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浙江城鎮網 08月16日 訊8月14日下午兩點多,諸暨一網友「鬼妹」說,她的朋友在諸暨市浬浦鎮大巖寺附近的山路上,發現了兩條兩頭蛇。
「鬼妹」說,她有一個群,成員們對大巖寺文化很感興趣,平時大家經常會組織活動上山。當天下午兩點多,群裡的一個朋友發了幾張照片,說是剛剛在下山途中碰到了兩條兩頭蛇。
從照片上看,一條蛇是紅色的,另外一條蛇是黑色的,首尾看上去是兩個差不多大小的腦袋。
在「鬼妹」發布朋友圈不久後,一整個下午,陸續有人問她兩頭蛇的事情,這讓「鬼妹」覺得很神奇:莫非這是稀有動物?
據了解,發現這兩條兩頭蛇的是餘先生,今年28歲,諸暨浬浦村人。當天下午,餘先生和該鎮廊下村的一位村民在下山途中,就在水泥路上,遠遠看見兩條「大蚯蚓」。它們相隔不過四五米,一條長二三十釐米,還有一條只有十幾釐米,都已經曬成蛇幹了。
餘先生說,這種蛇並不稀奇,今年6月,也是在這條路上,他還碰到過活的兩頭蛇。「這種蛇很常見,其中一個頭是假的,沒有嘴巴和眼睛。動作很慢,我用樹枝挑起來看過,木乎乎的,沒有一般的蛇那麼靈活。小的蛇看起來就像大蚯蚓一樣。今天下午這兩條很有可能是因為水泥路面太熱了,被燙死的。」
餘先生不以為然,他的小夥伴們卻驚奇萬分,說從來沒見過這種蛇。記者了解到,我國境內的兩頭蛇是鈍尾兩頭蛇,無毒,為遊蛇科兩頭蛇屬的爬行動物,也叫越王蛇。因有較大價值,被中國國家林業局收錄為受保護的野生動物之一。這種蛇主要在地下穴居,以蚯蚓和昆蟲為食。動物專家說,兩頭蛇並非長了兩個頭,而是頭尾長得極像,便於自我保護。該蛇常倒著爬行,以便受攻擊時用頭部反擊。
這種蛇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情況呢?還需要知情人進一步講述。
>>新聞連結:
越王蛇,兩頭蛇的別名,為遊蛇科兩頭蛇屬的爬行動物,體全長約35cm。無鼻間鱗、頰鱗和顳鱗,上唇鱗4片,下唇鱗5片,眼前鱗1片,眼後鱗1片。
外形特徵
鈍尾兩頭蛇
背鱗平滑。通體13行。肛鱗完整。尾下鱗兩列。尾部粗鈍,有黃色斑紋;尾部形狀、粗細、花紋與頭部相似,且有相似的黃色斑,初看很像兩端都是頭的樣子。其體色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背面全為灰黑色,鱗片的外緣黑色,構成網紋;另一類是背部灰褐色,鱗片的黑緣色稍淡,背中央的6行鱗片中有縱橫各間2行寬的約半個鱗片的黑點,排成3條縱線。腹面橙紅色,由分散的零星黑點;尾部腹面中央有一條黑線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