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草原上,能把愛挑事兒且敢虎口奪食的非洲"二哥"鬣狗嚇到一屁股坐在地上的動物,怕是只有非洲野狗了。
鬣狗無恥,碰上非洲野狗,可謂是棋逢對手。鬣狗喜歡掏肛,哎,就這麼巧,非洲野狗也是,喜歡瞄準柔軟的腹部和臀部,將獵物的內臟掏出,繼而將其殺死。但是,非洲野狗更會打配合, 團隊的戰術無敵,所以當鬣狗遇上人多勢眾的非洲野狗,只有保命要緊,畢竟,它可不想被掏肛,腸子被拽的到處都是。
非洲野狗身材屬於精瘦型的,雖瘦肌肉卻發達,70—80釐米左右的身高,身長大約一米,體重一般是五六十斤,腳趾只有四個,比其他犬科類動物少一個。非洲野狗的皮膚比較花哨,跟整了個紋身一樣,黑一塊、黃一塊、白一塊,因而非洲野狗又叫"三色豺"。這些黑黑黃黃的花斑可個個都是私人訂製,絕對不會出現撞衫的尷尬情況。
非洲野狗的耳朵很像狐狸,又大又圓,既可以幫助身體散熱,又可以聽到細微的聲響。它們的叫聲也很具有迷惑性,有時像貓,有時像鳥,極容易混淆獵物們對聲音的判斷。
非洲野狗是群居動物,每個群都由一對首領夫婦帶領大概40名左右的成員,極少出現個別落單的情況,強大的團隊協作力,使得它們的整個種群都呈現出一派秩序井然的祥和景象。
非洲野狗按能力分工明確,各司其職。比如勇猛的野狗加入狩獵大軍,為家人帶回食物,而捕獵能力較弱的就留在家裡看護一家老小,時刻保持警惕,以便及時把潛在的危險通知給外出狩獵的野狗。
同時,在這個種群裡,幼崽也十分受重視,會有專門的野狗充當保姆,日常工作就是陪幼崽玩耍,看護它們以防被敵人發現抓走,就連帶回來的食物也是首領的孩子先吃,"幼崽為先",這是規矩。
當然,病號也需要被照看,沒想到吧,還有專門的"狗醫"來負責照顧受傷的野狗。"狗醫"幫病號舔舐傷口,加速癒合,還要幫助病號進食。除了這些職能劃分,非洲野狗這個團體基本不會發生衝突,每天醒來第一件事就是彼此之間搖尾巴、舔臉、蹦蹦跳跳等來互相問候增進感情,這樣還怎麼打的起來架?
非洲野狗團隊協作的捕獵方式也是無往不利,成功率極高。比如在追擊獵物時,體格健碩的野狗集中在中間保存體力,耐心等待兩側的野狗追擊消耗獵物的體力之後,再一躍而出,給予致命一擊。獵物被撲倒後,其他野狗立馬一擁而上。
現今,隨著棲息地的減少和弱肉強食的競爭,以及最主要的人類活動的影響,非洲野狗正在瀕臨種群滅絕的困境,許多其他野生動物物種的情況也同樣正在惡化。我們需要及時重視起來並採取措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