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變綠了」真不見得是好事

2020-11-28 中國青年網

西伯利亞經歷有記錄以來最熱的6月,北極圈38攝氏度的最高溫,都是全球氣候變暖加速的信號——

「北極變綠了」真不見得是好事

閱讀提示

全球變暖只會讓極端氣候更加頻繁,也讓全球面臨更多的危機。沒有最熱,只有更熱——不改變全球變暖加速的趨勢,我們只能不斷迎來又一個最熱的夏天、最熱的一年。

西伯利亞地區,剛經歷了一個有記錄以來最熱的6月。

據歐洲聯盟氣象機構的數據顯示,全球6月平均氣溫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北極圈內的西伯利亞氣溫超過往年約5攝氏度。

氣溫不斷升高的背後,是研究人員發現,灌木和樹木正加速向北遷移——北極圈正在「變綠」。

維爾霍揚斯克位於俄羅斯首都莫斯科東北方向約4700公裡外,又稱上揚斯克。

這裡是北半球最冷的地區之一。它和另一個小鎮奧伊米亞康,並稱為北半球的寒極區,曾被英國廣播公司(BBC)形容為「和火星一樣冷的地方」。

據「今日俄羅斯」報導,當地時間6月20日,維爾霍揚斯克氣溫高達38攝氏度,高出當地6月平均最高溫18攝氏度。

目前,世界氣象組織正在核實這一數字,若屬實將成為北極圈內有記錄以來最高氣溫。

高溫使西伯利亞廣袤的針葉林區火災頻發。僅在伊爾庫茨克地區發生的多起森林大火,過火面積已經達到近300萬公頃。

而來自俄羅斯林業部門的消息,截至7月6日,西伯利亞地區今年已經發生246起森林火災。

熱浪席捲、山火頻發後,凍土層也開始加速解凍——5月29日,發生在諾裡爾斯克市一家熱電廠的柴油洩漏事故,主要原因被指是永凍層解凍,導致支撐油罐的支架突然塌陷。

不只是西伯利亞,外媒報導稱,俄羅斯今年以來的氣溫都明顯高於往年。1月至5月平均氣溫比1951年至1980年同期的平均值高出5.3攝氏度,也創下最高紀錄。

除了俄羅斯,來自加拿大環境部公布的數據,加拿大北極地區也出現了創紀錄的高溫天氣,最高氣溫比往年高出兩三倍。

6月25日,在位於北極圈內的庫加魯克,當天的最高氣溫達到22.1攝氏度,是往年同期最高氣溫6.2攝氏度的3.5倍。

而在北極圈外側的貝克爾湖地區,最高24攝氏度的氣溫,也比往年9.8攝氏度的平均氣溫,高出近2.5倍。

雖然全球年平均溫度不斷被刷新,但北極的變暖速度顯然要更快。

研究發現,由人類活動引起的氣候變化,導致北極地區升溫的速度比其他地區快兩倍。

北極變暖原本就在氣候專家們的預料之中,但原先的預計是,到2100年左右,北極氣溫可能最高會達到38攝氏度。

如此看來,北極圈內的升溫提前了80年。

在科學家們擔憂,持續不斷的高溫天氣,再加上6月份西伯利亞地區的柴油大洩漏事件,將加劇永凍土層快速融化,該地區的人們可能會很快見證又一個高溫紀錄的誕生。

除了北極,今年2月,巴西科學家在南極北端西摩島測得20.75攝氏度的氣溫,也刷新了南極大陸氣象觀測記錄溫度的最高值,這也是南極洲首次測得超過20攝氏度的高溫。

南北極的異常高溫,其實是全球變暖加速的一個訊號。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此前一項研究發現,北極的綠地面積正在增加——冰川融化,有大量的苔蘚植物佔領了北極;與此同時,科學家們還觀察到灌木和樹木正加速向北遷移。

