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會感覺到疼嗎?這個問題時常會出自兒童之口,通常他們得到的答案都是:不會。但是,最近利物浦大學生物獸醫學博士琳·施奈頓(Lynne Sneddon)的研究表示,魚類與大多數哺乳動物一樣,有著能夠對疼痛作出反應的神經系統。
施奈頓的研究成果引起了人們對於如何捕撈和殺死魚類的討論,有些人質疑由於魚類特殊的腦部構造——它們的前腦是單層的,所以不會像人類以及其他大腦複雜的脊椎動物那樣感受到疼痛。
但是,施奈頓在研究中發現,水生脊椎動物寧願選擇沒有食物,也不會去往危險區域,而且這種遠離危險的時間往往能夠長達數十天。比如,金魚一旦在水箱中的某個區域受到電擊,便會避開這個區域,即使在這個過程中被餓死,也不願冒著再次遭受電擊的危險獲取食物。另外人們在釣魚時,魚難以上鉤也與魚觸碰魚鉤後受傷疼痛有關,魚類不會因為食物而選擇再次被刺痛。
施奈頓還表示,在對魚類的觀察中她發現了魚的一個特殊行為,即當魚受傷後,它會在一些物體上摩擦身體,「這似乎是一種自我療愈和撫慰。」就像人在碰到腳趾後,會有一個下意識的動作,就是立刻握住碰傷或者擦傷的位置,這是一種本能,對於魚類來說,受傷後摩擦身體就是有著同樣效果的本能反應。
魚類感受到疼痛時,還會呈現出許多行為上的細微變化,比如減少進食和活動,但是給予魚類一定量的止痛片後,這種行為便會消失。當魚唇受到刺激或者刺痛時,它們會碰觸魚缸內壁,同時將嘴貼近魚缸的缸面。斑馬魚日常生活生活的水溫為20到23攝氏度,當它們被放置在溫度稍高的水中時,斑馬魚會十分躁動,但是在水箱中添加了止痛片後,斑馬魚又恢復了正常的遊動。
所以,施奈頓博士認為,從魚類在受傷後的行為和其對止痛片的反應看,魚確實能夠感受到疼痛。事實上,目前哺乳動物能夠對疼痛做出反應是普遍認可的結論,因為在他們的皮膚、骨骼和肌肉中都發現了能夠感知疼痛的神經。但是,即使像施奈頓所說,魚能夠感受到疼痛,其他研究者們還是對魚類能夠感受到的疼痛程度表示懷疑。
一些魚類保護者根據施奈頓的結論呼籲人們應該改變對待水生脊椎動物的方式,包括捕獲方式以及食用前的處理方式,更加人道對待這些動物,但還沒有人提出更好的解決方法。
你覺得魚能感受到疼嗎?歡迎留言、分享。
請隨手關注、點讚、評論,每天一點泛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