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會感覺疼痛嗎?

2020-11-23 網易

網易探索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 魚會感覺到痛嗎?這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多數人認為像魚類這樣的冷血動物是沒有痛覺的,在他們看來,只有那些在腦部有新皮質的動物才會有疼痛感。魚類真的沒有痛覺嗎?要證明這個問題很難。首先,魚類不像小狗那樣可愛有趣,因此不能像小狗那樣從人們那裡得到很多的同情。其次,魚類不能像小狗那樣叫,因此也就不能告訴人們它們是否感覺到疼痛。第三,如果魚類能感覺到痛,那麼是疼痛還是反射?比如一條魚咬鉤,它的反應是因為疼痛還是因為反射呢?魚在熱水裡煮時會不會覺得痛?有人認為魚的大腦比較簡單,所以不能感覺疼痛,有人認為疼痛是一種自然的生理反應,魚也會有。魚到底能不能感覺疼痛?讓我們聽聽科學家怎麼說。

在一次美食雜誌上,大衛-福斯特華萊士(David Foster Wallace)問了讀者一個問題:「你們有想過龍蝦的感受嗎?」。一年一度的龍蝦節開始了,讓我們探討一下可憐的龍蝦從河裡到餐桌上的歷程。龍蝦被捕撈回來要被飯店老闆放在儲魚箱裡,然後廚師用鑷子把它們夾出來。等待它們的是在鍋裡煎煮,更殘忍的是聽著它們嗞嗞嗞的聲音,仿佛在進行最後的告別尖叫。龍蝦是不是感覺疼痛?撇開任何擬人化的想像,讓我們探討事實的真相。煮龍蝦的人是不是很殘忍?用這種方式來懲罰捕獲的龍蝦。疼痛是一種痛苦的經歷,尤其是當受疼痛的生物體無法發洩出來。有些哺乳動物,如您的狗或貓,疼痛時會加重呼吸,保護受傷處,魚呢?

在華萊士提出上面那個問題之前,生理學家琳-史奈頓(Lynne Sneddon )曾就這一問題的研究引起過公眾的關注。史奈頓將她的研究結果發表出來,文中表明虹鱒魚能夠感知疼痛。以往對魚是否會感覺疼痛的研究只是針對軟骨類,比如鯊魚。她的作品是科學家第一次對硬骨魚的疼痛感的研究。更確切地說,史奈頓在虹鱒魚的嘴唇上發現58個58個特殊的感受器,有些感受器對一種刺激有反應,而有些感受器則對多種刺激有反應。人類的痛覺感受器可以同時對熱和化學刺激有反應,虹鱒魚也一樣,在58個感受器中,有22個感受器可以歸類為痛覺感受器。實際上,在顯微鏡下,這些感受器與人類的痛覺感受器極其相似,能將信號傳遞到大腦。所以,虹鱒魚擁有感覺痛覺的物質基礎。

史奈頓將蜂毒和乙酸分別注射到虹鱒魚的嘴巴裡,虹鱒魚表現出反常的行為,比如在容器底部的礫石上磨鼻子,搖晃身體等。最後 ,他給予虹鱒魚止痛劑嗎啡,很快,這些魚的行為變正常了。既然注射液讓虹鱒魚有不適感,史奈頓得出結論,虹鱒魚的反應不僅僅是反射性的,而是它們真的有疼痛感。受刺激後它們的反應跟我們人類一樣——首先是躲避,之後是異常行為,最後給予止痛劑後就變正常了。

這項研究結果被漁業和其它科學家接受的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有的人持反對意見,認為魚的大腦較簡單,缺乏感知疼痛的能力。另一些人認為這是魚處於危險環境時的自然反應。動物權利倡導者認為這是禁止濫捕濫殺魚類的一個比較好的理由。總之,各有各的說法。

我們都知道,疼痛讓人很不舒服,使我們縮手縮腳或流眼淚,體內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讓我們感覺疼痛,做出反應?據國際疼痛研究協會的研究表明,疼痛是一種雙重的經歷。首先,在這過程中,你的神經系統與你的大腦有一個交流的過程;其次,我們的情感不同決定疼痛感受因人而異。疼痛到底是怎樣產生的呢?長時間以來人們對此一直感到迷惑不解。後來科學家們經過反覆試驗和摸索,提出了一些理論,才使人們到此有了初步的認識。

