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基因組草圖再添細節 X染色體被無死角解碼---中國科學院

2021-01-09 中國科學院

  這是基因測序技術的一小步,卻有可能是人類基因工程學發展的一大步。

  近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人類基因組研究所(NHGRI)的研究人員宣布,終於獲得了人類X染色體的完整、無間隙、端對端的序列信息。

  這一突破性發現公布在《自然》雜誌上,這表明有可能生成一個人類染色體的精確鹼基序列,產生人類基因組的完整序列。NHGRI主任、醫學博士埃裡克·格林說:「這項成就開啟了基因組學研究的新紀元。」

  耗資30億美元、於1990年啟動的人類基因組計劃,經過十年努力,在2000年繪製出首個人類基因組工作草圖。這是有史以來最準確、最完整的脊椎動物基因組序列。

  但是,承載人類遺傳密碼的「密卷」並未被百分之百地破譯,仍然存在大量未知的缺口。這些缺口為什麼遲遲不能補上?這次幫助科學家獲得X染色體完整序列的是什麼基因測序技術?剩餘的基因序列空白,能夠順利補上嗎?

  給人類基因組測序就像在拼圖

  如果你家裡有小朋友,或者你就是一個拼圖愛好者,挑戰更多片數、更大畫幅的拼圖一定是你追逐的目標。

  但是,你想過嗎,有一群不同國別的科學家也在挑戰一幅巨大的拼圖,而這幅「拼圖」可能包含的碎片高達數十億片。這幅巨大的「拼圖」實際上就是全球許多機構和科學家多年來一直在努力完成的作品,也就是人類基因組圖譜。

  DNA(脫氧核糖核酸)片段儲存著生命的種族、血型及孕育、生長、凋亡等過程的全部信息。生物體的生、長、衰、病、老、死等一切生命現象都與DNA有關。

  人類基因組非常長,包含約30億個鹼基對。通過定位這些鹼基對在DNA鏈上的準確位置,進而識別分析出各種基因及其功能,將使人類最終徵服癌症、心臟病、阿爾茨海默症等多種頑疾。

  需要說明的是,人類基因組並非對某一個人進行測序研究。人類的基因大體相似,無論你是男是女,黃皮膚還是藍眼睛。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基因組「副本」,而且每個「副本」都略有不同。

  因此,在基因組研究中,通常會採用「參考基因組」的概念。參考基因組是一個由科學家組裝的核酸序列資料庫,作為物種的一個基因組參考模版。

  基因組參考聯盟(GRC)負責對參考基因組進行不定期更新。但目前參考基因組仍然不完整,其中的DNA序列存在許多缺口等待著填補。

  「由於人類基因組太長了,目前任何測序技術都無法一次性讀取所有的序列信息。因此,科學家只能把基因組打碎成一個個小片段進行測序,最後再組裝起來。」南京醫科大學生物信息學系主任汪強虎教授說,在外人看來,這些科學家所做的工作就像是在「拼圖」。

  在這幅「拼圖」中,有許多重複的序列。由於測序技術只能完成短片段讀取,重複序列就會導致許多看起來幾乎完全相同的短片段出現。「這就好比拼圖中的藍天、草原,其中的每一小塊都是藍色或綠色,但又沒有線索告訴我們這些片段如何拼接在一起。」汪強虎說,這就帶來了許多缺口。

  首先攻下的為何是特殊的X染色體

  眾所周知,人的細胞中有一個細胞核,細胞核的遺傳物質在23對染色體上,其中有一對是性染色體。如果是女性,這對性染色體就是XX,但如果是男性,就是XY。而每個人的性染色體一半來自父親一半來自母親。

  「科學家選擇X染色體進行補缺測序是有原因的。」汪強虎說,X染色體在23對染色體中長度中等,但是又包含許多遺傳信息,一旦能將X染色體完整測序,也將為今後其他染色體的完整測序提供參考。

  「這並非說Y染色體就不重要。」汪強虎說,Y染色體有27個特別的編碼基因,是X染色體沒有的,從這點看,男孩要比女孩多27個來自爸爸的編碼基因。

  今年2月告破的28年前南京醫科大學女學生遇害案件,就是依靠Y-STR家系排查技術,先通過Y染色體分析找到家族,再通過採集嫌疑人家族中11名男性口腔拭子並進行DAN比對,確認罪犯。

