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刺卡喉好疼!長在魚身上魚疼不疼?

2020-12-05 上遊新聞

魚類,可以說是我們餐桌上最常見的海(河)鮮。

如果你愛吃它,那你很可能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魚刺每根都尖尖的,卡到嗓子眼兒特別疼,那它們長在魚身上,魚疼不疼?

吃得真乾淨

這問題想是想過,但沒人幫你解答過吧?

我來。我來從吃魚的角度,講講魚身上的骨頭。

「 有人說

魚長那麼多刺但不會扎疼自己

是因為只有七秒記憶第一秒:啊好疼! 七秒過後:我是誰我在哪...」

骨頭硬,就會卡

魚刺為什麼會卡嗓子?因為魚刺是硬的。

注意啊,我這不是在跟你說廢話——硬質骨骼在動物分類上,是非常重要的特徵呢。

之前多次給大家科普過軟骨的鯊魚,而我們平時所說的大部分「魚」,都屬於硬骨魚總綱。

硬骨魚脊柱上的兩排「大刺」是脊柱刺,作用是支撐身體,不會穿出體外。

硬骨魚的種類超過2萬種,幾乎佔領了地球表面每一片海水和淡水水域,當然也涵蓋了絕大多數常見食用魚。

從小到幾毫米的蝦虎魚,到三四米長的金槍魚,它們都和哺乳動物一樣,有一條硬質脊柱貫穿身軀,胸腹部有兩排肋骨,腦袋由堅硬的頭骨保護,甚至還有與四肢同源的鰭條骨骼。

金槍魚的魚骨(硬質脊柱)

魚刺挺多,種類更多

大家留意一下就會發現,魚刺特別多的主要是鯉魚、鯽魚、草魚、鰱魚等淡水魚,而鱸魚、鱈魚、龍利魚等海魚就沒有小刺。

這些密密麻麻、呈「I」「Y」「卜」等各種字形的小刺,大名叫「肌間骨」(也叫肌間刺),是保守類型硬骨魚的典型特徵——所以有沒有小刺,並不是海水魚或淡水魚的區分標誌,只是因為國產淡水食用魚以保守的鯉形目為主。

同樣生活在淡水的各種鯰魚、鱒魚等,就不長肌間刺。

鯽魚、團頭魴、鰱魚、鱅魚的肌間刺

肌間刺跟脊柱並不相連,而是一根根各自安插在肌肉中,主要作用就是支撐原本鬆弛的肌肉,增強魚的運動能力。

回憶一下,當你夾起一塊鯉魚肉或草魚肉,把小刺都挑乾淨之後,是不是覺得肉的口感就變得綿軟,沒嚼勁兒了?

而像鱸魚、鱖魚等鱸形目魚類,肌肉是緊實有彈性的「蒜瓣肉」,當然不需要肌間刺了。

不過就算沒有肌間刺的硬骨魚,脊柱上下也有兩排大刺——記得小時候家裡吃帶魚時,大人們把帶魚肉吃乾淨後,跟我說:來,送你一把梳子。

組成梳子的大刺,是硬骨魚脊柱延伸出的「脊柱刺」,支撐起整個身體。

魚類遊泳時只能左右擺動身體,而沒法像哺乳動物(比如海豚)那樣上下擺動,就是脊柱結構的原因。

帶魚的魚刺(脊柱刺),排列整齊

除了脊柱刺外,魚的身體兩邊也有兩排大刺,那是肋骨。

硬骨魚的肋骨保護著胸腹部的內臟,細長堅硬,分布規律,你吃魚的時候很容易把它從魚肉當中挑出來。再加上魚腹囤積的脂肪,使得這部分的魚肉鬆軟細嫩,口感極佳。

魚頭為啥沒有鱗?