以約翰·博尼卡為首的科學家,是根據人體神經系統的化學原理來闡明疼痛產生的過程的:當人體某部位受傷後,會立刻釋放出一些化學物質,同時產生疼痛信號。釋放出來的化學物質主要是:用來傳遞疼痛信號的P物質、前列腺素和遲延奇諾素。它們會刺激神經末梢,使疼痛信號從受傷部位通過特殊傳導通路傳向大腦。博尼卡認為,含有阿司匹林的藥物和撲熱息痛等止痛藥之所以能減輕疼痛,是由於它們能抑制人體前列腺素的產生,臨床上常用於治療某些疼痛症。

雖然疼痛不好,但疼痛是我們的一個生存工具。想想看,當你不小心把你的手放在很燙的火爐上,你會立刻感覺疼痛從而收回手臂。從這一意義上說,疼痛保護了我們。它告訴你,你的身體正處於危險中,應立即遠離危險,得到安全。我們體內的傷害感受器細胞通過中樞神經系統將疼痛感傳送到我們的大腦。研究結果表明,其它的哺乳動物類動物,如鳥類和魚類也有傷害感受器。魚也有傷害感受器,所以當它們受到外界侵害時,也會感覺疼痛。

有些人持反對意見是因為他們認為魚缺乏一種叫做大腦皮層的結構元素-感覺疼痛的必備的物質。雖然魚的大腦比我們人類的簡單得多,但它們交不是無意識地在水中遊來遊去,類似打或逃反應,魚在危險中體內會釋放一種化學物質。像四足動物一樣,魚體內同樣有痛覺神經,來保證它們避免侵害。

然而,很少有證據證明,魚也像人那樣對疼痛作出反應。疼痛就像我們身體的一種天然保護方式,儘管是一種不良好的感覺。疼痛會刺激我們大腦中的扁桃體,從而形成痛苦的記憶,正因為如此,大部分小孩子只摸一次火爐就不敢摸了。魚的大腦中也確實含有扁桃體式的複合物,但它只是發出進攻行為而不是表現出害怕,但同樣會形成感覺記憶。例如,鱒魚可以根據經驗避免落入網中。

即使魚能感覺疼痛,也沒有必要像人那樣賦予感情,感情是人類獨有的。水產業已經發布抓放政策,降低魚類無謂的死亡。有些漁夫用無倒鉤的魚鉤來釣魚以減少魚掙扎的時間。至於龍蝦,廚師會快速地在它們眼睛處砍一刀,而不是活生生地把它們丟進滾水裡煮。這一問題已成為一個道德問題來爭論。有些人不知魚的痛苦隨意地釣魚殺魚,而另一些人則鄙視別人釣魚,他們認為這是我們人類對另一種生命的殘害。您認為哪一種觀點對呢?現在有一點是大家公認的:無論是魚、家禽或動物,都會有疼痛感。(小爾)

