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警報 日本氣象廳 日本地震 系統檢測 日本政府 s波 傷亡...

2021-01-08 東方網

日本救護人員幫助震區居民撤離。 路透社

地震使巖手縣多處路面破損變形。路透社

  「幸虧有了這幾秒,我才可以抱著孩子躲起來。」大崎市居住的家庭主婦佐佐木瞳說,餘震到來前的兩三秒,她看到了電視上的警報,馬上抱起了一歲的孩子。

  日本東北地區6月14日早晨發生芮氏7.2級地震。截至6月15日上午10點,累計發生餘震264次,最大餘震5.7級。據不完全統計,已造成9人死亡,11人失蹤,233人受傷。災區出現了斷水斷電斷煤氣的情況,電話也很難打通。部分受災山區發生了山體滑坡和大壩裂縫。

  雖然這次地震震級為7.2級,但是並沒有造成大範圍的人員傷亡,這與日本政府推行的緊急地震速報系統有一定關係。

  何謂地震速報?

  所謂「緊急地震速報系統」遵循的是這樣一套理論:地震發生時,一般是破壞力較小但速度較快的地震波(日本簡稱「P波」)先活動,接著就是破壞力大但速度慢的地震波(簡稱「S波」)。兩種震波之間存在幾秒到幾十秒的時間差。日本技術人員正是利用這個時間差,使用儀器探測出P波後,迅速發出預警。在S波來臨之前,人們可以得到幾秒到十幾秒的寶貴逃生時間。

  這套預警系統以前多用於特殊機構。如安裝了信號接收裝置的列車、電梯在接到信號後,可以迅速自動停止運行,建築工地和醫療機構等也能夠馬上停止作業,減少工程人員和病人的損失。

  從去年9月開始,日本氣象廳開始面向一般市民提供5級以上的地震警報。普通市民可以通過電視、廣播和專用的防災行政無線設備接收警報,在更大的地震波來臨前,保存生命,減少損失。

  地震來臨前的幾秒

  6月14日早上8點43分51秒,緊急地震速報系統檢測到了「巖手宮城內陸地震」震源地的P地震波,3秒後總務省氣象廳發出了面向一般國民的5級弱自動緊急地震警報,1秒後自動修正為5級強地震,4秒後再次更正為6級強地震。

  宮城縣大崎市田尻地區在這次地震中的震度為6級弱。在S波到來前的5.33秒,地震預測警報啟動了。據《朝日新聞》報導,49歲的高橋厚志當時正在看電視,電視裡響起了「大地震!大地震!」的警報,「快躲起來!」他馬上朝在客廳的兩個兒子大喊。就在一家人剛躲好時,地震來了。所幸,一家人沒有受傷。

  大崎市的古川第三小學的學生們也很幸運。因為學校安裝了速報預報裝置,在距離震動10秒前,校內就響起了地震預報廣播。學生們在老師的指導下,馬上跑到附近的安全地帶,逃過一難。

  實際上,離震源越遠,震度越低,預警時間與實際S波到來之間的時間差就越大,預警效果就越好。除了宮城縣的大崎市(震度為6級弱)在地震前5秒就接到預警以外,離震源70公裡的仙臺市宮城野區五環(震度為5級弱)在15.32秒前就接到了預警。

  由於這套防災無線裝置造價昂貴,動輒數百萬日元。根據總務省消防廳統計,日本全國1788個市町村中只有61個安裝了此系統。這次遭受地震的宮城縣慄原市和巖手縣陸前高田市就是其中的兩個。

  地震速報並非萬能

  世界上20%的6級以上的地震都發生在日本。對於這個「老朋友」,大多數日本人都能夠平和面對。在一些國家懷疑地震能否預測時,日本卻執著於建立有效的地震預報體系。日本政府還立下了「實現預測地震的夢想」、「和地震波賽跑」的壯志。實際上,在緊急地震速報還沒有面向一般國民廣泛利用之前,早在2005年8月宮城縣地震時,仙臺就在劇烈震動前13秒接到了速報。

  但是,有了緊急地震速報並不能高枕無憂,這套系統還存在很多制約。比如從預測到地震P波到S波之間只有短短數十秒,對於離震源地很近的地區來說,往往來不及。這次地震中,巖手縣奧州市由於距離震源很近,強震發生4秒後緊急地震速報才姍姍而來。另外,這套系統有時還存在誤報。此外,有些地震是先出現S波,這種情況下系統就無用武之地了,這也是國際質疑日本這套系統的一個主要原因,因為有些專家認為,並不是所有地震都有前震。

  另外,在這次地震中,速報沒有受到重視的現象也比較突出。一些安裝了接收裝置的醫院和機場根本沒有注意到速報,也沒有採取相應的緊急措施。

  80所學校校舍出現裂縫

  根據宮城縣災害對策本部統計,14日的地震已經造成縣內的80所公立學校校舍出現裂縫。其中45所學校位于震度6級的慄原市。該市60%的公立幼兒園、小學、初、高中和職業學校校舍出現裂縫。

