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暖正在悄悄改變我們的世界:北極越來越綠了,然而後果可不止這些……

2020-12-02 世界科學

加拿大育空地區的北極苔原

北極越來越綠:該地區變暖的速度是地球其他地區的2倍,植被變得越來越豐富。實際上,這種代表鮮活生命的綠色卻為人類拉響了警報——人類面臨著氣候變暖的巨大挑戰。

然而,每每談及氣候變暖,你心中或仍有疑問,真的是人類活動導致這種變化的嗎?氣候變暖,是不是科學家的危言聳聽之詞?或者,你也好奇,我們還能做些什麼來阻止氣候進一步變暖?

氣候變化不一定是人為導致的,回顧地球的漫長歷史,氣候變化事件不勝枚舉。據科學家判斷,僅在過去65萬年間,地球就經歷了7個冰川進退周期(glacial advance and retreat),離我們最近的冰河時代結束於大約11.7萬年前,標誌著現代氣候時代的開始。

這些氣候變化大多與地球軌道變化導致獲取太陽能量的情況改變有關。此外,火山爆發和大型隕石撞擊等事件也會對地球氣候產生一定影響。但我們眼下正面對的全球變暖趨勢毫無疑問就是人類活動的結果。

過去一個半世紀以來,人類大量產出包括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在內的溫室氣體。

地球大氣層會吸收一定太陽能量,並將其中一部分反射出去,吸收/反射量取決於大氣的化學組成,大氣內溫室氣體越多,吸收的能量就越多,大氣(以及地球本身)也就越熱。

這就是所謂的溫室效應。

近幾十年來,人類社會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猛增,大氣成分數據可以非常直觀地體現這一點。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數據顯示,現階段的大氣CO2、CH4以及N2O的濃度已達到80萬年以來「前所未有的(最高)水平」。

溫室氣體介紹

CO2:二氧化碳會順著火山噴發等自然過程進入大氣,也可在人類活動(例如燃燒化石燃料)

中被釋放,算不上最具溫室效應的溫室氣體,卻是最主要的、存在時長最久的、來源最豐富的「人造」溫室氣體。

CH4:甲烷是天然氣、煤層氣和沼氣的主要成分,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廣,其天然源主要包括溼地、白蟻和野生反芻動物的活動以及海洋等,人為來源則以垃圾、生物質燃燒、垃圾填埋場和化石燃料等為主。從分子角度看,它的活性比二氧化碳高得多,但在大氣中的含量更低。

N2O:一氧化二氮主要源於農耕活動,例如使用化肥或燃燒生物質及化石燃料,是一種「烈性」溫室氣體,其暖化效力約為二氧化碳的300倍,不過產量低於後者,且停留於大氣的時間更短,僅114年左右,而二氧化碳最多能待1000年之久。

H₂O

:如果在溫室效應的功勞簿上排名,水蒸氣毫無疑問穩坐頭把交椅,但它在大氣中的含量並不受人類活動直接影響。如果地球大氣變暖,它的含量會升高,可與此同時它成雲或降水的頻率也高了。人類活動確實在改變水蒸氣的循環,但我們通常不認為這是全球變暖的原因——它只是一種增強機制。

CFC

:氯氟烴是一種被廣泛應用的工業合成化合物,也屬於溫室氣體,它的生產和排放受到國際協議的管制。

地球大氣中溫室氣體的輻射強迫(本質就是變暖)正在飛速加劇。如上圖所示,過去30年間,年度溫室氣體指數從1990年的1.0增至2020年的1.45,輻射強迫增加了大約30%

憑什麼判定氣候變化確實由人類造成的?

正如前文所述,氣候變化打從人類還沒出現那會兒就頻繁發生,我們怎麼確定眼下的全球變暖是出自人類的手筆呢?或者說,我們憑什麼認定氣候真的在變暖呢?

