟封法和表幹法均是用水置換法來測量試件毛體積,但是由於試件吸水,空隙聯通和人為因素等,造成不同測試方法、不同試驗人員,試驗結果相差較大。   體積法測量表面粗糙試件毛體積時,測量結果不準確,故使用頻率不高。   那麼如何準確測量試件毛體積密度?
  • 國標VS美標:聚合物基複合材料拉伸試驗方法——試驗環境條件
    我國現行的聚合物基複合材料拉伸性能試驗標準為 GB/T 3354-2014 《定向纖維增強聚合物基複合材料拉伸性能試驗方法
  • 地基缺陷處理的注意事項與處理方法
    1、在地基缺陷處理的時候一定要結合建築物上部分結構的整體性、質量要求進行綜合的分析,從而確定了地基處理的措施和施工方法。2、再就是對於地基土質結構要進行分析,避免受到土層的變動而出現結構的變形、數值的變化以及發展問題嚴重的措施。
  • 車內消毒方法有哪些 車內消毒方法優缺點對比
    一般為了保證良好的駕駛環境我們都會對車內進行消毒,那車內消毒方法有哪些呢?下面一起來看看車內消毒方法優缺點對比。  車內消毒方法有哪些  1.  缺點:由於操作複雜,消毒時間過長,車內汙染嚴重是使用效果不太理想,以及由於蒸汽可能會對車內的電子系統產程不良影響等,因此目前用得不多。  2. 化學消毒  主要是利用一些消毒劑對汽車部件進行噴酒和擦拭,通過化學作用達到出去病菌的目的,這種殺菌方法操作簡單易行,病菌殺滅比較徹底。
  • 安徽當塗縣克氏原螯蝦簡易大棚與稻田苗種繁育技術對比試驗
    隨著養殖規模越來越大,早期小龍蝦苗種呈現「一苗難求」現象,量少價高,為解決早育苗早上市賣好價的難題,我們於2018年7月開始在安徽當塗縣丹陽湖北圩開展小龍蝦簡易大棚與常規稻田育苗對比技術試驗,取得了一定成效。
  • 土工試驗與原理
    袁聚雲 編著/2003-01-01/同濟大學出版社本書系統地介紹了土工試驗的基本原理、試驗儀器和試驗方法。主要包括:土的組成及比例指標、土的工程分類、試樣製備及飽和、土的物理性質試驗、土的力學性質試驗、土的水理性質試驗、土的動力性質試驗和土的特殊性質試驗等內容,每個試驗項目均配有詳細的試驗操作步驟。 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土木工程等專業的教學實驗用書,亦可供從事巖土工程設計、勘察和試驗的技術人員參考及作為土工試驗人員的培訓教材。
  • 混凝土管用混凝土抗壓強度試驗方法
    二、引用標準  GB 5695 預應力混凝土輸水管(震動擠壓工藝)  GB 5696 預應力混凝土輸水管(管芯繞絲工藝)  GB 11836 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排水管三、試驗儀器與設備3.1 試體模型  立方試模為鑄鐵或鋼製成,內表面刨光(磨光),平整度要求在10mm距離內凹凸不超過0.05mm;試模可拆卸擦洗,模內稜邊尺寸的偏差不超過1mm,直角偏差不超過0.5°3.2 拌和設備  自落式或強制式混凝土攪拌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