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抓到「兩頭蛇」 形似大蚯蚓時不時吐信子(圖)

2021-01-18 中國新聞網

  湘潭市民發現「兩頭蛇」 兩個頭中一個時不時吐出信子

  6月8日上午,市民宋先生致電湘潭晚報新聞熱線反映,他在昭山老家捉到一條形似大蚯蚓的怪蛇,蛇身兩端都有頭,其中一個頭還時不時吐出信子。

(6月8日,我們看到,這條蛇的頭尾一模一樣,像是有兩個蛇頭。記者 陳旭東 攝)

  餐桌下發現「大蚯蚓」?

  在昭山示範區昭山鄉白合村的山腳下,宋先生有一棟老房子。平時,宋先生和愛人在市區上班生活,到了雙休日,則開車回老家短住,打理一下菜地和花草。

  7日晚上,在昭山老家吃過晚飯後,趁著天色還早,宋先生到菜地裡拔草。到了晚上8點多,他幹完菜地裡的活回家,走進廚房想倒水喝時,無意發現餐桌腿旁有東西。

  「開始以為是條大蚯蚓,仔細看又覺得不像。」宋先生找來一把火鉗碰了一下,看到這條類似蚯蚓的動物,按照「之」字路線爬行,他這才確認是條蛇。

  當宋先生用火鉗把蛇夾起來後,越看越覺得奇怪,「沒有普通蛇細長的尾巴,蛇身兩端長得都像頭。」宋先生說,不仔細看很難分清蛇的頭和尾。「其中一個頭是真的,有眼睛、嘴巴,另一端酷似蛇頭,其實是尾巴。」

(6月8日,我們看到,這條蛇的頭尾一模一樣,像是有兩個蛇頭。記者 陳旭東 攝)

  同事們都說沒見過

  「只在動物世界裡看到過,還是第一次見到活物。」宋先生今年50歲,他對這條出現在老家的蛇很好奇,在嫂子的幫助下,他把蛇裝進了飲料瓶,並帶回到工作單位。

  8日上午10點多,宋先生抓到怪蛇的事,在單位裡傳開了,有的同事還趁工作間隙,特意來看蛇。「以前還真沒見過,不會是稀有動物吧?」大家紛紛議論。

  為了看得仔細些,我們讓宋先生把怪蛇放出來。怪蛇逃脫了狹小的空間,在地板上快速爬行。這條怪蛇有20多釐米長,約兩根筷子粗,蛇背部呈灰褐色,腹面則是橙紅色。

  宋先生擔心怪蛇爬進柜子角落,迅速用手抓住一端,觸摸到蛇身鱗片很光滑、柔軟。「在網絡上查過資料,應該是人們常說的兩頭蛇。」他不確定是不是保護動物,想找林業局專業人員確認一下。

  為「三有」保護野生動物

  「是盲蛇,因為生活習性關係,平時人們很少見到。」8日下午3點,我們到市林業局了解情況。森保站相關負責人稱,由於這種蛇的眼睛退化,隱藏於頭部鱗下,看上去兩端都是頭,所以在民間俗稱「兩頭蛇」。

  森保站相關負責人告訴我們,盲蛇約有150多種,在全省低海拔地區都有分布。它一般生活在腐木石頭下、落葉堆、垃圾堆和巖縫間等陰暗潮溼的地方,晚上及下雨過後會到地面上活動,以白蟻、螞蟻、蚯蚓或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

  「它屬於『三有』保護野生動物,無毒,發現後將其放生便可。」森保站相關負責人解釋說,國家「三有」保護野生動物,指的是有益的、有重要經濟價值的、有科學研究價值的野生動物。

  隨後,我們把情況轉告宋先生,他表示會將這條盲蛇放歸自然。

  (湘潭晚報記者 馬青松)

