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臺兩地的遠古交往--福建頻道--人民網

2020-12-03 人民網

原標題:閩臺兩地的遠古交往

  近年來,閩臺兩地考古學者發現的舊石器、新石器等遺址、遺物,證實了遠古時期閩臺經濟文化關係十分密切。福建省文史館文史研究院副院長歐潭生認為,隨著考古調查發掘工作的深入,閩臺兩地舊石器時代考古文化的關係會愈來愈明顯地昭於世人。

  五六千年前的分離

  臺灣海峽為淺海區,一半以上的水域深度在50米左右,最深處不超過100米。臺灣以東10餘公裡的水域深度100米以上,再往東100公裡處便是4000米以上的太平洋深海。臺灣本島南北長而東西窄,略呈紡錘狀,東部為斷層型,西部為凸起型,北部為谷灣沉溺型,南部為珊瑚暗礁型。

  這些說明了什麼?「臺灣與大陸原為連體,臺灣東海岸才是大陸架的邊緣。」歐潭生說,後因地殼運動出現臺灣海峽,才將閩臺兩地割開,其最窄處只有130公裡。

  臺灣地質學和古生物學家林朝棨在《臺灣一百萬年以前之野獸》一文中指出:臺灣西部地區出土的劍齒虎、劍齒象、普通象、犀牛、野牛、野豬、大角鹿以及大陸獨有的「四不像」等大型哺乳動物化石證明,這些古脊椎動物都不可能遊泳過海,而是遠古時期沿著大陸架遷徙到臺灣的。

  目前發現臺灣島上有64種獸類源於大陸,臺灣的樹種與大陸東南沿海相同者多達67屬、81種、1個變種。臺灣中央山脈大理石中所含紡錘蟲、希氏蟲、瓦氏珊瑚等化石都與華中、華南二疊紀地層中的同類化石相同。臺灣本島酸性火成巖體與閩、浙兩省相同。臺東大南澳片巖中的石灰巖層與華中、華南古生代晚期海相地層中的石灰巖層相同。

  著名海洋地質學家趙希濤曾經指出:中全新世中期,發生了世界範圍的大海浸,臺灣海峽兩岸也不例外。在海峽西岸,這次海浸淹沒了閩江、九龍江等幾乎所有河流的河口與海灣,使一系列基巖山、丘成為與大陸隔離的海嶼。其形成年代在距今6000年和5000年間,可稱黃隆期海浸。

  引述趙希濤這一觀點,歐潭生認為:臺灣與大陸分離,是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

  入臺的「東山陸橋」

  正因為臺灣與大陸原是連體,在閩臺之間動物可自由遷徙,植物可互相傳播,故歐潭生認為「人類更可自由往來」。

  臺東縣長濱鄉舊石器時代遺址,曾出土6000多件石器和100多件骨角器,被命名為「長濱文化」,其基本類型與製作技術在湖北大冶石龍頭、廣西百色上宋村兩處遺址的礫石砍砸器中能找到共同點。

  福建清流縣沙蕪鄉洞口村狐狸洞內發現的一枚古人類(「清流人」)牙齒化石,年代距今1萬多年,與臺灣「長濱文化」主人的年代相當,且都以洞穴為活動場所。在東山縣採集到的一塊古人類肱骨化石,經鑑定其年代略晚於「清流人」,被命名為「東山人」。

  漳州郊區所發現的舊石器地點群,年代應為舊石器時代末期,距今1萬多年,其出土的數百件細小石器與臺東縣長濱鄉潮音洞出土的數百件細小石器石質相似、製法相同(都是錘擊法)、時代相近。

  這裡的上層紅黃色砂質黏土中發現的石器類型多樣,有尖狀器、雕刻器、尖箭鏃、直刃刮削器、凸刃刮削器、凹形器,可謂「豐富多彩、加工精細,實屬我國東南部最精彩的石器地點群」。歐潭生說,其中尖箭鏃和凹形器最富地方特色。尖箭鏃可能用於狩獵,但比通常認為的箭鏃要厚一些,更具原始性;凹形器不同於通常所說的凹刃刮削器,後者據石片的原形順其自然地修成刃緣,而漳州凹形器顯然是有意打成一個具有圓形缺口,再經仔細加工而成的,可做拋光工具。

