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女子撿食河豚被毒死 衛生部門發出提醒(圖)

2021-01-08 搜狐網

  寧波一女子誤食河豚身亡

  通訊員 鄭建娣

  本報駐寧波記者 楊錫超

  本報訊 這一次,河豚奪去了一位母親的生命。

  「她吃下去的是魚卵,可是河豚身上最毒的一部分!」4月15日晚間,經多次搶救無效後,在寧波打工的30歲河南女子孫燕(化名)永遠閉上了雙眼。

  所幸的是,她兩歲的兒子和另一個親戚宋阿姨被搶救了過來。躺在病床上,宋阿姨呆呆地一個勁兒說:誰會想到一條活魚還會毒人啊。

  那條魚是在路上揀來的,他們根本就不認識那是河豚,只當成了一個新鮮的菜。

  孫燕一家人和親戚,一起租住在餘姚市低塘鎮墊橋村的一套農房裡,大夥都是從河南過來打工的,沾親帶故的住在一起,生活好有個照應。

  4月14日早晨近6點,孫燕丈夫的堂兄弟出門,在靠近一家酒店的路上,發現了一條魚。魚兒挺大,鼓著肚子,在路面上還能蹦幾下。他不認識這是什麼魚,以為是從魚販車上掉下來的,就拿了回來。

  午飯時間,只有孫燕、她兩歲的兒子和宋阿姨三個人。這條魚紅燒後端上了桌,孫燕吃的是魚卵,兒子和阿姨主要吃的是魚肉。吃完沒多久,3人的身體就有了反應。下午兩點半左右,鄰居聽到孫家有人在喊救命,跑去一看,孫已倒在地上。

  之後,病人被緊急送到附近的慈谿市第三人民醫院搶救,恢復了心跳,但沒有恢復自主呼吸。下午5點,又轉送到慈谿市人民醫院急救中心。

  當晚,孫燕兩歲的兒子和宋阿姨,經過灌腸洗胃後脫離了危險,從抽出來的液體中可以看到一些沒消化的魚卵。

  但孫某的情況仍然很差,15日晚,搶救無效死亡。

  慈谿市人民醫院醫生介紹,從中毒者的中毒症狀來看,基本可以確定為食用河豚魚中毒。

  事發後,慈谿、餘姚兩地的衛生部門迅速介入調查,並緊急發布食品衛生安全預警。

  慈谿市衛生局發布的食品衛生安全2006年第二號預警稱: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出售河豚魚,並禁止任意丟棄河豚魚;賓館、飯店等餐飲單位禁止燒制和出售河豚魚;廣大市民不要輕易購買和食用不認識或可疑的魚類,不要撿食來歷不明的魚類。

  慈谿衛生監督所在4月14日、15日,連續兩天檢查了當地的飯館,只在某鄉鎮的一個偏僻小飯館裡發現了少量的養殖河豚,已經作了妥善處理。

  餘姚衛生監督所萬副所長昨天表示,當地公安曾經試圖調查那條致命的河豚的來源,但沒有找到線索。

  [快報再次提醒]

  春夏之季是河豚中毒的高危期

  上個月,溫州就發生了吃河豚中毒的事情(快報3月27日曾做報導),寧波的這起事件,值得大家再次警醒。

  河豚的毒性比劇毒藥品氰化鈉還要強1000倍,約0.5毫克即可致人於死命。

  慈谿衛生局工作人員介紹:每年1月到5月是河豚魚產卵的季節,其生殖系統發育毒性最強。有人以為只要水煮加熱河豚毒就會消解。事實並非如此,220℃以上方可分解,鹽醃或日曬不能破壞。

  河豚組織器官中毒素含量不同,導致其毒性大小差異很大,根據其毒力大小依次排列如下:卵、肝、皮、腸、腎、眼、鰓、脊髓、脾、血、精巢。我國的《水產品衛生管理辦法》明確規定:「河豚魚有劇毒,不得流入市場」。

