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已成為最亮的中國名片,中國智慧正在創造一個又一個令世界驚嘆的奇蹟,中國的建築、橋梁等工程建設速度快,質量高。這不,有網友就總結出了外國人眼中「最瘋狂」的中國十大工程:
看看都有哪些工程令外國人「瘋狂」吧。
10
三峽大壩
世界最大水利樞紐工程
定位
湖北省宜昌市三鬥坪鎮境內,距下遊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38公裡。
工期
1994年12月正式動工修建,2012年7月4日投產。位
世界之最
2250萬千瓦總裝機容量、70萬千瓦單機容量,均為世界第一;年發電量超過1000億千瓦時,世界第一;施工期流量最大、施工難度最大,是世界上建築規模和工程量最大的水利工程;大壩洩洪閘洩洪能力世界第一,擁有世界上級數最多、總水頭最高的內河船閘和世界上規模最大、難度最高的升船機;三峽工程水庫動態移民超過百萬,是世界上水庫移民最多、工作最為艱巨的移民建設工程。
如今,三峽大壩宛如出海蛟龍飛臥長江,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水力發電站和清潔能源生產基地,發揮著防洪、發電、航運、養殖、旅遊、南水北調、供水灌溉等效益,是世界上綜合效益最大的水利樞紐。
9
北盤江第一橋
金氏世界紀錄世界最高大橋
橋面至江面垂直高度565.4米,相當於200層樓高
2018年第35屆國際橋梁大會「諾貝爾獎」古斯塔夫斯金獎
2019年度國際工程諮詢界「諾貝爾獎」菲迪克特別優秀獎
定位
雲貴兩省交界處,跨尼珠河大峽谷,為杭瑞高速公路的組成部分,全長1341.4米。
工期
2013年動工建設,2016年9月10日完成合龍,同年12月29日竣工運營。
技術難題
跨越深切600米的北盤江U形大峽谷,地勢險峻,地質條件複雜,建橋遇到山區大體積承臺混凝土溫控、超高索塔機制砂高性能混凝土泵送、山區超重鋼錨梁整體吊裝、邊跨高墩無水平力的鋼桁梁頂推、大跨鋼桁梁斜拉橋合龍等技術難題。最後所有難題都被工程團隊用中國技術克服了。
外國網友咋評價
●不可思議的工程,不知道他們是如何把建築材料運到山頂上的。
●令人嘆為觀止!
●中國的基建工程是非凡的,甚至堪稱偉大!很多年前我從廣西去貴州凱裡旅遊,沒有鐵路,最快的公路也要花36個小時。前年我再一次去那裡,已經有了高速鐵路,整個行程只用了一個半小時。火車全程都在隧道或高架橋上行駛,場面非常驚險刺激!中國的變化只有你親身經歷才知道多麼偉大!
8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
簡稱FAST,世界最大的單口徑望遠鏡
未來20—30年也將保持世界領先
定位
貴州省平塘縣的喀斯特窪坑中。
工期
2011年3月正式開工, 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歷時22年。
貢獻
FAST被譽為「中國天眼」,接收面積相當於32個足球場,探測能力是137億光年以遠,比號稱「地面最大的機器」的德國波恩100米望遠鏡靈敏度高10倍,比被評為人類20世紀十大工程之首的美國Arecibo 300米望遠鏡綜合性能高10倍。
2017年10月經過掃描巡天FAST首次發現兩顆新脈衝星,距離地球分別約4100光年和1.6萬光年。截至2019年8月28日,FAST發現的132顆優質脈衝星候選體中93顆已被確認為新發現的脈衝星。
尋找脈衝星能幹啥?