相關焦點

  • 市民抓到「兩頭蛇」 形似大蚯蚓時不時吐信子
    湘潭市民發現「兩頭蛇」 兩個頭中一個時不時吐出信子  6月8日上午,市民宋先生致電湘潭晚報新聞熱線反映,他在昭山老家捉到一條形似大蚯蚓的怪蛇,蛇身兩端都有頭,其中一個頭還時不時吐出信子。6月8日,我們看到,這條蛇的頭尾一模一樣,像是有兩個蛇頭。記者陳旭東 攝  餐桌下發現「大蚯蚓」?
  • 村民挖出罕見"兩頭蛇" 最初以為是大蚯蚓(圖)
    唐頂紅挖出的「兩頭蛇」(受訪者 供圖)  前日上午,天元區雷打石鎮龍巖村村民唐頂紅在田裡挖土時,突然翻出十七八條「大蚯蚓」。他細看才發現「大蚯蚓」原來是蛇,蛇身兩端都有「頭」,其中一個頭還不時吐出信子,這可把他嚇了一跳。  [發現]10多條「大蚯蚓」扭成一團,都有兩個「頭」  前日上午10時多,唐頂紅在自家田裡挖土。半個小時後,他挖出一個約半米深的土坑,突然翻出10多條扭成一團的「大蚯蚓」,每條大約有筷子粗細,長度約為12釐米。
  • 村民挖出罕見「兩頭蛇」 最初以為是大蚯蚓(圖)
    ­  前日上午,天元區雷打石鎮龍巖村村民唐頂紅在田裡挖土時,突然翻出十七八條「大蚯蚓」。他細看才發現「大蚯蚓」原來是蛇,蛇身兩端都有「頭」,其中一個頭還不時吐出信子,這可把他嚇了一跳。­  [發現]10多條「大蚯蚓」扭成一團,都有兩個「頭」­  前日上午10時多,唐頂紅在自家田裡挖土。
  • 湘潭驚現「兩頭蛇」!
    6月8日上午,市民宋先生致電湘潭晚報新聞熱線反映,他在昭山老家捉到一條形似大蚯蚓的怪蛇,蛇身兩端都有頭,其中一個頭還時不時吐出信子。平時,宋先生和愛人在市區上班生活,到了雙休日,則開車回老家短住,打理一下菜地和花草。7日晚上,在昭山老家吃過晚飯後,趁著天色還早,宋先生到菜地裡拔草。到了晚上8點多,他幹完菜地裡的活回家,走進廚房想倒水喝時,無意發現餐桌腿旁有東西。「開始以為是條大蚯蚓,仔細看又覺得不像。」宋先生找來一把火鉗碰了一下,看到這條類似蚯蚓的動物,按照「之」字路線爬行,他這才確認是條蛇。
  • 不是蚯蚓竟是蛇 廈門一人行道縫隙裡現5釐米盲蛇
    原標題:不是蚯蚓竟是蛇 廈門一人行道縫隙裡現5釐米盲蛇東南網(微博)5月20日訊 (海峽導報(微博)記者 林彬彬/文陸軍航/圖)地磚縫中竟然出現一條蚯蚓一樣的小蛇!昨日上午9點多,李先生路過雙十中學枋湖校區旁的人行道時,突然看到,地磚之間的縫隙中,有一條快速移動的「蚯蚓」。李先生彎腰觀察,發現它像蛇一樣曲線行進,而且似乎還會吐信子,不像是蚯蚓。「這是什麼東西?有沒有毒?」出於好奇,李先生就用小木條把它抓了起來。後經了解他才得知,這是一條盲蛇,約5釐米長。
  • 不是蚯蚓竟是蛇 雙十中學福建人行道的縫隙裡現5釐米盲蛇
    ­  臺海網5月20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林彬彬/文 陸軍航/圖)地磚縫中竟然出現一條蚯蚓一樣的小蛇!­  昨日上午9點多,李先生路過雙十中學枋湖校區旁的人行道時,突然看到,地磚之間的縫隙中,有一條快速移動的「蚯蚓」。李先生彎腰觀察,發現它像蛇一樣曲線行進,而且似乎還會吐信子,不像是蚯蚓。­  「這是什麼東西?有沒有毒?」出於好奇,李先生就用小木條把它抓了起來。後經了解他才得知,這是一條盲蛇,約5釐米長。
  • 兄弟倆在家抓到「大蚯蚓」 竟是世界上最小蛇(圖)