  不過,這次地震發生後,並沒有發生大面積的房屋坍塌現象。這與日本各地方政府在平時就對房屋的抗震級別進行檢測和監督有關。政府還資助危舊房主為提高耐震能力進行房屋改造,資助金為改造費用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但是,也有一些日本地震專家指出,這次沒有發生大規模房屋倒塌與日本東北地區建築的特徵和這次地震特點有關。該地區冬天積雪嚴重,為了防止房屋坍塌,屋頂通常為鐵板,比磚瓦結構輕,這也降低了遭遇地震時坍塌的可能。另外為了防寒,該地區建築的門窗開口設計得較小。這些因素可能在地震發生時起到一定的防護作用。此外,也有專家分析,這次地震的搖晃周期在一秒以下,對建築物的損害較小。

相關焦點

  • 「無所不至」的日本地震預警
    為了應對這一情況,減少傷亡,早在1989年,日本的鐵道技術研究所就開發出了世界上第一個實用性的地震預警系統,投入新幹線列車運營管理。2004年8月1日,日本的全國性地震預警系統試運行,2006年正式運行。該系統能夠在地震爆發後極短的時間內,向相關地區的民眾傳達地震波將要到達的信息,並且儘可能地將各種特殊情況考慮在內,使預警信息通知到人,「無所不至」。
  • 日本「緊急地震速報」系統是怎樣運作的?
    這就是日本開發的、趕在感覺到震動前發布通知的「緊急地震速報」。在2011年3月11日發生東日本大地震以後,相信很多日本人聽到這個聲音後都會精神緊張。  「緊急地震速報」是日本氣象廳提供的警報系統之一。當推測地震的最大震級會達到5級以上時,該系統就會向有可能發生4級以上強震的地區發出警報。
  • 日本氣象廳的地震、海嘯、火山災害預警
    為了能在地震發生後快速確定地震的震中、推算出震級,並儘快發布地震災害警報,日本建有完善的地震災害監測系統,日本氣象廳在全國設有約600個地震觀測點,24小時監測地震;還在日本海域水下2000米,安裝了約1000個地震儀,通過海上監測船將有關地震信息發射到人造衛星上,再利用全球定位系統,密切監視大陸架板塊的移動。
  • 日本地震預警為何能搶跑過7.3級地震波?關於地震預警你不能不知的那些事....
    地震波包括縱波(p波)和橫波(s波),縱波的速度快但破壞性小,橫波的速度慢但破壞力大。地震預警系統,就是在一定地域布設地震觀測臺網,在地震發生時,利用地震波與無線電波或計算機網絡傳播的速度差,在破壞性地震波(橫波或面波)到達之前給預警目標發出警告,以達到減少地震災害和地震次生災害的技術。
  • 揭秘日本地震預警系統:手機可根據地震波發出警報(1)
    原標題:熊本地震中國遊客收到數十次手機預警 日本地震緊急預報系統自動響應 央廣網北京4月16日消息(記者張奧)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導,日本當地時間16日凌晨0點25分,九州島的熊本市再次發生地震
  • 日本大阪「緊急地震速報」被吐槽太遲:強震都過了
    通過手機郵件發布的緊急地震速報(圖片來源:社交媒體)根據日本氣象廳的記錄,本次大阪地震於日本當地時間6月18日上午7點58發生,而氣象廳也如往常一樣發出了緊急地震速報。然而《神戶新聞》報導稱,有不少民眾在網上抱怨說警報來遲了:「我都躲到桌子下面去了手機才響」、「正地動山搖的時候警報來了,心裡這個氣啊」、「都震完了警報才來」等等。地震速報為何沒有起到作用?
  • 日本又有大事發生?東京以南突發強地震,海嘯警報已經發出
    據中國地震臺網報導,日本東京以南突發強地震,震級達到了5.7級,震源深度達到了10千米,但日本氣象廳則測定地震震級達到了6.2級。日本不少地方的海平面發生了劇烈變動,當地政府發出警報,海嘯可能到達居民區,一定要做好防護措施。
  • 日本地震預警的推廣對中國有哪些啟示?
    地震預警日語叫「緊急地震速報」,其原理是利用地震發生後P波傳播速度比S波快的特性,由附近的地震臺認定大地震,在大的晃動到來前儘早發出預警。緊急地震速報系統被看作日本為保障國土安全建立的「全國瞬間警報系統(J-Alert)」的一部分。
  • 日本氣象廳鬧烏龍:誤報東京南邊大地震 道歉稱是系統問題
    摘要:30日上午9點38分,日本氣象廳發表緊急地震速報,稱距離東京都500公裡以外的千葉縣南部海域發生芮氏7.3級地震。然而當地完全沒有觀測到日本震度1級以上的地震。
  • 日本氣象廳承認「誤發」地震緊急警報,召開記者會鄭重道歉
    就30日早日本氣象廳發布地震緊急警報後,卻未能觀測到震度1級以上的地震一事,氣象廳於當天上午稍晚時召開記者會,進行公開道歉。日本《朝日新聞》消息稱,在當天上午的記者會上,氣象廳地震、海嘯觀測課長加藤孝志承認此次警報為「誤報」,並表示「給國民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在此鄭重表示歉意」。加藤孝志還稱,「今後將努力提高預測精準度」,「我們將就未來如何改善進行探討」。
