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G!溫哥華要大地震,這兩個城市直接土地液化?!嚇死寶寶了

2021-02-15 大溫有料


一直以來,住在溫哥華的小夥伴

都被「地震風聞」所籠罩著……

也就一周前,加州和BC省

同時爆發6.2級大地震!

同時期,美國南加州也發生6.4級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除此之外,還至少發生了四次大的餘震,

分別是4.7級、3.5級、3.8級和4.2級。

當地房屋搖晃了10秒鐘左右。

別以為人美國那邊震跟咱沒關係

咱都處在卡斯卡迪亞大斷裂(Cascadia fault)

說直白點,大家都是一條繩上的蚱蜢

這個板塊上曾經發生過裡氏9.2級的超大地震,

當時天搖地動,導致海水淹沒沿岸,

強震還引發了海嘯。

有地震專家表示,

像這樣的大地震大約每400年至600年可能發生一次,

目前這個斷層已經到了活躍期。

專家警告說BC省西海岸地質活動十分頻繁,

很有可能在未來50年內可能發生9級以上強震。

從上圖的西海岸板塊底部地幔可以看出,

波特蘭、西雅圖、溫哥華等地,

正面臨超級地震的威脅。

而今天要跟大家再說一個,

關於地震可怕的知識點:

土壤液化!



根據維基百科:

土壤液化是地震工程的一個術語,

在外力的作用下,

原本是固態的土壤變成液態,

或變成粘稠的流質。


而咱大溫許多地區的土壤為沙質,

一旦發生強烈的地震,

土壤結構受到壓力、地下水位上升,

會在地表出現湧水和類似流沙的液化現象。

而發生液化現象的地區,建築物地基難以站穩,

很容易發生大面積的坍塌。‍

在菲沙河谷乃至低陸平原地區,

有將近一半的地區的海拔在海平面15米以下,

大部分地區位於菲沙河衝積平原。

這片地區的土質大多鬆散、富含水分。

致力於提供優質專業的酒店管理教育

由於地勢低洼和排水性差,

因此在地震中非常容易產生地表液化現象。

列治文和三角洲將會是受災最嚴重的地區。

由於列市擁有大量肥沃的衝積土以及大量黏土,

而且其地質較鬆軟、地勢較低,

加上地底土壤液化風險特高,

將可能造成建築嚴重損壞情況,極受關注。

三角洲也同樣存在這個問題,

都是地震後地表液化的高危地區。

SFU大學直接給大家上了個液化風險高危圖↑↑↑

圖中紅色部分是高危地區,橘色為嚴重受災地區,

隨著顏色變淺嚴重程度依次變輕。

溫哥華的小夥伴們,看看你們家在哪個區域?

不過溫哥華政府也是為地震操碎了心

溫哥華地震應急準備中心還發布了

——災難響應專用路線

圖中紅線部分和紫色虛線部分規劃出來,

用以在重大自然災害發生時急救人員

(消防員,救護車,軍用車輛等)使用的專用路線

還有Emergency Alert警報系統,

通過電視、廣播或手機向居民警報系統

溫哥華的小夥伴們,最好在家都備一個急救包,

平時也要多多掌握地震自救的信息啊!

互動話題

 地震?你怎麼看?你相信嗎? 

 趕緊留言告訴VanPeople吧 

(評論最棒的還有獎品哦)

最接地氣!最勁爆!

各種溫哥華獨家爆料!都在這兒!


是的,VanPeople精彩內容越來越多

逼得我們只能把更多超級狠料都放在這了

溫哥華最會玩的人都已經關注了!

加小編,拉你入群!

最接地氣!最勁爆!

各種溫哥華獨家爆料!都在這兒!

溫哥華最會玩的人都在這裡!