如果不想費勁挑魚刺,那麼吃魚頭也是個好選擇,尤其是長著大腦袋的鰱魚、鱅魚(胖頭魚)。

雖說魚頭裡面的肉不是很多,但含有豐厚的軟組織,熬湯之後鮮美極了。

魚頭豆腐湯

作為相對「原始」的脊椎動物,硬骨魚的頭骨不像哺乳動物這麼嚴絲合縫,而是由一堆鬆散的骨片組成。這些骨片需要大量的韌帶、筋膜等軟組織連接,正是它們和魚唇、魚腦一起造就了魚頭湯的美味。

愛吃魚頭的朋友,不妨在吸乾嘬淨魚頭之後,把吃剩的骨片收集起來洗滌乾淨,試試自己拼一拼,沒準哪年參加生物競賽就用得上呢。

網友拼出來的寶刀魚魚頭

圖片來自:百度貼吧

魚頭還有一個好,不用去鱗——硬骨魚的整個頭部都沒有鱗片,因為組成它們頭骨的骨片,本身就和鱗片是同源器官,都是由硬化的真皮結構形成。

在魚類演化史上,骨片比現代硬骨魚的骨鱗出現得更早。只是為了保護腦袋,這些骨片才保持了堅硬「大甲片」的形態,沒有變成細碎的魚鱗。

鯉魚這樣的硬骨魚頭部無鱗,頭骨的一部分是鰓蓋骨,魚鰓被其覆蓋,因此不像鯊魚、鰩魚等軟骨魚的魚鰓那樣露在體表。

魚鰭居然也是骨骼

吃魚時,最沒有存在感的部位就是魚鰭,它永遠被我們無視,甚至在後廚就被扔掉了,連上桌都莫得資格。

然而,硬骨魚活著的時候,可離不開這些運動器官。

鯉魚的胸鰭

典型的硬骨魚魚鰭分為胸鰭、腹鰭、背鰭、臀鰭和尾鰭,由細小的骨骼支撐。其中1對胸鰭和1對腹鰭,和我們人類的四肢是「同源結構」。

不過與我們的四肢不同,魚鰭與脊柱之間沒有骨骼連接,只是靠附近肌肉的力量各自為戰。

我這麼說,你就能理解它們對魚來說有多重要了吧?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看完這些魚刺引發的大病,才明白被卡過喉嚨的自己有多幸運
    出於你只想到你自己的原因(手動狗頭,這個梗可以活學活用改成諸如長頸鹿的脖子那麼長喝一口水到肚子裡會不會已經涼了等問題,用來隨時隨地槓一下朋友),更多人關於魚刺的問題將會是:被魚刺卡住的話應該怎麼辦呢?確實,從小到大幾乎每個人都不乏被魚刺卡住喉嚨的驚險經歷。吃魚的時候分心跟家人說著話,突然喉嚨一痛,才意識到不小心吞下了一根魚刺。
  • 中藥「威靈仙」專治魚刺卡喉
    吃魚時被魚刺卡喉的事情時有發生,除了「吐」,其實用中藥「威靈仙」去魚刺的效果也很好,直接煮水喝就行。除此之外,用威靈仙加熱水浸泡腿部,還可以幫助去骨刺。   河南省人民醫院中醫科楊強博士介紹,威靈仙是一種毛茛科植物的根莖,此藥性味辛、鹹、溫,有祛風除溼、通絡止痛的效果,常用於治療風溼痺痛、屈伸不利。
  • 揚州一男子排便時感到疼痛 原是2釐米魚刺卡直腸
    到醫院檢查,從直腸肛門取出一根魚刺,約兩釐米,魚刺兩頭已深深扎進肛管皮膚。原來,前天晚上,該男子吃魚時不慎將魚刺吞下,這根魚刺從口腔 「長途跋涉」整個消化道,最後卡在了肛門處。醫生提醒,平時吃飯要細嚼慢咽,吃飯時儘量避免大聲談笑。
  • 日本廚師切生魚片時,魚疼得直打滾,日本人說它根本沒有痛覺
    哈嘍,小夥伴們大家好,歡迎來到短期的分享,本期的內容說的是日本的料理,說起日本料理,除了壽司,就不得不提生魚片了。為了追求極致的美味和超高的營養,日本廚師獨創了一個最新的吃法活魚切片,在活魚身上動刀子,魚疼的直接打滾,日本人卻說他們根本沒有感覺,這是真的嗎?
  • 惠州女子吃魚後竟然要到醫院搶救,咋回事?