  • 熊本地震中國遊客收到數十次手機預警 日本地震緊急預報系統自動響應
    攜程渠道目前有近兩百名中國遊客在九州島旅行,目前並無傷亡情況,攜程通過當地領隊導遊妥善安排行程,已全部取消熊本及周邊區域的行程,還針對自由行遊客啟動九州地震「微領隊」微信群服務,隨時隨地解決散客的問題。  雖然從國內到福岡的飛機仍在正常飛行,不過考慮到遊客的顧慮,吉祥航空、南航等多家航空公司為已經出票的中國遊客提供免費的改退籤。
  • 日本地震!日本北部太平洋地震帶發生6.9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裡
    日本北部海岸發生芮氏6.9級強烈地震。日本地震:強烈地震襲擊了日本海岸。地震發生在Nemuro市東南114英裡處,震源深度10公裡(6.2英裡)。日本氣象廳(JMA)將日本地震預警系統的最初估計震級降至6.2級。嚴重的損失和人員傷亡不大可能,但在一些地區可能有震感和輕微搖晃。目前還沒有發布海嘯警報。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認為震級為6.0級。
  • 和地震波「賽跑」,地震預警系統是怎麼實現的?
    PALednc包括成都主城區在內的不少社區「大喇叭」讀秒、電視自動彈出倒計時等多種手段提醒民眾及時避險,有效地減少了傷亡人數。PALednc這一地震預警系統讓不少民眾感到新奇,而其預警的準確性更是迅速成為網絡熱點。PALednc那麼該預警系統是用什麼技術實現的?
  • 突然收到地震警報卻無震感,日本網友問號臉,官方道歉!
    日本氣象廳承認「誤發」地震緊急警報,召開記者會公開道歉。日本氣象廳發布警報稱,當地時間30日9時36分,日本鳥島近海處發生5.8級地震,震源深度60公裡。但日媒稱,在收到地震警報的地區卻沒有觀測到人體能感知到的地震震動。對此,有日本網友懷疑是「誤報」,也有人認為可能是震源離日本島較遠所以沒震感。
  • 日本將地震級數修訂為9.0(圖)
    13日,在日本青森縣的八戶,一名路人走過被海嘯毀壞的漁船。 新華社/路透13日,日本氣象廳將東北部海域地震的震級由芮氏8.8級修訂為芮氏9.0級。據日本廣播協會電視臺13日報導,強震及其引發的海嘯已確認造成1000多人死亡,宮城縣警方估計該地區死亡人數將超萬人。宮城縣死亡人數將超萬人日本廣播協會電視臺13日報導稱,強震及其引發的海嘯已確認造成1000多人死亡,宮城縣警方估計該地區死亡人數將超萬人。警方13日在重災區宮城縣東松島市新發現200多具遺體。
  • 日本地震致地球地軸發生偏移 自轉加快1.6微秒
    新華/路透震級上調震級上升一級,威力增加大約30倍據新華社東京3月13日電 日本氣象廳13日將11日發生的東北部海域地震的震級由芮氏8.8級修訂為芮氏9級。一般而言,地震震級上升一級,威力增加大約30倍。
  • 日本「緊急地震速報系統」
    雖然地震頻發,但近年來並沒有給日本帶來嚴重的人員和財產損失
  • 日本開展緊急地震速報發布演練 數十萬人參與
    本月4日,為促使人們提高對地震、海嘯的防災意識和做好抗災準備,日本政府在全國開展了緊急地震速報發布演練。­  當天,在海嘯日名稱由來——「安政南海地震」(1854年)的發生地日本和歌山縣等各地還舉行了防災演練。
  • 日本地震震級上調為芮氏9級
    仍有2萬人下落不明
    震級上調  震級上升一級,  威力增加大約30倍  據新華社東京3月13日電 日本氣象廳13日將11日發生的東北部海域地震的震級由芮氏8.8級修訂為芮氏9級。一般而言,地震震級上升一級,威力增加大約30倍。因此,這次地震的威力是去年初海地地震的700倍左右。
  • 日本氣象廳製作海嘯警報信息外語詞典 對應中文
    日本氣象廳製作海嘯警報信息外語詞典 對應中文 2015-11-06 17:25:0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吳合琴為使外國遊客容易在大地震引發的海嘯災害中避難,日本氣象廳近日製作了外語詞典,用中文和英文等多種語言表達海嘯警報的信息文。  11月5日是日本「海嘯防災日」。由於2020年東京奧運會、帕運會臨近,面向外國人的避難誘導對策成為日本政府的當務之急。相關專家提出「不僅是語言,也有必要提高防災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