相關焦點

  • 加州發布地震風險地圖~~~部分華人區正好位於地震斷層帶!
    ,是否有土地液化以及山土滑坡的風險。根據這個地圖,華人聚集的聖蓋博谷中,南帕莎迪納、聖馬利諾和亞凱迪亞的部分地區都在地震帶上,如發生地震安全風險很高。  所有的地震專家都認為南加州未來發生6級以上大地震的機率在90%以上,民眾雖然知道這個風險,但是南加州地域廣闊,自己的家以及辦公地點的地震安全風險到底有多少,恐怕還是未知數。
  • 全臺灣陷「土地液化」危機,臺北就有4000棟危房!
    本周一,「土地液化」成了全臺灣最熱門詞彙!
  • 砂土液化危害大——幾例我國有液化現象的典型地震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地震後發生了大範圍砂土液化現象,是1976年唐山地震後近幾十年來,中國大陸地區砂土液化現象最顯著的一次地震。2003年巴楚-伽師強烈地震,發生在人口密集的衝積平原地區,由於該地區地下水埋深淺,土質疏鬆(地基下廣泛分布粉砂、細砂),導致地震中「噴水冒砂」的震害現象十分顯著。
  • 溫哥華島3天發生1360次小地震!大地震前兆?
    卡西迪說,儘管這並不是即將發生「大地震」的具體跡象,但研究人員認為,這些事件確實給溫哥華島的西海岸的主要斷層帶帶來了更大的壓力。一旦有9級大地震發生,溫哥華島和美國太平洋沿岸各洲將會是重災區。,不是會不會有地震的問題,而是大地震何時會降臨的問題。
  • 地震後見到救援人員的大熊貓緊緊抓住其腿不放:可嚇死寶寶了
    人們常說,動物們都是有靈性,他們跟在主人身後久了就會有感情,特別是狗,其實大熊貓也是這樣,印象中的熊貓總是慵懶的,其實當它跟飼養員待的時間久了之後,也會偶爾耍無賴,別看大熊貓們它們的體型大,大熊貓的心思可細膩著呢,誰還不是個寶寶了?
  • 最新研究:強震將重創大溫高樓!有些甚至要倒塌…這些地區最危險
    世紀大地震的傳說  對於卑詩民眾來說,世紀大地震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傳說,一個噩夢。  世紀大地震是一場一直令大家擔憂的9級地震,可能發生在卡斯卡迪亞俯衝帶,這是一條從北溫哥華島到北加州的1000公裡的斷層線。
  • 加州新地震地圖,部分華人區位於地震斷層帶
    最近,美國加州地質調查局(The California Geological Survey)發布了一個新地圖,這個地圖是讓民眾可以查詢到自己家是否在地震帶上,是否有土地液化以及山土滑坡的風險。根據這個地區,華人聚集的聖蓋博谷中,南帕莎迪納、聖馬利諾和亞凱迪亞的部分地區都在地震帶上,如發生地震安全風險很高。
  • 嚇死寶寶了!市民在衛生間發現巴掌大的蜘蛛
    @趙什麼笑:去了趟洗手間,一回頭嚇死本寶寶了!這什麼蜘蛛,有毒嗎?@Hi都市報 [核實] 最近幾天,有一種生物的出鏡率特別高,那就是蜘蛛!好幾名網友發圖片@Hi都市報求助,這巴掌大的蜘蛛會不會咬人?有沒有毒?
  • 美加州發布地震風險地圖 部分華人區位於地震斷層帶
    中國僑網3月28日電 據美國《僑報》報導,美國加州地質調查局(The California Geological Survey)近日發布一個地圖,民眾可以輸入自己的地址看自己家是否在地震帶上,是否有土地液化以及山土滑坡的風險。
  • 嚇死寶寶了!男神井柏然坐大擺錘哀嚎不斷
    嚇死寶寶了男神井柏然坐大擺錘哀嚎不斷 2016-09-08 10:30
  • 加州地震帶被激活!9級大地震隨時可能發生!
    自2017年底,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就做出預測——一場9.0級的毀滅性大地震隨時可能會重創美國西岸,美國和加拿大共1140萬人將面臨直接威脅。就在本周,地震學家再次警告:這場9級大地震很有可能在未來50年內發生,可能導致美國整個西北部地區癱瘓,進而摧毀西雅圖、舊金山和溫哥華等大城市。