    「醫生,快幫幫我們,我老婆有根魚刺卡在喉嚨,弄不出來……」 傍晚時分,一名中年男子帶著妻子呂女士來到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急診醫學中心搶救室。呂女士不敢言語,也不敢轉動頭部,連走路都小心翼翼,因為一個細小動作都會讓她喉嚨刺痛萬分。
  • 一根魚刺,讓他花費50萬!醫生:喝酒不吃魚,吃魚不喝酒!
    日常生活裡,相信許多人都遇到過吃魚時被魚刺卡喉的情況。2020年5月據信息時報報導,廣東的梁先生因為誤吞了一根魚刺,付出了50多萬元的代價,甚至險些丟了性命!情況為何如此嚴重? 據報導,該名男士在家吃飯喝了點小酒,吃了鯽魚,飯後並無不適感。但到了4月10日出現了胃不舒服,他以為自己胃病犯了。
  • 魚刺卡喉到底該怎麼辦,來看看專業的解說
    魚很美味,但是吃魚的過程卻是比較麻煩且危險的,因為一不小心可能就會危及生命。周末了,聽聞女兒一家要回來,王大爺一早便去集市上挑了一條最新鮮的草魚,因為女兒最喜歡吃他做的紅燒草魚。飯間,一家人有說有笑,就在這時,王大爺不小心咽了根魚刺。按照以往經驗,大爺喝了幾口醋,想要把魚刺軟化,又吃了好幾口饅頭,想要把魚刺給噎下去,可是過了好一會也沒見效,家人都勸他去醫院看看,可是女兒難得回來一次,大爺不想破壞氣氛,於是就一直忍著。沒過多久,大爺就覺得胸痛難忍,家人急忙把大爺送進了醫院,醫生聽完病史後立馬給大爺做了CT,一看結果驚出一身汗,大爺如果再拖下去後果將不堪設想。
  • 嗓子疼耳朵疼是怎麼回事
    嗓子疼和耳朵疼是耳鼻喉科常見的就診症狀。患者常常因此到耳鼻喉科就診,這種的症狀在耳鼻喉科醫生似乎司空見慣的事情,診斷似乎就是急性咽炎並發中耳炎。這樣的症狀也是很大比例是咽喉炎引發。凡事都有意外,這些症狀其實不是急性咽炎的專利。莖突過長症候群很少有在這症狀裡被重視。
  • 愛吃魚?注意魚身上這6個部位,別吃!
    愛吃魚?注意魚身上這6個部位,別吃!魚是一種好食材。它是蛋白質的優質來源,脂肪含量不高,還含有不飽和脂肪酸。但是,魚身上一個部位千萬碰不得,比砒霜還毒,還有6個部位,一定要少吃,最好從今天開始別再吃了!
  • 這裡疼,那裡疼,全身都疼,學會這一個動作,你就不疼了!
    頸椎疼、腰疼、膝蓋疼在中老年人群中很常見,現在越來越偏愛年輕人。頸肩部疼痛,頭暈、耳鳴,走路發飄……這些困擾讓人煩不勝煩。今天,就送您一套「止痛操」,一起來學一學吧!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很多時候,一個部位疼,按揉一下會減輕許多。人們常說「有痛便是穴」,其實,平時我們疼痛的部位即是穴位,叫做「阿是穴」。它沒有固定位置,哪裡有疼痛它就出現在哪裡。哪裡疼,就按按哪裡。激活經絡,恢復氣血運行,疼痛症狀會明顯減輕。
  • 魚會不會感到疼?許多人認為魚類沒有痛覺,但這不是關鍵
    對釣魚愛好者來說,魚不過是一種獵物,就算用鋒利的魚鉤刺穿了魚嘴,似乎也沒有什麼。因為我們並沒有看到魚有痛苦的感覺。那麼在科學層面內,魚在受到傷害的時候,到底會不會感到疼呢?實際上,直到今天科學家也無法定論。子非魚,安知魚之疼?
  • 武漢女子魚刺卡喉硬吞飯 食管被扎穿