一方面,氣溫呈非常明顯的上升趨勢,這是測量數據告訴我們的。人類測量地球溫度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測量的覆蓋範圍和精度不斷提高,因此我們不必懷疑升溫趨勢的真實性。

此外,溫度數據還告訴我們氣候變化並不「統一」——有些地方可能會急劇升溫,而另一些地方卻保持相對的涼爽,甚至還可能略有降溫;但平均而言,全球氣溫確實在較快且穩定地升高。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數據,1880年以後,陸地和海洋的綜合溫度平均每10年升高0.07攝氏度;最近幾十年,每10年的增溫速率提高了一倍以上,達到0.18攝氏度。

另一方面,我們同樣可以基於數據判斷升溫速率翻倍的最主要因素是更多進入大氣並駐留其中的溫室氣體。

現階段我們主要通過兩種方式確定溫室氣體排放量:一是直接測量(可以藉助衛星等工具),二是根據人類活動情況估算排放量(可以做到相當準確)。通過這兩種方式得到的數據顯示溫室氣體(尤其是二氧化碳)排放量正急劇上升,還於幾年前突破了一個裡程碑(悲)式的數字——

根據IPCC於2014年發布的《第五次評估報告》,在過去的50年裡,人類活動使地球變暖的可能性超過了95%;過去150年間,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從百萬分之280上升到百萬分之414。高達46%的增幅著實懾人。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溫度也會跟著升高了46%。實際上長期以來,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以及地球溫度都相當穩定,原因在於以森林和海洋為代表的碳匯能吃進絕大多數排放物,幫助地球實現碳量平衡,維持溫度不變,但近幾十年過於迅猛的排放增長令碳匯補救不及。

二氧化碳含量與溫度的相關性

通過研究確知問題所在是一方面,讓更多人相信問題存在並為此發起行動卻是另一項完全不同的艱巨工程。不妨用吸菸有害健康來打比方:老百姓們從聽到「吸菸可能誘發癌症」到真正接受這個科學結論,中間經過了數十年。

關於地球變暖的自然原因,太陽輻射變化,地球相對太陽的位置變動,火山噴發以及諸如厄爾尼諾暖流這樣的反常自然現象,都是氣候變化的推動者,但其重要性遠小於人類活動——甚至有研究顯示,在過去的幾個世紀中,自然因素引發了輕微的地球降溫,這進一步表明是人類在令地球過熱。

人類正在品嘗惡果

很多人覺得人類有足夠的時間來應對氣候問題,但實際上它已迫在眉睫。

現在的氣溫比工業化之前的高了整整1度,有記錄的20個最熱年份都發生在過去22年中。

增加的熱量中,90%被海洋所吸收

根據《氣候狀況報告》,1971—2010年期間,地球上90%以上的變暖發生在海洋中。海洋熱量的增加正導致海平面上升,海洋熱浪和珊瑚白化,以及冰川融化。

自工業革命開始以來,海洋表層水的酸度提高約30%,這是由於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更多地被海洋吸收——海洋上層吸收的二氧化碳量每年增加20億噸左右。

20世紀,全球海平面上升約20釐米;而過去的二十年間,上升速率達到了上世紀的2倍,且每年都略有加快。原因有二:一是水的體積會因溫度升高而變大,二是更多的冰川融化帶來了更多水量。

按照世界冰川監測服務處(WGMS)的說法,1980—2018年間的冰川損失量相當於從每個冰川頂部切下了24米厚的一塊冰

格陵蘭島和南極洲的冰川消融尤為明顯。NASA的數據顯示,1993-2016年間,格陵蘭島每年平均損失2860億噸冰,而南極洲同期每年融化約1270億噸冰。

變暖引發的極端天氣事件不斷增加。英國氣候政策網站Carbon Brief近期表示,在過去20年間發生的355個極端天氣事件中,有69%是很可能由人為導致的氣候變化造成或加劇的

氣候變化帶來了一系列惡果:乾旱、供水問題、颶風、農業產量下降、極端天氣、海平面上升,以及生態系統破壞等問題已造成慘重損失。從人類健康到饑荒,再到氣候難民,我們深切地感受著這些惡果,而且隨著時間的流逝,它們的影響會越來越大。

最近有研究顯示,美國在過去10年間因氣候問題損失了超過3500億美元——如果考慮它的健康影響等隱性成本,這一數字還會大幅增加。更為嚴酷的事實是,這幾千億美元的損失與未來的災禍相比,根本就是小巫見大巫。

另一項研究估算,氣候變化可能使發達國家每年損失其GDP的10%。

氣候問題會有怎樣的未來?

科學家們很篤信全球溫度會在未來幾十年內的持續上升。IPCC預測,如果現有的發展趨勢保持穩定,到21世紀末,氣溫將上升3~4攝氏度。

另一方面,氣候變化對各個地區的影響程度存在差異(有些國家更有能力適應氣候變化),且會隨時間變化。總體而言,氣候變化的淨損失成本可能非常高,並且會隨著時間推移而增加。

到2100年,海平面可能會從30釐米增加至2.4米,伴隨海平面增長的還有潮位升高、地面沉降和風暴潮,許多地方的洪水問題也將惡化。

2020有研究團隊發文指出,北冰洋可能在21世紀中葉到來前的夏天變得基本找不著冰塊。他們分析了40種不同氣候模型的結果,其中大多數模型都估算北極海冰將會縮減至不到100萬平方公裡(在他們看來這就是幾乎沒有海冰的水平)。

我們如何阻止氣候變化?