  「細小石器都以錘擊法製作,不同於北方的壓製法。」歐潭生說,這種小石器應該是適應沿海以漁獵為主,兼營採集的原始經濟生活,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廣大海域島嶼中均有發現。

  這些地點,之間有何關聯?經過研究,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尤玉柱等專家認為,中國舊石器文化和古人類分布的地點比較集中在北回歸線至北緯26度之間的華南地區,即在西起雲南、東到臺灣的範圍內,而閩南和「東山陸橋」是古人類跨越海峽進入臺灣的必經之地。

  從福建東山島東南,經澎湖淺灘、臺西淺灘到臺灣本島,有一條水深不過40米的「陸橋」,「東山人」就是在這「陸橋」的左端被發現的。1萬多年前,「東山人」就是經過「東山陸橋」進入臺灣的。

  閩臺特有的凹石

  閩臺新石器文化中,考古學者經常引用的有肩石斧、有段石錛的共同關係,是閩臺考古文化關係密切的佐證。有觀點認為,有段石錛起源於長江下遊地區,有肩石斧起源於珠江三角洲,歐潭生認為,其傳播的途徑必然是先福建、後臺灣,而「兩岸凹石工具的研究,更證明了閩臺先民共同的『討海經濟』生活」。

  凹石是一種加工貝類的工具,只有沿海地區才有。臺灣已出土數以千計的凹石標本,福建雲霄縣墓林山遺址也發現150多種凹石。在出土凹石的遺址中,都有很厚的貝殼堆積。金門富國墩遺址以血蚶為主,臺灣鵝鑾鼻第二史前遺址中出土的貝殼經鑑定有夜光螺、銀口螺、珠螺等12種。從動物遺骸估算,貝類佔69.47%,龜類佔21.97%,獸類佔8.41%,魚類佔0.15%。這組數據反映了「採貝經濟」在生活中的比重。

  「凹石是閩臺考古文化中獨特的石工具,其他地區沒有,而且也僅分布在海峽兩岸的濱海地帶。」歐潭生認為,這說明新石器時代的閩臺文化同屬於以「採貝經濟」為主的海洋貝丘文化。

  福清東張遺址發現稻穀遺蹟,臺灣鳳鼻頭遺址陶片上有稻米的遺留,說明當時的閩臺先民已經開始種植水稻,即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閩臺兩地同步進入了農耕社會。

  原本連在一塊陸地上的閩臺,即使隔海相望後,經濟文化上的交流也從未隔斷。歐潭生認為,獨木舟是遠古人類渡海到臺的交通工具。先民們熟悉海洋、駕馭海洋,共同創造了兩岸同根同源的燦爛文化。

  在一次學術交流活動中,歐潭生與臺灣考古學者臧振華有過面談,發現臺北十三行遺址出土的陶片,有片是典型的閩侯黃土侖文化印紋硬陶,紋飾為變體雲雷紋,類似小蛇的盤曲狀,與先秦閩族崇蛇信仰、蛇為圖騰的習俗有關。他確信,「閩臺考古文化的相似性和互相影響,反映了閩臺遠古文化的交往源遠流長」。

(責編:陳藍燕、吳舟)