    荊楚網消息(通訊員 尹茜)近日,武漢市普仁醫院耳鼻喉科收治一名42歲的女性患者,她吃魚時不小心誤吞下一根魚刺,於是便硬吞饅頭、飯糰,結果導致魚刺扎穿食管,不得不頸外切開取物。  據了解,王芳(化名)家住青山,11月29日在家吃晚飯時,不小心將魚刺卡入喉中,由於不知魚刺大小,王芳第一反應便是趕緊吃東西咽下去,於是強忍著喉部疼痛硬吞了幾大口飯糰和饅頭,王芳原想著也許等兩天魚刺下去了就好了,誰知疼痛感不減反增,到後來不僅吃飯連吞口水時都感覺到有異物感,於是才到醫院做檢查。
  • 吃了冬瓜燉魚湯,佛山一女子小腸被魚刺刺穿!主診醫生:她算是幸運的
    日前佛山一女子晚上睡覺時疼痛難忍沒想到作祟的竟是長度超4cm的大魚刺刺穿小腸!1月12日,南海區第九人民醫院(下簡稱南海九院)收治的一名腹痛患者,最後發現竟然是一根4釐米的長魚刺「刺」穿小腸,目前魚刺已取出,患者沒有生命危險。
  • 協和科普 | 宅家做魚割手,吃魚卡刺?緊急處理辦法請收好!
    油煎、清蒸、紅燒、醋溜、武火炸、文火燉…… 大快朵頤之時市民朋友們一定要注意殺魚刨鱗,開膛剖腹需謹慎避免小有閃失,造成手部外傷吃魚時也應當細嚼慢咽,以免魚刺卡喉今天協和專家就來為大家支招疫情期間,意外割傷了手
  • 揭穿吃魚的4大謠言!你曾經信過幾條?
    魚眼中含有n-3系多不飽和脂肪酸,對視網膜有幫助,但含量很低,起不到明目作用,加上口感那麼差,就別為難寶寶了。再說魚腦,其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質,DHA含量也不高,還是重金屬的聚集地,所以就別吃了。謠言2 吃魚皮會重金屬中毒錯!魚皮口感爽滑,有些寶寶很喜歡吃。但傳言說:魚皮容易被重金屬汙染,給娃做魚時要去除。
  • 魚刺卡喉後,他做了個開胸手術才取出來
    吃魚,卡住了患者老林是半夜在兒子的陪同下來到急診的。來這裡之前,他已經跑了好多家醫院。老林今年 50 多歲,湖北鹹寧人。兩天前,家裡吃了一次魚,他不小心吞下一根魚刺,卡在了喉嚨裡。卡住後,他也沒放在心上,只是按照土辦法,吞了兩口飯。
  • 魚能感受到疼嗎?研究表明,它們和大多數哺乳動物一樣對疼痛敏感
    魚會感覺到疼嗎?這個問題時常會出自兒童之口,通常他們得到的答案都是:不會。但是,最近利物浦大學生物獸醫學博士琳·施奈頓(Lynne Sneddon)的研究表示,魚類與大多數哺乳動物一樣,有著能夠對疼痛作出反應的神經系統。
  • 魚刺卡「喉」,有多嚴重?
    魚刺卡「喉」,有多嚴重?大部分人都有被魚刺卡到的經驗。在社交網絡蓬勃興盛的今天,各種特殊病例也被當做賣點不斷傳播,「卡魚骨結果大動脈破潰出血致死」之類的故事屢見不鮮。聽得多了,很多人難免有談「魚」色變之勢,來門急診的不少患者會糾結「卡在裡面不會感染了吧」「我不會也卡在主動脈上了吧」,即使醫生反覆解釋也未必能疏解。
  • 男子誤吞3釐米魚刺險喪命 醫生:喝醋等偏方不科學
    將異取出後發現是魚刺,隨即,醫生為他進行了穿孔腸壁修補。  朋友聚會 吃魚喝了酒誤吞一根魚刺  王先生回憶,幾日前與朋友聚餐,吃了魚、喝了酒,發病前並沒任何不適。病發時還以為是連續飲酒或進食油膩食品引發了闌尾炎或者胰腺炎,沒想到是誤吞了一根魚刺引發腹部劇痛。
  • 乳腺結節疼好還是不疼好,來看看醫生是怎麼說的
    如今女性乳房疾病已經成了普遍的情況,乳腺結節隱隱有成為是中年女性裡更容易出現的疾病的發展趨勢,乳房結節患者經常會感受到乳腺疼痛的情況,但卻不知道乳房結節疼痛嚴重嗎?乳腺結節疼好還是不疼好?我們一起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