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並不是我們能夠做什麼,關鍵點在於我們自己可以做些什麼。有時候的頓悟來自於自己每天都在思考這樣的一個問題,當突然抓住一個機會,很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大家都知道牛頓發明了萬有引力,那麼萬有引力真的是他發明的嗎?只能說萬有引力是他發現的而已。
為什麼要這麼說呢?因為萬有引力本身就是存在的,在牛頓出生之前就已經存在了,只不過是蘋果砸到了牛頓的身上,牛頓沒有把蘋果吃掉,頓時思考了一個問題:為什麼蘋果會砸到自己的身上,而不是掉到天空上去呢?隨後就產生了思考,不斷去實驗驗證,從而引出了萬有引力的時代。我也在思考一個問題:今天的這個頓悟詞語,是不是跟牛頓有關係呢?感覺很有關係,因為牛頓被蘋果砸到他身上,沒有吃掉,而是悟出了萬有引力的概念。
所以發現和發明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萬事萬物本身就是存在的,其實看似是發明,實質是發現而已。愛因斯坦發明了相對論嗎?應該是發現並提出了相對論。一道數學題發明了一種新的解法,世界上還沒有出現這樣的新解法,於是就發明了一個原理或者定律,其實呢?這個解法本身就是已經存在了,作為個體只不過頓悟了,發現了,然後提出了。
當網際網路剛來中國的時候,很多人看不懂網際網路能夠帶給大家什麼,但是已經有人在網際網路上賺了很多錢,雖然前期也燒了很多錢。當智慧型手機可以開始有視頻功能的時候,是不是很興奮?這個東西被誰發明出來的,太聰明了。其實不是這個人聰明,而是社會的發展,人類的思想已經在開始提出這樣的一個設想了?能不能用手機視頻通話呢?於是就開始朝著這個方向研究,直到研究出來。
很多發明的東西都是依靠頓悟出來的。舉一個例子:一天晚上,德國化學家凱庫勒坐馬車回家,在車上昏昏欲睡。在半夢半醒之間,他看到碳鏈似乎活了起來,變成了一條蛇,在他眼前不斷翻騰,突然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形成了一個環。凱庫勒猛然驚醒,受到夢的啟發,明白了苯分子原來是一個六角形環狀結構。凱庫勒受到夢的啟發,苯的環狀結構學說就是他發明了。其實笨的環狀結構本身也是存在的,只不過凱庫勒之前沒有頓悟過,或者之前的化學家也沒有去研究過頓悟過,只不過凱庫勒每天都在想這個事,最後成了。
這個例子的啟發告訴我們:凡是發明一項東西出來,就是在這項發明的前提上自己付出了多少的努力,只有努力達到一定量了,冥冥之中就會產生回報,甚至是巨大的回報。人生能夠做出一項重要的貢獻,也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了。
當一項發明能夠給人類帶來福音,帶來生活的便利,這就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就像我們的手機,每年都有很多手機上市,總會在原來的功能基礎上繼續完善,從而給我們帶來當前最好的手機感受。體驗著所謂發明的樂趣。
人們常說,人要具備一顆發現美的眼睛,這樣才會看到美的東西。而作為發明家也是如此,要讓自己不斷具備發明的靈感,從而養成習慣,發明更多的東西供人類使用。
發明的前提還是發現。愛迪生為什麼有那麼多的發明成就呢?因為以此為人生樂趣,就會被賦予一種能量,發現更多以前沒有的東西,但是這些東西本身就是存在的,只不過被他第一次提出來而已。就像很多的學術論文,這個道理都懂,知道這樣操作就可以得到什麼,但是最關鍵的是沒有人去落地實驗。而有個人去實踐了,寫出了論文,那麼這就是他的原創,被核心期刊所發表。
願我們每天都能發現生活的美好面,用美好去解決現實的很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