換句話說,北極圈正變得越來越綠。

不過,這種變綠在科學家眼中卻並不是件好事兒。因為兩極地區變暖會帶來「極地放大效應」——進一步加速全球氣溫上升,形成一個不斷強化的惡性循環。

2019年,來自美國一家氣候組織的數據顯示,當年的5至8月,北半球29個國家共打破396項最高溫紀錄,錄得了1200次前所未有的高溫。

歐洲多國創下超過40攝氏度的高溫紀錄,葡萄牙中部和西班牙西南部的溫度更是逼近47攝氏度。

當年10月,聯合國發布的一份氣候報告警告稱,全球氣溫最快將在2030年達到不可逆轉的臨界點,呼籲各國採取「空前的」行動來抵禦全球變暖。

目前看來,今年的高溫狀況也似乎好不到哪兒去。

英國氣象局據此預測,2020年會成為史上最炎熱一年的可能性高達50%,而美國海洋大氣局則把這個概率提高到了70%以上。

全球變暖只會讓極端氣候更加頻繁,也讓全球面臨更多的危機。

上個月,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糧食展望》報告指出,由於疫情以及氣候變化下水災、旱災、蝗災影響的持續,全球正面臨至少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

對此,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指出,2020年是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一年。他希望各國在今年底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提出更有力度的行動計劃,爭取實現全球控溫目標。

沒有最熱,只有更熱——不改變全球變暖加速的趨勢,我們只能不斷迎來又一個最熱的夏天、最熱的一年。

趙曉展

(來源:工人日報)

