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晚19:00,大型問政節目《問政山東》播出第29期。本期節目聚焦財政領域,接受問政的省直單位是山東省財政廳。
01
生豬補貼少,保險補償還不到成本的一半;養殖戶一旦虧損,下一年就很難繼續養殖
省財政廳廳長:馬上研究,爭取提高生豬保險比例
戳↓看問政報導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最近,豬肉價格牽動著老百姓的心,也成為政府關心的大事兒。問政現場,主持人朱文超展示了剛從超市裡拿來的最新豬肉售價標籤,39.9元一斤。
今年5月份以來,省財政廳相繼出臺了多項扶持政策保供穩價,像提高育肥豬和能繁母豬保險保額、對全省45家一級種豬場給予臨時性生產補助等。那麼這些扶持政策起到應有的效果了嗎?一起來看記者的問政調查。
泰安肥城市是國家級「生豬調出大縣」,記者來到肥城市一家規模較大的養殖場調查發現,這家養殖場周邊一公裡禁止外來車輛和人員進入,買賣生豬時都是通過場裡的小車一車一車往外運。養殖場負責人說,之所以這樣謹慎,是因為遇到疫情時賠不起。
今年5月,省財政廳聯合省發改委、省畜牧獸醫局等六部門共同印發《山東省省級農業政策補貼和糧食風險基金管理暫行辦法》,將育肥豬和能繁母豬的保險金額分別由原來每頭500元、1000元提高到現在的800元和1200元。
然而,肥城市養殖戶現場告訴記者,這樣的補償標準還不到養豬成本的一半。
「一頭母豬餵起來大概在一年左右,一頭肥豬大概在2000塊錢左右,兩千四左右,你再餵上一年再加上飼料人工,一頭母豬的成本在3000~4000左右。」
肥城市養殖戶告訴記者,保險賠付少,一旦虧損,下一年就很難繼續養殖。「現在的話有豬場想翻身,但欠的銀行貸款,欠的飼料款太多了,根本沒有資金再去買豬崽,現在一個豬崽1000多。」
養殖戶們反映,如果能提高保額,增加到50%或60%的保險率,風險小了,積極性自然就提高了。
除了疫情的影響外,近幾年,生豬價格波動較大,也制約了養殖戶的熱情,造成了當前供不應求的局面。穩定生豬生產的關鍵是穩定養殖戶對收益的預期。那麼,養殖戶最期盼的生豬價格指數保險,在山東推行的情況又怎麼樣呢?
記者隨機詢問了濰坊昌樂縣一家養殖戶,「您知道生豬價格保險嗎?」對方一臉蒙:不知道,這東西哪有給說的?
為了推動生豬生產,今年7月,省財政廳專門安排了6500萬元,對一級以上種豬場給予臨時性生產救助,支持45家種豬場彌補飼養成本、開展疫病防控和性能測定。那麼,這筆補助資金的落實情況又如何呢?
棗莊市財政局工作人員表示,畜牧局是把名單給我們了。但這是省裡的政策,誰出政策誰拿錢,省裡的這個補助還沒給我。
直播現場,省財政廳廳長劉興雲表示,看過短片感覺很沉重。
「雖然前期財政廳也做了一些工作,但目前來看,幾個措施還不夠有力,沒有考慮到老百姓真正的需要。」他表示,接下來,省財政廳將根據實際情況採取措施,提高保險的標準,讓補償政策在現有的基礎上加大力度。
另外,針對生豬價格指數保險群眾知曉度低的問題,省財政廳廳長劉興雲解釋,目前這一價格保險並沒有全面鋪開,只是有重點的在幾個地區推廣,宣傳力度也不夠,因此造成了老百姓不知道的情況。節目結束後,省財政廳將馬上商量研究,爭取提高生豬價格指數保險中財政支付的比例。
另外,針對節目中反映的「棗莊市財政局工作人員說沒有收到生豬補助的錢」的情況,棗莊市財政局局長表示,回去後將立即調查落實,查明問題。
肉價浮動牽動百姓的心,那麼財政有沒有其他辦法推動肉價平穩?省財政廳廳長表示,近期,省財政廳正在研究這方面政策和資金的配套措施,就這個問題,節目結束後省財政廳將進行研究,給老百姓一個滿意答覆。
02
研究了30年的抗白血病藥因為缺錢止步於臨床
原山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張長鎧:如果沒有人投資做下去,只能遺憾終生了
戳↓看問政報導
「新舊動能轉換」是山東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八大發展戰略」之一,為此,省財政廳牽頭專門設立了政府性引導基金,由省、市兩級財政共同出資400億元,通過引導基金的注資和市場化募集,發起設立不少於6000億元規模的子基金群,用於支持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基礎設施建設等。近日,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新舊動能轉換基金政策有的看上去很美,卻是「雷聲大雨點小」。