●用於深空探測、星際旅行,起導航作用。
●巡視宇宙中的中性氫,用以研究宇宙大尺度物理學,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
●與國際科研項目「搜尋外星人計劃」(SETI)合作,尋找地外文明。
「天眼」之父天文學家南仁東1994年提出建設巨型球面望遠鏡的構想。他帶著300多幅衛星遙感圖,在西南大山裡跋涉了12年,對比了1000多個窪地,才選中了這塊喀斯特窪地。
2017年9月15日,南仁東因病逝世。新華社在《「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病逝》一文中評價他,「他從壯年走到暮年,把一個樸素的想法變成了國之重器,成就了中國在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項目。緬懷南老,致敬科學精神!」
7
南昌龍王廟立交橋
世界最快拆除速度
近600米大橋8小時被200餘臺挖掘機「啃光」
定位
南昌市解放路與洪都大道交叉口。
工期
2017年6月30日晚上9時許開工,第二天早上5點拆除完畢。
過程
南昌龍王廟立交橋上部為16跨鋼筋混凝土連續箱梁結構,下部結構為雙柱式橋墩和橋臺。大橋全長589米,橋面寬16米,4車道。200餘臺挖掘機同時在橋的兩側作業,灑水車進行除塵。拆除這樣一個龐然大物僅僅封路3天。7月1日上午解放路東西向交通恢復,7月3日上午洪都大道南北向交通恢復。
6
上海磁懸浮列車
世界上最快列車
最高運行速度可達430公裡/小時
定位
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和龍陽路之間運行。
工期
2001年1月項目啟動,2006年4月27日示範運營線正式投入運營,是世界上首條投入商業化運營的磁浮示範線。
貢獻
與常規火車軌道不同的是,這種列車沒有輪子,它漂浮在火車和軌道之間的磁場上,通過強大的電磁牽引讓列車在軌道上飛行。從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到龍陽路,只需要7分多鐘。人民網評論說,上海磁浮列車的建設,為中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積累了有益的經驗,是中國交通發展史上的一次恢宏創舉,也是中國科技進步的一次精彩跨越。
5
廣州地鐵3號線
世界最長地鐵隧道
定位
廣州,線路起於天河客運站,止於番禺廣場站;北延段起於體育西路站,止於機場北站。地鐵大致呈南北「Y字形」走向。
工期
2001年12月26日動工,2005年12月首通段運營。
特點
截至2018年7月,廣州地鐵3號線線路全長64.41公裡,比瑞士貫穿阿爾卑斯山底的57公裡長的聖戈達基線隧道還要長,30座車站全部為地下車站。
該線路也是廣州最為擁擠的地鐵線路,2017年度客運總量為7億人次,2018年3月份單月就超過208萬人次。已有21個站點實行常態化限流。最繁忙的體育西路站是廣州地鐵唯一的三線換成車站,日均客流量最高時達62萬人次。
4
丹陽崑山特大橋
世界第一長橋
定位
位於京滬高鐵江蘇段,起自丹陽,途徑常州、無錫、蘇州,終到崑山。
工期
2008年4月7日開始灌注首根樁,2011年6月30日隨全線正式開通運營。
貢獻
大橋長164.85公裡,由4500多孔900噸箱梁構成,開車通過需要2個小時,高鐵通過也需要開行40分鐘,是1969年到2008年一直佔據世界第一長橋金氏世界紀錄的美國龐恰特雷恩湖橋的四倍多。大橋跨越公路、鐵路、水路,跨越了蘇南大地,打開了長三角經濟要素流動的新通道,促進整個長三角的經濟共振。
3
中國高鐵網
世界上最大高鐵網絡
定位
中國是世界上高鐵營業裡程最長、在建規模最大、商業運營速度最高的國家。
數據
2008年6月24日,國產CRH3C型動車組列車在設計時速為350公裡的京津高速城際鐵路上創造了世界上投入運營列車的時速最高紀錄:394.3公裡。中國鐵路進入高速時代。
每1小時,中國就會新建近500米長的高速鐵路。截至2018年底,全國高鐵營業裡程2.9萬公裡以上,超過世界高鐵總裡程的三分之二。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每1小時,就有20多萬旅客乘高鐵出行,單日旅客發送量最高曾達1624.7萬人次。
建國初期從北京到武昌僅有一趟列車Z37次,需開行20多個小時,現在每天有25趟車,最快只需4個多小時。
啥叫高鐵? 不是跑得快的都叫高鐵哦。
●新建設計開行,既有線提速不算;
●時速不低於250公裡;
●還得是客運專線。
願景
新修訂的《中長期鐵路網規劃》(2016-2030年)勾畫出了更宏大的藍圖——「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即以沿海、京滬等「八縱」通道和陸橋、沿江等「八橫」通道為主幹,城際鐵路為補充,可實現相鄰大中城市間1-4小時交通圈、城市群內0.5-2小時交通圈。