相關焦點

  • 北極圈現37.8度高溫:後果不僅是「北極綠了」這麼簡單
    這並不是件好事,因為維爾霍揚斯克位於西伯利亞的北極圈內,距離最近的北冰洋海岸線僅有幾百公裡。37.8 ℃ 的氣溫遠超當地正常水平——該地區 6 月最高溫度的平均值為 20℃。然而,維爾霍揚斯克的人們很可能會再次見證記錄的誕生:保守估計下,北極變暖速度約為地球其他地方的兩倍(還可能更高),這將導致極地動植物的生態混亂。
  • 江蘇發現全球唯一罕見血型,專家:不見得是好事
    江蘇發現全球唯一罕見血型,專家:不見得是好事。事情是這樣的,來檢測血液的是一位江蘇南京的準媽媽。一開始他在醫院檢測的時候,醫生只以為他是普通的血型,但隨後卻慢慢發現各位媽媽的血型相當的不正常,然後把他的血型拿到血型庫裡面去對比,居然找不到這種血型,這讓醫院的人感到非常的驚訝。
  • 農家院落有蛇進屋,是好事還是壞事?如何預防蛇闖家門?答案來了
    問題是那是無毒的小蛇,如果是眼鏡王蛇類,或者尖吻蝮類的毒蛇進到農家院落內,可真不見得是好事。畢竟這類劇毒蛇類一旦傷到人,別說發財了,可就是「勾魂索命」了。因此,蛇類進農家,說實話,真不見得是好事。咱們按照科學的邏輯來分析一下。以前農村都是瓦房類建築,院落內外也比較粗放不規整,比如磚石結構,沒有鋼筋混凝土,院落內外的建築結構,包括房頂房簷,有很多空隙。這些地方經常會隱藏一些老鼠、或者麻雀築巢。
  • 研究揭示氣候變化下全球植被變綠的水文效應及機理
    20世界80年代以來,全球特別是北半球的植被蓋度呈現顯著增加趨勢,這一現象被稱為「全球變綠」。鑑於植被與徑流之間的緊密關係,全球變綠如何影響徑流成為國際研究熱點,但迄今為止仍缺乏統一結論。以往研究有以下幾點不足:1、混淆了人類活動與氣候變化引起的植被變綠的水文效應;2、試圖用單一因素解釋植被-徑流關係,如葉面積指數、二氧化碳濃度、光合效應等;3、過於注重蒸散發對徑流的影響,忽略了其他因素的作用,如降水、土壤溼度等。針對這些問題,該研究使用數據驅動方法,分析了北半球3670個自然流域在1982年至2015年春季植被指數與春季/夏季徑流的關係。
  • 衛星發現地球正在變綠,中國在其中有貢獻,南極也出現了綠洲!
    文/仗劍走天涯衛星發現地球正在變綠,中國在其中有貢獻,南極也出現了綠洲!自從人類進入到了工業文明時代以來,地球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雖然在人類的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這種過程當中,人類的生活看似變得更加的便捷了。
  • 北極凍土層融化,萬年蠕蟲解凍後活了,對人類來說是好事嗎?
    南極在今年年初突破了20攝氏度,隨後北極圈內的溫度出現了38攝氏度的高溫,這樣的情況下,南極和北極似乎無法支撐下去了,這讓眾多科學家比較擔憂,未來在南極和北極。是否還能看到冰川的身影呢?過去的幾年內,南極和北極的冰川正在相繼融化,除了北極圈內有大量的冰川之外,北極圈內的永久凍土層有可能面臨更糟糕的情況,凍土層的融化讓人類發現了很多新物種,同時釋放出大量的甲烷氣體,推動了地球的溫室效應變化。
  • 虎皮蘭「花紋」慢慢「變淡」咋整?想養回來,得少做這件「好事」
    但其實,虎皮蘭身上的「花紋」顏色會「變淡」的原因,都是因為大家多做了一件「好事」,才會導致虎皮蘭的花紋變綠。那麼,面對這種情況咋整呀?想要虎皮蘭不變「綠」,這件「好事」得少做哦!大家養虎皮蘭的過程當中,最常做的一件「好事」,就是總把虎皮蘭放到太陽直射的地方進行養護,要知道過強的光照,可是會導致虎皮蘭葉片上面的葉綠素增加,所以就會讓讓其上面的花紋,慢慢的退化變綠,所以為了能夠養好虎皮蘭,大家下次可別再好心辦壞事了,把虎皮蘭放到室內有散射光的地方養護就行了。不過,可能有些朋友看到這裡,可能會理解成:想要讓虎皮蘭花紋變漂亮,就不能給它曬太陽。
  • 南懷瑾的告誡:春風得意時,看看這三句話,規避好事變壞事
    他表示,有名有錢,其實並非真正的人生好事,甚至利好的背後,或許隱藏蟄伏著的,就是無盡的禍患,應當小心慎觸。為了解答眾人心中的迷惑,南師在講座過程中一一為大家分析,聽完南師的一番解釋,我突然有一種「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體會。
  • 農業資源中心等揭示氣候變化下全球植被變綠的水文效應及機理
    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特別是北半球的植被蓋度呈現顯著增加趨勢,這一現象被稱為「全球變綠」。鑑於植被與徑流之間的緊密關係,全球變綠如何影響徑流成為國際研究熱點,但迄今為止仍缺乏統一結論。以往研究有以下幾點不足:1、混淆了人類活動與氣候變化引起的植被變綠的水文效應;2、試圖用單一因素解釋植被-徑流關係,如葉面積指數、二氧化碳濃度、光合效應等;3、過於注重蒸散發對徑流的影響,忽略了其他因素的作用,如降水、土壤溼度等。針對這些問題,該研究使用數據驅動方法,分析了北半球3670個自然流域在1982年至2015年春季植被指數與春季/夏季徑流的關係。
  • 全球變暖南極變綠 南極「變綠」是怎麼回事?