「火菇素」是一種從特殊金針菇中提取的、少有的無毒副作用的抗癌活性物質,對治療白血病有較好效果。從1990年開始,濰坊市青州食用菌研究所的成員張文閣與山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張長鎧等人,對「火菇素」進行了長達近30年的研究。
提取火菇素晶體的技術走在了國際前列,利用這一技術進行的抗癌新藥開發,先後被評為山東省「八五」、「九五」重點攻關項目,國家「十一五」科技攻關重點項目。然而,這一項帶有突破性的研究,在成果轉化過程中舉步維艱。
火菇素研究項目課題組組長 張文閣無奈表示:「現在的困難就是錢,只要有錢,我們進入臨床就行了。」
原山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張長鎧更是直言:「如果沒有人投資做下去,只能遺憾終生了。」
青州市金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火菇素提取項目的合作方之一,公司負責人鍾源泉告訴記者,目前該項目處於停滯狀態。「中國健康基金公司要給我們投8個億,他們要求政府出資2億引導資金,但是政府一直都沒去跟他們聯繫。」
記者找到了負責此事的青州市財政局下屬的投融資平臺——國控融資擔保有限責任公司,針對抗癌新藥的基金支持,工作人員表示找不到政策依據。
今年7月,省財政廳會同有關方面研究提出了《關於進一步推動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基金加快投資的意見》。意見指出,要設立項目基金,即省級引導基金聯合市、縣級引導基金,與社會資本合作量身訂製項目基金,支持項目落地。那利用「火菇素」進行的抗癌新藥研發項目能不能以項目基金的形式來申請新舊動能轉換基金呢?
青州國控融資擔保有限責任公司工作人員:你們並沒有正兒八經投入市場,再一個你們這項目是臨床階段。門檻不低,要求比較嚴格。
從1990年開始,科技工作者對火菇素進行了長達30年研究。而原先的團隊科研人員目前也只剩下張文閣老人一個人在這裡做研究了。
1990年時,火菇素研究項目團隊的合影
如今80歲的張文閣老人
問政現場,督辦員李莎連線了火菇素研究項目課題組組長張文閣,他表示,火菇素是目前發現的幾乎沒有毒副作用的抗癌活性物質,成本很低廉,能很大地減輕百姓的經濟負擔。希望這一項目能儘快落地,造福人民。
省財政廳廳長劉興雲表示表示,明天一早就安排相關人員去了解這一項目,研究項目性質,盡最大能力幫助解決問題。
新舊動能轉換引導基金去年年初組建,運行一年多時間卻並不理想。直播現場,劉興雲表示「壓力非常大」。
針對節目中工作人員對研發單位的資金需求冷漠應對的情況,劉興雲表示,相關工作人員沒有盡職盡責,省財政廳出臺文件後,也沒有及時將相關措施和政策內容進行解讀和傳送。下一步要舉一反三,加大宣傳服務力度,建立聯絡員制度,對具體的項目加大對接力度。
03
30萬的政府獎勵,企業等了3年沒到手…
省財政廳廳長怒斥:典型的官僚主義!
戳↓看問政報導
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激勵、扶持作用,對山東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近年來,省市縣各級財政部門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扶持獎勵政策,創新財政資金支持方式、鼓勵企業轉型升級。那麼,這些資金髮揮出應有的效能了嗎?一起來看記者的問政調查。
青島海易通數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2年,是一家主要從事動畫設計、網站設計等工作的企業。2015年,該企業獲評「青島市高新技術企業」。根據青島市財政局和科技局2015年頒布的《青島市科學技術局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補助實施細則》,「對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給予30萬獎勵」,然而這項獎勵至今沒有發到企業手裡。
那麼這筆錢去哪了呢?