本文來源:網易探索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某些「低等的」脊椎動物也知道疼痛嗎,疼痛的定義是什麼?
    神經生理學家認為,疼痛是由疼痛終末傳遞的神經衝動通過脊髓丘腦束投射到皮層感覺分析區而產生的感覺;神經生化學家認為,疼痛是神經細胞膜代謝變化和神經遞質變化的結果;實驗心理學家傾向於認為疼痛是由超過痛閾的刺激引起的;臨床心理學家傾向於認為疼痛是由超過痛閾的刺激引起的。人們認為疼痛不僅是與刺激有關的感覺,而且是一種主觀的個體特徵,更與心理活動有關。
  • 李大毛:「魚感覺不到疼痛」釣友反駁,魚開膛後拼死掙扎怎麼解釋
    魚身上有兩大謎團,一個是否存在記憶,一個是否有痛感。關於魚記憶的話題,著名詩人徐志摩是不可忽略的人物,他在名篇《阿詩瑪》中寫道「傳說魚的記憶只有7秒,七秒後便不記得,每一寸遊過的地方,又變成了新天地……」詩的意境令人深思,魚的記憶只有七秒的說法,也隨著詩句的廣泛流傳被人熟知。
  • 魚能感受到疼嗎?研究表明,它們和大多數哺乳動物一樣對疼痛敏感
    魚會感覺到疼嗎?這個問題時常會出自兒童之口,通常他們得到的答案都是:不會。但是,最近利物浦大學生物獸醫學博士琳·施奈頓(Lynne Sneddon)的研究表示,魚類與大多數哺乳動物一樣,有著能夠對疼痛作出反應的神經系統。
  • 人為什麼會感到疼痛?如何評估疼痛?
    你挨過打嗎?你摔過跟頭嗎?你打過針嗎?當你遭遇這些事情的時候,你是不是痛得嗷嗷叫?或者有人覺得沒怎麼疼?一樣的傷害對於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候,疼痛可以非常不一樣。人為什麼會感到疼痛?你真的很疼嗎?不同人的感受器和大腦對疼痛的識別是存在細微差別的,因此儘管有時我們遭遇了同樣的「刺激」,但我們所感受到的疼痛可能是不完全相同的。其實打針時產生的疼痛和用力鼓掌時產生的疼痛都在相同的疼痛範圍內,可我們很多時候還是覺得打針更痛,這是因為恐懼和焦慮會放大人的痛感。
  • 魚是否會感覺到痛?拿虹鱒魚來做實驗,得出的結論讓人深思
    魚是否會感覺到痛?拿虹鱒魚來做實驗,得出的結論讓人深思文/猿飛日月相信我們很多人都吃過魚,魚這種動物確實是人人愛吃的,甚至在我國很多地方都流行過這樣一句話,會吃魚的人聰明,相信我們很多人也看過父母殺魚,他們在殺魚的時候,會先用菜刀將魚鱗刮掉,然後開始大刀闊斧起來,這時候魚類總會在人類的屠刀之下,疼的活蹦亂跳,若是有小孩在旁邊
  • 日本人切生魚片時,活魚會不會感到疼痛呢?
    但是小吳最近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日本人最喜歡吃的生魚片切肉的時候,活魚會不會感到疼痛呢?日本人愛吃生魚片是出了名的,甚至連很多國家都被日本帶著帶吃生魚片了。    有些日本廚師為了證明自己的刀工有多精湛,在切下魚肉之後,會直接把魚給丟回到水裡面
  • 魚會痛苦嗎?
    我拿起魚,大喊道:孩子們,晚餐到手啦!這時,我的女兒Skye大哭起來,求我放了那條魚。我試圖逗她開心,無果。我向她保證魚真的不會感覺痛,我從小就這麼釣魚,它們只是魚,就像遊泳機器;Skye不相信。你會繼續問這些蟲子也有福利權嗎?甲殼動物也有嗎?鼻涕蟲也有嗎?如果魚類沒有的話,鳥類為什麼有呢?有沒有生物基礎讓我們劃一條界限呢?
  • 爭議不斷:魚可以感受到痛苦嗎?
    很多人說魚的記憶只有7秒,我們也常常認為魚沒有記憶,沒有感情,不會感到痛苦。而事實上,魚和人類一樣,有同樣的神經和引起感覺的化學物質。越來越多的實驗表明,魚確實可以感覺到痛苦。科學界關於這個話題的爭論非常激烈。2016年,科學期刊發表了澳大利亞神經科學家布萊恩·基(Brian Key)的論文《為什麼魚感覺不到疼痛》。
  • 螃蟹能夠感覺並記住疼痛
    據美國《科學》雜誌在線新聞報導,最新的研究表明,這種甲殼綱動物能夠感覺並記住疼痛之前的研究發現,動物具有逃避傷害的本能,而螃蟹對疼痛的反應可能更為複雜。研究人員在3月27日出版的愛思唯爾期刊《動物行為》雜誌上報告了這一研究成果。與對照組相比,在接受過電擊後,生活在貝殼中的寄生蟹(如上圖)更不願意離開它們的家,這意味著甲殼綱動物能夠評估它們感到的疼痛水平。此外,那些曾被打敗的寄生蟹會更快向新主人讓出它們的家,這說明它們記住了曾經的傷害。
  • 針灸會感到疼痛嗎
    針灸的是否有疼痛的感覺取決於兩個方面,一個是醫生,另一個是病人。 一般來說,針灸刺入*後會產生酸、麻、脹、重、疼等感覺,這些都是針刺得氣的反應,是好的表現,是檢驗本次針刺是否「合格」的一個指標,如果針入*後沒有任何感覺,那說明這次針刺是「不太合格」的,這個醫生的針刺手法是值得懷疑的。