  「Y染色體為男性特有,只能來自於父親的遺傳,有點類似古人說的『一脈相承』。」汪強虎告訴記者,就是爺爺傳給父親,父親傳給兒子。因此,一個家族裡只要對一位男性的Y染色體進行了檢測,也就基本知道這個家族裡其他男性的Y染色體什麼樣。

  女性會繼承兩條X染色體,一條來自母親,一條來自父親。但是,這兩條X染色體並不相同,它們的DNA序列包含許多差異。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沒有對人類正常細胞的X染色體進行測序。而是選用了一種特殊的雌性細胞——具有兩條來源相同的X染色體。與僅具有X染色體單拷貝的雄性細胞相比,這種細胞可提供更多的DNA進行測序。它還可以避免分析典型雌性細胞的兩個X染色體時遇到的序列差異。

  納米孔技術是X染色體測序最大功臣

  與20年前獲得的人類基因組草圖相比,這次科學家將X染色體完整測序,最大功臣就是納米孔測序技術。

  「這是一種第三代測序技術。」據汪強虎介紹,1996年美國哈佛大學的丹尼爾·布蘭頓、加州大學的大衛·迪默及其同事,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雜誌上首次發表文章指出,可以用膜通道檢測多核酸序列,成為納米孔測序技術的起源。

  此次研究使用的是一種特殊的納米孔測序儀,它通過檢測單個DNA分子通過膜上的小孔(納米孔)時電流的變化,對DNA進行測序。

  「納米孔測序技術可以獲得包含數十萬個鹼基對的『超長讀取』,這樣的長度可以跨越整個重複區域,從而繞過了一些複雜的挑戰。」汪強虎告訴記者,第一代基因測序技術一次只能讀取幾百個鹼基對,近二十年來測序技術取得長足進步,讓那些曾經被認為十分棘手的重複序列測序,變得相對容易。

  「這一成果無疑是個裡程碑。」汪強虎表示,通過分析X染色體的基因信息,科學家或將很快攻克一些複雜疑難疾病。

  比如X染色體上有著名的基因F8(凝血因子8)和F9(凝血因子9),凝血因子8和9缺乏會導致血友病。

  因為男性只有一條X染色體,一旦出現問題,就無法正常產生凝血因子8和9。這也是為何血友病通常發生在男性身上的原因:女性帶有兩條X染色體,如果有一條染色體出現問題,而另一條正常,通常不會出現血友病的病症,但是會遺傳給下一代。

  汪強虎認為,新的人類基因組序列填補了目前人類參考基因組中的許多缺口,為基因組研究開闢了新的領域。但潛在的挑戰依然存在,比如,1號染色體和9號染色體的重複DNA片段比X染色體上的要長得多。科學家接下來計劃繼續努力彌合更多未知的缺口區域。

  與此同時,針對中國人的多個基因組計劃也在實施之中,汪強虎介紹說:「目前人類參考基因組是以歐美人群為藍本,但是歐美人群與中國人的基因還存在細微差別。例如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醫科大學沈洪兵教授課題組通過全基因組關聯研究,找到與中國人肺癌有關的19個易感基因,作為中國人群肺癌多基因遺傳風險評估指標,可實現前瞻性預防。」