    全球變暖南極變綠 南極「變綠」是怎麼回事?時間:2017-05-21 18:26   來源:閩南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全球變暖南極變綠 南極變綠是怎麼回事?研究共同作者、英國艾克斯特大學的艾姆斯伯裡(Matt Amesbury)說:     原標題:全球變暖南極變綠 南極「變綠」是怎麼回事?   這篇研究報告刊載於「當代生物學」期刊,其中指出,科學家在橫跨640公裡的區域發現,當地苔蘚過去半世紀來急遽增生,南極洲有植物的地區僅佔總面積的0.3%。
  • 做臘八蒜變綠的方法?
    臘八蒜要變綠,需要兩個很關鍵的條件:低溫和醋酸。大蒜在被採收之後會有2到3個月的休眠期,這個時候蒜瓣裡面的生理活動是特別慢的,所以我們看到的蒜瓣都是呈現白色或者淡淡的黃色。但是在2℃到12℃左右的低溫環境下,大蒜的休眠會被加速解除,同時其中的蒜酶被激活,這些蒜酶就是大蒜變綠的催化劑。
  • 土豆為什麼會變綠?能不能吃,該如何避免變綠
    土豆變綠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見到,在大多數人的認知中,變了綠的土豆是不能食用的,吃了會導致中毒。事實上變了綠的土豆確實不能吃,但如果只是綠了表面一部分,剩餘沒有變綠的地方還是可以吃的。土豆正常情況下呈黃色或白色,土豆變綠的原因是因為:接觸了大量陽光、存放時間過久,導致表皮產生了光合作用,土豆內部出現葉綠色導致顏色變綠。
  • NASA研究警告:冰天雪地的北極圈正在變綠,卻是地球的大危機?
    簡單點說,北極圈正變得越來越綠。這種變化影響的不只是關於樹木。北極碳循環是釋放到大氣中的碳和從大氣中除去的碳的微妙平衡。而目前科學家們發現的一系列變化意味著碳循環加速,對這種微妙平衡會產生嚴重的破壞,這一系列連鎖反應帶來的影響可不僅限於北極。在北極夏季,較溫暖的溫度解凍了永久凍土層的最高層,使微生物能夠分解先前凍結的有機物質。該過程將二氧化碳釋放到大氣中。
  • 北極平流層突然40度大升溫,更強寒潮在醞釀?分析:未必不是好事
    2021年1月,伴隨對流層劇烈的天氣系統活動,北極平流層也出現了一次驚人的平流層爆發性增暖事件(簡稱SSW)——從北極平流層的監測數據上看,短短數日內就讓北極平流層一舉升溫超過40度,讓一度-70度的北極平流層大舉升溫接近-20度,這種變化是相當驚人的。
  • 南極「變綠」了?這不是好事,而是代表著留給人類的時間不多了
    過後不久又被爆出南極出現西瓜雪,而最近劍橋大學又發表研究稱:南極綠雪蔓延。而現在,南極出現的「綠雪」,其實就是雪藻大量繁殖,目前科研團隊在南極地區發現了1600多個綠藻繁殖區,總面積達到了1.9平方公裡。
  • 臘八蒜變綠的秘密
    不過,為什麼臘八蒜會變綠?為什麼有些人醃的蒜不綠呢?一起來看看!為什麼臘八蒜會變綠?在低溫和酸性條件下,大蒜中的含硫物質在蒜酶的作用下,經過一系列的反應生成大蒜色素。通常最初形成的為藍色素, 藍色素不穩定逐漸轉化為黃色素。前期的時候,藍色素更多,兩者共存使蒜呈現綠色。
  • 小尺寸OLED屏幕為什麼會變綠,大尺寸OLED電視有沒有變綠的機率?
    小尺寸OLED屏幕為什麼會變綠,大尺寸OLED電視有沒有變綠的機率? 很多博主發現「屏綠」問題,有的博主說,降低白點值以後很黑,不降低反而有點綠。 當然,也有網友針對手機綠屏問題變身名偵探「柯南」,從屏幕來源思考為什麼會綠,小屏OLED會變綠屏,那大屏OLED電視會不會這樣? 目前,關於iPhone12屏幕發綠問題,蘋果方面回應稱:可能是系統問題,正進行調查! 為什麼蘋果表示「可能是系統問題?」
  • 變綠的土豆能吃嗎?
    變綠的土豆能吃嗎?土豆在儲存過程中,如果長時間受到光照,表層會產生葉綠素,以進行光合作用,預備進入生長期的另一階段,這就使得它變綠。另一方面,光線照射會使土豆在有葉綠素的部分產生大量龍葵素。這兩種反應是同時在表皮發生的,因此,變綠即代表著龍葵素的含量有所增加,相比沒有變綠的土豆,變綠後的土豆中龍葵素含量的確會高一些。那麼,變綠的土豆到底能不能吃呢?其實,大家也不用一看到變綠的土豆就擔心吃了會中毒。實際上,一般情況下,只要食用得當,也並不至於讓人中毒。如果是在買土豆的時候發現已經開始變綠了,說明土豆的質量開始變差了,消費者最好就不要買了。
  • 土豆變綠了還能吃嗎?
    不過,買回家的土豆放不了多久就會變綠,甚至發芽,很多人就會說,土豆變綠了、發芽了就不能吃,因為會產生一種叫做龍葵素的毒素,應該扔掉。但也不少人覺得直接扔掉太可惜,特別是那些只有一點點綠色的土豆。那麼,變綠、發芽了的土豆到底能不能吃?是只要變綠一點或者發了一點點芽就不能吃嗎?吃了會不會有危險?
  • 湖北恩施一處河水突然變綠引村民擔憂 官方回應了
    11月2日上午恩施州鹹豐縣境內一條河突然變「綠」真綠的那種綠有關部門通過「鹹豐新聞網」發布情況通報並進行了解釋11月2日上午9時許,我縣城區野貓河上遊水體出現變綠情況經查,水體變綠原因系湖北省水利水電規劃勘測設計院在實施龍洞灣水庫連通試驗時,投放示蹤劑螢光素鈉(螢光素鈉無毒無害,見光易分解,短時間內會自然消散)所致。目前,縣水務公司暫停供水,環保、水利等部門已取水樣送檢,水樣檢測達標後即恢復供水。給廣大市民帶來的不便,敬請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