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4,全面深化改革元年,理論熱點紛呈。年末歲尾,學習時報編輯部對2014年領導幹部學習熱點進行梳理,綜合中央文件、領導講話、學者觀點,以供讀者參考。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
2013年6月,中宣部下發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通知。同年7月,《光明日報》《學習時報》等報刊連續刊發學習總書記講話的系列文章後,學習貫徹總書記系列講話在全國各地不斷展開。2013年10月,《幹在實處走在前列》重印。2014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出版發行,《之江新語》重印,將各地學習總書記系列講話的活動推向高潮。
理論界對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給予了高度的關注。有學者認為,總書記的講話深刻回答了新形勢下黨和國家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進一步升華了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和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規律的認識,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有學者認為,總書記的講話圍繞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圍繞國防和軍隊建設、祖國統一、外交工作,圍繞從嚴管黨治黨、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等,提出許多富有創見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為我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新的奮鬥目標提供了科學指南和基本遵循。
有學者認為,總書記的講話集中反映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執政理念、工作思路和信念意志,對研究中國發展走向有重要啟示。還有學者從習近平總書記的語言風格及特點、強調的思維方法等角度進行研究,開拓了學習總書記講話的新領域新視角,在國內外引起了巨大反響。
關鍵詞:依法治國 從嚴治黨中國道路 中國夢 改革開放 幹在實處 走在前列
全面深化改革
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共16個部分、60條、300多項改革舉措。《決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明確到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完成本決定提出的改革任務,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決定》從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國防和軍隊,以及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等方面,全面系統地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
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宏觀調控體系、開放型經濟體系,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圍繞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生產經營機制,建立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圍繞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深化社會體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製度,促進共同富裕,推進社會領域制度創新,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治理體制,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圍繞建設美麗中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健全國土空間開發、資源節約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在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方面,深化軍隊體制編制調整改革,推進軍隊政策制度調整改革,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圍繞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加強民主集中制建設,完善黨的領導體制和執政方式,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關鍵詞:攻堅期和深水區 市場決定性作用 頂層設計 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012年11月8日,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高度重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論述、提出明確要求。中央政治局圍繞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進行集體學習。中辦下發《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黨中央的高度重視和有力部署,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要求,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層面的價值要求。這個概括,實際上回答了我們要建設什麼樣的國家、建設什麼樣的社會、培育什麼樣的公民的重大問題。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是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點。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從根本上說,取決於其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培育和弘揚核心價值觀,有效整合社會意識,是社會系統得以正常運轉、社會秩序得以有效維護的重要途徑,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構建具有強大感召力的核心價值觀,關係社會和諧穩定,關係國家長治久安。牢固的核心價值觀,都有其固有的根本。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積極引導人們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斷夯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道德基礎。
關鍵詞:三個倡導 文化軟實力優秀傳統文化 傳統美德
總體國家安全觀
2014年4月15日,習近平同志主持召開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要準確把握國家安全形勢變化新特點新趨勢,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
當前我國國家安全內涵和外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豐富,時空領域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寬廣,內外因素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複雜,必須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託,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
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必須既重視外部安全,又重視內部安全,對內求發展、求變革、求穩定、建設平安中國,對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贏、建設和諧世界;既重視國土安全,又重視國民安全,堅持以民為本、以人為本,堅持國家安全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實國家安全的群眾基礎;既重視傳統安全,又重視非傳統安全,構建集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等於一體的國家安全體系;既重視發展問題,又重視安全問題,發展是安全的基礎,安全是發展的條件,富國才能強兵,強兵才能衛國;既重視自身安全,又重視共同安全,打造命運共同體,推動各方朝著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標相向而行。
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就是安全各領域、各要素、各層面統籌治理,創建當代中國國家安全治理系統格局。總體國家安全觀確立了國家安全治理的價值引領。
關鍵詞:國家安全「命運共同體」 國家安全治理系統 國家安全委員會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黨的十八大作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戰略部署,明確指出「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證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提出「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十八屆四中全會則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了頂層設計和全面部署,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總原則和重大任務等根本事項。
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具體而言,要形成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以及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著力於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憲法實施;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
領導幹部帶頭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關鍵所在。領導幹部要不斷提高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正確認識法治與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
關鍵詞:良法善治 法治思維法治方式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依憲治國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能力。」2013年4月19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決定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用一年左右時間,在全黨自上而下分批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以縣處級以上領導機關、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為重點,切實加強全體黨員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教育,把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作為切入點,進一步突出作風建設,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能力,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發揮黨密切聯繫群眾的優勢,為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強保證。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從2013年6月開始,分兩批進行,到2014年9月底基本結束。
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全過程中貫穿「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按照學習教育、聽取意見,查擺問題、開展批評,整改落實、建章立制三個環節進行總體部署。旨在教育引導黨員幹部樹立群眾觀點,弘揚優良作風,解決突出問題,保持清廉本色,使幹部作風進一步轉變,幹群關係進一步密切,為民務實清廉形象進一步樹立、基層基礎進一步夯實。
關鍵詞:為民 務實 清廉 作風建設 先進性 純潔性
推薦閱讀:
盤點:2014年 領導幹部都學啥理論熱點?(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