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亞經歷有記錄以來最熱的6月,北極圈38攝氏度的最高溫,都是全球氣候變暖加速的信號——
「北極變綠了」真不見得是好事
閱讀提示
全球變暖只會讓極端氣候更加頻繁,也讓全球面臨更多的危機。沒有最熱,只有更熱——不改變全球變暖加速的趨勢,我們只能不斷迎來又一個最熱的夏天、最熱的一年。
西伯利亞地區,剛經歷了一個有記錄以來最熱的6月。
據歐洲聯盟氣象機構的數據顯示,全球6月平均氣溫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北極圈內的西伯利亞氣溫超過往年約5攝氏度。
氣溫不斷升高的背後,是研究人員發現,灌木和樹木正加速向北遷移——北極圈正在「變綠」。
一
維爾霍揚斯克位於俄羅斯首都莫斯科東北方向約4700公裡外,又稱上揚斯克。
這裡是北半球最冷的地區之一。它和另一個小鎮奧伊米亞康,並稱為北半球的寒極區,曾被英國廣播公司(BBC)形容為「和火星一樣冷的地方」。
據「今日俄羅斯」報導,當地時間6月20日,維爾霍揚斯克氣溫高達38攝氏度,高出當地6月平均最高溫18攝氏度。
目前,世界氣象組織正在核實這一數字,若屬實將成為北極圈內有記錄以來最高氣溫。
高溫使西伯利亞廣袤的針葉林區火災頻發。僅在伊爾庫茨克地區發生的多起森林大火,過火面積已經達到近300萬公頃。
而來自俄羅斯林業部門的消息,截至7月6日,西伯利亞地區今年已經發生246起森林火災。
熱浪席捲、山火頻發後,凍土層也開始加速解凍——5月29日,發生在諾裡爾斯克市一家熱電廠的柴油洩漏事故,主要原因被指是永凍層解凍,導致支撐油罐的支架突然塌陷。
不只是西伯利亞,外媒報導稱,俄羅斯今年以來的氣溫都明顯高於往年。1月至5月平均氣溫比1951年至1980年同期的平均值高出5.3攝氏度,也創下最高紀錄。
二
除了俄羅斯,來自加拿大環境部公布的數據,加拿大北極地區也出現了創紀錄的高溫天氣,最高氣溫比往年高出兩三倍。
6月25日,在位於北極圈內的庫加魯克,當天的最高氣溫達到22.1攝氏度,是往年同期最高氣溫6.2攝氏度的3.5倍。
而在北極圈外側的貝克爾湖地區,最高24攝氏度的氣溫,也比往年9.8攝氏度的平均氣溫,高出近2.5倍。
雖然全球年平均溫度不斷被刷新,但北極的變暖速度顯然要更快。
研究發現,由人類活動引起的氣候變化,導致北極地區升溫的速度比其他地區快兩倍。
北極變暖原本就在氣候專家們的預料之中,但原先的預計是,到2100年左右,北極氣溫可能最高會達到38攝氏度。
如此看來,北極圈內的升溫提前了80年。
在科學家們擔憂,持續不斷的高溫天氣,再加上6月份西伯利亞地區的柴油大洩漏事件,將加劇永凍土層快速融化,該地區的人們可能會很快見證又一個高溫紀錄的誕生。
除了北極,今年2月,巴西科學家在南極北端西摩島測得20.75攝氏度的氣溫,也刷新了南極大陸氣象觀測記錄溫度的最高值,這也是南極洲首次測得超過20攝氏度的高溫。
三
南北極的異常高溫,其實是全球變暖加速的一個訊號。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此前一項研究發現,北極的綠地面積正在增加——冰川融化,有大量的苔蘚植物佔領了北極;與此同時,科學家們還觀察到灌木和樹木正加速向北遷移。
換句話說,北極圈正變得越來越綠。
不過,這種變綠在科學家眼中卻並不是件好事兒。因為兩極地區變暖會帶來「極地放大效應」——進一步加速全球氣溫上升,形成一個不斷強化的惡性循環。
2019年,來自美國一家氣候組織的數據顯示,當年的5至8月,北半球29個國家共打破396項最高溫紀錄,錄得了1200次前所未有的高溫。
歐洲多國創下超過40攝氏度的高溫紀錄,葡萄牙中部和西班牙西南部的溫度更是逼近47攝氏度。
當年10月,聯合國發布的一份氣候報告警告稱,全球氣溫最快將在2030年達到不可逆轉的臨界點,呼籲各國採取「空前的」行動來抵禦全球變暖。
目前看來,今年的高溫狀況也似乎好不到哪兒去。
英國氣象局據此預測,2020年會成為史上最炎熱一年的可能性高達50%,而美國海洋大氣局則把這個概率提高到了70%以上。
全球變暖只會讓極端氣候更加頻繁,也讓全球面臨更多的危機。
上個月,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糧食展望》報告指出,由於疫情以及氣候變化下水災、旱災、蝗災影響的持續,全球正面臨至少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
對此,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指出,2020年是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一年。他希望各國在今年底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提出更有力度的行動計劃,爭取實現全球控溫目標。
沒有最熱,只有更熱——不改變全球變暖加速的趨勢,我們只能不斷迎來又一個最熱的夏天、最熱的一年。
趙曉展
(來源:工人日報)