  • 沒有心臟病,卻感覺心前區疼痛、呼吸困難,可能是心臟神經官能症
    有位朋友和華子說,她總是心動過速,心前區偶爾還會疼痛,同時感覺呼吸困難,四肢發麻。她認為自己的心臟出了問題,但去了醫院檢查心臟很多次,得出的結果都是正常。醫生說她可能是心臟神經官能症,並建議她去心理門診治療。她問華子,難道是她的精神出了問題,真的要去看心理醫生才可以嗎?
  • 國外都流行水中分娩,會不會嗆到胎兒?真的有助於減輕疼痛嗎?
    不過孕媽好像也沒有那麼的疼痛,那麼是不是孕婦都可以選擇水中分娩?這種分娩方式真的有助於減輕疼痛,會不會嗆到胎兒呢?什麼是水中分娩?這種分娩方式是讓孕媽呆在分娩池裡面,池子裡面放入溫水,通過水的溫熱以及自身的浮力幫助產婦更好的生產,減少疼痛。水中分娩真的能減輕疼痛嗎?女性月經的時候,很多都會選擇暖水袋放在腹部,這樣可以很好的緩解疼痛。
  • 機器人的新技能:從修復身體到感覺疼痛
    有些人在想到機器人的時候,會有一種深深的恐懼感,害怕人類無法阻擋這些機器最終統治世界。當然,機器人現在還不具備這樣的能力,不過在2016年,它們確實學會了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新技能,包括捕獵和感知疼痛。這種機器人能實時鑑別並追蹤目標,這在與人類和周圍環境互動的過程中至關重要研究者嘗試賦予機器人以疼痛的感覺,這或許對它們和人類來說都是好事。
  • 研究人員開發出可以「感覺」疼痛的電子皮膚
    玩懂手機網 9 月 8 日資訊,創建人造皮膚的概念並不新鮮,讓這些皮膚 「感覺」 或者接觸到什麼東西也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最近 RMIT 的研究人員又在這些基礎上前進了一步,開發出了可以明顯帶來疼痛感的電子人造皮膚。
  • 「健康」最美中醫|認識疼痛,遠離疼痛
    日常生活中我們會遇到的疼痛疾病,例如肩頸腰腿疼、三叉神經痛、帶狀皰疹以及面癱、風溼關節痛等各類與疼痛有關的疾病。那麼您了解疼痛嗎?認識疼痛嗎?我們如何更好的應對和預防疼痛?但久治不愈的頑固性疼痛則會轉變成慢性疼痛,而慢性是一種病,會給人體帶來嚴重危害。國際醫學界將疼痛列為繼「呼吸、脈搏、血壓、體溫」之後的第五大「生命體徵」。我不知道大家面對疼痛會怎麼樣,就拿我自己來說,如果是可以忍受的,可以通過時間,緩解的,我會選擇「忍」,這種做法對嗎?
  • 魚會不會感到疼?許多人認為魚類沒有痛覺,但這不是關鍵
    對釣魚愛好者來說,魚不過是一種獵物,就算用鋒利的魚鉤刺穿了魚嘴,似乎也沒有什麼。因為我們並沒有看到魚有痛苦的感覺。那麼在科學層面內,魚在受到傷害的時候,到底會不會感到疼呢?實際上,直到今天科學家也無法定論。子非魚,安知魚之疼?
  • 為什麼世界上最有毒的植物會引起嚴重的疼痛?
    但是您知道澳大利亞的自然環境也充滿了有毒植物嗎?舉個例子,Gympie- gimpy樹(Dendrocnide moroides),這會給每個觸摸它的人帶來巨大的痛苦。人們將這種疼痛描述為酸灼傷和電擊的混合物,這些可怕的感覺可能持續一個月或更長時間。而且甚至止痛藥也無法緩解這種疼痛。
  • 病人做手術時醒了,會感到疼痛嗎?基本不會
    有些人就會猜想,假如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從麻醉狀態中醒了過來,會感覺到疼痛嗎?這恐怕是很多人都猜想過的一件事。我們都知道,患者在進行手術之前,要進行各種各樣的檢查。這些檢查一部分是為了查明病因,確定手術方案。還有一部分就是將數據反饋給麻醉師,並結合手術來對病人安全的麻醉。
  • 基因突變,這個71歲老奶奶感覺不到任何疼痛,部分遺傳給了兒子
    據英國《每日郵報》3月28日報導,來自英國因弗內斯郡懷特布裡奇市的71歲老奶奶喬·卡梅倫,一直過著沒有痛感的生活,分娩時沒有疼痛感,割傷了自己也毫無知覺,甚至吃辣椒她覺得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倫敦大學的哺乳動物感覺遺傳學博士詹姆斯·考克斯及其團隊,對卡梅倫進行了基因檢測研究,結果發現她有兩種DNA突變,其中一種特殊的基因會降低疼痛感和焦慮感,而這種基因突變的可能性只有百萬分之一。
  • 世界上最毒的魚-石頭魚,你吃過嗎?
    石頭魚,你知道嗎?世界上最毒的魚,因為長的身上的刺像玫瑰花刺一樣,並且有毒,所以他有一個很美的學名「玫瑰毒鮋」,它的「致命一刺」被描述成為給予人類最疼的刺痛。石頭魚的保護色與海底完美融合,堪稱世界偽裝能力最強的七種動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