為了阻止氣候問題繼續惡化,我們需要全球合作。

2015年,195個國家籤署了《巴黎協定》,一致同意將全球氣溫增幅控制在2度以內(相比進入工業社會之前的氣溫),並盡一切可能追求不超過1.5度的目標。

升溫2度被認為是引發災難的閾值,而如果能控制在1.5度以內,情況會理想很多。

IPCC預測,如果氣溫升高1.5攝氏度,超過70%的珊瑚礁將死亡,如果是2度,幾乎所有的珊瑚礁都會消失;此外,1.5度相比2度,因氣候變化而面臨缺水問題的人口比例會低50%以上。

IPCC曾於2018年的一份報告中指出,要達到1.5度的目標,就需要「快速、深遠和前所未有的」變化,我們能否完成這些前所未有的變革有待時間驗證。

事實上,《巴黎協定》之後的故事發展根本不如預期,甚至與目標南轅北轍——可以說沒有一個國家在兌現承諾,有的更是破罐破摔帶頭離場。

當然希望猶存。參與協定的各國必須每5年更新一次氣候承諾,而2020年就是他們更新承諾的時候。以摩洛哥、印度、哥斯大黎加和歐盟為代表的一些國家或集團做出了更為雄心勃勃的承諾。

END

參考資料:

Climate change. Facts and figures behind mankind’s greatest challenge

一鍵三連關注

相關焦點

  • 氣候變暖正在悄悄改變我們的世界:北極越來越綠了,然而後果可不止...
    加拿大育空地區的北極苔原 北極越來越綠實際上,這種代表鮮活生命的綠色卻為人類拉響了警報——人類面臨著氣候變暖的巨大挑戰。 然而,每每談及氣候變暖,你心中或仍有疑問,真的是人類活動導致這種變化的嗎?氣候變暖,是不是科學家的危言聳聽之詞?或者,你也好奇,我們還能做些什麼來阻止氣候進一步變暖?
  • 氣候變暖真是人類造成的嗎?北極越來越綠了,然而後果遠不止這些
    加拿大育空地區的北極苔原 北極越來越綠:該地區變暖的速度是地球其他地區的2倍,植被變得越來越豐富。實際上,這種代表鮮活生命的綠色卻為人類拉響了警報——人類面臨著氣候變暖的巨大挑戰。 然而,每每談及氣候變暖,你心中或仍有疑問,真的是人類活動導致這種變化的嗎?氣候變暖,是不是科學家的危言聳聽之詞?或者,你也好奇,我們還能做些什麼來阻止氣候進一步變暖?
  • 北極圈現37.8度高溫:後果不僅是「北極綠了」這麼簡單
    然而,維爾霍揚斯克的人們很可能會再次見證記錄的誕生:保守估計下,北極變暖速度約為地球其他地方的兩倍(還可能更高),這將導致極地動植物的生態混亂。這幾年來,我們已經遇到過許多次這種天氣模式了。」這種夏季持續停留在北極上空的暖氣團,會進一步加劇北極海冰以及永久凍土的融化。 這些暖氣團也可能在冬季抵達,對北極生態系統造成嚴重後果。如果地表積雪開始融化,然後再次凍結,將形成難以打破的冰層。
  • 北極的天氣和氣候
    北極的天氣非常多變北極的天氣和氣候波動很大:從日復一日到月和年到一年。例如,北極的平均氣溫可以在幾天內增加或減少15度。這些變化與人為的氣候變化無關。它們是自然過程的結果,主要與大氣和海洋之間的熱交換有關。儘管有這些重大的自然波動,人為的氣候變化在北極溫度和海冰的長期測量中已經清晰可見。
  • 北極圈溫度高達37.8℃,未來北極將會怎樣?後果不堪設想
    在人類的快速發展下,全球氣候變暖正愈演愈烈,在2020年全球氣候變暖就給人類帶來了一系列的極端氣候,在極端氣候的到來下,人類在這一年中也經歷了很多災難性的事件,而這一切災禍的根源都要歸咎於人類。 除了南極以外,北極的狀況也不妙,在5月份,北極竟然「綠了」,而北極之所以「綠了」,也是因為北極的氣溫不斷上升
  • 北極圈溫度高達37.8℃,未來北極將會怎樣?後果不堪設想!
    在人類的快速發展下,全球氣候變暖正愈演愈烈,在2020年全球氣候變暖就給人類帶來了一系列的極端氣候,在極端氣候的到來下,人類在這一年中也經歷了很多災難性的事件,而這一切災禍的根源都要歸咎於人類。在全球氣候變暖的不斷發展下,地球各地都出現了異常氣候,在二零二零年的二月份,巴西科考團隊在南極測得的溫度竟達到了20.75攝氏度,這一高溫創下了南極氣溫的歷史新高,另外在這溫暖的環境下,南極還孕育了一批適合在溫暖環境生存的藻類生物,這些生物也使南極出現了「血雪」景觀。
  • 北極冰架坍塌,全球變暖加劇,我們正在經歷什麼
    現代快報訊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北極冰架坍塌,兩天消失40%的面積;歐洲熱浪翻滾,專家估計到2050年阿爾卑斯山冰川或只剩一半……近日全球變暖再次釋放信號。溫度升高、極端天氣頻發、海平面上升,很多人也感到一年比一年熱了。遙遠的北極和南極正在發生什麼,會產生什麼樣的蝴蝶效應?
  • 北極冰架坍塌,全球變暖加劇,我們正在經歷什麼
    遙遠的北極和南極正在發生什麼,會產生什麼樣的蝴蝶效應?身在江蘇的我們剛經歷了超長梅雨季,也和全球變暖有關嗎?8月11日,現代快報記者採訪了多位專家進行揭秘。「如果北極陸地冰全部化掉,全球海平面會上升約6米;但南極冰全部化掉,海平面將會上升近60米。10倍之差,足以說明南極冰研究的重要性。」北極正在迅速增溫,那麼南極處於什麼狀況?王召民介紹,目前南極大部分地區變暖還不明顯,但是在南極半島及其附近區域有明顯增溫現象。南極冰架坍塌也主要集中在這個區域。「從1979年有觀測記錄以來,南極海冰數量有增有減。但是近幾年變化幅度特別大。
  • 全球變暖,這些「冷」知識你必須get到
    除了感受到蒸籠般的酷暑外,其實,很多變化也正在悄然發生。  北極海域海冰持續減少 我們失去的不僅僅是北極熊  在中國第九次北極科學考察中,海冰觀測是考察的重點內容之一。  在陸地上,植物花期的提前或延後,是所在地區氣候變化的一個佐證;在海洋裡,海冰減少或增加,也是所在海域氣候變化的一個體現。北極在全球氣候變化中地位重要,直接體現北極氣候變化的北極海冰也成了全球氣候變化的「風向標」。  假如海冰繼續消融,會帶來哪些影響和後果?
  • 北極正在形成新的氣候系統「新北極」如何影響我們?
    如今,全球變暖正在對斯瓦爾巴群島產生巨大的影響。根據挪威的氣象數據,過去30年來,該島冬季平均氣溫上升了10攝氏度,這對當地整個生態系統造成了破壞。氣溫正在飆升,海冰正在減少。許多專家認為,北極正在變得「面目全非」。科學家們甚至用「新北極」來形容該地區迅速變化的自然景觀。