「人便其行,貨暢其流」不再是夢。中國速度讓中國鐵路從「追趕者」變成「領跑者」。
2
南水北調工程
世界最大在建工程項目
定位
分東、中、西三條線路把長江水引到黃河及以北地區。
工期
2002年12月27日東線開工,起於揚州江都水利樞紐,一路終點在天津,2014年通水,另一路引向膠東地區;中線工程起於漢江中上遊丹江口水庫,終點為北京,2003年12月31日開工,2014年底江水進京;西線工程仍處於論證階段,未開工,計劃從長江上遊將水調入黃河。
貢獻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5年總計調水268億立方米,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環境效益顯著。
截至今年9月,南水北調工程累計向北京輸水50億立方米,比密雲水庫的庫容量還多,直接受益人口超過1200萬。
1
港珠澳大橋
世界最長跨海大橋
英國《衛報》「新世界七大奇蹟」第二位
定位
珠江口伶仃洋區域內,東接香港,西接珠海、澳門,全長55公裡。
工期
2009年12月15日動工;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時開通運營。
世界之最
世界上裡程最長、沉管隧道最長、壽命最長、鋼結構最大、施工難度最大、技術含量最高、科學專利和投資金額最多。「超級工程」背後的超級創新體現著中國智慧。
港珠澳大橋設計使用壽命120年,可抵禦8級地震、16級颱風、30萬噸撞擊以及珠江口300年一遇的洪潮。
港珠澳大橋首次實現了珠海、澳門與香港的陸路連接,駕車從香港到珠海、澳門從3個小時縮短至約45分鐘,這對提升珠三角地區的總和競爭力,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話說如果這十大工程能令外國人瘋狂
那下面這項工程則會讓全世界頂禮膜拜了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世界最大空港
英國《衛報》「新世界七大奇蹟」之首
定位
北京市大興區與河北廊坊市廣陽區之間,與天安門直線距離46公裡,距首都機場67公裡。
工期
2015年9月全面開工;2019年9月25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舉行投運儀式;同日,中國聯合航空KN5631航班首航。
大家來看看充滿高科技元素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到底有多酷吧。
其實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未建完就已備受世界矚目。2016年,英國《衛報》評選出了「新世界七大奇蹟」,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位列第一。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也預測,中國這座新機場將是2019年全世界最激動人心的建築。
大
世界最大單體航站樓,總建築面積140萬平方米,體量相當於首都機場1號、2號、3號航站樓的總和。
穩
世界最大單體隔震建築,能抗八級地震。
強
航站樓屋蓋可抵禦17級特強龍捲風。
高顏值
航站樓形如展翅的鳳凰,「翅膀」是五個指廊,每個指廊末端都是一座充滿中國風的「空中花園」。
高難度
航站樓鋼結構複雜,空間跨度大,屋頂為自由曲面,面積相當於25個足球場,僅用 8 根 C 形柱作支撐,8000多塊玻璃不重樣。
高效率
旅客可自助值機、自助託運、一證通關、刷臉登機,值機不超過10分鐘,安檢不超過5分鐘;還有機器人幫忙停車、拿行李。
超便捷
全球首座雙層出發、雙層到達的航站樓,也是全球首座高鐵地下穿行的機場航站樓。從航站樓中心步行到82個登機口的任何一個都不超過8分鐘。機場還開通了6條巴士線路,連通四條高速。
最綠色
航站樓內60%區域天然採光,燈光可自動調節;場內通用車輛100%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最高;機場高速採用的融冰雪材料大幅減輕對環境和橋梁結構的破壞。
從正式投運至10月30日,大興國際機場已運送旅客超過40萬人次。10月27日起,民航進入冬春航季,在此期間,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運營航空公司將達到15家,預計開通119條航線,將運送旅客約539萬人次。
高顏值的大興國際機場也成了新「網紅打卡地」,國慶期間吸引了超50萬人打卡觀光。
由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