相關焦點

  • 閩臺棒球「雲」賽事啟動 推動疫情下閩臺體育交流
    中新網福州7月11日電 (彭莉芳 李南軒)閩臺延續多年的棒球交流,並未在疫情導致互訪困難的背景下戛然而止。一場於11日舉辦的雲上棒球全壘打交流賽,讓閩臺體育交流踏出今年的第一步。本該並肩作戰的隊友只能透過屏幕看到,讓在臺灣嘉義市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棒球場投球的黃裕閔感到遺憾,不過第一次參加「雲上比賽」,帶給他更多的感受還是新奇,分處兩地,「仍有和福州隊友『同心力』的感覺」。
  • 海峽漁業氣象與海況預報為閩臺漁民保駕護航
    中新社福州一月五日電 (記者 陳國明)記者今天從福建省氣象臺獲悉,從今年一月一日開始,眾多穿越海峽的閩臺漁民可以通過電波收聽到海峽漁業氣象與海況預報
  • 2020閩臺棒球交流線上活動成功舉辦
    新華社福州7月11日電(記者 趙雪彤)「同心力 雲逐夢」2020閩臺棒球交流線上活動11日在福州市海峽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和臺灣嘉義市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棒球場舉行。  活動中,在閩青年選手和在臺青年選手各9名「1+1」聯合組隊參賽。每組選手在兩個賽場輪流上場進行打擊,各計時3分鐘,以每組全壘打總數計分。
  • 閩臺53對特色鄉鎮農業產業結對子 臺灣果蔬在大陸落地生根
    這是對接交流會上「結對子」的53對閩臺特色鄉鎮農業產業代表之一。在這場對接交流會上,特別看好兩岸農業合作交流的廈門左西右東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謝飛龍也覓得滿意的合作對象,與臺灣三大高山茶農會之一的仁愛鄉農會成功「牽手」,謝飛龍說,這次合作將把臺灣高山茶王帶到大陸。
  • 閩臺閩南語歌手攜手發專輯 演繹兩岸兄弟情
    原標題:閩臺閩南語歌手攜手發專輯 演繹兩岸兄弟情  中新網泉州6月23日電 (記者 孫虹)臺灣資深閩南語歌手七郎與大陸福建泉州歌手黃漢傑攜手合作新專輯《浪子的真情》,23日在泉州舉行大陸首發式暨媒體見面會。
  • 福建漳州火山島將變成新景區 二期項目投資8億元_旅遊中國_中國網
    福建漳州火山島將變成新景區 二期項目投資8億元時間: 2011-08-05責任編輯: 大胃cici旅遊_中國網 福建漳州火山島自然生態風景區正在加速建設2008年6月開工、規劃佔地1600畝、總投資8億元的二期項目,主要建設香山景區(包括四星級香山度假村、五星級沃爾卡大酒店、旅遊碼頭、火山地質博物館等)、江口灣景區(包括中國房車示範營地、閩臺休閒農業名企苑、閩臺文化商業街、遊泳場、沙灘運動場、帆船培訓中心等)、崎沙灣後勤基地三個部分。
  • 福建旅遊局推出數百項旅遊大餐邀你國慶「假」給清新福建
    人民網福州9月22日電(記者 鍾巧花)國慶七天樂,怎麼個樂法?福建省旅遊局發出號召:這個「十一」黃金周,「假」給清新福建吧!享受福建的清新,體驗金秋的韻律。到底有哪些好玩的呢?福建省旅遊局22日發布清新福建遊旅遊錦囊:該局整合全省各地旅遊新品,為遊客量身打造國慶出行計劃,八大類別主題產品任你挑選,五大類別特色活動任你參加,三大類別優惠大餐任你享受! 八大類主題產品,凸顯「清新福建」金秋之韻 溫泉遊、鄉村遊、濱海遊、閩臺遊、自駕遊……各色主題旅遊眼花繚亂。那麼,什麼樣的主題遊適合你體驗足「清新福建」的金秋之韻?
  • 蚶江閩臺對渡樂 佾舞競舟一家親
    新華社福州6月18日電(記者王朝)18日,蚶江畔,鞭炮起,佾舞動……作為第十屆海峽論壇兩岸青年交流與文化交流的重要配套活動,福建省「我們的節日·端午」主場活動——第十二屆閩臺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在閩南石獅市開幕。
  • 閩臺新家園落成
    圖為臺灣島內的艾克樂隊以錄製視頻方式表達對職工三創閩臺家園落成的祝福。 呂明 攝圖為民眾參觀職工三創閩臺家園。 呂明 攝圖為民眾參觀職工三創閩臺家園。 呂明 攝圖為在閩臺青登臺表演。 呂明 攝圖為在閩臺青在臺上表演。
  • 第二屆「夢想全壘打」閩臺青年棒球邀請賽開賽
    第二屆「夢想全壘打」閩臺青年棒球邀請賽28日在福州海峽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開幕。 陳屹 攝中新網福州11月28日電 (閆旭 陳屹)第二屆「夢想全壘打」閩臺青年棒球邀請賽28日在福州海峽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開幕。
  • 珍稀野生動物現身福建將樂龍棲山自然保護區 黑熊漫步在森林中