  • 全球變暖是騙局?科學家預警:全球變暖正改變中國氣候格局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氣候正在迅速變暖,而且在最近的10年,已經達到了有記錄以來的最高值。今年以來,我們聽到最多的詞語莫過於南極和北極。冰蓋融化、海豹跳崖以及最近紅遍網絡的西瓜雪,這些都是全球變暖擺在我們眼前赤裸裸的現實。有數據顯示30年前,北極冬季冰蓋最大時,有45%的冰是常年冰,而在2016年,這一數值已經降為22%。
  • 「北極變綠了」真不見得是好事
    西伯利亞經歷有記錄以來最熱的6月,北極圈38攝氏度的最高溫,都是全球氣候變暖加速的信號——「北極變綠了」真不見得是好事閱讀提示全球變暖只會讓極端氣候更加頻繁,也讓全球面臨更多的危機。沒有最熱,只有更熱——不改變全球變暖加速的趨勢,我們只能不斷迎來又一個最熱的夏天、最熱的一年。西伯利亞地區,剛經歷了一個有記錄以來最熱的6月。據歐洲聯盟氣象機構的數據顯示,全球6月平均氣溫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北極圈內的西伯利亞氣溫超過往年約5攝氏度。
  • 北極變暖沒有停止!2019年北極氣溫比正常高1.9度,巨大後果顯現
    研究發現,自2014年以後的每一年,北極的氣溫都比1900-2014年之間的任何一年都要高。該研究的作者說,這些異常高的氣溫是一系列地球上發生的其他影響的根源。從海冰覆蓋範圍的縮小、魚類種類分布的變化、到格陵蘭島冰原幾乎創紀錄的融化、以及永久凍土解凍。多年以來,氣候科學家們一直密切關注北極,以了解人類排放熱量的影響。
  • 北極正在形成新的氣候系統 「新北極」如何影響我們?
    挪威的朗伊爾城,位於斯瓦爾巴群島上、朗伊爾河谷的下遊,這裡地處北緯78度,距離北極點只有1300公裡,是世界上距離北極最近的城市。曾經,這裡的冰川覆蓋率高達約60%,島上有白雪皚皚的山脈和綿延不絕的峽灣。如今,全球變暖正在對斯瓦爾巴群島產生巨大的影響。
  • 央視紀錄片:廣州年初降雪原因可追溯到北極
    科學家研究證明,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自1979年以來,北極海冰的範圍呈現逐年下降的態勢,而北極地區的海冰融化的越多,在中國東部、韓國和日本地區遭遇的冬季極寒天氣就越多。目前來看,亞洲東部地區冬季的極端天氣與北極氣溫升高的聯繫是最緊密的。發生在北極的變化當然不止是海冰範圍縮小。科學家們的測算顯示,如果平均分配1990年左右格陵蘭冰川的融化量,地球上每個人大概可以獲得幾千升冰川融水,但是20年以後,這個數字變為了4.5萬升。很顯然,北極陸地冰川正在快速消融。冰川融化已經給世界主要沿海城市造成了直接的威脅。
  • 全球變暖加劇,北極冰川消融:北極「寶藏」遠不只有北極熊
    全球氣候的變暖,讓北極再次回歸到大眾的視野之中。因為全球變暖,北極的海平面上升,許多的北極動物也面臨著生存危機。然而,許多人對於北極的印象大多都集中在極光和北極熊這兩樣北極出名的「寶藏」上。的確,它們也吸引了大多數人們的目光。
  • 格陵蘭島冰層又斷裂,北極正在向著怎樣的氣候轉變
    最近幾年全球的氣候變化越來越變幻莫測,澳大利亞的大火、我國上半年的大雨、美國的山火都造成了很大的損害。在北極圈內的格陵蘭島冰蓋又破裂了一大塊,這雖然沒有直接造成很大損失,卻也為世界氣候的變化敲響了警鐘。
  • 北極熊「無路可走」!全球變暖致北極海冰驟減,氣候變化敲響警鐘
    氣候變化和全球變暖對野生北極熊的數量構成了不可逆轉的威脅,氣候變化和全球變暖的影響使北極海冰降至有記錄以來的第二低水平,冰的急劇減少減少了極地野生動物的自然棲息地,並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北極的衛星掃描顯示,北極的最低氣溫在9月18日跌至最低點,海冰將在秋冬季節回歸,春夏季節融化,但從現在到10月之間的風可能會進一步影響該地區。我們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無所作為,到本世紀中葉,北極熊的數量將會下降。
  • 關於全球變暖的十大令人驚訝的後果!
    關於全球變暖的十大令人驚訝的後果!幾千年來,這些冰川的重量已經推向地球表面,導致它降低。隨著冰川融化,這個重量正在升高,表面慢慢回彈。由於全球變暖加速了這些冰川的融化,山脈的反彈速度更快。布魯姆的北極雖然北極融冰可能會給低緯度地區的植物和動物帶來問題,但它正在為北極生物群創造一個徹頭徹尾的陽光充足的局面。北極植物通常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裡都被困在冰中。如今,當冰在春天早些時候融化時,植物似乎渴望開始生長。
  • 改變中的世界盡頭——北極故事(3)
    如果說在過去的400多年,始終是人類主導的擴張行為將北極拖入現代世界進程;那麼氣候變化,則是自然直接插手塑造北極的歷史。科學家們發現,在過去的100年地球表面溫度升高了0.74攝氏度,而北極地區升高幅度則是地球升溫的兩倍,在阿拉斯加的一些地區竟然上升了4攝氏度。氣溫升高的直接後果是造成了北極永久冰層的快速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