    原標題:兄弟倆在家抓到「大蚯蚓」 竟是世界上最小蛇(圖)   凌晨,來鄭州探親的11歲少年朱可起床撒尿時,發現臥室門口的地面上,一條大蚯蚓在快速蠕動,趕緊叫來表哥張馳將其捉進瓶子。它身體呈深紫色,形似蚯蚓,體型細小,長約10釐米,頭部的鱗片非常細碎,不時吐出白色的細舌(如圖)。   「我表弟發現的,當時把他嚇壞了。」13歲的張馳指著一旁悶不作聲的朱可說,昨天凌晨2點,表弟朱可起床解手,看到地上有個黑乎乎的細長蟲子在快速蠕動。   「我被表弟叫醒,用鑷子把它夾起來後,放入一個玻璃瓶裡。」
  • 以為是繩子掛在門框上,走近一看,竟是一條蛇!正嘶嘶吐著信子
    早報訊(記者陳玲紅 通訊員沈志濱文/圖)以為是一條繩子掛在門框上,風吹得左右搖晃。走近一看,竟然是一條蛇,正對你嘶嘶地吐信子!10月26日21時許,泉州南安市梅山鎮林坂村村民林某說起這事,直冒冷汗。林某稱當晚9點多,他準備到一樓的雜貨間找東西,還沒走到房間門口時,發現有一條繩子樣的東西在門框上不斷的晃動。林某起初以為是風吹的,沒有在意。走近時才發現,抖動的「繩子」竟是蛇的尾巴,一條長蛇正掛在門框上「得意」的搖尾巴。蛇頭在門框上,蛇身纏繞在門框上的鐵桿,時不時的嘶嘶吐著信子,林某一下子嚇得腿腳不聽使喚,趕緊叫上樓上的家人。
  • 兄弟倆在家抓的「大蚯蚓」竟是世界上最小的一種蛇
    原標題: 兄弟倆在家抓的「大蚯蚓」竟是世界上最小的一種蛇  20日凌晨,到鄭州探親的11歲少年朱可起床撒尿時,發現臥室門口的地面上,一條大蚯蚓在快速蠕動,趕緊叫來表哥張馳將其捉進瓶子。它身體呈深紫色,形似蚯蚓,體型細小,長約10釐米,頭部的鱗片非常細碎,不時吐出白色的細舌(如圖)。  「我表弟發現的,當時把他嚇壞了。」13歲的張馳指著一旁悶不作聲的朱可說,昨天凌晨2點,表弟朱可起床解手,看到地上有個黑乎乎的細長蟲子在快速蠕動。  「我被表弟叫醒,用鑷子把它夾起來後,放入一個玻璃瓶裡。」
  • 兒童抓到「大蚯蚓」 後被證是世界上最小的蛇
    從熱帶觀賞植物泥土中孵化出的小型蛇  昨天凌晨,來鄭州探親的11歲少年朱可起床撒尿時,發現臥室門口的地面上,一條大蚯蚓在快速蠕動,趕緊叫來表哥張馳將其捉進瓶子。它身體呈深紫色,形似蚯蚓,體型細小,長約10釐米,頭部的鱗片非常細碎,不時吐出白色的細舌。  「我表弟發現的,當時把他嚇壞了。」13歲的張馳指著一旁悶不作聲的朱可說,昨天凌晨2點,表弟朱可起床解手,看到地上有個黑乎乎的細長蟲子在快速蠕動。  「我被表弟叫醒,用鑷子把它夾起來後,放入一個玻璃瓶裡。」張馳說,第二天上午,他和表弟起床後,越看越覺得「稀罕」,越看越不像蚯蚓。
  • 廈門市民邂逅世上最小的蛇 它的世界沒有雄性
    據記載,這種蛇是世界上最小的蛇。第一次偶遇以為是蚯蚓陳先生第一次和鉤盲蛇邂逅,是在去年五月初的一天晚上。據陳先生回憶,當時他在海滄自貿公園散步,還以為自己遇到的是條蚯蚓。它長十餘釐米,通體披著黑色鱗片,不過,行進時呈「S」形,速度比一般蚯蚓快,十分靈活。陳先生拍了一段十幾秒的視頻及幾張照片後,那「蚯蚓」鑽進石縫裡消失了。事後,陳先生把視頻及照片發到網上。網友告訴他,這是鐵線蛇,學名鉤盲蛇,是世界上最小的蛇。「沒想到今年又在海滄自貿公園偶遇鉤盲蛇了!」
  • 「房間有蛇!您快來!」工作人員提著捕蛇網趕來抓蛇 沒想到蛇才8釐米
    (受訪者 供圖)地毯上有一小團黑色影子,原以為是蚯蚓,沒想到是一條小蛇,居民輕鬆用小碗將小蛇困住並報警。前日,這一幕發生在思明僑嶽裡的一居民家中。「房間出現一條蛇,您快過來。」前日晚上11時許,李女士為此報警。相關工作人員何火寶提著手電筒、捕蛇網迅速趕到現場,沒看到蛇,卻見一個小碗反扣在地面上,而李女士和同事淡定地守在一旁聊天。