  • 快查查你家在不在地震帶!加州發布地震風險地圖,輸入地址可查
    ,是否有土地液化以及山土滑坡的風險。所有的地震專家都認為南加州未來發生6級以上大地震的機率在90%以上,民眾雖然知道這個風險,但是南加州地域廣闊,自己的家以及辦公地點的地震安全風險到底有多少,恐怕還是未知數。最近加州地質調查局最新發布的這個地圖,可以幫助人們查找自家地點的地震安全風險情況。
  • 溫哥華市中心驚現殺人鯨! 但這一幕 讓人看了有點暖
    在溫哥華,很多人為了觀鯨,不惜花上一兩百塊錢出海尋求不一樣的體驗。但是在生態環境相當好的城市,坐在市中心的內灣,就能欣賞到精彩的「鯨魚戲水」。 6月12日,很多幸運的網友都見證了福溪(False Creek)的精彩瞬間,並將這一幕分享到了社交媒體上。在高樓林立的市中心內灣,幾艘小遊船正在水中正常行駛,結果突然間一隻黑色的三角魚鰭浮出水面,定睛一看,竟是一隻鯨魚!
  • 溫哥華這周陽光滿滿~但加拿大冬季最暖城市卻是……
    其實加拿大並不是個可怕的冰窟窿,不少沿海城市冬季的氣候也算相對溫暖,下面就來看看加拿大冬季溫暖城市排行榜吧,劇透一下,溫哥華排第三,前面那倆離我們都不遠。第八名:多倫多平均氣溫:0.6度(這個數據驚嚇到我,難道不應該是零下嗎?)
  • 溫哥華,多次上榜的全球宜居城市(下)
    溫哥華一年四季美景如畫,特別是諸多城市公園,給人提供了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絕佳環境。初秋在溫哥華,遊覽過廣闊靜美的斯坦利公園和鮮花盛開的女王公園之後,又領略了卡皮拉諾吊橋公園的精彩,獲得一種在空中漫步的奇妙感受。這座布滿原始森林的吊橋公園宛若一座天然氧吧,遊人在蒼翠的溫帶雨林中呼吸著最新鮮的空氣。 卡皮拉諾吊橋,公園的標誌性景觀。
  • 警報 ◇ 科學家預測西雅圖將發9級地震!溫哥華難免池魚之殃
    那是加州的事,你從溫哥華開車去加州,正常行駛都要開兩天,好像跟我們無關,但「唇亡齒寒」,都在北美西部,一旦真發生大地震,別以為加拿大這邊就沒事,如果是西雅圖,溫哥華更逃不了。 9級大地震 有可能 9級的大地震的風險已經高達25%。
  • 2020又一巨大災難:歐洲大地震,城市毀滅,12
    Petrinja市長認為,這場巨震把這座城市「全毀了」 「如同當年日本的廣島, 半座城都沒了...」
  • 關注 臺灣地震后土壤出現液化現象!究竟怎麼回事?
    臺灣是地震頻發地區,每次地震後就會出現土壤液化現象,威脅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 【特別關注】 臺灣地震后土壤出現液化現象!究竟怎麼回事?
    臺灣是地震頻發地區,每次地震後就會出現土壤液化現象,威脅民眾生命財產安全。此次臺灣南部發生6.7級地震後,很多地方都面臨土壤液化問題,臺南市區多處建築物傾斜下沉30釐米到1米,地基掏空相當嚴重。不過專家說,土壤液化可以通過地質改造加以克服。 釋疑:什麼是土壤液化?地震造成臺南市維冠金龍大樓倒塌,而該區域過去曾是鯽魚大湖,地震后土壤液化嚴重。
  • 地震會造成哪些直接災害?
    地震的直接災害是由於地震破壞作用(包括地震引起的強烈振動和地震造成的地質災害)導致房屋、工程結構、儀器設備、器物等物質的破壞,包括以下幾方面:    (1)房屋破壞:地震的最直接破壞對象就是房屋。房屋修建在地面,量大面廣,房屋受損或者坍塌不僅造成巨大的建築財產損失,而且還會因砸壓造成室內人員傷亡和器物財產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