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
地球(約公元45億年),
金星凌日 (1639年),
金星凌日
金星7號著陸金星(1970 年),
金星7號
麥哲倫號繪製金星地圖1990 年)
麥哲倫號
地球海洋蒸發(10億年),
在決定人的個性和性格上,先天形成與後天培養哪一個是更為重要的因素?這是一個有趣的思考。例如對於雙胞胎來說,學習起了更大的作用。對行星而言這個道理同樣成立,金星,作為地球的雙胞胎姐妹,在某些方面又與地球截然異。
金星只比地球小5%,和地球有同樣的密度,這意味著它也是巖石結構的類地行星,與我們的地球非常相似。金星和地球都有大氣層,金星也如同地球一樣在太陽系內區圍繞太陽運動, 和地球距離太陽的1AU相比,金星的平均距離是0.72AU。但是,相似處到此結束。金星非常緩慢地自轉,轉上一圈要花243天,而且是反轉!金星的大氣層比地球的要濃密得多,表 面壓力是地球上的90倍。厚重的大氣層引起了時速達到350公裡的狂風,大氣中幾乎完全是 二氧化碳,只含有少量二氧化氮、氧氣和水。二氧化碳分子對可見光是透明的,但極其善於 捕捉熱輻射(溫室效應),這導致金星表面異常炎熱,超過750K或者470℃的高溫比烤爐裡面還要熱。
天文學家正嘗試理解地球和金星的表面環境為什麼變得如此不同。二氧化碳可能是回答 這個問題的關鍵。地球上的二氧化碳與金星上一樣多,但地球上的二氧化碳被海洋分解,被 巖石中的碳酸鹽礦物束縛。由於更靠近太陽,早期金星上的海洋可能已經蒸發掉了。於是,留下二氧化碳沒有辦法被清除。
金星是一個研究二氧化碳肆虐的例子,金星的例子說明,研究別的行星可以幫助我們認識到如何應對可能將發生在我們自己世界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