    珍稀野生動物現身福建將樂龍棲山自然保護區 黑熊漫步在森林中時間:2019-06-14 17:52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珍稀野生動物現身福建將樂龍棲山自然保護區 黑熊漫步在森林中 人民網-福建頻道 黑熊 海峽網6月14日訊日前,在福建龍棲山 自然保護區
  • 首部媽祖電影《媽祖回家》上映 演繹閩臺草根「跨越山海」情
    首部媽祖電影《媽祖回家》上映 演繹閩臺草根「跨越山海」情 2020年11月23日 09:18:00來源:中國新聞網   影片《媽祖回家》電影改編自福建著名作家王鴻的小說《臺北來信》。講述一個福建小船主吳天桂(趙亮飾)為保全家中三位老婆的「善緣」,與臺籍老兵林奇偉(關德輝飾)共同渡海的曲折經歷。  隔海相望的兩岸家庭,在特殊年代背景下以親情為信念,以媽祖為帆,終於跨越山海回歸故鄉的故事,濃縮在《媽祖回家》的終極海報和預告影片中。
  • 福建泰寧與寶島臺灣的「兩水情,兩園誼,兩會親,一佛緣」
    泰寧與臺灣淵源密切,近年來,泰寧大金湖發揮湖泊優勢,堅持以湖為媒,圍繞「兩水情,兩園誼,兩會親,一佛緣」的獨特淵源,建立閩臺文化交流合作中心,構建泰寧與臺灣兩地交流新平臺。兩水情泰寧大金湖—臺灣日月潭「兩水」結緣於2005年,在首屆海峽旅遊博覽會上,大金湖和日月潭結為姊妹湖;2011年,兩地舉辦「情定泰寧·合歡南投」海峽兩岸婚禮活動,標誌著兩地雙向合作深入發展;以此為契機,兩水「大金湖號」和「日月潭號」遊船聯袂首航、「大金湖·日月潭風光攝影聯展」等牽手活動相繼舉辦。
  • 萬壽巖遺址保護:守住中華文明的遠古記憶
    從此,被譽為「南方周口店」的萬壽巖,守住了一份中華文明的遠古記憶,並開啟了它百年文物工程的嶄新篇章。萬壽巖,成為考證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幸運兒」。各文化層均含有大量遠古人類製作的石質工具及伴生哺乳動物化石。「萬壽巖把從數萬年前到20萬年前的歷史堆積在一座山上,這在全世界都很少見。」鄭國珍評價說。  此前,福建發現的最早文物,是三明清流縣狐狸洞出土的晚期智人牙齒化石和哺乳動物化石,距今8000至一萬年前。萬壽巖遺址的發現,把福建有人類活動的歷史提前到了20萬年前。
  • 發現「嵌套」DNA,我們的祖先與神秘遠古人類有親密交往
    遠古人類冷泉港實驗室的計算生物學家亞當·西佩爾說,祖先可能是遠古人類在20萬至30萬年前與尼安德特人交配,早在這兩種物種的更近和更廣為人知的混合發生之前,智人在五萬年前從非洲遷移到歐洲。長期以來一直有證據表明,在尼安德特人滅絕大約三萬年前之前,人類和尼安德特人在歐洲交往時交配。2010年,研究人員報告說,亞洲,歐洲和大洋洲的現代人類基因中,有1%至4%來自尼安德特人的祖先。根據2014年的研究,如果將當今所有現代人類中存在的尼安德特人DNA的所有片段加起來,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組可能會保存約20%。
  • 2019福建漳州閩臺龍瑪直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招聘30人公告
    福建國企招聘網:提供2019福建國企招聘信息,了解關於國企招聘的報考指南、歷年試題、招聘信息等。原標題:閩臺龍瑪直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度招聘公告原文連結:http://www.hxrc.com//zpgg/281027a/MTML/main.html一、公司簡介閩臺龍瑪直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關節軸承領導者福建龍溪軸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在與臺灣AMA公司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下,專業從事精密直線導軌及滾珠絲杆的生產
  • 習近平總書記參加福建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在福建引起熱烈反響
    要加力提效實施積極財政政策,通過落實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通過加大財政支出力度,大力支持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實體經濟發展,大力支持革命老區、原中央蘇區脫貧攻堅,大力支持閩臺兩岸交流合作和開放型經濟發展;通過壓縮一般性支出和嚴控「三公」經費,集中財力把錢用在最需要的「刀刃」上。 省委改革辦常務副主任薛侃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賦予福建多區疊加的政策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