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評媒(https://www.jpm.cn)編者按雖然改編的西遊系列口碑不佳,但是炒冷飯現象依舊沒有停止。「取經」路漫漫,大聖年年見。可以肯定的是,從目前資本的熱度來看,對西遊改編的「套路」不會停歇。
由彭于晏、倪妮、鄭爽聯袂主演的西遊題材電影《悟空傳》上映已有半個月的時間了,雖然影片口碑表現不佳,但是票房卻一路飆升,截至(7月28日)已突破6.8億大關,成為春節以來票房成績最好的國產片,也打響了暑期檔的第一棒。
隨著《悟空傳》的熱映,「西遊」題材IP改編問題再次引發了廣泛的街談巷議。借用媒體的一句話「如果說以《西遊記》為中心的西遊題材影視改編作品,對於中國電影而言具有《星球大戰》系列式的意義,應該並不為過。」
這也真難為了「悟空師徒」四人,幾乎是全年無休啊!
為何「西遊」IP如此火爆?
其實這其中的緣由不難理解。其一,《西遊記》是明代傑出的小說家——吳承恩的名作,創作與16世紀,其版權早已「過期」,不用支付巨大的版權費用,大大降低了改編和拍攝門檻。
其二,「西遊」題材的國民認知度足夠高,尤其是拜1986年版電視劇《西遊記》和電影《大話西遊》所賜,「西遊」在如今的文化消費主力軍80後、90後那裡有著強烈的「童年情懷」加成。
其三,從創作角度而言,這部傳承數百年的經典作品似乎非常適合多次改編。因為「西遊」題材自帶的「神鬼妖魔」屬性,可發揮的再創作空間極大,尤其適合拍成「音效+視覺」的特效大片,而這正符合當下國內電影的市場風向。
編劇馮元良所言:「改編西遊故事沒有固定的思路和方向,只要最終成片能自成體系,把故事講圓了,並且有自己的審美,就足以稱作好的改編。」
對資本來說,西遊自帶可觀的流量和收益。
自從2013年《西遊降魔篇》狂攬12.48億元票房之後, 「西遊IP」儼然成了票房保證:《西遊伏妖篇》總票房16.56億元,《西遊·降魔篇》總票房12.47億元,《西遊記之三打白骨精》總票房12.01億元,《西遊記之大鬧天宮》總票房10.46億元,《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總票房9.54億元,此外還有《大話西遊3》《大鬧天竺》等……改編影片已多達30部左右。粗略統計近幾年「西遊電影」的票房總和發現,這一題材在大銀幕上已經帶走超過77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上映的《西遊伏妖篇》以近20億票房,打破了預售票房、IMAX票房等一系列紀錄,也毫無懸念地預定了迄今為止西遊題材影片的歷史票房紀錄。在號稱30億的保底發行的名義下,《西遊伏妖篇》的出品方多達21家,其排片率一度接近40%,在線售票平臺更是為之付出了2017年「票補」的至少三分之一。也就是說,《悟空傳》、《西遊伏妖篇》的光鮮數據背後,是中國電影的半壁江山在支撐。
然而值得關注的是,西遊IP帶來的好看的票房成績背後,「西遊」題材電影的口碑卻並非同樣光鮮,除了口碑佳作《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是動畫電影之外,真人「西遊」題材電影總體上看,其口碑與「最吸金題材」並不相稱。
從豆瓣評分看出,目前的「西遊電影」僅有四部評分在及格線上,其中三部都與周星馳有關。而在這幾部電影盡力地往上拉分的情況下,13部電影在豆瓣的平均分數仍僅為5.98,尷尬地沒有越過及格大關。
西遊IP不斷「炒冷飯」是原創力的缺乏
雖然改編的西遊系列口碑不佳,但是炒冷飯現象依舊沒有停止。「取經」路漫漫,大聖年年見。可以肯定的是,從目前資本的熱度來看,對西遊改編的「套路」不會停歇。並且目前對於西遊IP的開發並不僅僅局限於影視,包括動漫、網遊、綜藝真人秀甚至歌曲改編,《西遊記》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全產業鏈發展。但是,即使是這麼一個認識度極高的超級IP,也未必經得起無限開發。
雖然《西遊記》是個IP金鑰匙,但國內對其無序的、參差不齊的開發讓《西遊記》也拉低了人們的期望值,使觀眾逐漸對西遊系列產生審美疲勞,甚至逐步抗拒。缺乏創意和藝術含金量的電影還會走多遠,觀眾的每一張電影票,都會是答案。
師傅、悟空、八戒、沙師弟們都已經累了,國內的影視業、娛樂業也應該反思,為何一部幾百年前的《西遊記》能反覆炒冷飯?為何卻再沒有出現一個新的、可持續開發的爆款IP?是原創力不足還是市場的溫床阻礙了原創力?或許電影從業人應該更努力一些,滿足觀眾的期待,並且帶著令我們驕傲的原創形象和IP走出國門,在世界電影市場上佔據應有的那一席之地!
【來源:私募通 作者:王楠】
本文由清科私募通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編輯:鄭惠敏)
以上文字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金評媒立場,禁止轉載。
Pedata 私募通是清科研究中心旗下一款覆蓋中國創業投資及私募股權投資領域最為全面、精準、及時的專業資料庫,為有限合伙人、VCPE投資機構、戰略投資者,以及政府機構、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投資銀行、研究機構等提供專業便捷的數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