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快幫幫我們,我老婆有根魚刺卡在喉嚨,弄不出來……」
傍晚時分,一名中年男子帶著妻子呂女士來到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急診醫學中心搶救室。呂女士不敢言語,也不敢轉動頭部,連走路都小心翼翼,因為一個細小動作都會讓她喉嚨刺痛萬分。
一般的魚刺卡喉,到耳鼻喉科藉助喉鏡等工具就能把魚刺取出。為什麼她會來急診搶救室呢?值班醫生林月雄、陳經戎一看呂女士帶來的咽喉部CT片,深深地吸了一口涼氣。
在患者的食道頸段(頸6椎體水平),有一約19x3mm(如半根牙籤大小)魚刺殘留並穿破食道。細小的魚刺都讓人咽痛難忍,更何況那麼長那麼粗的魚刺。它同時也像一把利刃扎入食道,要是再往下滑動,可能會劃開食管,或再扎深些,可能會傷及旁邊的大動脈和神經,後果不堪設想!
據報導:2019年9月,廣州一年輕小夥1個月前吃魚卡了刺,後來出現脖子疼、發熱昏迷、呼吸困難、血壓不穩定,接著又出現全身膿毒血症、肝衰竭、腎衰竭、心衰,做了切開引流,花了十多萬才康復!無獨有偶,杭州一男子被魚刺卡喉導致喉嚨水腫,搶救三天仍不幸離世!小小魚刺竟釀成悲劇,真是讓人心驚膽戰。
回到呂女士這個案例,夫妻倆午餐吃了紅燒魚,品嘗美味的同時還開心聊起天來,呂女士不小心把魚刺也吃了進去。她頓時感覺喉嚨劇烈刺痛,說話、吞咽時更明顯,嘗試了喝水、扣喉、吞醋,魚刺仍然死死地梗在喉嚨。下午,呂女士到了耳鼻咽喉科就診,喉鏡看不到魚刺,CT檢查才發現魚刺在食道,需要胃鏡治療,但那時已是傍晚6點,胃鏡室早已下班,她只能到急診求救。
接診患者後,急診救護通道迅速打開,請消化科會診、監護、鎮靜等各項措施有序進行。隨著胃鏡鏡頭進入食道中段,一根橫在食道中的白色半透明魚刺映入大家的眼帘。消化科劉旭華副主任醫師靈巧地用異物鉗松解魚刺周邊的食管組織,很快將魚刺完整取出來。呂女士頓時感覺「全身輕鬆」!
急診醫學中心醫生提醒廣大市民,在享受魚的美味時,也伴隨著魚刺卡喉風險。在進食魚類食品時應少說話,避免吞食魚刺。
萬一不幸被魚刺卡喉了,切不可吞服飯糰、青菜等妄想將魚刺「帶下去」,或喝醋等「軟化」或「溶解」魚刺,這些行為可能會讓魚刺扎得更深,劃傷食道、氣道或損傷大動脈,或酸鹼液體腐蝕損傷食道!
卡到魚刺後,我們要停止吞咽一切飲食,連水都不要喝,放鬆咽喉。根據魚刺情況,做出不同的處理:
1.如果是小的軟魚刺,表淺的咽部異物,可以用手指摳一下喉嚨,產生噁心嘔吐感,魚刺可能會通過唾液和嘔吐物排出;
2.如果無效果或魚刺較大,可用湯匙或筷子壓住舌頭根部,手電筒照射觀察口腔、咽喉等,發現魚刺就用鑷子、筷子等夾出;
3.如果扎入較深或已經進入食道,有明顯紅腫潰爛情況,建議儘早到五官科、消化科進一步治療。
供稿|急診醫學中心 林月雄
編輯 | 宣傳辦 許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