相關焦點

  • 人類基因組草圖再添細節 X染色體被無死角解碼
    這是基因測序技術的一小步,卻有可能是人類基因工程學發展的一大步。  近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人類基因組研究所(NHGRI)的研究人員宣布,終於獲得了人類X染色體的完整、無間隙、端對端的序列信息。  這一突破性發現公布在《自然》雜誌上,這表明有可能生成一個人類染色體的精確鹼基序列,產生人類基因組的完整序列。
  • 人類基因組草圖再添細節X染色體被無死角解碼
    這是基因測序技術的一小步,卻有可能是人類基因工程學發展的一大步。近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人類基因組研究所(NHGRI)的研究人員宣布,終於獲得了人類X染色體的完整、無間隙、端對端的序列信息。這一突破性發現公布在《自然》雜誌上,這表明有可能生成一個人類染色體的精確鹼基序列,產生人類基因組的完整序列。NHGRI主任、醫學博士埃裡克·格林說:「這項成就開啟了基因組學研究的新紀元。」耗資30億美元、於1990年啟動的人類基因組計劃,經過十年努力,在2000年繪製出首個人類基因組工作草圖。
  • 人類基因組草圖再添細節 X染色體被無死角解碼
    本報記者 張 曄這是基因測序技術的一小步,卻有可能是人類基因工程學發展的一大步。近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人類基因組研究所(NHGRI)的研究人員宣布,終於獲得了人類X染色體的完整、無間隙、端對端的序列信息。這一突破性發現公布在《自然》雜誌上,這表明有可能生成一個人類染色體的精確鹼基序列,產生人類基因組的完整序列。
  • 人類基因組X染色體被無死角解碼
    這是基因測序技術的一小步,卻有可能是人類基因工程學發展的一大步。近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人類基因組研究所(NHGRI)的研究人員宣布,終於獲得了人類X染色體的完整、無間隙、端對端的序列信息。這一突破性發現公布在《自然》雜誌上,這表明有可能生成一個人類染色體的精確鹼基序列,產生人類基因組的完整序列。
  • 人類X染色體被無死角解碼,最大功臣是它
    ◎ 科技日報記者 張曄這是基因測序技術的一小步,卻有可能是人類基因工程學發展的一大步。近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人類基因組研究所(NHGRI)的研究人員宣布,終於獲得了人類X染色體的完整、無間隙、端對端的序列信息。這一突破性發現公布在《自然》雜誌上,這表明有可能生成一個人類染色體的精確鹼基序列,產生人類基因組的完整序列。
  • 解碼人類基因組:人類基因組計劃後17年,X染色體被解碼了
    13年長跑,成功測序人體90%以上的基因,但其餘部分仍難以解碼。近年來,DNA讀取技術不斷改善,這些空缺被逐步填滿,研究人員得以進一步繪製完整的人類基因組圖譜。但還是有百餘個區域未得完成,其中就包括X染色體上的幾個部分。而近期發表於Nature的一項研究顯示,科學家首次確定從端粒到端粒的X染色體的完整序列,此成就能幫助科學家進一步了解多種遺傳條件。
  • 解碼人類基因組:人類基因組計劃後17年,X染色體被解碼了
    13年長跑,成功測序人體90%以上的基因,但其餘部分仍難以解碼。近年來,DNA讀取技術不斷改善,這些空缺被逐步填滿,研究人員得以進一步繪製完整的人類基因組圖譜。但還是有百餘個區域未得完成,其中就包括X染色體上的幾個部分。而近期發表於Nature的一項研究顯示,科學家首次確定從端粒到端粒的X染色體的完整序列,此成就能幫助科學家進一步了解多種遺傳條件。
  • 從基因組草圖到精準醫療 人類基因組計劃在路上
    原標題:從一個人的基因組草圖到精準醫療   當我們今天大談基因測序與健康話題時,別忘了人類基因組計劃才完成不過15年。   2000年6月26日,時任美國總統柯林頓在白宮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鄭重宣布,由來自美國、英國、德國、日本、中國和法國的上千名科學家共同參與的「人類基因組研究計劃」已經完成人類基因組草圖。他在評價這一歷經10年時間完成的科學成果時說,這是「開闢新紀元的成果」「人們將世世代代記住這一天」。
  • 人類染色體全部破譯
    在人體全部22對常染色體中,1號染色體包含基因數量最多,塊頭最大。其基因數目多達3141個,是平均水平的兩倍,共有超過2.23億個鹼基對,破譯難度也最大。  一個由150名英國和美國科學家組成的團隊歷時10年,才完成了1號染色體的測序工作。  先前,科學家不止一次宣布該計劃完工,但推出的均不是全本,而是人類基因組草圖。
  • 20年磨一劍:納米技術完全測序人類X染色體