  慈谿衛生局工作人員表示:確實有不少人是因不知道河豚有毒而誤食的,甚至還有一類人不知道河豚長什麼樣。

  請大家記住:河豚,其形狀身大尾小,頭圓口小,自行充氣後身如球形。背部黑褐色,有花紋,腹部白色有肉刺,無鱗。《都市快報》供稿

相關焦點

  • 一粒魚籽能毒死幾十人 國家再次強調禁售河豚(圖)-廣西新聞網
    記者 徐冰攝 一粒魚籽能毒死幾十人 國家再次強調禁售河豚 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記者 張若凡 10月24日,廣東發生一起吃河豚中毒事件,10人嘗鮮吃河豚,中毒後險些喪命。近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重申,禁止食品經營者銷售河豚魚。
  • 廣州不解禁食河豚 專家:食用河豚是拼死行為(圖)
    資料圖片:我國河豚魚共有40多種,幾乎所有種類的河豚都含河豚毒素。  我國一直禁售禁食的河豚在國內部分地區可能要開禁了。記者昨日獲悉,江蘇年內有望放開食用河豚限制,國家衛生部門近日也批准上海開展河豚試食試驗。
  • 一隻河豚能毒死30人,日本人為啥還敢冒死吃河豚?
    北宋詩人蘇軾有詩:蔞高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說到對河豚這道美味的追求,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像日本瘋狂。日本人嗜吃河豚就像俄羅斯人玩輪盤,即便搭上性命也在所不惜。正如一句古老的日本短詩所云:昨夜共君食河豚,今朝我來扶爾梓(棺材)。
  • 省衛生部門:螺肉不可生食
    來源:蘭州晨報  作者:  2006-08-22 09:38  編輯:郭棟   省衛生監督部門就  北京福壽螺事件提醒廣大市民  ———螺肉須煮熟切不可生食  晨報訊(記者趙匯)日前,北京市發生了50人因生食福壽螺後患上腦膜炎的事件,給生食水產品敲響了警鐘。
  • 紅燒河豚魚乾毒死一居民
    本報訊(記者皇甫萍)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往年同期較多發生食物中毒的公共餐飲、家庭辦酒均未報告有集體性食物中毒發生,但10月3日本市南匯區一居民因食用河豚魚乾引起食物中毒並死亡,市食品藥品監管局相關人士警告市民:切記勿食河豚魚。
  • 河豚,既能毒死別人,也能毒死自己
    河豚,本名其實應該叫做河魨,通常表述為河豚,只不過是一種習慣性的寫法而已。河豚這個習慣性的稱呼其實很有意思,因為河豚既不是豚,也並不生活在河裡,大多數的河豚其實都屬於海洋魚類,只不過一些種類的河豚保留著從海洋回遊江河進行產卵的習慣。河豚是一個大家族,在這個家族中,已知的河豚種類達到了300種以上。
  • 浙江紹興有人在偷偷賣河豚魚 食用河豚魚有中毒風險
    浙江紹興有人在偷偷賣河豚魚 食用河豚魚有中毒風險2012-03-27 10:3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紹興網        瀏覽量: 5554 次 我要評論 紹興市場上有沒有河豚魚在賣?他們應該怎樣辨別河豚魚?  紹興有人在偷偷賣河豚魚 記者調查:雖然河豚魚在紹興市場上並不常見,不過偶爾還是有人偷偷摸摸地賣。記者3月26日從市工商局越城分局獲悉,該局前兩天就對紹興水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等進行了一次全面清查。在大江市場一水產經營攤位內發現了正在銷售的疑似河豚魚。經農業部門鑑定,這些魚確實是河豚魚,並被銷毀。
  • 男子買漁藥殺寄生蟲不料一夜間毒死3萬條河豚
    張在龍養的三萬多條河豚一夜間死光了東南網-海峽都市報6月22日訊 從漁藥店買藥,打算給魚塘裡的河豚殺寄生蟲,到最後,寄生蟲沒殺死,兩口魚塘裡3萬多條河豚卻死光了;回頭再找藥店,發現藥店已關門張在龍說,這些河豚每條在100克左右。他手拿一個網兜隨便一撈,就是滿滿一兜。據了解,前陣子,張在龍懷疑自己魚塘裡的河豚有寄生蟲,於是在18日傍晚,從塘裡撈了幾條,用瓶子裝好拿到福清水南車站附近的「福清益民漁藥」店檢查。「當天,藥店為我帶去的河豚作了診斷,告訴我,河豚感染了『杯體蟲』,推薦使用『車輪殺星 增效苦參鹼溶液』」。
  • 「奪命」河豚兩天奪走4人命 別冒死吃河豚(圖)
    海南新聞網1月19日消息:1月18日下午5點多鐘,瓊臨12183號漁船在離儋州白馬井52海裡的海域上作業後,8位漁民在船上煮食當天打上來的3條小河豚,不到一小時就有漁民陸續出現中毒現象,其中一名六旬老人和一名年青人首先出現嘔吐現象,且手腳發麻、發腫,並先後於當晚死亡。  據悉,當天晚上23時許,省海洋與漁業廳漁監與船檢處接到了險情報告。
