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民發現「兩頭蛇」 兩個頭中一個時不時吐出信子
6月8日上午,市民宋先生致電湘潭晚報新聞熱線反映,他在昭山老家捉到一條形似大蚯蚓的怪蛇,蛇身兩端都有頭,其中一個頭還時不時吐出信子。
(6月8日,我們看到,這條蛇的頭尾一模一樣,像是有兩個蛇頭。記者 陳旭東 攝)
餐桌下發現「大蚯蚓」?
在昭山示範區昭山鄉白合村的山腳下,宋先生有一棟老房子。平時,宋先生和愛人在市區上班生活,到了雙休日,則開車回老家短住,打理一下菜地和花草。
7日晚上,在昭山老家吃過晚飯後,趁著天色還早,宋先生到菜地裡拔草。到了晚上8點多,他幹完菜地裡的活回家,走進廚房想倒水喝時,無意發現餐桌腿旁有東西。
「開始以為是條大蚯蚓,仔細看又覺得不像。」宋先生找來一把火鉗碰了一下,看到這條類似蚯蚓的動物,按照「之」字路線爬行,他這才確認是條蛇。
當宋先生用火鉗把蛇夾起來後,越看越覺得奇怪,「沒有普通蛇細長的尾巴,蛇身兩端長得都像頭。」宋先生說,不仔細看很難分清蛇的頭和尾。「其中一個頭是真的,有眼睛、嘴巴,另一端酷似蛇頭,其實是尾巴。」
(6月8日,我們看到,這條蛇的頭尾一模一樣,像是有兩個蛇頭。記者 陳旭東 攝)
同事們都說沒見過
「只在動物世界裡看到過,還是第一次見到活物。」宋先生今年50歲,他對這條出現在老家的蛇很好奇,在嫂子的幫助下,他把蛇裝進了飲料瓶,並帶回到工作單位。
8日上午10點多,宋先生抓到怪蛇的事,在單位裡傳開了,有的同事還趁工作間隙,特意來看蛇。「以前還真沒見過,不會是稀有動物吧?」大家紛紛議論。
為了看得仔細些,我們讓宋先生把怪蛇放出來。怪蛇逃脫了狹小的空間,在地板上快速爬行。這條怪蛇有20多釐米長,約兩根筷子粗,蛇背部呈灰褐色,腹面則是橙紅色。
宋先生擔心怪蛇爬進柜子角落,迅速用手抓住一端,觸摸到蛇身鱗片很光滑、柔軟。「在網絡上查過資料,應該是人們常說的兩頭蛇。」他不確定是不是保護動物,想找林業局專業人員確認一下。
為「三有」保護野生動物
「是盲蛇,因為生活習性關係,平時人們很少見到。」8日下午3點,我們到市林業局了解情況。森保站相關負責人稱,由於這種蛇的眼睛退化,隱藏於頭部鱗下,看上去兩端都是頭,所以在民間俗稱「兩頭蛇」。
森保站相關負責人告訴我們,盲蛇約有150多種,在全省低海拔地區都有分布。它一般生活在腐木石頭下、落葉堆、垃圾堆和巖縫間等陰暗潮溼的地方,晚上及下雨過後會到地面上活動,以白蟻、螞蟻、蚯蚓或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
「它屬於『三有』保護野生動物,無毒,發現後將其放生便可。」森保站相關負責人解釋說,國家「三有」保護野生動物,指的是有益的、有重要經濟價值的、有科學研究價值的野生動物。
隨後,我們把情況轉告宋先生,他表示會將這條盲蛇放歸自然。
(湘潭晚報記者 馬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