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愉快的周五,今天討論的問題是——
emmm……對於咱們人類來說,更真實的情況可能是——
怎麼好吃怎麼吃。
這可能是因為,對於處在食物鏈頂點的人類來說,由於現代養殖、畜牧等行業的發展,需要親自捕食的情況已經大大減少,所以可以在吃法上有更多選擇,當然絕大多數情況下不會直接吃。
然鵝,對於動物界的其它捕食者來說,選擇殺死獵物後再吃,還是直接活吃,更多時候還要看獵物的意思,以及現實情況——即是否能安全地享用獵物。
那麼如何讓獵物降低甚至喪失反抗能力,以保證自身不被「反殺」,可能是捕食者的最終追求。
然鵝,在自然界中,雖然被吃的獵物最後大多免不了一死(吃都吃了),但和大家通常的認知不一定相符的是,捕食者並不都需要以「殺死獵物」為終極手段。
因此,下面需要先探討一下「捕食」的概念。
捕食(predation)屬於生物間的相互作用,通常可看作是一種生物以另一種生物的全部/部分為食,前者為捕食者,後者為獵物。
而廣義上的「捕食」可以分為 3 種類型,分別是:
一般認知中的「捕食」
寄生
植食
植食性動物的捕食,部分情況下可能為吃掉整個植株;但其餘情況下,這些動物只吃植物的非要害部分或營養器官,對植株的生長、存活通常沒有重大傷害,因此下文不作討論。
那其它的捕食行為,又是什麼情況?
動物捕食是否將獵物殺死,可能取決於力量、體型等方面的差距:有被反殺風險的,更可能使致命手段;而絕對優勢明顯的,怎麼方便怎麼來。
看過《獅x王》的童鞋,應該不會對鬣狗感到陌生——在印象中這種經常成群出現的掠奪者,好像經常吃人家獅子吃剩的獵物?
然鵝,雖然斑鬣狗經常被誤認為是「跟在大型肉食動物身後清理殘羹的」食腐動物,它們很多時候會捕食新鮮的獵物,其中還不乏大型的有蹄類獸群等「硬骨頭」,捕食技巧十分熟練,而食腐只是它們其中一種選擇。
它們會結成 5 只以下的小型隊伍,在有蹄類獸群中穿梭;一旦鎖定了狩獵的對象,它們可以追逐幾公裡,獵物的速度能達到 60km/h。
斑鬣狗的咬合力很強,咬一口接近 80kgf/cm2;而它們常用的一套「獨門絕技」,就是「掏肛」——襲擊獵物相對脆弱的敏感部位,使其失去行動能力。
用這種非常手段可能是因為,非洲草原上的有蹄類雖然是吃素的,但又並不是吃素的(大霧)——例如皮糙肉厚一雙大角的非洲野水牛。
斑鬣狗通常都只敢挑體型小的牛犢,或是戰鬥力相對較差的孕期水牛,成功捕獵成年非洲野水牛的記錄較少。
非洲野水牛
因此,對於斑鬣狗等捕食者來說,在面對大型獵物的時候,自身有被反殺的風險;而掏肛是為了能迅速使獵物失去反抗能力,而選取的最佳策略之一。
至於殺傷的程度,很難由此得知。
此外,為二刺螈的童鞋所熟知的 FSN 男主角土狼(大霧)——鬣狗科下,土狼亞科的冠鬣狗,實則並不以捕獵(大型)哺乳動物為食,而是吃白蟻等昆蟲及其幼蟲。
土狼的捕食方式,通常是用長而粘的舌頭將地上的白蟻等昆蟲「舔」——真實的舔狗(大霧)。
在這種懸殊的差距之下,土狼並不需要一隻只確認白蟻的狀況,畢竟它們一晚可能捕食多達 25 萬隻白蟻。
說到寄生生物,喜愛二刺螈的知友(又來……)可能會想到某「胡來的右手」:可以變成刀等各種玩意,可謂是生活小幫手。
對於這類寄生生物來說,它們更愛「吃新鮮的」:這類生物通常比宿主小得多,宿主存活時間長的,對它們可能比較有利。
例如一種偏側蛇蟲草菌(Ophiocordyceps unilateralis),會利用孢子感染北美的木螞蟻(Camponotus castaneus)。
當它們感染後,大腦外的其它部位會被控制,並被迫爬到植被頂部。螞蟻死亡後,這類真菌的孢子再更廣泛地傳播。
中國也有這類真菌,常見的形式為冬蟲夏草(Ophiocordyceps sinensis)。
冬蟲夏草烏雞湯 | By Kent Wang from Austin, TX, USA - Soup with black-skinned chicken, seahorse, cordycepsUploaded by Tomchen1989, CC BY-SA 2.0
有一種魚蝨(Cymothoa exigua)會從魚的腮部侵入,切斷魚舌的血管使其萎縮,自身再充當魚的舌頭,以魚的血液、黏液等為食。當魚死亡時,它們會從口腔中離開。
成為小丑魚舌頭的魚蝨……有點可愛?| By Christian Gloor from Wakatobi Dive Resort, Indonesia - A dentist nightmare, CC BY 2.0
對於這些寄生生物來說,在它們的捕食(寄生)過程中,宿主有可能因此而死,但殺死宿主並不一定是必須的。
當然,一些被寄生的動物也有自己的驅蟲方式;比如在坦尚尼亞的馬哈勒(Mahale)生活的黑猩猩,可能會吞食一些葉片,以驅除自身體內可能含有的結節線蟲(Oesophagostomum.spp)。
動物界的捕食是否需要將獵物殺死,可能取決於雙方實力差距、是否會被反殺等方面,並不是絕對的。
而在真實的動物界裡,捕食者與獵物的關係,正如尼採說過的一句話:
「凡不能殺死我的,終使我強大」。
ps:老闆說,「在看」滿 30 就請本 36 喝奶茶,拜託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