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悟空傳》問了自己幾個問題,這是悟空傳? 這是孫悟空?這猴子除了毛少有什麼與眾不同? 主線是?主題是? 主角是?
《悟空傳》改編自今何在的同名小說。《悟空傳》是由今何在最先在新浪網金庸客棧上面連載發表的長篇小說,共二十章。該書講述了悲劇英雄孫悟空以及唐僧等人對命運抗爭,作者以現代人的角度重新解讀《西遊記》的某些情節,通篇瀰漫的是思考。
《西遊記》是四大名著之一, 六小齡童的孫悟空已經深入人心,孫悟空這個角色在國內的知名度絕對比那些美漫的英雄高很多。但是從小到大一直都不喜歡西遊記的設定。 孫悟空集天地之精華,破石而出,拜入菩提祖師門下,習得上天入地的本領,自封齊天大聖,以一己之力獨戰十萬天兵,大鬧天宮是何等的豪邁。可惜的是,整部西遊記就是一部「訓猴記」或者「耍猴記「。
GIF
先是如來佛祖玩,一巴掌就把悟空壓在五指山下五百年,看盡世事滄桑。
然後是觀音玩
然後是唐僧玩,隨隨便便念個緊箍咒,就得痛不欲生。
最後是被妖怪玩,妖怪都是有背景的。
直到最後,訓猴成功,還得感謝那些玩他的人。
最後的最後融入那些玩他的人群中成為鬥戰勝佛,再也沒有了那個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
這不就是封建王朝的愚民故事嘛。出生低微的人,哪怕你有通天的本來,最終也會屈服於權貴成為他們的附庸。這也是一個少年的屈服史或者成長史吧,從小時候天不怕地不怕,到長大後處處碰壁,最後接受現實,最後成為別人的牆壁。
人生苦短,為什麼要為別人取經?
佛教這種看破紅塵的思想就更加討厭了。好不容易有一次生的機會,卻要你等死,啥事不幹坐起來等人施捨,美其名曰化(yao)齋(fan)!
哪怕是在周星馳的無釐頭電影裡,至尊寶和紫霞如此相愛,最終都是為了取經大業拋下了兒女情長。
也許這是真理,也許每個人都要屈服於現實,也許老百姓就是要屈服於權貴,為了別人崇高的理想而奮鬥一生。
但是,當下還是希望自己能做自己的主。
而《悟空傳》這種不正統,不屈服,不從眾,不認命的小說才是我的最愛啊! 如今它拍成了電影。《悟空傳》的宣傳攻勢非常猛,下面幾張引用悟空傳經典語句的海報也是非常有感覺。
「我想這天下,再無可拘我之物,再無可管我之人,再無我做不成之事」
「原來一生一世那麼短暫,原來當你發現所愛的,就該不顧一切的去追求。」
「你以為你有很多路可以選,其實你只有一條路可以追。」
「生我何用? 不能歡笑。」
「滅我何用? 不減狂驕。」
各種預告片中和宣傳主題中都在主打「不服」,看起來還是很不錯。直到看了正片,一言難盡!
《悟空傳》是7月1日至今票房表現最好的國產電影,首日票房在1億左右。上周大熱的恐怖片《京城81號2》首日票房僅4000萬,上月低的《逆時營救》才1700萬。 悟空傳票房表現出色,但是口碑不盡如人意。
當前的豆瓣評分5.5,沒看之前對這個評分非常「不服」,總覺得是眾人低估了。看完之後應該說心服口服。
首先整部電影沒有太尷尬的地方,它基本達到了商業片的要求。有幾處的特效還是非常棒。演員的表演沒太大問題(餘文樂很帥,歐豪有點酷),幾條線的故事基本完整並不突兀,所以電影是及格的,只是我對他的期待不是及格那麼簡單!
就像一篇作文,沒有錯別字,也沒有語句不通的地方,這是及格的標準。但是沒有很好的中心思想,沒有深刻的主題,沒有巧妙的寫作手法,那只能是千篇一律的平庸之作,60分不能再多了。同樣的,作為影視作品最怕的就是平庸。
《悟空傳》的視效是真不錯,按理說應該非常「燃」才對,但是亂入的BGM和強行煽情太可怕。似乎很多時候都在說,我要煽情了你快點哭,我要燃了你趕緊鼓掌。這背景音樂絕對是反作用,好不容易入點戲,就唱起了不合時宜的歌。視聽效果中只有視覺效果是贊的,聽覺效果拖後腿了。
《悟空傳》最大的問題還是平庸,通篇都在用直白的方式表達著「不服」,主題完全靠吼。開頭幾個笑點並不尷尬,但是對故事也沒什麼作用,觀眾可以配合著笑笑,也可以冷漠以對。開頭很歡樂,結尾要哭死,這是很多電影的套路。只可惜,煽情的方式非常老舊,大部分影迷對這種情節已經有了抵抗力,偶爾看次電影的少年少女,也許還是會被感動到吧。
現在我們可以來回答了,這到底是不是《悟空傳》?
