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挨過打嗎?你摔過跟頭嗎?你打過針嗎?當你遭遇這些事情的時候,你是不是痛得嗷嗷叫?或者有人覺得沒怎麼疼?一樣的傷害對於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候,疼痛可以非常不一樣。
人為什麼會感到疼痛?
當身體出現損傷,遍布皮膚、組織器官的感受器通過神經纖維將受傷信息傳遞給人體的統治器官——大腦。當大腦接收到這個信息時,人就會產生相應的痛感。痛感提醒人們:此處有危險,及時躲避!
在神經通道上,信息的傳遞速度非常快,最高速度可達120米/秒,相當於火車的速度,因此人體幾乎察覺不到信號傳遞的時間差,當我們被針扎到時,我們的刺痛和縮手反應幾乎同步發生。
你真的很疼嗎?
不同人的感受器和大腦對疼痛的識別是存在細微差別的,因此儘管有時我們遭遇了同樣的「刺激」,但我們所感受到的疼痛可能是不完全相同的。其實打針時產生的疼痛和用力鼓掌時產生的疼痛都在相同的疼痛範圍內,可我們很多時候還是覺得打針更痛,這是因為恐懼和焦慮會放大人的痛感。
因此,當我們身體產生疼痛時,不要害怕,不要驚慌,冷靜面對,這不僅會使我們的疼痛得到一定的緩解,還能更好地幫助醫生診斷我們的病情或受傷情況。
看不見損傷的疼痛
並不是所有疼痛都是因為身體出現傷病,神經性疼痛就是一種無傷之痛,它是由身體內部的神經系統發生錯誤或紊(wěn)亂引起的。有的人疼痛交加,但身上卻沒有損傷,那他遭遇的可能就是神經痛。
三叉神經痛和帶狀皰(pào)疹(zhěn)後神經痛是世界上最痛的兩種病,而神經性疼痛大多數是慢性疼痛,即疼痛持續時間長,且在短時間內較難痊癒,需長期治療緩解。
除了神經性疼痛,心理性疼痛也是一種無傷之痛,但是它比神經性疼痛更加複雜。當人的心理遭遇巨大起伏或承受過大壓力時,即使身體十分健康,神經系統也沒有問題,有些人還是會產生巨大的痛感。
如何評估疼痛?
疼痛是個人的感覺,當你遭遇疼痛時,別人如何才能切身體會到你的疼痛呢?科學家設計了一些工具來幫助人類了解疼痛的級別,如視覺模擬量表、面部表情量表、數字評定量表等。
在醫院,通過這些疼痛評估工具,醫生和護士可對患有慢性疼痛或手術後產生疼痛的病人採取相應的治療和護理手段,比如醫生會針對他們的疼痛感受,給予他們相應級別的止痛劑。
面部表情量表
這個疼痛評估工具通過六張從微笑到流淚的面部表情幫助人類表達疼痛,我們可根據所遭受的疼痛選出最為匹配的表情。它主要用於3~6歲的孩童、老年人和無法清楚表達的人。一般而言,媽媽生你時的疼痛級別可達到第9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