  • 食之契約河豚白子有什麼技能?
    導 讀 河豚白子是食之契約最新上線的饗靈,角色造型相當的可愛。這麼漂亮的角色都有什麼技能呢?
  • 河豚被禁流入市場26年後有望「有條件放開」,已可達無毒級
    總體而言,生產部門力推開放,食品監管部門則謹慎得多。另一方面,民間河豚養殖與食用一直沒有間斷過。相對成熟的河豚品種不僅出口,還以「巴魚」的名義端上飯店或者婚宴的餐桌。業內透露,此次聽證會的緣由是農業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和國家食藥監管總局等三部委擬聯合發文《關於有條件放開養殖河魨生產經營的通知》。
  • 泉州食藥監部門突襲餐飲人氣店 向不衛生的小龍蝦亮黃牌
    原標題:食藥監部門突襲餐飲人氣店 向不衛生的小龍蝦亮黃牌 啤酒、燒烤、小龍蝦,世界盃期間,這三樣成了「看球夜宵標配」。燒烤小龍蝦有多火?據了解,本屆世界盃開幕前,10萬隻湖北產的小龍蝦率先「出徵」俄羅斯,讓球迷們可以在賽場外品嘗到小龍蝦的美味。
  • 5年毒死42人!醫生提醒:這類「藥材」千萬別拿來煲湯了!
    不過,醫生提醒:這類「藥材」千萬別拿來煲靚湯!5年毒死42人!雲南5年毒死42人!今年9月13日,雲南瑞麗發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14人先後出現腹痛、嘔吐、腹瀉、臉麻等症狀,相繼到醫院就診。最終,1人因搶救無效死亡,9人病情危重。經調查,疑似因食用「草烏」導致中毒。
  • 毒河豚 市場裡有人偷偷賣(圖)
    現場直擊工商提醒:河豚毒素毒性比劇毒氰化鈉高千倍,0.5毫克就能毒死一名成人  時間:昨日  地點:開禾市場  本報訊 (文圖/記者 蘇媛 通訊員曾江海
  • 「無毒河豚」你敢吃嗎?
    新聞中,就連美國食品與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發言人彼得·卡斯爾也站出來表示,FDA喜歡在每年萬聖節期間提醒消費者,黑甘草含有有害劑量的甘草酸。「無毒」河豚你敢吃嗎俗話說「三月河豚九月蟹」,河豚魚雖含有劇毒,卻因為有「天下第一鮮」的美譽,讓「老饕客」們又愛又恨,欲罷不能。然而,在感嘆「不食河豚魚,焉知魚味,食得河豚魚,百魚皆無味!」的同時,也要知道每年因為吃河豚魚而中毒身亡的事例並不在少數。
  • 二兩河豚幹毒倒一家四口 其中兩人病情危重(組圖)
    東南網9月4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江方方 黃啟鵬 文/圖)  關注理由  遍嘗世間魚萬種,唯有河豚味最鮮。河豚,成為不少市民「拼死」也要一嘗的美味。  早在2008年,福州市衛生局就曾發出食物中毒預警,提醒市民禁食河豚(魚乾)。2011年6月,國家食藥監局辦公室也曾下發通知,嚴禁任何餐飲服務提供者加工製作鮮河豚,一旦發現將按照《食品安全法》處以罰款,甚至吊銷許可證。  昨日傍晚6時許,海都記者趕到陳同慶所說的鳳翔路的集市市場,找到了賣河豚幹的攤位。
  • 《身帶毒性的河豚》百勝將軍-協助拍攝
    自古以來中國食用的河豚皆生息於河中,因捕獲出水時發出類似豬叫聲的唧唧聲而得名河豚。另有氣泡魚、吹肚魚、河豚魚、氣鼓魚(江蘇、浙江)、乖魚,雞泡(廣東)、雞抱(廣東)、龜魚(廣西)、街魚(用閩南話讀)(福建)、蠟頭(河北)、艇鮁魚等稱呼。古時稱肺魚。
  • 江西九江上百人被隱翅蟲咬傷 衛生部門:可治癒(圖)
    江西九江上百人被隱翅蟲咬傷 衛生部門:可治癒(圖)   九江上百人被隱翅蟲咬傷(圖)  衛生部門:不用擔心可治癒 提醒:遇到隱翅蟲不要用手拍
  • 丹東:餵食河豚(圖)
    丹東:餵食河豚(圖) 作者:海東 2017-12-05 09:45   來源:丹東新聞網     進入十二月,在丹東東港市一處紅鰭東方魨良種場,工作人員正在給越冬河豚餵食
  • 廣東江門會城兩處花街 觀賞性河豚被當街售賣
    記者採訪中發現,我國雖未有明文規定市場禁售觀賞性河豚,但新會衛生部門有關專家認為,商家起碼要告知消費者此魚有毒。如果家中養河豚,也不能隨便丟在垃圾桶或者路邊,以免被路人拾到或者被小貓小狗誤吃中毒。  記者隨後在新會中醫院旁邊的花街看到,同樣個頭大小的觀賞性河豚也當街售賣,和帝臨路花街的價格一致。街上一位賣觀賞魚的老闆向記者透露,這裡賣河豚有幾年了,都是是從廣州拿貨。「我早兩年也賣過,不好養,今年才不賣的。」   小知識  商家應告知  消費者有關情況  花街售賣的觀賞性河豚和大海中帶有劇毒的河豚一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