記者首先電話聯繫了青島市財政局工作人員。青島市財政局科教處工作人員:30萬的獎勵早就下發青島高新區財政局了。
隨後,記者跟隨姜先生來到青島高新區財政局諮詢情況。青島高新區財政局工作人員這樣表示:錢是收到了,但是有個審核過程。
青島海易通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姜先生薑先生說,三年來他多次找到財政局、科技局諮詢獎金何時能發放,每次得到的答覆都是「等」。
本來是應該獎給企業的錢,下撥三年,卻仍然停在區財政局,那麼這筆獎勵資金的效能如何體現呢?面對一直沒能撥付下來的獎勵資金,青島市財政局工作人員表示,「只能幫忙督促一下」。
30萬的高新技術企業獎勵資金企業等了三年還沒拿到,《問政山東》直播現場,省財政廳廳長劉興雲表示,「拖三年是典型的官僚主義,不能再拖了,應該馬上解決」。
針對這一具體問題,青島財政局的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了節目之後馬上聯繫市財政局和高新區財政局,「明天馬上解決這個問題」。同時,這位局長表示,對這種不負責任的作風要加大治理。
針對類似獎勵資金不兌現的行為,省財政廳能發揮怎樣的作用呢?劉興雲表示,省財政廳有統籌協調的責任,下一步,財政部門將加強工作的整改力度,整頓改變作風,加強財政政策執行的協調力度,流程再造,把工作落實到位。
04
履約保證金七年不退還,政府職能部門成「老賴」
履約保證金,是政府採購行為的中標人在合同執行前交納的一筆保證金。如果中標人在完成合同的過程中出現違約或不合格的問題,這筆錢可能會被沒收或扣除。而依照有關規定,在完成合同的過程中沒有出現問題,工程最終驗收,這筆錢應當及時退給中標人。然而,在我省的個別地方,出現了一個怪現象,這履約保證金交起來容易,退回來卻很難。來看記者的問政調查。
記者從日照市水利工程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處了解到,目前公司有兩個項目出現了履約保證金沒退回來的情況。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水庫項目是由日照市東港區水利局發包的小型水庫保險加固工程,項目由日照市水利建築工程有限公司承包。記者在東港區水利局看到,這個項目屬於政府採購項目。然而,工程驗收後,履約保證金卻一直沒有退還。
記者在一張收據上看到,這個項目的履約保證金和農民工工資擔保金合計12萬5千多元。如今,項目通過驗收已經有兩個多月,發包方的工作人員卻表示,要拿到這筆錢,還要再等等。
在日照市水利工程有限公司的另一份承包合同上記者看到,同樣也有一筆十萬元的履約保證金沒有退還,發包方日照國際海洋城水利工程建設管理處,已經拖了7年之久。
日照市水利工程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催還保證金,對方一直說資金不充足。對方屬於水利局管。也不好起訴,「這種關係,你一起訴就沒法幹活了。」
拖欠七年之久的保證金還能退回嗎?在日照市東港區水利局,工作人員竟然給出了「資料已經全部丟失」的答覆。
在日照,記者繼續走訪發現,履約保證金退款慢、退款難的情況並非個例。
早在2016年11月25日,財政部就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政府採購需求和履約驗收管理的指導意見》,要求驗收合格的項目,採購人應當根據採購合同的約定及時向供應商支付採購資金、退還履約保證金。針對調查發現的問題和指導意見的落實情況,記者專門諮詢了當地的財政局工作人員。
日照市東港區財政局工作人員:我可以打電話問問什麼情況,跟他們協調協調,如果實在不行,你們就只能去起訴他們。
保證金長達七年未歸還,究竟怎麼辦?《問政山東》直播現場,督辦員李莎視頻連線日照東港區區委副書記辛崇良了解具體情況,辛書記表示,「這個問題發生在我們區水利工程建設領域,非常不應該,說明我們在工作當中,還有很多不紮實、不細緻、不到位的地方,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辛區長現場承諾,將以此具體事件為契機,對全區各類工程進行全面核實,第一時間落實到位,同時也將切查不作為、亂作為的現象,一查到底,絕不姑息。
面對拖延返還的履約保證金,財政部門就只能協調協調嗎?省財政廳廳長劉興雲表示,出現類似問題以後,省財政廳應該依照制度和政策,「該調整調整,該執行執行」,針對這一具體問題,明天就派相關工作人員到現場了解情況。另外要舉一反三,建立舉報機制,「一定挺起腰板,對不執行政策的一定要處理」。
劉興雲廳長說,政府採購一直是受到社會詬病的問題,財政部門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目前,關於這方面的流程再造、制度創新,省財政廳正在研究具體措施,接下來將儘快給大家一個滿意的答覆。
來源:齊魯網整理自山東臺《問政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