    從2000年人類基因組草圖宣告完成後的二十年間,人類參考基因組不斷更新迭代。即便如此,其中依然存在數以百計的空缺,尚無一條染色體被真正完成 [1]。 如今,科學家首次完成了一條 「從頭到尾」 真正完整的人類染色體測序。7月14日,《自然》雜誌上刊載了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的 Karen Miga 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2]。
  • 20年磨一劍:納米技術完全測序人類X染色體
    從2000年人類基因組草圖宣告完成後的二十年間,人類參考基因組不斷更新迭代。即便如此,其中依然存在數以百計的空缺,尚無一條染色體被真正完成 [1]。 如今,科學家首次完成了一條 「從頭到尾」 真正完整的人類染色體測序。7月14日,《自然》雜誌上刊載了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的 Karen Miga 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 [2]。
  • 茶樹染色體級別參考基因組3
    茶樹染色體級別參考基因組1 茶樹染色體級別參考基因組2 茶由於其特徵性的次生代謝產物具有許多健康益處,因此是最受歡迎的非酒精飲料之一。儘管最近已經發表了茶樹(茶樹)的兩個基因組草圖,但是缺乏染色體規模的裝配妨礙了對茶樹的基本基因組結構及其潛在改進的理解。
  • 首次獲得人類X染色體的完整序列
    但你想過完成一幅上百萬片,甚至再高几個數量級的拼圖作品嗎? 這幅巨大的「拼圖」實際上就是國際上許多機構和科學家多年來一直在努力完成的作品,也就是人類基因組研究。 最近,這項浩大的工程又迎來了一個裡程碑式的成就。
  • WLA年度發布 | 首次獲取完整的X染色體序列,人類越來越了解自己了
    這一成果意味著創造出精確到鹼基的完整人類染色體已經成為現實,基因組學研究或許將邁入新的時代,人類離揭秘遺傳信息又進了一步。2020年,由中、美、英、法、日、德等多國科學家參與的人類基因組計劃,公布了人類基因組工作草圖。人類基因組非常長,包含約60億個鹼基。
  • 解碼生命:從多視角看生命|遺傳|人類基因組計劃|解碼生命|基因組|...
    作為我國第一本系統介紹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書籍,第一版《解碼生命》出版至今,已有20年之久。在過去的年歲裡,後續進展令人眼花繚亂,人類正在認識自我的徵程上大步前進,因此又到了對「解碼生命」進行總結和展望的時候。
  • 尼安德特人基因組草圖公布
    新華網柏林2月12日電 德國研究人員12日公布了他們繪製的尼安德特人基因組草圖,以紀念進化論奠基人達爾文誕辰200周年。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12日在一份新聞公報中說,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組總共約有32億個鹼基對,他們的草圖涵蓋了其中約63%的鹼基對信息。該研究所說,  特意選擇12日公布草圖數據,就是為了慶祝達爾文誕辰200周年。   尼安德特人是早期曾統治歐洲大陸的古人類。
  • 科研人員獲得首個染色體級別的橡膠樹參考基因組圖譜
    圖為大戟科植物基因組的染色體進化。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供圖科研人員介紹,巴西橡膠樹的種質資源與基因組學研究是國際上競爭激烈的熱點領域。在2013-2016年期間,馬來西亞、泰國和中國的研究團隊利用二代或者二代與三代測序雜合組裝技術共發表了4張橡膠樹的基因組草圖。
  • 昆明植物所獲得首個染色體級別的橡膠樹參考基因組圖譜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華南農業大學基因組學與生物信息學研究中心的聯合研究團隊,歷經 6 年,與華大基因、美國華盛頓大學、哈佛大學等單位合作,在完成了二代基因組測序與組裝的基礎上,進一步克服了橡膠樹基因組龐大、高雜合與高重複等困難,利用單分子實時測序(SMRT)和 Hi-C 技術,在國際上首次獲得了達到染色體級別的高質量巴西橡膠樹優良品種 GT1的參考基因組序列。
  • 新知:人類基因組沒那麼多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2004年10月21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以15頁的篇幅發表了國際人類基因組測序聯盟(IHGSC)的最新成果。這篇名為「完成人類基因組常染色質測序」的文章公布了人類基因組迄今為止最精確的序列。2001年的草圖中有15萬個空隙,而這份新序列圖只留下了341個空隙。
  • Nature發布首個人類X染色體完成圖,長讀長測序盡顯優勢
    這項研究成果表明如今生成精確且「Gap Free」的人類染色體序列已經成為可能,也為重建完整人類參考基因組序列踏出了關鍵的一步。以基因組完成圖為參考基因組是動植物基因組和醫學遺傳學研究者們孜孜以求的終極目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