  • 通體呈紅褐色如蚯蚓大小 湘潭發現微型「怪蛇」
    通體呈紅褐色如蚯蚓大小 湘潭發現微型「怪蛇」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湘潭日報訊 10月21日,雨湖區魯班殿社區的居民給我們打來電話說,他們捉到了一條微型怪蛇
  • 蝴蝶幼蟲偽裝成蛇吐信子還昂頭「咬」人
    蝴蝶幼蟲偽裝成蛇吐信子還昂頭「咬」人,在成都拍到了)昂著頭,吐出「信子」,還做出攻擊人的狀態,聽上去是不是感覺一條兇猛的蛇試圖咬你?別怕,這只是一隻玉帶鳳蝶幼蟲,「偽裝」成了蛇的樣子。9月4日中午,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在位於成都的自家花園拍到了一段精彩的視頻,一隻蝴蝶幼蟲「偽裝」蛇的樣子,還模擬出了蛇昂頭攻擊的動作。
  • 德清驚現傳說中的「兩頭蛇」!
    「從村民所拍的圖片來看,這條蛇的尾巴不像受傷所致,更像是天然形成。」計翔表示,村民看到的可能是鈍尾兩頭蛇的幼體。據其介紹,兩頭蛇有60-70個種類,長25釐米-60釐米,卵生脊椎動物,分布於印度、緬甸、菲律賓、日本、中國等地,它們基本生活在土中,以蚯蚓和昆蟲為食,晚上及下雨後會到地面上活動。
  • 男孩誤捉「世界最小蛇」:長10cm似大蚯蚓(圖)
    世界上最小的蛇凌晨,來鄭州探親的11歲少年朱可起床撒尿時,發現臥室門口的地面上,一條大蚯蚓在快速蠕動,趕緊叫來表哥張馳將其捉進瓶子。它身體呈深紫色,形似蚯蚓,體型細小,長約10釐米,頭部的鱗片非常細碎,不時吐出白色的細舌(如圖)。「我表弟發現的,當時把他嚇壞了。」13歲的張馳指著一旁悶不作聲的朱可說,昨天凌晨2點,表弟朱可起床解手,看到地上有個黑乎乎的細長蟲子在快速蠕動。「我被表弟叫醒,用鑷子把它夾起來後,放入一個玻璃瓶裡。」張馳說,第二天上午,他和表弟起床後,越看越覺得「稀罕」,越看越不像蚯蚓。
  • 浙江一山路上驚現兩條兩頭蛇 首尾腦袋差不多大
    浙江在線·浙江城鎮網 08月16日 訊8月14日下午兩點多,諸暨一網友「鬼妹」說,她的朋友在諸暨市浬浦鎮大巖寺附近的山路上,發現了兩條兩頭蛇。  「鬼妹」說,她有一個群,成員們對大巖寺文化很感興趣,平時大家經常會組織活動上山。當天下午兩點多,群裡的一個朋友發了幾張照片,說是剛剛在下山途中碰到了兩條兩頭蛇。
  • 大金山島發現鈍尾兩頭蛇 這是上海蛇類新記錄-兩頭蛇 海岸侵蝕...
    日前,上海自然博物館工作人員在大金山島進行科考活動時,發現了兩條鈍尾兩頭蛇的乾屍,這是上海蛇類新記錄  據悉,這兩條兩頭蛇的乾屍都缺少頭部,但根據其尾端鈍圓,端部黃色,有斑點,以及紅色的腹部,可以斷定其種類。  鈍尾兩頭蛇在上海周邊的浙江和江蘇的山區均有分布,主要生活在高山或平原低地,隱居於泥土下生活,以蚯蚓為食。
  • 「兩頭蛇」真的有兩個頭?
    而我國產的三種小型穴居蛇,中文名就叫做「兩頭蛇」,不過這裡的「兩頭」不是真的兩個頭,而是這三種蛇的尾部有擬態花紋,模仿頭部的樣子,故命名「兩頭蛇」兩頭蛇喜生活於土中,捕食昆蟲、蚯蚓。卵生。產於高山與平原。兩頭蛇屬有60——70種,主要分布於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印度、緬甸、日本。我國僅產3種,即雲南兩頭蛇,尖尾兩頭蛇和鈍尾兩頭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