原作者今何在都已經放棄尊重原著了,電影怎麼還能是那個《悟空傳》, 即沒有悟空傳的神(不服的精神)也沒有悟空傳的殼(故事)。
就像有人評論的:「內核的空洞,讓人感到無所適從。打開冰箱,全是剩菜。越過山丘,不見大海。《悟空傳》,竟然是空的。而那個今何在,也早就不在了。」
接下來說說這是孫悟空嗎?
就別說孫悟空了,豬八戒是個瘦子,阿紫是個逗比女,捲簾是個胖子,唐僧、沙僧、如來、觀音直接消失,莫非打麻將去了。 花果山變差了村莊,水簾洞不見了蹤影。大鬧天宮變成了大鬧學堂,瞬間low了很多。
說回孫悟空,彭于晏是帥的,演技也沒問題,但是無論行為舉止還是外貌裝扮或者內在性格哪點像悟空? 也許有人說這本來就不是正傳為什麼要像傳統的孫悟空? 那麼,既然你沒有一點像孫悟空,你就換個名字唄,不要讓人誤會了。
並不是說孫悟空這個角色一定要按照西遊記的故事來,但是你的主角叫孫悟空,你要借這個IP賣票房吸引觀眾,你要在西遊記的基礎上講故事,那麼至少得有點西遊的元素吧,難道就是幾個符號化的名字就算是西遊了?《悟空傳》這部電影,完全可以跟西遊記沒半毛錢關係,也是厲害! 這個故事是沒有根的,沒有根的樹長不大!
再來說說故事線和主角的問題。
電影有好幾條線,悟空楊戩阿紫的感情線,悟空和上聖天尊鬥爭線,楊戩和老婆婆的親情線,天篷和阿月的愛情線,捲簾的輔線。從場景來說,主要就是天宮和花果山。
這5條線中,捲簾作為輔線是到位的,無論演技還是笑點。 楊戩和老婆婆的親情線,天篷和阿月愛情線,其實表達都是完整的,你能看懂導演想說什麼,但是卻始終無法被感動,因為沒有新意。這樣的套路,太多電影中出現過了,而且沒有絲毫特殊的地方。
本來悟空和上聖天尊鬥爭線應該是最核心的主線,三角戀作為填充情感升華主題的輔線,是非常穩健的結構。但是導演偏偏讓幾條線平分秋色,削弱了主線,失了輕重,導致整個故事是松垮的。
因為故事主線太多,導致每條線都是淺嘗輒止沒有深度挖掘,故事自然就變得流於表面。把符號化的親情、愛情、友情簡單的拼湊在一起,就是一部電影了。
孫悟空除了最後一戰,之前並沒有太大的存在感,反而楊戩這個人物表現的更加立體。一隻小猴子,從小就勵志「逆天改命」,這種設定是多麼牽強。比較好多做應該是削弱其他故事線,重點刻畫悟空性格成因,為他後面大鬧天空打好基礎。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痛,他有「逆天改命」這種「大逆不道」的思想,絕對是特殊的經歷使然,而這經歷就應該是刻畫人物的重點。
最後來說說主題的問題。
主題的「不服」是怎麼表現的? 《悟空傳》電影的主題全憑喊口號,各種不服都是靠嘴巴去說,而不是通過劇情去表達,對於其他主題的表達也都是點到即止,沒有任何深挖的地方,愛情如此,對於權威的反抗也是如此。孫悟空為什麼會「不服」,因為有人要讓他服,而這個過程電影中並沒有去好好挖掘。猴子一開始就在天上亂逛,就像一個頑皮的學生,說著說著就和楊戩天篷打起來了,然後故事按部就班的繼續直到結束。 因為主題不清晰節奏沒控制好,導致《悟空傳》的一句經典臺詞都無法插入,只能放在片尾以PPT的形式展現。
這句話是:「
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
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
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
要那諸佛,都煙消雲散!
」
單單讀這些文字,都能讓人熱血沸騰,電影卻....!
總的來說各位演員的演技真是沒什麼大問題,主要是故事根本就沒有凝聚力,東扯扯西扯扯,浪費了好題材和好特效和好演員。 也許說的有點苛刻,但僅僅是因為喜歡<悟空傳>這部小說!
看《悟空傳》,最令我感動的竟然是悟空對妖雲說的話:「我們都是妖,送我上天」。 多麼有同病相憐的悲愴感, 多麼有同仇敵愾的認同感!
當你被現實踩在地下,你要說的不是:「既然無法反抗就盡情享受,來吧,蹂躪我吧」,而是:」你能得到我的肉體卻得不到我的心^_^,總有一天我要幹回來!」 雞湯不要當飯吃,但是虛弱的時候還是要來一碗補補。
文 | AK
如果喜歡的話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